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佛经解说 >

第20章

佛经解说-第20章

小说: 佛经解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是正命呢?

善男子,舍弃不正当的职业,远离—切与杀、盗、淫、妄和与迷乱人心有关的谋生方法,只以增长自他福慧的事业为生计,这就是正命了。

什么是正精进呢?

善男子,立志、努力、不断地除去已生起的邪恶品性;于未曾生起的邪恶品性,又能禁之于未发;尚未生起的优良品德,能令生起;而已经生起的优良品德,又能令保持和增长,以至完美。—切的努力、都适时恰当,尽力而为却不强求速成,这就是正精进了。

什么是正念呢?

善男子,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于自己的身心活动,能经常觉察注意,知道这些活动为什么如是的生起;也要经常觉察注意宇宙的一切法,虽是有善有恶、有净有染,但皆是迁流不居,永无实体,无常无我;时刻忆念以身行佛法,不断修行解脱,以得永乐,这就是正念了。

什么是正定呢?

善男子,摄心不乱,专注—境,在定中以正念引发和驾御禅定的力量,增长自他的慧命解脱,远离一切邪僻妄念,只住于清净无垢之中,这就是正定了。

善男子,八正道是众生安身立命,修行证道所应执持的行止准则,是离苦得乐的指南,堪为众生奉作圭臬。

(七)习四念住

善男子,凡夫有—法,能够导致清净、克服愁哀、祛除痛苦,使行为端正不失,达到涅槃的彼岸。这方法就是四念住了。

什么是四念住呢?

善男子,四念住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对自己的身体、感受、心意和外在诸法时刻注意观察,念念分明,以消除对此四者的执著,达致解脱。

心念应如何住于身体上呢?

善男子,念住于身体的时候,众生要专心系念。若在禅定,于出息入息,都要习中注意。在呼气的时候,他要念念分明,知道自己在呼气;在吸气的时候,也要念念分明,知道自己在吸气。他要训练自己,出息安静,入息也要安静,专注习中,不为妄想思潮起伏所掩盖。

若在进退之际,在穿衣吃饭,大小利便,一切行、住、坐、卧的行为上,也同样了了分明,知道自己所作何事。

众生要观察自己的身体,自踵而上,自顶而下,观石皮肤所包藏的种种不净,体内的血汗脂肪、胆汁痰脓、屎尿涕唾,以及种种不净。

再者,众生要观察理解自己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假合而成,终必有散离之日。他朝必如墓园里的白骨,皮肉分离,生机尽去,无可执著。

他若能如是客观地观察体内的种种生灭活动,他便对自己的身体成为一位旁观者,不再执著自己的色身,自作系缚地与它纠缠在一起。这样,他的精神就从肉身的得失烦恼解放出来,得到彻底的解脱。

心念应如何住于感受上呢?

善男子,众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经历愉快的感受时,对所经历的愉快感受,心中须了了分明;在经历不愉快或中性的感受时,心中也须了了分明。

他要仔细观察,知道这些感受是否真正的苦、乐、或非苦非乐的感受。

他要观察,注意这些感受的强度、特性和成因,令自己了了分明,知道自己在经历什么,和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的经历。

他也要知道,一切感受,皆是生灭不定、无可执著的。

他若能如是客观地观察自己一切感受生起与幻灭的因由,他便对自己的感受成为一位旁观者,不再执著任何感受,不再自作系缚地与它纠缠在—起。这样,他的精神便从感受的苦乐不定中解放出来,得到彻底的解脱。

心念应如何住于心意上呢?

善男子,众生若是贪欲炽盛,或清净寡欲;嗔恚暴戾,或忍耐调顺;愚痴迷惘,或智慧清明;心念专一,或妄想纷乱;心志高洁或卑下;心智下劣或优越;心力集中或散漫;心得解脱或心著系缚,他都要了了分明,知道自己的真正心意,知道它的特质与生起的因由。

他也要知道,一切心念,皆是生灭不定,无可执著。

他若能如是客观地观察自己心中一切的意念,知其真相及生灭的因由,他便对自己的心意成为一位旁观者,不再执著自己的心意,不再自作系缚地与它纠缠在一起。这样,他的精神就从心意的高下优劣与清净污染中解放出来,得到彻底的解脱。

心念应如何住于世间诸法上呢?

