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恶明 >

第180章

恶明-第180章

小说: 恶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峰那边看着刘十二递过来的纸条,看到上面写着‘卫辉府有一个卫调到归德,汝宁府调兵三千至大名府,真定府调五千兵至广平,怀庆府调兵四千到徐州’都是些各省兵马调动的记录。

“各省兵马调动也是正常啊,这里有什么文章?”

明朝的地理名词和现代相差太远,江峰现在对山东和北直隶还算是熟悉,其余的地方就有些糊涂了,所以现在还有些反应不过来。

身边的人常常是奇怪,心想这么强的武将居然对山川地理如此的糊涂,刘十二也是知道江峰的毛病,自己把木轮椅朝着江峰跟着摇动几步,吃力的在茶几上摊开地图,那上面最起码地名都有标注。

按照刘十二给自己的那些条子和地图一一对照,渐渐的神色凝重了起来,刘十二边上补充说道:

“大人,这些兵马都是在今年调拨换防……”

“你是说朝廷在调兵围住山东吗?”

江峰低喝道。

-------

正文 第二百八十八章 应对 乱 向上看

然是内陆的省份,但是他的兵马属于山西边塞的二线且河南是中原腹心,地理位置特别的重要,不管是卫所还是战兵都不能轻易的调动。当然,若是这样就怀疑调兵的用心确实是有些草木皆兵的意思。

一支部队驻扎当地,虽然是有朝廷下拨的钱粮,但是地方上也有供给的义务,现在除了南方几省和有盐收入的地区,其余的都是靠着地上的粮食过活,养活自己缴纳赋税就已经是很吃力,何况供养官兵。

所以除了自己种地的卫所兵之外,其余的战兵都是一段时间就开始换防,免得伤了地方上的元气。

不过单单是河南一省的卫所调动倒还不希奇,可是北直隶,南直隶的兵马都是开始调动,这就是大问题。

明朝从立国开始,军事上面的防御重点就是九边,换句话说,就是在现在的三北地区囤积重兵,至于山东这样属于内部的地区,军事力量并不强大,而且在这些地方往往是有藩王存在,如果有大军的话,难免会有勾结。

现在的山东,武官最高级的才是个游击,设立参将还有总兵官这样的高官,还是在倭寇厉害的时候,可是现在江峰镇守,全境当真是说的上是太平安定,按照常例应该是抽调兵马去其他的省份了。

江峰看着地图上一个个简陋地图标。结合手上的那个调动的详细说明,眼前幻化出来千军万马在已经是围在了登州的周围,严密的围在了山东的周围,禁不住觉得一阵气闷,重重的把手上的文件拍在了桌子上。

“娘地,老子还没有想反,他们居然逼上门来了。”

这种我还没有准备好造反,你们居然就动手的强盗逻辑。刘十二压根没有放在心里,只是开口分析说道:

“现在已经是有三万的兵马调集到了山东周围,而且东昌和青州也是换了守备,虽然不敢下准确的判断,但是山东境内值得认真对待的兵马也就是我们登州一支而已。”

三万兵马,江峰心里面大概明白。若是朝廷就用这三万兵马的话,自己倒也不用太过担心,登州大营加上四处地兵马大概有一万人左右,而且还有若干的编外团练,也是吃着四个营盘的供给。

这也是山东的怪现象,大明就算是九边都有或多或少的吃空额的现像,若不然领兵的哪有钱捞,只有山东江峰率领的几个大营,一律是足额而且在地方上面兴办团练,说起来也算是超额了。这些兵马都是足足的饷银。

对外的说法颇为地冠冕堂皇,山东多匪乱。只有地方上具有自保的能力才能更加地安全,实际上这些团练全部都是在江峰手下军官的控制之下。地方上根本插不进去手,加上登州、莱芜、兖州地几个工坊,囤积了大量的武器。可惜很迅速的把这些团练变成正规军。

正规军队加上团练,共有一万六千余人,且训练十足,兵器精良,对上周围的三万兵马还有山东其他三府的兵丁倒也并不害怕,可是大明不止这些兵马。若是真交手起来,打败了这三万。后续的大军源源不断,自己依靠登州一地根本是消耗不起啊。

用手拍拍额头,江峰突然想到一件事情,急忙的开口询问刘十二:

“你们微山岛的男丁现在有多少人在军中。”

刘十二迅速地盘算了一遍,开口回答道:

“一共是六百五十人上下,还有些是后来投靠过来的。”

没有想到江峰接下来又是个颇为古怪地问题,他问刘十二说道:

“这些人中,你确实掌握的人能有多少?”

