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佛经解说 >

第130章

佛经解说-第130章

小说: 佛经解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顺世缘无挂碍」,活到这个世间,随顺世缘,就是所谓禅宗祖师讲,真正悟了道的人,是怎么样修行呢?两句话,「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就是还债而已,随缘消旧业,不再去造新的坏业力。当然新的善业还不断在做啦!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这个就是随顺世缘无□碍的道理。最后他的气派更大,所谓了解金刚经的全部。
  「涅盘生死等空花」,不但生死等空花,学佛证到涅盘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涅盘也是空花梦幻,空中的花果,不实在的,所以涅盘生死等空花。我们拿这个张拙的公案,来说明金刚经所讲,「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的道理。
    有求就有住吗
【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这句话又点题了,因为真正行大乘菩萨道的人们,他做善事不想求福德的果报。所谓做一切善事,义所当为,应该做的啊!假使我们行善救世救人,认为我在培福报,又错了,那是凡夫的境界,不是菩萨的心性。所以一切菩萨不受福德,他不求果报。须菩提听到这里又怀疑了,他说,为什么说菩萨不受福德呢?刚才我们说过嗯!菩萨并不以求福德之心去行善,是做应该做的事,本份的事,做了就做了,不住、不著,这个还有什么问题啊!难道须菩提比我们还要笨,还要问一下,为什么菩萨不受福德吗?
  你说须菩提问这个话对不对?当然对,问的很高明。对,菩萨做善事,并不是为了求福德,但是既然无住无著,求求又何妨啊?换句话说,求也是不住啊!菩萨难道没有这个气派吗?他问的是这个道理。你不要小看这个问题,须菩提问的非常严重啊!既然是菩萨,此心无住,行一切善,此心无所求,这是无住。有所求就有住吗?那这个菩萨还没有彻悟吧?还没有对吧!他问的是这个道理。所以佛也几乎被他问倒了,又赶快说: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诸佛菩萨都在行功德,当然不应该贪著,因此说,虽然有福德,自己并不贪著,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不想要。所谓大布施,所谓布施法门,布施波罗密多,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有一个结论,真正证道悟得般若的人,没有自私的,不会走小乘的路子,是布施第一。布施是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一切的布施,菩萨道都在其中了。这一品我们结论的偈子:
    第二十八品偈颂
    默然无语是真闻  情到无心意已薰
    撒手大千无一物  莫凭世味论功勋
  「默然无语是真闻」,这是讲真正学佛智慧与功德,真正的佛法,一切无我无自性。那么佛说的法也是方便,真正的佛法也说不出来。所以,佛曾经有一次在摩羯陀国,对学生不讲话了,在摩羯陀国闭关三个月,不说话。这表示佛法没得可说的,要你自己去证,所以默然无语,说无可说,这是真闻。
  「情到无心意已薰」,真修到无心之地,一切行,一切处,都是无心。一切情意识都自清净了。什么是无心呢?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到无心之处,这个第六意识完全转了,才呈现智慧的境界;所谓转成妙观察智,般若的境界。
  「撒手大千无一物」,怎么样修持才能够达到这个无心之处呢?悬崖撒手还不够,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都可以拿来布施,一切都可以放下,真正的放下;就是六祖说本来无一物。所以,学佛法就是两条路,要求福德的成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提得起;要想智慧的成就就是放得下。
  提得起,放得下,才有资格学佛;提得起,放得下,自然就可以成佛。说般若境界,一切万缘放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一切善法。做到了一切提得起,修一切福德,福德不是世间上的福报喔!一个人要悟道成佛是要大福报的!真正的智慧也是需要大福报的,不是世间的福报所能成的。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静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无来亦无去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这本经典是讲智慧的成就,般若波罗密多大智慧的成就,而成佛的方法及路线,由须菩提提出来问,佛说明了一个入门的方法──善护念,就是金刚经的要点。真正的修养,不管在家出家,只有三个字,「善护念」。任何人成了佛的时候,都有十个名号,譬如佛、世尊、如来、善逝、无上士,等等,都是他的名号之一。「如来」是个通称,任何一个成了佛都称如来。佛教到了中国以后,我们一般的观念就把它加起来称,叫作如来佛。如来本来就是佛,佛就是如来,不同的名称而已。
  为什么成了道的要称如来呢?如果我们先拿中国文字来研究,「如」是好像,「来」是来了,好像来了。他实际上不来也不去。以人世间来去的现象,说明本体道体的作用,就是好像来了,没有来。
  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如来是众生本体自性,道体的一个现象。譬如人有喜怒哀乐,有思想有妄念,我们在座的人至少有二十年以上的人生经验,甚至有六七十年的人生经验。我们一生都经过太多的悲欢苦乐,得意与失意,痛苦与烦恼。但是,当我们此刻坐在这里的时候,那些烦恼,那些一切,都整个没有了,再也没有了。去年的事没有影子,不要说去年,昨天的事情已经没有影子了。可是有没有昨天的事?有没有十几岁时的事呢?都有,好像来过了,「如来若来若去」,你说没有来过,的确来过,几十年人生所做过的事,你说做过没有?若来!好像来过;可是现在都没有了,昨天的事,做梦一样过去了。昨天的事走了没有?若去!好像走了,好像又没有走,一想,又在眼前。
