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古梦 >

第11章

古梦-第11章

小说: 古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述的她家木屋的风采,我感到着实惬意。
  唐诗显得很兴奋,在放着马槽的马厩中进进出出,围着小木屋一圈一圈地跑着。它突然仰首长嘶,它在向山中生灵们宣告它的到来,此处是它跟我的领地。。。。。。
  我在两处洞口安了两道石门,需用力方能推开。这样外山的人发现不了,内山的野兽也出不去。至于那只猛虎,既然无法出去伤人,由它去吧。

第九章 再会老中医
更新时间2008…1…11 9:29:00  字数:1438

 老中医在苏州城内购了一所住宅,此番自是在其宅第相见。二人见面甚是欢愉,寒暄已毕,我从道具栏取出装满药草的布袋递过,老中医取出药草放好。然后他带着我看了看他的宅子,布置简洁,前院种着花草,花香袭人。
  二人在客厅落座,边喝茶边谈。
  我道:“良医往往一帖药见效,庸医需几帖才能好转,甚或无起色,更甚者误人性命,差别甚大。”
  老中医道:“行医者不精通医道鲜有不杀人者。人体实繁复无比,诸脏腑、经脉相互关连,精气随脉络运于全身,使之浑然一体。各部息息相关,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部有变,起于多方,牵连亦广。知其变,而不能探其源,知其主,而不能察其兼,以此为难也。且症状繁杂,有些差别不过在细微之间,庸医惑于其表,不能细究其里,焉得不误?”
  老中医顿了顿,又道:“医道精深,对行医者道德、悟性、学识要求很高,古来许多名医非其材不授,虽子孙亦然,宁可绝技失传。”
  我闻言颔首道:“行医者遇症深究其理,积十数载经验可有望精于此道?”
  老中医道:“世上良医多半如此。然以症入手实非良策,症虽万变不离其理,当以不变之理应之。”
  我当下问道:“那当如何?”
  老中医起身,在屋内来回走动,沉思半晌,仰首道:“需细思诸脏腑、经脉之间关连,常做此想:今某处有何变,起于何处、牵连何处?有何表征、如何查实?如何着手调理?久之,豁然贯通矣。”
  我笑道:“老先生所言乃是速成之法。”
  老中医也笑了,道:“我去准备药膳,一尘兄少待。”
  我道声叨扰,老中医便忙去了。
  我深感中医花样繁多。望、闻、问、切是诊法,针灸、汤药则是治法,还有药膳、拔火罐、贴膏药等。有的名医能根据情况采用特殊疗法,比如让病人坐在蒸笼上用药气去蒸。当然,万变不离其理,都是要想办法将药性渗入体内或疏通经络。
  药能治病也能伤人,药不能乱服,拔火罐、贴膏药等也不能乱来,并非所有病人、病症皆适合这些治疗方法,且病症复杂,配方若有偏差易出问题。
  老中医的药膳很简单,四菜一汤,有宁神益气之功用。二人一边用膳一边交谈。
  我道:“中医药膳注重药性搭配,可具备一定功效,如宁神益气、滋阴补阳等,西医则着眼于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的摄取、搭配。若能结合起来,以中医药效为主,兼顾西医营养,岂不妙哉!”
  老中医颔首道:“一尘兄所言甚是,我于西医所知不多,难以兼顾。如有学贯中西之人开列膳食配方,便尽善尽美矣。”
  吃了几口,老中医道:“现在的中医理论将神经系统和经络系统混淆起来,害人不浅。”
  我道:“随着人世浇沃,中医等博大精深的古代科学逐渐没落。由于现代科学手段探测不到经络系统的存在,于是错把属于人体微观循环系统的经络系统当作人体表面的神经系统来研究。象足疗在教授、博导们的正规教学中被称做反射学,开始我硬没搞懂怎么个反射法,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神经反射。”
  老中医道:“其实注重耳疗才妥。人体结构非常科学,人耳与全身经络相通,与人体各部都有对应,按摩人耳的穴位可以疏通全身经络。耳朵长在头上露在外面,又很薄,按摩起来很容易。神给人安排了最合适的保健办法,可现在的人放着耳朵不用,却要去搬弄脚丫子。”
  我笑道:“现在的人自以为很聪明,其实很傻。因为真正高明的古代科学没落了,现代科学看似发达,其实只是在表面空间折腾,不能向深层空间发展去认识宇宙。”
  是日,二人尽欢而散。。。。。。

