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非常媒·戒 >

第37章

非常媒·戒-第37章

小说: 非常媒·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了2007年做的所有活动:
  海南欢乐节五百多万、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一千五百万,苏州重元寺一千二百万,还有KISSCAT八百多万的产品推广活动,海南岛欢乐节500万、湖北讯达的演唱会,还有湖南省旅游节,东盟博览会、汨罗龙舟节一路算下来,到7月份止,他们一共签订了12个项目,合同金额在六千万元以上。
  说到争办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又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精彩故事,几起几落,最无助的时候,甚至到了放弃的边缘。但是,王伟就是一个愈挫愈坚、绝不轻易言败的人。
  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采取招标的方式确定活动运营商,当时共有8家公司参与了投标。招标流程分为三部分,第一步,投递标书,旅游局根据标书情况进行初选;第二步,投标企业根据标书进行现场讲标;第三步,评委评标,评委包括省政府秘书长、文化厅、旅游局主要领导及广东本地着名的文化人、音乐人、资深媒体管理者等共计15人。
  王伟他们制作的标书在八家企业里是最好的,问题出在第一天的讲标环节,当时参加会议的有商业推广总监金涛、总导演王谅。王伟安排金涛主讲,因为他不仅富有激情而且普通话很标准,王谅作补充。王伟自己则扮演了一个放电脑的角色。
  这里要提到其他的两个竞争对手。一个是广东卫视、一个是央视某着名春晚总导演担纲的策划公司。广东卫视有本土优势,且前两届均为他们所做,他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也是志在必得;策划公司的主讲人,是一个富有煽动力的策划人和演讲者,他的独特魅力在于可以使形式大于内容,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即使他的讲话内容空洞无物仍可以让现场评委激情澎湃。
  第一天下午,第一轮的评选结果出来了。确定了三家入围单位,就是广东卫视、策划公司和天娱传媒。评审委员会决定第二天进行第二轮评标。
  那天晚上,王伟从侧面了解了评委的反响情况,大部分评委对他们的策划方案还是很认同的,但是另外两家公司似乎更有实力。据说当时评委们是这样说的:不是你们不行,实在是别人太有优势了,你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希望了,准备回家吧。
  大家知道了都很泄气,可王伟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决定豁出去做最后一搏。只要还没把程序走完,还没有宣布花落谁家,就不能叫失败,就还有努力的必要,那么这样做的结果,仅仅是对自己有个交待。
  王伟这样想,策划方案不错,为什么评审结果会不理想呢?还是评委对我们了解不深入,对我们不放心,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让他们对我们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呢?
  明天讲标只有半个小时,王伟决定亲自出马。但是,要想在现场打动评委,最好能够想办法提前和评委有个沟通。
  可是,评委是哪些人?如何联络他们?
  离明天的会议只有不到十个小时了。王伟头脑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必须立即搞到全体评委的名单。我得承认王伟是很机灵的,他想明天的会议还是在同一个场地举行,评委的相关资料就有可能还留在酒店会议室。他就赌这一把。
  可是,怎么才能打开会议室已经上锁的大门呢?王伟豁出去了,冒充广东旅游局的会务工作人员,请酒店服务员打开会议室的门,说遗忘了东西在会议室。可能是王伟的湖南邵东普通话跟粤语普通话有一定的相似度,也可能是酒店服务员对当天参加会议的王伟还有点印象,结果一切顺利,酒店服务员对他的身份没有任何怀疑就打开了门,那份名单还真的就在那儿。
  而那仅仅是份名单,怎么联络上他们?当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王伟拿出自己所有的通讯记录本,努力地搜索所有在广东工作、生活的朋友,但是因为时间实在太晚了,有些朋友已经关机了,另外一些人则跟这个圈子里的人搭不上边。王伟“偷”来的名单成了一张废纸。
  当天晚上,王伟根本无法入睡,把第二天将在评标会上的演讲翻来覆去的过了若干遍,努力寻找最到位的表达,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
