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庶难从命(云霓) >

第252章

庶难从命(云霓)-第252章

小说: 庶难从命(云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静初独自站在二太太和薛明霭中间,一时无比尴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开始老夫人还和蔼地让二太太起身,现在屋子里气氛好了,老夫人的态度倒冷淡下来。

  二太太紧咬住嘴唇,脸色越来越难着,薛明霭倒是跪的甘之如饴。

  老夫人道:“明日明霭就跟着静初一起回门去吧!”

  薛明霭没有半点退缩的意思,干脆地应下来。

  老夫人这才点点头,着向二太太,“你素来妥当的,怎么今天倒毛躁起来,都是做长辈的人了,你不做好怎么让她们跟着学?不止是这个,我看你平日里也严苛的太过了……”

  说是严苛,其实是在说二太太在二房一手遮天,太过霸道专横。

  二太太一抖,不敢当面顶撞老夫人。老夫人接着道:“若是你能多关切点明霭,也不至于有今天的事。做母亲、妻子哪有那么容易,我这么大年纪了,还少不了跟着你们操心。男人在外面不容易,我们在府里就是要好好操持中馈,相夫教子,这样才能让家宅安宁。”

  容华看一眼二太太,二太太的脸色更加苍白了。二太太是个聪明人,自然能听明白老夫人的意思,老夫人当着众人的面不好将话说破,隐晦着指责二太太太过于关切政局,处处思量着如何能讨得好处,忽略了中馈,没有在儿子身上尽心,这才让儿子丢了面子又搅得家宅不宁。

  老夫人沉下脸来,“我们薛家世世代代就是这样才攒起的名声,你们若是再让薛家丢了脸面,别怪我不饶你们。”

  二太太额头上的冷汗掉在裙子上。忽然觉得双腿发麻再也跪不住,一下子瘫在地上,容华刚要上前帮忙,老夫人一手持容华拉住,皱起眉头看向任静初,“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将你娘扶起来。”

  任静初被厉声一喊顿时慌了神,顾不得想太多忙上前去搀扶二太太。

  她一个柔弱的小姐哪里能拉得动二太太,用了几次力气都没能将二太太搀扶起来。

  老夫人皱起眉头,这才看向薛明霭。

  薛明霭上前将二太太扶起来,和几个丫鬟七手八脚将二太太安置在软座上。

  二太太坐好,任静初刚松了口气,只听老夫人又道:“你娘病成这样你也不知道拦着点,怎么就让她过来,如今身子有损可怎么得了?你们年轻人就是不懂得轻重。”

  任静初只觉得众人的目光都向自己看过来,心里纵是有委屈,却看老夫人凌厉的眼睛和低沉的表情不敢开口,转身要寻青穹,却发现身边的丫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支了出去,众目睽睽之下,她吞口吐沫等了半晌,旁人没有要替她开脱的意思,她这才硬着头皮低头道:“老夫人…教训……的是……”说着话手里的鲛帕揉成一团,指甲也刺进手心里。

  老夫人冷声道:“你娘病了你要多上心,免不了要床前伺候汤药,房里的中馈也要向你大嫂学着,你们年轻不能和我比,该学的多着呢。”

  任静初哪里受过这种训斥,眼泪就掉下来。

  “有了夫君就跟在家里不一样了。要不然出门当日必定要掉眼泪的,若是做的好,将来儿孙满堂,受人尊敬都是年轻时攒下的福气,你们在家里那是受了祖上的福音,那是多少族人辛辛苦苦才有的结果,你们长大了也要有一番作为,这才能让后代子孙和你们一样有个好前程,要知道你们享的富贵都不是白来的,一不小心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失去,不说远的就说咱们族里,有多少是前人享尽了富贵,如今子孙只能靠别人的施舍度日。”说完话眉眼中已经带了倦色,“你们回去能仔细思量,也不枉我今日说了这些话。”

  众人忙应承。

  薛明霭和任静初扶了薛二太太上肩舆,几个人出了屋子,只见钱氏早已经在门外候着,李妈妈不免上前交代钱氏好好照应二太太的话。

  二房人都走了,容华服侍老夫人进内室躺下,薛明睿也上前和老夫人说话。

  老夫人叹口气,“我最近身子骨软的很,没有了精气,你三弟的事就要你们多多上心。”

  薛明睿道:“祖母放心,外面的事有我呢,就算有什么话也会压下去。”

  老夫人点点头,“府里的事容华也交代了,又想出法子让陶亲家庵出面,”说着看向容华,“难为你了。”

  容华微微一笑,“都是我该做的,红英的事也是我管束不严……”

  老夫人叹口气,“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老夫人叫红英过来说过话,红英将原委都与老夫人说了,二太太让红英注意她的举动一节,红英自然也说了,否则红英说不清怎么和薛明霭见面,更无法证明肚子里的孩子到底是不是薛明霭的。

  老夫人道:“明日红英去家庵……”

  虽然是陶家来接人,但是老夫人已经命人半路接应,怎么安排红英就看老夫人的了。容华道:“我都安排好了。”红英肚子里的孩子月份已经大了,不可能就将孩子打掉。否则就是一尸两命,可是红英将孩子生下来,老夫人要如何安置这个孩子?老夫人心思深,这件事到底会怎么处理,她也摸不清楚。

  从老夫人屋里出来,容华想起薛崇义,抬起头看向薛明睿,“侯爷有没有和二叔说一声?”

