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推理电子书 > 浮沉 >

第15章

浮沉-第15章

小说: 浮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样?昨天晚上休息的还可以吧?”石天然轻描淡写地问何文涛。他问这话的本意应该是很清楚的,那就是想侧面了解何文涛是不是像他一样,昨天也受到了妓女的骚扰?

何文涛说,他昨天睡得非常好,醒来就到天亮啦。为此,何文涛还奇怪,因在金都的时候,总是经常听那些到南方出差的人说,只要住进酒店,晚上就会有小姐的骚扰电话打过来。这个酒店怎么这么安静?是不是社会治安特别好啊?

何文涛的话出乎石天然意料,甚至让他有点不大相信:自己接到那么多小姐的骚扰电话,而何文涛竟然没有接到,这有点不太正常。但从何文涛的表情上看,何文涛说的话应该是真实的。既然这样,石天然也就不想去说昨天晚上他遇到的情况了。

李西键是在早上8点钟赶到酒店的。这个时候,石天然和何文涛已经起床很久,而且聊了好大一阵子。

李西键一见面就以东道主的身份问他们二人昨晚休息得如何?还笑眯眯地与两个人开玩笑说:“怎么样?没少接到骚扰电话吧?”

何文涛一听就有点跟李西键急的样子:“你也太能吹了,还说这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我在前沿等了一夜,也没有听到任何电话。”

李西键眼珠子瞪得贼大:“没接到电话?不可能吧?这个酒店可是鸡鸭最活跃的地方,只要来新客人,肯定都会有电话打来的。老客人就更不用说了,尝到甜头之后,自然会直接打电话约小姐的。”

何文涛说:“那我骗你干什么,反正我的电话是一夜没有响,不知道老石你这边怎样?”

石天然还没有说话,李西键就像通信班的班长那样拿起电话检查起来,一听,果然没有声音,对着话筒吹了两下,还是听不到信号。李西键拉了一下电话线,电话线的插头一下子显示出来。李西键遗憾地说:“这电线都没有插上,电话响个球啊?”

何文涛说:“老石是不是休息怕吵,把电话线拔了?那我的呐,我可是没有拔电话线啊!”

李西键说:“那我去看看。”

三个人来到何文涛的房间。李西键拿起电话,确实没有声音。他赶快去检查线路。线路也是断的。李西键很不高兴地跑到门外,大声喊来了服务员,毫不客气地把人家训了一顿:“你们这还是三星级酒店,连个电话都不响。这让人家金都来的客人怎么看我们?叫你们经理过来。”

服务员诚惶诚恐,赶快找人修理。修理工边修边说这是被人拽断的。石天然心想,也许这间屋子在何文涛住进来之前,也曾经住过一位和自己心理素质一样的人。电话修好后,服务员悄悄地跟李西键说:“别找我们经理了,要不然我这个月的奖金就全完了,说不准还会被开除。”

李西键在一个弱女子面前当然愿做一个大度的人,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当然,答应的时候还做了一个亲切的动作,那就是拍了拍人家小姑娘的肩膀,算是安慰吧。

打发走了服务员,李西键才告诉石天然何文涛,赞助方的章总已经从外地回来了,特意派集团的宣传部长过来陪同,他现在正在二楼餐厅订早茶,咱们一会儿到下面去吃,10点钟再到绿金集团去采访。

李西键将他们领到酒店的二层,石何二人没想到餐厅这么大,这么热闹。吃早点聚集这么多人,在金都是很难看到。李西键他们被服务员领到一张桌子前,大家坐了下来。宣传部长见到石天然何文涛就“石主任”、“何主编”地叫着,弄得两个人有点不好意思。石天然何文涛两个都是编辑,只是编辑与编辑有些小小的不同,何文涛是中级职称,石天然刚刚评上主任编辑。不知李西键是跟人家怎么胡吹的他们的职务,还是人家本身就会做人,这宣传部长见着石天然这个主任编辑就叫主任,而对何编辑也很诚恳地给你升上一格,将其喊作主编。其实,在金都开一些新闻发布会的时候,石天然与何文涛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主持会议的人在公布参加会议的新闻界的名单时,总是习惯性地给到会的记者提上一官半职。大多数记者对此没有什么反应,将错就错,不吭气就是了。但也有些较真的记者,听到人家宣布到自己的名字时,就会大声的纠正:“不是主编,是编辑!”这一声吆喝,没让人感到真实的可爱,反而有些扫兴:

“这丫是哪个报社的啊?他还以为人家封给他的主编是真的哪?”