  第二天,王伟抖擞上阵主讲,就三点:第一、天娱传媒很看重这次合作,我是海南天娱总经理,会从始至终亲自坐阵指挥。我们志在必得,因为我们看重的不是这一单的利润,更主要的是广东旅游文化节这个品牌、广东这个庞大的市场。我们为了进军这个市场,绝不会也绝不能放弃这次合作的机会。只要给我们一个机会,一定会回报您一个惊喜,因为我们会调动最优质的资源,打造好旅游节这个品牌,我们把它当成自己开发的一个市场,所以,我们不仅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命运共同体。第二,我们的优势,就是我们年轻,我们的员工大部分都还没有家室,我们可以打地铺,我们可以每天只睡5、6小时。正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没有束缚,我们思维开阔,富有创新精神。虽然我们年轻,但我们经验丰富(王伟把他们做过的案例一一阐述了一遍),我们能够成功。第三;就这次开幕式的创意,我们是一个有主题的晚会,这个主题抓住了广东的两个核心元素,大海及南海一号,广东是改革的前沿和先锋,近代文明的崛起都是从海洋上开始的。我们的创意不仅主题鲜明,还有故事情节,便与口碑传播,同时,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的拼盘式晚会,一定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王伟的发言让全体评委感受到了他们的真诚、勇气和决心,最后,15个评委给了他们13票,天娱传媒竞标成功。
  其他的项目,每一个无不伴随着起码一个精彩的故事,但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再细说了。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所有的项目都大获成功。
  其中,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更是以大型史诗写意剧《蔚蓝船说》代替传统的晚会形式,不仅有张杰、俞灏明、吉杰、叶一茜等快男、超女和孙楠、齐豫等知名艺人参演,更有成龙、宋祖英到场助阵。一班脸上没毛的湖南人,硬是在南粤之地广州,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浪,狂欢巨潮。之后,广东省政府还给他们颁发了奖状,专门发文予以表彰。
  那个时候,在王伟活跃、超前的脑子里,有两个字已经开始在那里活蹦乱跳了——“体育”。
  “明天我们会介入到一个新领域里去——体育!”王伟面对媒体时说,“中国的体育为什么会做不起来,就是因为太注重游戏规则了。天娱明年要做极限运动,我们现在专门成立了一个极限运动部,用娱乐的心态来做极限运动。比如:花样游泳、滑冰、跳水,跳水是很专业级的奥运项目,是竞技型的项目,但是能不能换一种模式来做呢?传统的评审就是评委来打分,去掉最高分最低分,这些项目能不能让老百姓来投分呢?体育是最好的娱乐,我们研发的这个体育节目,是修改了体育游戏规则的,民众可以广泛参与。可以叫体育节目,也可以叫娱乐节目。明年奥运会一完,我们就上台。”
  在王伟看来,超女、快男都有生命周期,还有政策风险,但是体育没有政策风险。
  “它是体育的核,娱乐的外壳。”王伟说。
  他本人没有想到,自己会在2008年的某一天,因为体育,因为篮球,被青春再一次撞到腰。
第二节 “海龟”苏建华:悲愤出走倾情回归
    2001年出走加拿大的苏建华,在跟我谈话的一开始就说他其实非常感谢湖南广电。
  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浑浑噩噩过日子、不开窍、成熟比较晚的那种人,没有理想也没有目标,到学校读财经专业也是不喜欢,也不好好读书,三年大专基本上就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天天看体育报纸,看体育杂志,很喜欢,超级喜欢。
  1988年11月,湖南电视台对外招聘体育节目主持人,还有半年多才大专毕业的苏建华赶去报名、参加考试。那时魏文彬已经在湖南电视台当台长了。听说那是湖南台唯一的一次对外公开招考节目主持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那一次,被苏建华碰上了,在几百名应聘者中中了状元。那一年苏建华21岁。
  苏建华别的毛病没有,既不敬业也不懒散,就是想干事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干,可能青春期一直没有过去,思想一直处于那种一半天上一半地下的梦幻状态,反正就是稀里糊涂地过日子。他参加完考试后就进电视台做那个《体育大观》节目,从1989年5月4日首播开始,就一直在里面,由他为主在那儿搞,节目播出的时候还没有毕业呢,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成了电视台的正式员工。当时也没感觉什么好,也没感觉什么坏,反正就是浑浑噩噩,别人都认为这个人不成熟,小孩子一样的,跟大家也没有什么利益上的纠纷,就那样相处。
  苏建华26岁结婚,象雷打了一下似的,一结婚马上就开窍了。
  从结婚后开始,不管是执行力还是意志力还是成熟度,苏建华觉得自己渐入佳境,慢慢地一切都在提高,而且是越来越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他30岁才开始学英文,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便基本上达到了8级水平,这让他自己都觉得奇异非凡,他的英文在学校时不知道是不是全校最差的,但肯定是班上最差的。
  苏建华动学英文的念头跟他们的蜜月旅行有关,1994年去新马泰旅游结婚,觉得国外挺好的,他太太就说,那咱们就想办法出去吧。
  苏建华说,我们又没有国外的亲戚,我也不会说英语,怎么出去啊?
