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庶难从命(云霓) >

第343章

庶难从命(云霓)-第343章

小说: 庶难从命(云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瑶华是盼着利用这个机会生下孩子,就算从大奶奶变成了妾室,身边还有孩子可以依靠。

  不管瑶华是什么算计,静妃让人给小皇子试药的事闹的越大越好。

  容华看向冯立昌家的,“给陈大媳妇五两银子让她回去吧,我从前答应她的事让她放心,我会帮忙她的小儿子脱籍,将来能不能出人头地,就要看她怎么教子了。过些日子让她去找陶二太太,请陶二太太给她家人安排活计。陈妈妈年事已高,就留在家中。”

  陈妈妈跟着李氏做了不少坏事,能有这个结果少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冯立昌家里应下来,拿了五两银子出门给了陈大媳妇。

  陈大媳妇接过银子千恩万谢,几乎是一路小跑回到陈家。

  陈妈妈在院子里转来转去,不知道要不要给李氏设灵堂,李氏的尸骨也不知道要安放在哪里才好,见到大媳妇回来,立即道:“八姑奶奶怎么说?娘子能不能进李氏祖坟?”

  陈大媳妇不由地叹气,将满头银发的陈妈妈扶进屋子。

  李氏没了,陈妈妈一下子像是老了十多岁,她眼看着李氏一步步地掌家手握富贵荣华,又眼看着李氏落得如今的凄惨境地。人都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她现在是信了,这些年她手上也没少染血,不知要落得什么下场,陈妈妈越想心中越沉重,几乎喘不过气来。

  对了,现在的正室是从前的六姨娘田氏。她怎么这么老糊涂,连这个都想不明白,陈妈妈的手颤抖,陶氏祖坟李氏不知道花了多少银子修葺,就连坟穴都瞧了几次,又是做法事又是做风水,没想到却安放了六姨娘。

  “就算不去祖坟,陶家还有一块地专门安放没有名分的女眷。姑奶奶有没有说让娘子去那里。”

  陈大媳妇摇摇头,“娘真糊涂,娘子现在哪里还是陶家的女眷。”

  陈妈妈带着颤音,“你再去找陶二太太,听听二太太的意思……姑奶奶年纪小不懂得……”

  陈大媳妇一脸不情愿,出门找陈大商量,“要我说,谁也不用问了,买块新席子,在西山找块地方掩埋就是是了,眼见就要过年了,总不能就将人停在屋里坏了一年的时气。”

  陈大道:“娘的意思要买口棺材。”

  陈大媳妇皱起眉头,扔下手里的菜将手在裙子上蹭蹭,“家里哪有银钱买棺材,莫说李氏的,连娘的还没有咧,李氏让我们做了多少违心事,夭了的阳寿我们还无处说去,还要给她送终不成?当年五小姐还不就卷了席子,几位姨娘也不见好生安葬,二姨娘入殓前一夜李氏让人将二姨娘脱了精光,贴身小衣都没留,那晚的情形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陈大皱起眉头,“好了,好了,我去和娘说,这就用车将人拉走。”

  陈大媳妇这才露出笑容来,“别忘了咱们现在的主子是八姑奶奶,我们要想法子将差事做好了,将来才有机会去武穆侯府。”

  第四百三十九章 同死

  陈大蹲在炉灶旁边听媳妇讲武穆侯夫人。母亲跟着李氏做了那么多事,就算他一心依附武穆侯夫人,武穆侯夫人也不会重用他们一家,不过妻子有一件事说的对,他们的小儿子还要武穆侯夫人出面帮忙,将来才能去书院读书。

  “八姑奶奶什么话都没说,就是要我们自行处理李氏的尸身,这还有什么好想的。”

  陈大看着炉灶里闪耀的火光,“我怕是李大太太会责怪。我们将来就留在陶家?不去求李大太太回李家?”

  陈大媳妇冷笑一声,“李大太太想要安葬李氏,早就给了我们银钱,却如何知晓李氏病入膏肓还拿那种话逼迫李氏。你别忘了李大太太是怎么走的。”

  李氏喷了李大太太满脸的血。

  李大太太生怕被李氏过了病气,在陈家净了脸坐上马车匆匆离开了。

  陈大将柴禾扔进炉灶,起身从柴棚里找了一块旧烂的席子就去裹李氏。

  陈妈妈听得声音忙追了出来,见陈大已经将李氏卷好就要扛上肩膀,忙上前阻拦,“你这是要做什么?大太太对我们家不薄,你怎么能这样坏心思。”