可能是因为见识过那种场面,石“主任”、何“主编”当然清楚人家的高抬不过是个面子上的话儿,说穿了,这与其说是人家给你面子,还不如说是你在给人家面子。现在的人,就是喜欢办点干部部门的事儿,给人下个涨不了工资的命令。也许两个人太明白这一点了,在被人家“提拔”了之后,暗地里瞅人不注意就得意地交流着眼神,待人家一回头还是尽量装得一本正经。不管真真假假,职务大一点总是易于开展工作,何况今天来是拉赞助的。

殊不知,人家宣传部长也并非傻瓜,他们肯定也知道这两个家伙不可能是什么领导,要是领导哪有主任在前而主编在后的,那才叫编制乱了套啦。但人家就喜欢这样介绍,就是知道你的底细,也不戳穿你,反而将你待为上宾,这世道,就喜欢供奉骗子……

宣传部长说话的时候,从桌上取过一份菜单,客气地呈到石天然何文涛那儿。李西键知道他们点早茶没有经验,也就不给他俩尴尬,他说了一声“还是我来吧”,便顺手接过单子,他也不征求石天然何文涛的意见,就“中点”、“大点”、“特点”、“顶点”地点了起来。很快,丰盛的早宴端来了一大桌子,这颇让石天然与何文涛这两个每天早上吃油条喝稀粥的人眼花缭乱地开了一次洋荤。

大家边吃边聊,估计吃了40多分钟,早点也就吃完了。何文涛石天然不约而同地在桌上顺手拿了根牙签,因为他们感到牙缝有些堵塞,刚才吃了不少肚条、牛筋、海肠之类的肉食。何文涛看着石天然,心想,这吃早点使牙签,他娘的真是第一次。这也算是拿牙签开玩笑吧。

19绿金集团的老总章洪波的打扮与长相出乎石天然何文涛的意料,面盆似的大脸,蒜头鼻子,小眼睛,一头的披肩长发,让人感到整个一个零点乐队的嚎歌手。所不同的是他总面带意大利式的微笑,让接触他的人很难给他的长相与气质定位。

石天然原本很腻歪这一类型人,不男不女的打扮,就是在同性恋中,也不知道他充当什么角色。幸好他身边的朋友或同事中没有这种人,要不然,每天吃不下饭不说,qi書網…奇书吃下了也会呕吐出来。此时,石天然与章总相见,却不得不拿出一副热情洋溢的面部表情。

见面后不久,石天然对章的感觉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凭着对章本人和他办公环境周围的感觉,觉得他应该是一个文化人,至少,也是个往文化人堆里扎的人。

原来石天然和何文涛曾设计过这次采访的运作方式,他们估计到企业的钱不是太好拿,便准备了一套忽悠的说词。这套说词基本上是这样一条思路:就是李西键上次写章总的那篇报告文学发出之后,不仅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而且也引起了高层的注意。他们已让李西键传话过来,让绿金集团的人知道他们的这份报纸是份大报,国家领导人人手一份。当然,说到领导人,他们知道下面的话就不能说得太细了,点到为止吧,否则犯忌,但犯忌也得拉大旗做虎皮……接下来,就说社里知道这一信息之后,认为这可能隐含着下一步上面政策的取向,因此,决定把事情做大,以给上层提供决策的信息。所以,社里就让他们直接来搞一篇连续报道,把绿金集团的经验更深入地探究下去……