  如来这个名号,也就是说明心性本来的那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佛经所讲的相,也就是心相,心性起作用的一种现象。我们再缩小一点来说,第一分钟一个人开始讲话,我们大家听到没有?若来,好像来过了,每一句话听过了,又过去了,若去,好像走掉了,他再说,又来了,但这个本体如如不动。所以佛经说的是形容,当我们证到修养到那个境界,几乎近于清净空相的时候,如如不动。好像不动,没有真不动,假使真不动的,那就是个死东西了。
  自性本身,也就是说真如本身是活泼泼的,只能形容是如如不动。这个如字,在佛法里经常看到,像「如梦如幻」,「真如」文字倒转就是「如真」,好像是真的。你如果执著了一个真的,那就落在执著上,执著就是妄念,又是错误。所以「真如」好像是真的;「如来」是对佛法身的称呼。
  一切众生与佛,都有法报化三身,法身是自性的本体,等于刚才我们的一个比方,虚空中都有电,是宇宙间的能量变化,你手碰虚空并不会触电,待因缘成就,一磨擦就发电,它本来在虚空中存在。如来若来若去,法身是不生也不灭,所谓不生不灭也就是不来也不去,不死也不生,它是永恒,好像永远是常在,这是说法身。
  报身,就是我们现在父母所生之身,也可以说是化身。我们大家学佛修道的,有些人开悟了,有些人得定,有些人烧出舍利子了,那充其量不过是法身成就,报身没有转。得到了报身成就,转成圆满报身时,不但可以无病无痛,更完全变成色界天人之身。但是圆满报身的修持,还不是一般打打坐修修法就可以的,要悟后再起修,这是另一条路线。修成了圆满报身以后,就有千百万亿化身,现在这个肉身,就可以化很多身出去了,其实三身只是一身。
  菩萨的化身有千百类,很多菩萨化身异类众生。所以我经常说,吃牛肉小心啊!说不定吃了一个牛菩萨,因为菩萨要去教化牛,所以化身成牛。
    如来的境界
  法身怎么来的呢?你们大家在参话头,这个思想那里来?那里去?「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你为什么去管思想?它来的时候,贸然而来,去的时候,贸然而去,所以大家打坐的时候,拚命想把妄想空了,你看,多傻啊!傻得像颗金刚一样,颠扑不破的傻。人家金刚般若波罗密,我们傻得呀像般若波罗密的金刚,笨得要命,你为什么除妄想?妄想本来空的呀,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留也留它不住,哪个人把思想留住了?你说我觉得痛苦烦恼,你不是说傻话吗?昨天的日子早过去了,昨天的烦恼早没有影子了,现在坐在这里不烦恼嘛!你现在很烦恼,等一下不烦恼嘛!不可能永远烦恼,烦恼并不停留;换句话说,清净境界,也并不停留。所以有些人做功夫,偶然坐一堂清净,然后下了坐,两腿一放,唉唷,清净跑了。清净怎么跑得了呢?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清净根本没有跑,是你理解见地不够清楚,所以觉得功夫跑掉了。有的人说,功夫来找我,什么叫功夫啊?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你如此懂了,无一刻不在清净中,由此起修,慢慢到达三身成就。
  关于三身,前面也曾说过,法身就是如来,报身就是世尊,化身就是佛。拿理论的道理说,法身是体,报身是相,千百亿化身是用,就是体、相、用。万事万物都有它的体,相,用。我们晓得这个道理以后,现在大家说修行,学佛,要找名师呀,拜老师呀,传一个密法……不必要的啊!佛没有保留的都说了啊!一个成道的人如果有保留,要你钞票送得多,头磕得够了才传给你秘密,那你千万不要去碰,至少我是不会去碰,因为他做人的道德还不够嘛!真正的道,是天下之公道,没有什么秘密,什么上天有忌讳啊,不能妄传啊!都是胡说。
  道是天下人的东西,有人认为,坏人不应该度,光度好人,好人何必要你度呢?他本来就是好人嘛!佛来度佛干什么?佛是到苦难的地方去度化众生,去教化难度的众生。所以佛把道都告诉你了,修持的方法,金刚经上都有。现在,我们加上许多罗罗嗦嗦的说明,是说明心理状况,不要著相。
  有许多人学了佛,受了宗教仪式的困扰,看了经上这一句,「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不免有时会梦到佛,那个佛啊,是躺著的卧佛。还有人问:老师啊,真的假的?我说真的呀,当然真的嘛,因为你梦到嘛!你现在还在说梦话,对不对?你在说梦话,我是清醒的人。
  有人来说昨天他夜里看到佛,我说当然真的嘛!因为他还在说梦话嘛!所以我们清醒人答覆他,是对付他那个说梦话的样子。这个是什么呢?要研究唯识才知道这是意识境界的影像。世上人做梦,随便你做什么梦,都是你一辈子做过、听过、想过、看过的经验,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的梦,另当别论,那个道理就很深了;有时是你前生阿赖耶识那个影像,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是偶然带过来的。
  有人认为如来来了,昨天来看我,又是佛光普照我,现在没有了。「若坐若卧」,有些看到是坐像,有些看到是卧像。佛说啊,你不要搞错了,如果有人学佛这样著相的话,「是人不解我所说义」,这个人根本不懂佛法,不理解佛所说的道理。
  什么理由呢?真的佛,法身之体,悟了道,证得法身之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不坐也不卧。你说那是个什么境界?不要被文字骗过去了,那是个非常平凡的境界。什么境界?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你现在这个样,不坐也不卧,不来也不去,现身就是佛,既没有动坏念头,也没有生好念头,此心平平静静,不起分别,当下就在如来的境界里!你不要把佛的境界假想得那么高远,其实是非常平凡的。如果我们拿金刚经的这一段,用中国儒家中庸这一本书来讲,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道是怎么样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