  他太太说,你要想出去,就总有办法,你可以先学外语啊,你说外面没有亲戚,那我们出去了,这里的亲人不就有了海外关系了吗?总得有个人先出去吧?
  苏建华非常得意自己娶了一个好太太,她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呢?就是她总在鼓励你,你有什么想法,不管好坏,先鼓励再说。
  苏建华是一个经常有奇思怪想的人。
  对于那些奇思怪想别人是怎么看的呢?
  他的同事、熟人,包括自己的父母,总在第一时间否定他、打击他,让他不胜郁闷,他就是这样长年累月郁闷过来的。但郁闷并没有浇灭他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幻想,当然他也没有找到怎么去实现自己幻想的办法。他太太跟别人不一样,总是欣赏他鼓励他,让他不再郁闷和孤独,让他觉得她真是上天赐给他的最好礼物。
  一开始,苏建华也怀疑自己,我能学好英语吗?我英语可是最烂的。
  他太太说,你当然能学好,你是播音员啊,语言素质那么好,肯定没问题的。
  然后他就学,一年之内就达到了8级水平。他觉得电视台还是很宽容的,就是他这么烂的一个人,也就竞争了一下,运气好得了第一名,就进去了,工作上也没有觉得特别苦特别累,还让他有时间学英语。
  但是在湖南电视台工作五六年之后,苏建华开始在工作上有点想法了,也会去钻研节目什么的,从1995年开始,他就基本上奠定了湖南电视台首席体育记者的地位,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他觉得一个人只要给他机会,就会不一样。1997年苏建华获得了中国电视主持人最权威的奖项金话筒奖,同时被评为当年的全国百优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到了1998年足球世界杯的时候,他则完全成为挑大梁的节目核心了。但是,因为他也不知道的一些客观原因,让他感觉体育在湖南还是不很受重视。他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又不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体育,继继努力了两年,就以技术移民的方式出去了。
  在苏建华的叙述中,我看到了一个平淡是真的婚恋故事,对他懂得并善于激励人的妻子充满敬意。我的两本小说《青瓷》和《红袖》出版和畅销以后,有很多女性朋友问我怎样才能当好妻子,我的回答跟苏太太的做法大同小异,就是态度真诚地夸奖他、鼓励他,男子汉大丈夫就是这么茁壮成长的,当然这是题外话。
  从苏建华的叙述中我没有看到他的所谓悲愤,按照通常的理解,那是愤青常干的事,因为怀才不遇、因为对社会莫名其妙或理直气壮地不满而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地悲悯与担当。在我看来,不管工作还是生活,苏建华其实挺顺的。
  苏建华笑笑,这样回答我,悲愤并不是一种装腔作势或虚张声势,如果你认为人的生活、人所处的社会,应该公平、幸福一点,而且完全有条件更公平、更幸福,却偏偏不是那样,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可能保持心灵的平静?我这样说其实是超越了个人得失和个人恩怨的,是以一种理想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为参照的,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你明白吗?
  我想我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