然而,他们准备好的这个说辞却一直没有用上。原因是在石天然与章洪波见面的时候,出现了别的契机。

当时,李西键陪着石天然、何文涛一走进绿金集团章总的办公室,石天然就发现章洪波的办公室挂了不少字画,石天然当下就有个直感:既然章洪波拼命往文化人堆里扎,他肯定特别喜爱人说他有文化、有品位,不如就去品评他的文化品位,也许会比其他途径更容易靠近他。石天然想到此,便将溢美之辞毫不吝啬地抛了出来:“章总的世界真是别有洞天啊,没想到办公室如此充满儒雅之气,这真是走遍天涯也难见的。”

这无疑是说到章洪波心窝子里的话。章洪波马上兴奋地看着石天然,俨然是找到了知音的感觉。

石天然凝神看着这些字画,然后对章洪波说:“章总,不怕您见笑,我这人还就这个爱好,无论到哪儿都喜欢看个碑文拓片或书法作品。今天到您这儿,简直就是到了底蕴十分厚重的文化圣地,我可要先欣赏欣赏您收藏的这些墨宝。”

章洪波脸上溢满了喜悦:“这么说,石主任也非常喜欢书法?那您来看看这几幅作品,帮我鉴别一下。”

石天然也没谦虚,他走到这些装裱考究的字画面前,颇有些架势地从手提包里取出眼镜来。

石天然平时并不戴眼镜,他的眼睛只是有些轻度近视,距离稍远一些的时候,视物有些模糊,在看电影、电视的时候会有一层雾,因此他才准备了一副不经常戴的眼镜。

其实,石天然戴上眼镜并不好看,眼镜架在鼻梁之上,让人看到的不是斯文之气,而是三分汉奸之像,但没办法,汉奸就汉奸吧,汉奸在特定环境里也能镇人,今天就戴着眼镜先镇镇章洪波。

石天然凝神欣赏着这些书法作品,他深为章洪波的收藏震惊。所挂的这些作品,可以说都是建国之前书法大师的作品。石天然深知这些作品全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这与其说挂的是名人的书法作品,不如说挂的是几百万、上千万的钱。

石天然由衷感叹:“章总真乃把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的精华都荟集到你这里了!”

章洪波笑笑:“只能说爱好而已。不瞒石主任说,我的确喜爱这些书法大师的作品,每当我凝望着他们的字画,我就有种跟他们对话交流的感觉。”

石天然说:“这不是人人都能进入的境界啊。一个人过世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能通过书法作品将自己的思想留下,打动着后人,这应该说有种精神的穿透力量。而当代的书法家中,就是被炒作得非常热的所谓大师的作品,也很难找到这种感觉的。”

“是啊,是啊,”章洪波听了,感到和石天然很有共鸣,“现在有一种趋之若骛、附庸风雅的现象,对所谓名人字画,太看重名了,有人片面地认为,字画若不是名人所作,再好也一文不值。所以,有人就不断收集那些被媒体炒起来的垃圾作品。说实话,我是从来不收藏他们的作品的。我觉得我的这个房子里要是挂他们的作品,实在是掉我的价。”

石天然终于从这个看似谦和的老总身上发现了他的文化霸气。

说话的当儿,一位秘书模样的年轻女子拿个文件夹走了过来,只见她恭敬而娴熟地打开文件,送给了章洪波,请他签字。章洪波接过女秘书递来的笔和文件夹,在上面很流畅地批了一段话,然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因章洪波签字时没有回避身边的人,石天然自然看到章洪波签字的情形。他发现章洪波的字写得非常有个性。当然,石天然看章洪波签字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毕竟人家在工作,不应该看。石天然便又回过头来和宣传部长交谈着其他书法作品。

签完字的章洪波转过身来,看石天然已站在一幅书法作品前,极其认真地观看着。这幅书法作品录的是一首旧体诗,属狂草,石天然一看就知道是曹操的诗作《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石天然最喜欢的,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背诵过。从字面看,诗中描写的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应该说,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但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抒写大海的辽阔壮美,丝毫没有凋衰感伤的情调。因此,这首诗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石天然在大学时就同一些诗歌爱好者探讨过,像这种看似客观自然的景物,其实反映到诗人头脑中,是必然要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汇、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