  陈大已经拿定主意,见陈妈妈怎么也不肯躲闪,皱起眉头,“母亲怎么还没想明白,我们全家跟着大太太做的那些事还不够?将来还不知道要报应到谁头上,我们家不欠大太太的,这样将大太太埋了再燎几张纸钱,已是周到。”

  陈妈妈眼看着陈大将李氏尸身扔在推车上,李氏的鞋子也掉落了一只,陈妈妈刚要上前去给李氏穿鞋,只觉得额头忽然冰凉头痛欲裂,眼前的越来越模糊,想说话却发不出一点声音。眼看着陈大推起了车,陈妈妈眼前一黑顿时摔倒在地。

  ……

  容华想要吃龙眼,屋里的婆子好一番劝说,“龙眼大热,少夫人怀着身孕不能吃,不如让人拿些荔枝干来,少吃一些也是妥当的。”

  锦秀五彩硕果小茶吊来给容华倒了杯枣茶。

  每日都是枣茶,容华皱起眉头来。

  牛婆子看在眼里,“要不然奴婢给少夫人沏杯甜茶来。”

  容华向来不喜欢甜食,看到牛婆子跃跃欲试的模样,不知怎么的就答应下来。

  牛婆子欢欢喜喜泡好甜茶捧上来,容华端起来抿了一口,甜甜的茶到嘴里让她心情舒畅起来。喝了一口就忍不住喝第二口,一会儿功夫就将整杯茶都喝了下去,她才从没有吃甜食吃的这样舒畅过。

  牛婆子笑吟吟地道:“少夫人怀着身孕,胃口自然会时常变化,现在看来小主子说不得和侯爷一样喜欢甜食呢。”

  原来她是想要吃甜的,怪不得突然想到了龙眼。

  不知道是不是肚子里的孩子知晓她的想法,忽然在她肚子里拳打脚踢起来。

  容华摸着肚子,屋子里一片笑意盈盈。

  牛婆子道:“这样好动又和侯爷一个胃口,定是个小少爷。”

  也不知道她肚子里的宝宝长得像谁多一些,将来的性子是好静还是好动。月份越大她就越期盼着和孩子见面。

  牛婆子领着屋子里的下人退下去,容华正准备和锦秀下棋,冯立昌家的进来道:“陈妈妈昨天夜里没了。”

  没想到李氏才没了,陈妈妈就跟着去了,容华道:“有没有说什么病?”

  冯立昌家的摇摇头,“倒是衙门有人过问了,怕是南方的瘟病。”

  南方的瘟病?难不成是被邻居举报到了衙门?自从南方有了瘟疫,衙门就贴了城门告,若是发现谁家里有瘟病就要上报衙门,知情不报的要论罪,陈家一下子死了两个人,邻居必然是害怕了。

  冯立昌家的知晓陈妈妈平日的作风,陈妈妈仗着李氏的势在府里横行不说,在外面也是趾高气昂,“陈家和邻里关系不好,大概是要借机出口气。陈家这段时日又是请僧众又是请法师,折腾的这么大,衙门定会仔细查。”

  墙倒众人推,衙门四处打听,街坊四邻定然是口径一致,这样的话陈家就有可能被驱逐出京。

  “恐怕一会儿二太太会让人来问少的意思。”要不要保下陈家就听少一句话。

  容华看向冯立昌家的,“你觉得陈妈妈长子一家品性如何?”

  冯立昌家的手心出了些汗,少夫人问她是因为她从前也是为李氏做事的,对陈家十分了解,现在只要想到她曾是李氏的人就要心虚,多亏李氏让她跟着少夫人,否则现在她也是没有好下场,“陈妈妈和李氏是一条心,陈家老大为人倒是憨厚,有许多事不愿意为李氏去做,陈家的媳妇虽然聪明却没有许多坏心肠。”

  冯立昌家的没必要为陈家遮掩。现在陈妈妈已经死了,陈妈妈儿子一家回陶家做事也是应该。

  容华道:“让高越去趟衙门问问清楚,若不是瘟病就将人放了。”后面的事有陶二太太王氏安排。

  冯立昌家的躬身下去安排。

  李大太太这几日常去陈家,若是陈家瘟病的事闹开了,李大太太不知道要怎么焦心。

  容华进内室里休息,春尧几个在外面做针线,南院一时安宁下来。

  ……

  养心殿里皇帝正看英亲王呈上来的恩科考卷。

  被挑选出来的几张卷子放在一起来看,仿佛出自一个人的手笔,尤其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平仄对仗很是相同。

  秋闱和会试的卷子都不会呈给他来看,只要考官认同就会呈给他名单。要不是有之前秋闱的例子,他还不能命英亲王仔细查看恩科试卷,国家科举取士却让他们借机谋私。皇帝一掌拍在考卷上。