第十章 路遇
更新时间2008…1…13 8:11:00  字数:765

 这日我上线后去找一位王秀才做任务,在一条小路上遇到一位玩家。
  我跟他打了个招呼,他也还礼问候。
  二人边走边聊,那人告诉我,他叫肯特,是个留学生。
  我们探讨了何谓文明。人能否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才是文明最重要的因素。单以科技发展来衡量,实为本末倒置。
  我和肯特边走边聊,不觉间走完了小路,我们也成了朋友。
  肯特约了一个朋友一块儿做任务,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一个日本剑侠打扮的玩家正站在那里等候,民族服装使他显得俊逸洒脱。
  民族服装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是根的一部分。有些民族的人走到哪儿都穿着本族服装,曾见过一个穿裙子的阿拉伯人,颇生敬意。可惜,中国人在传统文化被破坏后已将民族服装抛弃。
  日本人的刀,自己亦称做剑,前端略弯。日本剑客亦称做兵法家,兵法者用兵之法也,亦可理解成用兵器之法。故日本人比武,比的不仅是武艺,亦是兵法谋略。
  中国人受儒家影响很深,讲究中道而行。比武时不求伤敌先求自保,出招留有余地。
  日本的文化源于中国,但日本人有些性急。日本剑法招式犀利,比武往往聚精、气、神于一招之中,一招败敌或为敌所败。
  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谋划三个月灭亡中国,这种战略跟他们的武术相似,但有些急躁。
  蒋介石总统不计个人荣辱一再忍让拖延,一则等待国际形势发生有利变化,一则做好应战准备。但他深知“中国不怕鲸吞就怕蚕食。”当七七事变爆发后,蒋总统毅然率领全国人民走上抗战道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发《战争指导方案》,确定“以持久战为基本主旨,以空间换时间,逐次消耗敌人,以转变形势,争取胜利”的策略,终于拖到美国卷入战争,日本最终被罗斯福领导的美国打败。
  肯特要去做任务,我们约好日后再会,分手而去。