善男子,众生在使用一切用具、器皿、物质的时候,要知道皆是由四大种假合而成的。

在看到、接触到一切有情、无情众生的时候,他要知道,他们同是四大种假合而成。

他要知道,充满虚空的三千大干世界,没有一法,不是由四大种假合而成,缘聚则成、缘散则灭,时刻都在生灭不定中,绝无可执著。

他若能如是客观地观察诸法,知道它们永远迁流不居、永无实体的事实,他便不再执著世间的一切法,不再自作系缚地与它们纠缠在一起。这样,他的精神便从世间诸法的得失中解放出来,得到彻底的解脱。

善男子,众生若能如是把心念住于身体、感受、心意和世间诸法上,他便能渐除执著,克服愁哀苦恼,在一切处,皆能得到自在解脱。

(八)建立四如意足

善男子,追寻解脱的众生,要培养在四方面皆能令事事如己意的精神力量,使一切所欲或不欲的事情,能随自己的意愿出现或幻灭。这些精神力量,就是四神足或四如意足了。

是哪四如意足呢?

善男子,四如意足就是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心如意足和思惟如意足了。

这四如意足是从精神专注、止于一境、不起妄念的禅定而生,能为行者带来巨大的制心造物能力,使他所希冀的事情能圆满地显现,真正地做到能主宰自己的生命和际遇。

什么是欲如意足呢?

善男子,欲如意足就是通过自己的欲力希冀,引发心识的精神力,使它随顺因缘,依宇宙万物生灭的原理,把自己的志愿一一实现,令欲力能得满足,显示生命活力与璀璨的完全能力。

什么是精进如意足呢?

善男子,精进如意足就是令一切事业能获成功之勤奋心态的完全建立。若没有完全的精进力,修行证果便给怠惰所窒碍,不能增长慧命解脱。若具完全的精进力,行者便能时刻不忘勤修善法,这样,他便能疾证道果。因此,精进如意足的建立,能令一切功业显于成就,不因疏懒而虚耗光阴,终致一事无成,便完结了一生。

什么是心如意足呢?

善男子,心意足就是在任何时间和境地里,都能保持精神集中专注,念念分明,不起丝毫纷乱散漫的完全能力。有了这样完全的精神统摄力,行者才能住于湛深的禅定里,引发智慧大能,使一切疑难,能得解决,令一切清净之欲,能得成就。

什么是思惟如意足呢?

善男子,思惟如意足就是以作意思惟的活动,穷宇宙—切心物的原理,驾御及带领生命力在一切的时空里,作个别理性活动的完全能力。有了这完全的理性思惟力,行者便能亲证宇宙的实相,不为虚妄所困惑。这样,他便能智慧地运用一切的自然法则与力量,君临万法,虽处于其中,而不失其主宰之力。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努力建立四如意足的行者,将渐得到大能与解脱,以致能游戏神通于宇内,以心转万物,今一切顺道,皆如己意。

第七章 普度众生的菩萨行法

(一)菩萨与四弘誓

善男子,学佛修行的人,若不以一己的解脱为满足,却发心要于自觉自利之时,兼觉他利他,虽然自己尚未得度,仍不吝把自己有限的智慧力量,利乐点化有情,这样,就算他仍然处于凡夫的境地,尚未证入圣境,他已堪称为一位菩萨了。

每位菩萨必发四弘誓以表明心志,发誓后便要矢志不渝,力求圆满誓言。否则,便不是真正的菩萨,不配如是的称谓。就是已入圣地,退心不履行誓愿的时候,仍即时丧失菩萨的地位了。

究竟是哪四弘誓愿呢?

善男子,四弘誓愿就是: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

善男子,时刻不忘努力地完成这四弘愿的才是真正的菩萨,否则,只是假名菩萨,不值人天的尊敬,不能成就佛陀的智慧、大能与解脱。

(二)四无量心

善男子,立志救世的菩萨,要培养四无量心,以此四无量心带领他一切的身语意活动,达成普度众生的目标,完成他所发的四弘誓愿。

是哪四无量心呢?