这个问题问出来,刘十二在那里浑身一震,却以为是江峰对微山岛这些人有什么提防,稍微一想才算是反应了过来,斟酌着说道:

“有四百人是我刘家的家兵出身,算得上掌握,不过现在都是在罗义的石臼营,平日里面并无联系。”

江峰压根没有想那么多,径自的说道:

“现在你就下去安排,我要这些人马上去投奔在蒙山区的你弟弟的寨子,钱粮兵器我马上安排。“

刘十二心里面松了一口气,立刻明白了江峰的用意,“闻刀”控制的那个山寨,现在已经是有六七百的人马,自来蒙多匪,闻刀的手段狠辣,恩威并施已经是控制了周围不少的势力,据说也能调动个两三千人马。

但是现在的年景渐渐的恢复,人心追求安定的时候,根本不是造反的好时节,或者用现代的话说,这叫没有群众基础。刘十二也是说出了这个打分析,江峰嘿嘿的冷笑,不屑的说道:

“几千匪徒下山就是大灾,上次陈聋子反乱不是有白莲教参与吗?我们花钱,让他们闹起来!”

双方谁也没有考虑到,几千悍匪流窜起来,会造成多大的灾难。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发言权利的,江峰马上就是安排赵秀才去下拨银两,刘十二也是招呼来自己的家人去石臼找那里的主事人来,刘十二心里面也是明白,随着江峰势力越发的扩大,原来的老兵大部分都会成为中下级的军官。

这样现在的微山岛系人马虽然是只有五六百人铁杆,若是在营中生根发芽,今后就不能小看了,但是江峰的命令一下,刘十二却也没有什么反驳的余地,自己既然是把身家性命都是压在了江峰的身上,也只能按照他的安排走了。

何况现在的安排,恐怕也只能是如此,周围的兵马调动肯定是针对登州,若是失去了先手,将来江峰这一派人马的上下万人,恐怕都是死无葬身之地。

厅堂里面只剩下江峰一个人,他用手托着下巴在那里紧张的算计,若是闻刀那边在蒙起事的话,自己这里该做什么反应。想着想着,禁不住站了起来,在面前的地图上面比划,这个地图按照现代人的评价来看,实际上是颇为的粗陋。

山东的大概形状却也是描绘的清楚,不知道为什么江峰却注意到了登州位置的上方,在那里自言自语道:

“那里应该是朝鲜吧?”

正文 第二百八十九章 野心 谣言 克扣

刘十二决定了之后,命令飞快的传达到相关的人手上很多兵丁发现,自己的身边多了不少新面孔,原来那些操着鲁南口音的士兵都不知道那里去了,在江峰的队伍中,本地也就是山东口音的人大都是新兵出身,京师附近口音的人占据了军官和士兵头目大多的位置,只有一小部分的位置是鲁南的口音,这些人让新兵们倒是有些亲切感。

不过这些兵丁却也没有声张,自己兵营的军官都是什么也没有说,自己大惊小怪个什么,当然,那些鲁南口音的人离去之后,立刻有足额的新兵补充了上来。就算是这个时候有官员来清点人数也什么破绽发现不了。

毕竟在官方的文书上面,写的是某营有多少兵丁,而上面没有写这些兵丁有多少京师附近的匠户出身,有多少是微山岛出身的人。

闻刀在刘家兄弟里面,属于颇有野心的年轻人,刘十三现在执掌一营,算是地方上的守备,刘十二跟在江峰的身边,也是谋主的身份,不管是于公于私,都有很高的地位,这两个人比较满足现在的位置,可是闻刀却算是一个异类,他虽然现在也是听从江峰的命令,在蒙山区作为草寇待命,但是心里却总是想要做到刘六刘七那样声势浩大的造反,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身披黄袍。

正式因为如此,刘十二也不敢把他放在身边,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堂弟野心太大,在江峰这种性格的人身边,若是有什么异动,迟早会被砍掉了脑袋,何况刘十二在江峰的身边也算是观察清楚了形势。

