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寻情仙使 >

第418章

寻情仙使-第418章

小说: 寻情仙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便是子孙庙的一景。”

不仅仅是一景,根本就是一绝。

“建子孙庙,差这一景吗?”赵欣欣冷笑一声,忍不住又傲娇一下,“我若建子孙庙,呵呵……区区一缕毁灭道意,算得了什么?”

她很想说一句,我若建子孙庙,当令四大宫俯首。

但是这个话,不太合适说——不是做不到,而是有点骇人听闻。

然而,她现在说的,已经很令公孙未明不爽了,他心里忍不住要发一句牢骚:就算你是皇族,但是这目空一切的毛病……真的好吗?

既然不爽了,他就要问一句,“那九公主你建子孙庙,肯定是准备了诸多的道意?”

赵欣欣淡淡地看他一眼,微微一笑,“道意未必有多少,不过既然未明准证这么说,我还真要考虑,在此处建个子孙庙了。”

凭你这初阶司修,也要建子孙庙?公孙未明的心里,生出了浓浓的鄙夷。

若不是你出身于皇族,若不是李永生青睐,在我眼里,你真的什么都不是。

他是个不善于隐忍的性子,忍不住轻哼一声,“你是说,建个赵家的家庙吧?”

赵欣欣淡淡地看他一眼,她的心眼可不算大,不过对于这种下界的土著,她懒得计较——跟夏虫语冰,有意思吗?

说话间,天就大亮了起来,而施粥处却又喧闹了起来。

发作的还是那两个游手,他俩见到有人是一大碗粥,自己却是一小碗,顿时不答应了。

小道童们解释了,说吃大碗粥的,都是昨天干过活的,你们今天好好干活,中午还有干的吃呢。

对中土国大多数黎庶来说,不是农忙的时候,家里一般是两顿饭,中午多吃一顿,纯粹是浪费,而对于接受赈济的流民,就更是如此了。

九公主赈济流民,虽然是以工代赈,但是一日三餐的规格,真的很高了。

大部分的流民都接受了这个说法,但是那俩游手就是不肯答应——主家既然请得起三顿饭,就该更慷慨一点。

吃完一碗粥之后,他们大声表示,还要再来一碗,否则我们绝对不干活——错了,是我们没吃饱,干不动活。

秦天祝上去就是两个耳光,结果那俩根本不怕,往地上一躺,大声地嚷嚷,“大善人打人了,要打死人了!”

秦天祝忍不住看李永生一眼,看他是什么意思。

“不患寡而患不均吗?”李永生一扬下巴,淡淡地发话,“吃进去的,让他们吐出来,然后……滚蛋!”

第五百九十六章 流民有组织

吃进去的东西,要如何吐出来?当然是打得吐出来!

秦天祝冲着对方的肚子,狠狠给了几拳。

就算肚子里再饿,胃部被打得痉挛,才吃进去的稀粥,还是喷了出来。

两名游手一边吐,一边告饶,但是汽车人早就烦透了,根本不理会对方的求饶。

打完之后,他将两人扔到了一边,“快滚!”

两名游手一边呕吐,一边恳求,说再给碗粥吧,要不我们都没劲儿走下山。

“我管你们去死!”秦天祝冷哼一声,要几个流民将此二人押出山。

赵欣欣看着有点不忍,她虽然也是狠得下心的人,但是见到这两人只是为了一碗粥,就如此地低声下气,少不得看李永生一眼,轻声发话,“不过是一碗粥……”

一碗粥,真的太微不足道了,对九公主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要说九万头牛里的一根毛,这还差不多。

“这你就不懂了,”李永生微微摇头,“一碗粥不算什么,但是规矩……规矩很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少人看着你呢。”

“可是……总要让他们走下山吧?”赵欣欣的眉头轻蹙。

“这种人,饿死才好,”公孙未明冷冷地发话,“若是施粥的是我公孙家,我就杀了这两只蝼蚁,这种不安定因素,还是早早去除的好,要不然会影响到别人。”

“四长老,要我们杀了他俩吗?”一名公孙家的司修高声发问。

那俩听到这话,也不敢再纠缠,爬起来就跌跌撞撞地跑了。

赵欣欣有点不开心,她看一眼李永生,“怎么还会有如此无耻之人存在?”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李永生呲牙一笑,“大多数人还是好的,不过要我说……杀了这俩的话,真的能提高中土黎庶的平均素质。”