第十一章 醒悟
更新时间2008…1…14 8:53:00  字数:2322

 我找到王秀才,向他打听一件物品下落,王秀才不肯轻易相告,须帮他一个忙才行。
  原来王秀才爱慕一位刘小姐,刘小姐乃是将门之后,老父威震边关数十载,如今告老还乡。刘小姐不仅长得花容月貌,且聪慧非常,自幼随隐居深山的女侠习武,武艺高强。上门求亲者虽多,却难入其青眼。
  刘小姐如今已过双十之龄,为了应付众多的求亲者,也为了给自己找位如意郎君,设下三关,能闯过三关者便以身相许。哪三关?第一关学识,学识者才学与见识也。小姐先通过诗文看才学,再通过问一些问题来看见识。诗文还好说,难的是小姐的提问。
  第二关是琴棋书画,四者中只须有一样能让小姐满意即可。
  第三关是武艺,一般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有些虽也习武,但跟小姐比起来相差甚远。故头两关虽有人勉强通过,但第三关无人能过。
  王秀才觉得头两关尚可一试,第三关实无把握,见我找上门来,便请我相助。他知道我既找他询问那件物品,必定身手不凡。
  我问王秀才怎么个帮法,王秀才道:“请一尘兄在我二人比武时,相机提醒。”
  实力相差悬殊,提醒也无大用。好在只要我肯帮忙,成与不成王秀才都会告诉我那件物品下落。
  二人来到刘府,道明来意后,被请进大厅落座。
  大厅进门处摆着一扇大屏风,上面雕刻着一幅画,画的内容是岳飞登翠微山的情景,画旁题着岳飞写的一首诗:“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乘月明归。”
  忠义的将士披上战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不是象纳粹党“党卫军”般镇压百姓。看着这扇屏风,二人不由的对刘老将军平添几分敬意。
  一会儿,一位丫鬟走了过来,见礼后问道:“敢问哪位是欲闯关的王相公?”
  王秀才脸一红,轻声应道:“学生便是。”
  丫鬟一笑,将二人请进书房,对王秀才道:“王相公,我家小姐请你以秋为题作四句诗,诗中须含四味草药。”说罢,转身而出。
  单纯以秋为题作诗,或只含四味草药皆不难,难的是两者兼备。
  王秀才提起笔,又放下,皱着眉想了半天,写了四句诗。我凑过去一看,写的是:
  木香月华中,西风落梧桐,石青残照里,山边现橘红。
  看了此诗,我感觉王秀才确有才学。月宫桂树飘香,点出了秋季。路旁落叶纷纷,道出了萧瑟。第三句用典,李白《忆秦娥》词曰:“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由季节推到了朝代变迁,意境一下深远起来。第四句挽了回来,点出秋季亦是收获时节。
  诗本身写得不错,四味药草木香、梧桐子、石青、橘红亦用得自然,确是好诗。
  王秀才与我回到大厅,将诗稿交付丫鬟,丫鬟道声“稍候”,转身往内宅去了。
  不一会儿,丫鬟回转,脸上带着笑意,道:“我家小姐请二位相公去内厅相见。”
  我与王秀才随丫鬟来到内宅客厅落座,丫鬟请我们稍侯,便去请刘小姐。
  二人将客厅打量了一番,布置典雅,进门处也摆了一扇屏风,上面绣着一幅高山流水,画中人物是伯牙和钟子期。
  刘小姐摆这扇屏风,显然取的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意。
  客厅里面有一个小套间,套间门口挂着一幅珠廉,将客厅与里间隔开。
  不一会儿,套间里传来丫鬟的声音:“二位相公,我家小姐来了。”
  只听里面一个温和的女子声音道:“让二位相公久等了,王相公诗写得很好,颇有才学,小妹斗胆,想请教几个问题。”
  王秀才谦逊了一番,然后请刘小姐提问。
  刘小姐问道:“若王相公与一异族女子相恋,而此时两国正自交兵,敢问王相公如何处之?”
  我在一旁暗叫一声“罢了”,这种难题居然也问了出来,且看这王秀才如何作答。
  王秀才闻言脸青了又白,白了又青,最后答道:“禀明父母,若不见允只得作罢。”
  刘小姐沉默了一会儿,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战乱之时,地方文武官员守土有责,纵敌军势大,亦不得弃城而走。若城池被破,自杀者被冠以殉国美名,逃遁者或被杀之。上天有好生之德,仁君不会绝其臣子生路。贪生怕死杀之可也,尽力而事不可为安忍杀之?王相公以为如何?”
  王秀才呆楞半晌,做声不得。
  我觉得刘小姐此问题甚有见地,当国君的为何要断绝臣子生路?纵使因敌军势大而失地,也要了臣子性命实在太过。
  当年关云长丢了荆州,依然去投刘备,因为二人恩义深重,且那时君对臣普遍以恩相待,臣也尽忠事君。后来逐渐变异。
  太平军攻下杭州,李秀成先是飞骑去救巡抚王有龄,结果王有龄已然自尽,成其节义。李秀成愿放守城的杭州将军瑞昌率残部离去,退守小城的瑞昌等却选择了自杀。因为死了能封妻荫子,而逃回北京则难逃一死。
  随着时代变迁,道德观念、一切事物都逐渐变异,到了现代社会更是完全变异了。如现在出了些所谓网络用语,其实就是对文化的变异。现代的食物用工业方法加工制造,其实就是对食物的变异。
  比如古代的酒,甜美而不醉人,从一些古代笔记小说中的记载可知,龙宫、天上的酒更甜美更不易醉,甚至不醉。现代的酒含酒精浓度很高,辛辣而易醉。现代人生活在这个变异环境中,认为古代的酒不算酒是所谓米酒。其实,古代的酒才是真正的酒。
  沉默些时,只听刘小姐说道:“二位相公,小妹忽感不适,不能久陪,弹一首曲子相谢。”
  我知王秀才已闯关失败。
  王秀才倒也坦然。
  刘小姐弹了一曲“鹿鸣”,倒也中正平和。
  弹完后,刘小姐客气的请我们以乐相和。
  王秀才不善奏乐。
  于是,我起身吹了一只曲子。
  吹毕,众人半晌才醒转。
  刘小姐悠悠道:“我下山时,仙师留我,我却恋眷红尘。今日闻了出尘之曲,方知悔悟。。。。。。”

第十二章 王朝中兴
更新时间2008…1…21 11:37:00  字数:1019

 数日未进古梦,上线后听到玩家纷纷议论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