  旁边的领侍卫内大臣李忱跪在地上。

  “你去趟都察院,兵分几路将这次主持恩科的主考、同考、提调都控制起来由你分别审问,要问出来是受了谁指使,有多少考生牵连其中,问出一个抓一个。”

  李忱不敢有半点的犹豫上前行礼领命。

  “入夜之后抓人,不准走漏半点消息。”整个养心殿充斥着威严的声音。

  李忱快步出了养心殿,拿着令牌去调亲军和京营。这次恩科的主考都是皇上庄亲王爷的人,皇上让他严加审问,难不成是要针对庄亲王爷?他最不愿意办的差事就是皇家的内斗,万一事情没有办好,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李忱只觉得脚步异常的沉重。

  皇帝从御座上站起来,还没有举步眼前顿时发黑,张公公忙上前去搀扶,“皇上您还是歇歇,龙体重要啊。”

  皇帝摇了摇手,“还是让周院使过来把脉,不准和任何人说起朕的病,太后问起也说朕一切安好。”

  张公公含着眼泪应了,“奴才这就去请周院使。”

  皇帝躺在内室的软榻上,将手里的奏折打开,却怎么也看不清楚上面的字迹。曾经是雄心万丈如今力不从心,皇帝迷迷糊糊躺了一会儿,不知道睡了多久慢慢睁开眼睛,风吹开明黄色的幔帐,皇帝看到床前站着一个人。

  那人戴着紫金冠,眉眼清亮正端端地望着他。

  皇帝浑身顿时起了冷汗,眼睛那个微眨那人已经满身鲜血,皇帝心里一紧惊呼出口。

  “皇上,皇上……”

  耳边一阵疾呼,皇帝睁开眼睛,明黄的幔帐旁边立着张公公。

  皇帝松口气,“让周院使进来吧!”

  周院使仔细地诊了脉,“皇上恕臣直言,皇上龙体虚弱,金石丹药不可再服用了。”

  皇帝挥了挥手让周院使去开方子。

  周院使退了下去,皇帝闭了会儿眼睛立即又睁开,只要想到刚才看到了宣王,他就不敢睡过去。宣王看起来还是那么的年轻,他却是已经个连奏折都看不清的老人,坐上了皇位他却失去了身边的所有。

  “将金石丹药拿来。”

  听到皇帝吩咐,张公公忙道:“皇上还是听周院使的,不要再吃金石丹药了。”

  不吃丹药朝廷要交给谁主理?

  皇帝挥了挥手,张公公只得颤着手将丹药呈上去。

  皇帝吃了药不一会儿身上有了力气,立即摆驾去慈宁宫。

  皇太后才让人点了檀香念过佛经,大殿里仍旧青烟袅袅,皇帝咳嗽了几声坐在暖炕上。

  “朕刚才看到宣王了。”

  皇太后想要拿茶杯的手停下来。

  “宣王还是二十几岁的模样。”

  “皇帝整日里忙于国事,太过疲惫了。”皇太后打断皇帝的话。

  皇帝压低声音,“朕还是放心不下,当年先皇有没有跟长公主说些什么。”

  皇太后握紧了佛珠。先皇临终前一天召见长公主三次,皇帝怕是先皇存了一份诏书在长公主手里。毕竟那时候皇帝掌握了京营已经让先皇起疑,先皇虽然安排了一切还是放心不下,事实证明先皇的疑虑是对的。

  “宣王已经病死了,从前那些不过就是传言,武穆侯也没少为朝廷出力,皇帝应该放心了。”

  提起武穆侯。

  皇帝沉下脸,“太后不是赐了一个妾室给武穆侯?现在如何了?”

  皇太后顿了顿,“哀家听说,武穆侯夫人无心为武穆侯纳妾。”

  一转眼死俩啦。

  第四百四十章 大义灭亲

  武穆侯夫人年纪小,总有些事想不明白,“年轻人总是要有些过失,先前是哀家觉得武穆侯夫人过于聪慧谨慎,现在看来人无完人。凡是哀家赐下的宫人,正室都是急着进宫谢恩,要将宫人纳为妾室,这样家中脸面有光,也哄得哀家高兴。武穆侯夫人没这样做,还不是因为怕多个妾室分宠。”

  年轻的女子谁不担心夫君又娶了年轻貌美的妾室。年长了这些事也就看淡了。

  皇上对武穆侯否是纳妾并不关心,只是思量皇太后话里的意思。

  皇太后起身和皇帝进暖阁里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