接下来,雷谷里的流民就按照分派,开始各自干活了。

甚至连毛滨昭的老母亲,都主动去帮着洗碗和制作筷子——她不想让儿子太辛苦。

李永生和赵欣欣商量了一阵,因为公孙未明的强烈反对,他俩决定还是在雷谷布设个阵法,将雷引得偏一点,要不然时不时地炸几道雷下来,流民们也是胆战心惊。

布设阵法,用了李永生一天半的时间,第二天中午他回来的时候,来到雷谷的流民,已经有近八百人了,其中不少扶老携幼的。

这其中的大部分人,是来自一个叫做李庄的村子,那是一个被土匪破了的村子,三百多人聚在一起逃了出来,正好来到忠义县附近,听说这里安置流民,才进了山。

赵欣欣的眉头微皱,她不是嫌来的人多,而是觉得来的人有点少,“永生,两天半了,才来这么点人,是不是以工代赈,大家都觉得我乘人之危?”

“以工代赈,是最简单的价值交换,拒绝这种方式的人,不值得咱们去救助,”李永生微微一笑,“你不看忠义县都有这么多黎庶帮着干活?”

他知道永馨不是嫌没人干活——修山路这些的,用道术多简单?

他非常清楚,她只是想救助更多的人。

“可是,忠义县的黎庶,距离这里比较近啊,”赵欣欣还是皱着眉头,“流民从山外进来干活,是有点远了。”

“可是忠义的黎庶,并不是流民,”李永生轻声发话,他知道永馨并不是后悔,只不过心情不好,需要他出声安慰一下,“大部分的流民,想要有尊严地活下去,还是会来的。”

“真的会来吗?”赵欣欣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会来的,”李永生点点头,很干脆地发话,“到现在消息还没传出去,真的传出去的话,人数会猛增的。”

赵欣欣斜睥他一眼,“你不会是因为哄我高兴,才这么说的吧?”

“你放心好了,”李永生微笑着回答,“不过你要做好准备,消息一旦传出去,来的未必仅仅是流民……其实三湘的流民并不算多。”

赵欣欣讶异地发问,“流民不多……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接着看就知道了,”李永生笑着发话,“又不是什么真正的灾年,只是避祸罢了,我个人感觉,没组织的流民,只是少数。”

赵欣欣皱着眉头,这话她似乎听懂了,但似乎又不是全懂。

仿佛是要验证李永生的话一般,当天傍晚,又来了一拨人,足足有四百多,是一名司修带领的,队伍里有十多名制修。

这帮人准备得非常充分,每个人身上都背着大包小包,甚至还有三十多匹驽马,驮着锅碗瓢盆什么的。

这支队伍,由片岗县的两个家族组成,都是当地的大户,一姓曹,一姓罗,曹姓家族里派出了族老,就是那个司修。

两家人的关系比较近,听说隔壁的忠义县有人收留流民,是英王的九公主张罗的,还有很大的一块地方,就相约着一起过来,看一看情况。

曹家和罗家目前还没有受到什么冲击,但是三湘的事态,一天不如一天,这两家心里也紧张——一旦乱起,以这两家的身板,真的扛不住。

然而,他两家人虽然不多,也有两千多近三千人,想离开这是非之地并不容易,老弱妇孺太多,瓶瓶罐罐也太多。

既然附近出现了避祸之地,他们当然要过来看一看,如果真的很合心意,万一事态紧急,可以撤到忠义县。

因为是试探性质的,所以来的人不多,总共就四百多人。

不过来的曹家族老,第一时间就要求见九公主——见了她之后,两家才能决定日后的行止。

按常理来说,英王的九公主何等的尊贵,怎么可能见这种小家族的人?