善男子,四无量心就是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和舍无量心了。

爱护众生,给与幸福安乐,不令堕于忧悲苦恼,常示以修善解脱之道,增长他们的福慧,不使再种苦因,平等看待一切有情,犹如自己的亲子,自视为慈父,呵护无微不至,无有穷尽,这就是慈无量心了。

怜悯那些行为颠倒、常造苦因、他日必受苦果的众生,为了他们不避艰辛,不畏毁辱打驾,也要伺机劝谏点化,示以正路;又于正受苦报的众生,善言劝慰,为他们作种种布施,尽量减灭他们的苦恼,并解说他们受苦的因由、及不令苦恼复生之法,平等看待一切有情,以他们的苦恼为自己的苦恼,怜惜无有穷尽,这就是悲无量心了。

乐见众生平安顺遂,离苦得乐,更能常行善法,增长福慧,趣向解脱,心中便喜不自胜;就是众生的成就解脱,更胜于自己,也不生嫉妒,同是满心欢喜,平等善视一切众生,为他们的得著而高兴赞叹,快慰无有穷尽,这就是喜无量心了。

心中不执著任何的众生与事物,深知他们都是迁流不居,永无实体,如同虚幻,就是自身亦复如是;彻底止息一切贪、嗔、痴的意念,不起任何激动,不生任何不快的感觉,摒除所有导致烦恼和窒碍解脱之法,舍弃恶法无有穷尽,这就是舍无量心了。

善男子,这四无量心是救世的动力,为一切菩萨所应培育与壮大。

(三)四摄法

善男子,救世的菩萨,可以四法,亲近摄取众生,争取他们的信任,达成感化之目的,令他们修行善法,趣向解脱,能够自利利他,共行菩萨的事业。这四法就是四摄法了。

是哪四摄法呢?

善男子,四摄法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和同事了。

布施怎样能摄取众生呢?

善男子,对处于贫困的众生,常以资财救济;对因没有知识技能而生活艰苦的众生,施以教育;对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众生,善加开导;对正陷于苦恼惊怖中的众生,呵护救度,令苦恼减灭,皆是布施,可使众生乐于亲近,易于摄取,方便授以清净解脱之法,令持法修行。

爱语怎样能摄取众生呢?

善男子,菩萨若要众生乐意信奉受持自己的行法,他就必要仪容调顺端正,品行高洁,对众生必要关怀备至,才能赢取众生的信赖。要达成这目的,他便要注意日常的话语了。

在众生功业顺遂、德行日进的时候,他要诚意欣赏赞美,令他们继续向善;在众生遇到挫折、苦恼或惊怖时,要软语抚慰、善加开导,令能克服困境;在众生行不善的时候,他要起悲心、善加劝谏,令止恶行善。

菩萨自身,则要远离妄语、离间语、粗恶语和绮语。自己见到的,就说见到,听到的就说听到,觉察到的,就说觉察到,知道的就说知道;相反的,见不到的就直说见不到,听不到的,就直说听不到,觉察不到的就直说觉察不到,不知道的就直说不知道,绝不作任何欺诈。

菩萨如是所发之语,皆是爱语,可使众生乐于亲近,易于摄取,方便授以清净解脱之法,令持法修行。

利行怎样能摄取众生呢?

善男子,菩萨为了救度众生,常作利他之行,就是资财亿万,地位尊崇,为利益有情行事时,却能自谦如奴仆,殷勤如子事父母,心中远离任何骄慢,平等看待一切众生,不舍慈悲怜惜之心。

菩萨所作种种利益众生的事,可使众生乐于亲近,易于摄取,方便授以清净解脱之法,令持法修行。

同事怎样能摄取众生呢?

善男子,救世的菩萨,不能与众生远离,让隔膜樊篱生起,因此,他必要经常与众生相聚,一同生活、工作、学习或游戏。这样,他才能争取他们的友谊,被视作一份子。

如是相聚,皆是同事,可使众生乐于亲近,易于摄取,方便授以清净解脱之法,令持法修行。

善男子,四摄法是亲近摄取众生的良方,为一切菩萨所应修习。否则,救世的事业便难有进展,佛法也难弘扬于世了。

(四)六度

(1)六度的意义

善男子,菩萨只要修习六种行法,便可渡过生死的苦海,登于彼岸,获取无限的智慧、力量与解脱。此六法能度一切有情,因此称为六度。

六度是什么呢?

善男子,六度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