现在要是养一支强兵,没有大量的银钱可是不行,没有粮食也是不行,当年刘六刘七的白衣神兵声势如此的浩大,但是始终打不开什么大的城市,只能是来去如风,掳掠就地补给,等到朝廷调来边军,顿时是失败溃散。

闻刀即便是有雄心壮志,但是却有根本的问题解决不了,那就是没有稳定的后勤支持,没有稳定的道义所在,当初陈聋子反乱裹挟鲁南几万人,天下震动的时候,刘十二和刘十三的心里面未必没有动心。

不过江峰亲自领着大军,在阳城外野战之后,他们兄弟都是死了这份心思,看清除了形势,目前对于他们这些白衣神兵的后裔来说,若是有所作为也只能是依附江峰这支力量,因为江峰看起来始终是有些隐约的野心在。

但是自己的兄弟们所想的,闻刀却未必想到,看着四百多家兵过来投奔,当真是大喜过望,这些当年微山岛周围的人马本来就是熟练的骑兵,在江峰的大营中训练过后,更是强悍,而且这些人都是一人双马,带着足量的器械来到了,这下子可好,算上自己的原来的三百多亲信,已经是可以拼凑出来近千的亲兵,而且储备的兵器充足,什么事情做不到。这四百多人的头目给他带来了一封私信,是刘十二写来的,说是不用过多久,临的白莲教就会生事。

到那个时候要记得把握机会,登州这边会给他们各种的方便,闻刀注意到一件事情,这封信上面不是用公文的口吻表达,而是刘十二的私下的口气。这四百过来投奔的人也是说自己从石臼那里过来,并不是接到了什么官方的命令,而是刘十二和刘十三一同下达的家族中的口信。

难道,闻刀自作聪明的想了很多,不过也仅仅是自作聪明罢了。

鲁南当时除了济宁,滕州,兖州之类的大城,临也是在其中的,临有山东的两个藩王之一“泾王”,这位藩王在明朝的各位藩王里面着实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之所以特殊就是有很不错的名声。

这和青州的衡王的名声好,是因为世子准备造反收买人心不一样,这位泾王自从来到临之后,欺男霸女的事情没有,横征暴敛的事情没有,干预地方政事阴谋不轨的事情没有,兴修水利的大好事反倒是做了许多。

在临城内,不管是官员士绅,还是商贩农工,都是把这个王爷看做是菩萨一般,泾王今年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年纪了,在藩王里面来说,到了五十多岁,因为从前的奢靡生活掏空身子的各种隐患就爆发出来,可以考虑后事了。

不过泾王却身体颇为的健康,在济宁的豪商之中有句颇为恶毒的玩笑,说若是和泾王一般每日查看农桑,关心水利,吃喝玩乐的事情丝毫不碰的话,为什么要做王爷,活这么久有什么意思。

不管是如何

治理,如何的风调雨顺,总是会有不协调的声音,白在明朝官府眼中的邪教,已经属于不能被剿灭的不死生物了,只有每次在白莲教趁着局势不稳出来造反的时候,杀掉一些。

然后被震慑的其他白莲教或者是佛母传人,还有弥勒教种种称呼的道门会众们,就会暂时的安分许久,在民间继续传教,发展会众。

也不要觉得这些白莲教身上有什么正义的成分在,他们在蒙元的时候,就是反元,在明朝的时候,就是反明,在清朝的时候,就是反清,这样的道门组织充满了反社会的性质,他们所希望的就是天下大乱。

泾王这么多年所作的盛情都是为了收买人心,并且对现在的嘉靖皇帝不满的消息开始慢慢的流传开来,嘉靖皇帝本来就不是成祖朱棣的近支子弟,可是正德皇帝没有子嗣,所以才上位。

这么说起来,身为正德叔父的泾王对此有所不满也倒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要不满十年前就该不满,怎么现在才开始有想法。谣言的破绽相当的大,话说谣言止于智者,不过世界上的聪明人太少了,所以消息开始传播开来。

但是泾王府和当地的各种衙门听到这个,都是一笑了之,认为不知道是那个无聊的人编造的消息,一时间倒也看不出来有什么波动。

天气已经是慢慢的寒冷下来,所有起获的黄金都已经是放在了保险的地方,同时又是被迅速的划拨了出去,用在山下的船坊上,江峰心里面隐隐的放松了下来,现在的一切都还算是正常。

明朝的冬天要比温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