可是这毕竟是雷谷里第一次出现有组织的家族,赵欣欣想一想李永生说的话,还是决定见他们一见。

曹家的族老见了九公主,先是一通痛哭,说我们受了委屈,九公主你得给我们做主啊。

原来曹罗两家虽然没受到太大的冲击,也有七八名制修被征用走了。

搁在西疆那种国战的场面里,制修真的不值得一提,但是在内陆片岗这种不大的县里,七八名制修也算一股力量了。

最坑的是,这些制修都不是被官府征用走的——整个三湘郡,官府体系已经几近于崩溃。

这些人是被更大的家族,或者山匪之类的征走了,而这两家只能忍受。

亏得两家还有点实力,对方也不敢撕破脸,否则被征用走的,就不仅仅是这么点人了。

这个我还真做不了主,赵欣欣很无奈地表示:我不是官府中人,甚至我现在都算不得郡主了,此来安置流民,也是得了道宫和朝廷的许可,才能操作。

维护地方治安的事,不归我管,我也管不了。

那么,万一有人来雷谷征辟流民,您会是什么态度呢?曹姓司修发问。

救不回自家人,令他有点沮丧,但是他更在意的是,族中老少在此地的安全,能不能得到保障,须知相较正常人而言,流民更没有人权。

这一次,赵欣欣给了曹罗两家一个肯定的答复,她冷冷地表示:“雷谷是我买下的,谁敢不开眼在这里生事,我杀了人也白杀。”

“这就好,这就好,”曹家族老松了一口气,笑眯眯地点头。

然后他又出声发问,“九公主您规划的住处,能不能划给我两家一块地暂住?我们家中有女眷孩童,自己管理起来比较方便,您也省心。”

“地不能划给你们,”一个声音响了起来,却是李永生出声发话了,“你们可以争取住在一起,但是我们必须保证,随时能查看流民的驻地,你们也必须接受我们的管理和监督。”

罗家的一名高阶制修闻言,高声发话,“这位大人,我们都已经如此凄惨了,您这是……还怀疑我们?”

“这跟是否怀疑你们无关,”李永生沉声回答,“下一步,流民会越来越多,人越多的地方,秩序就越重要,你好歹也是高阶制修了,这个道理,不用我跟你细说吧?”

“说来说去,还是信不过我们,”罗姓制修悻悻地低声嘀咕一句,却也没有再说话。

李永生也懒得理他,不管是谁,受到别人质疑,总不会心情很好,他也没必要计较。

曹姓司修犹豫一下,才又出声发话,“我们也带了一些粮食来,家里有些老幼和伤患,是否可以免除劳作……吃自家的粮食?”

“实在没有劳作能力,可以不劳作,”李永生很明确地表示,不过他又强调一点,“你们可以自家做饭,但是我强调一点,只能借用大灶,不得私自起火。”

“不能私自起火?”罗家的一名女性制修眉头一皱,“这位大人,我们老幼体弱的人比较多,半夜里是很冷的,现在马上腊月了啊。”

这一次,却是那高阶制修发话了,“老五家的,不懂莫要乱说,山里一旦走水,是很危险的,大不了多穿一点就是。”

一名老妪在远处叹口气,她也是曹罗两家人中的一个,“背井离乡的,都已经是流民了,哪里有那么金贵?”

第五百九十七章 乱世重典

这一番交谈,就初步定下了大家族来此地避难的规矩,以后改动得极少。

罗家的高阶制修虽然因为被怀疑,心里有点悻悻,但是事实上,他还是比较开心的。

离开之后,他笑眯眯地发话,“总算是不用担心再被人随便征辟了,赵家还是有好人的。”

曹家的司修淡淡地看他一眼,“要我说啊,你还是操点心的好。”

高阶制修微微一怔,“为啥呢?难道万一有事,他们可能不管咱们?”

“想啥呢?”曹家司修没好气地瞪他一眼,“九公主那是什么人?金口玉言,当然说话算话……我是说你约束着点你罗家人!”

“我罗家人怎么了?”高阶司修眉头一皱,很不满意地发话,“别人怀疑我也就罢了,你总不会也怀疑我罗家是探子吧?”

“你个夯货,我是说你罗家人收敛一点,”曹家司修哭笑不得地摇摇头,“人家说谷里不许闹事,不光是说不许外人进来闹事,你罗家那几个夯货,小心别惹出什么祸事。”

罗家的高阶制修先是一愣,然后狠狠一跺脚,“呀,九公主这么娇贵的金枝玉叶,说话也是说一半藏一半,不行,我得去警告那几个夯货。”

罗家一族里,还真有几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一个眼神不对,就敢动手打人,从来不考虑后果。

可以想像得到,他们若是敢把山外的习惯,带到雷谷里,麻烦绝对不会小——九公主可是说了,杀了人都白杀。

不过非常不幸的是,就算他们再三强调,罗家的子弟还是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