  薛明睿将容华身上的披风裹好,手紧紧握住容华的肩膀替容华将风压住,“这些事不用去知会,二叔听说这个消息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自己说破。”

  容华微微一笑。

  刚走进南院,薛明睿低声问,“累不累?”

  整日里在房里歇着,不过才出来走了一圈哪里会累,容华刚要摇头,腰间一紧整个人已经被薛明睿抱起来。

  “侯爷。”容华心里一慌向旁边看去,只见锦秀等人都低下头。

  “前面黑,青石路又滑,要小心点,万一摔了怎么办才好?”

  话是这样说,可是让丫鬟在前面打灯就是了,哪里用得着……容华低下头看薛明睿。

  刚毅的眉眼已经化开来,上面洋溢着春风般的笑容。

  哪里是怕她会摔了,分明就是借口。容华吃了早饭,锦秀几个给红英收拾好了衣物这才进屋道:“红英说要过来给少夫人磕头呢。” ?!''

  红英和红玉两个说了一晚的话,看起来稍稍有些憔悴,却比前几日镇定了许多,见到容华毕恭毕敬地跪下来给容华磕了三个头,她平日里便不大善言辞,现在更怕说多了被人听去,只掉了眼泪道:“红英多谢少夫人的恩情。”又嘱咐红玉,“要好好服侍少夫人,替我尽尽心。”

  薛明霭陪着任静初回了娘家,红英这边等着的却是陶家家庵的庵主。若不是少夫人,红英如今恐怕已经……虽然说这件事要怪红英,可是现实就是这般,主子尚能犯错,下人就不能有半点错处。

  春尧、锦秀、芮青几个都和红英一样,心思沉重。

  庵主进府和容华说了些话又取了容华送的年疏,便带了红英出了门。

  庵主这边刚走,外面的婆子就来道:“陶家三太太来了。”

  廖氏是双身子的人,通常不会随便出门,怎么会没让人知会就来了。

  第三百二十五章 生意经

  廖氏穿着绿色石榴花褙子,下面是杏红牡丹花罗裙,大概是衣服宽大,虽然有了五个多月的身孕,却仍旧看不出来。廖氏进了屋,容华笑着迎了出来,两个人到侧室里说话。廖氏从丫鬟手里接过一个小巧的锦缎包,从里面拿出件小衣服来送到容华手里,“这是我前些日子请族里的嫂子拿来的,族里百岁老人在上面动过针线,我留了一件,这件拿来给你。”

  百岁老人动过针线的物件儿,能让孩子长命百岁。

  容华微微一笑,她身边的嬷嬷提醒过她,让她在陶氏一族里找个百岁老人,做件百福衣讨个彩头,她还没来得及让人去问,廖氏就将衣服送了来。

  容华将小衣服收起来,仔细地看廖氏,廖氏比上次见到的时候胖了些,脸色红润,眼睛亮的照人,比起往日漂亮了许多。廖氏拉起容华的手,关切地道:“你怎么瘦了?如今是双身子的人了,该多吃些,多休息才能好。”

  容华抿嘴笑了,“三婶也是这个月才胖起来的。”

  廖氏也笑了,“怎么样?现在还有没有不舒服?”

  容华脸上一热,当着廖氏的面点点头。“吃些东西就觉得胸口堵的慌。”廖氏道:“我认识一个郎中,专会看这种脉的,吃两剂药说不定就能好了。”她也想过,可是屋里的嬷嬷都说身上有孕尽可能少吃药,也许过几个月就好了。现在小厨房饭菜也送的勤,每日里多吃两顿身上就会舒服的多,也不是不能忍耐,容华道:“过段时候还不好,再去问三婶寻那郎中。”廖氏点点头。

  容华又问三叔陶正川,“三叔准备考恩科吗?”

  廖氏脸上一闪尴尬,“是准备考,又怕再落第,你三叔还没有拿定主意。”今年的恩科开的急,老爷刚在秋闱上失了利,还不知道能不能再有勇气试恩科,特别是……“你三叔有一个相识的,平日里读书不如你三叔,这次倒是中了。”

  考试的时候谁也说不准,平日里书读的好,到了考场上也不一定能做出好文章。容华劝道:“说不定三叔能在恩科上考中。”

  廖氏叹口气,“我也这样劝老爷,只是老爷这次……”顿了顿才下定决心说出口,“老爷说,只有拜了恩师的,这才能考中。老爷暗地里托人打听了几次,都是这样的说法,老爷就泄了气。”

  拜恩师?

  廖氏道:“六姑爷读书比你三叔还好些,这次也没有中。”

  孟春之读书还比三叔好?这次秋闱之前孟家就让研华三番四次地在她面前提起要拜恩师,让侯爷出面引荐。她以为孟家动这些小脑筋,孟春之定是没什么学问了,如今听廖氏这样一说倒是有些诧异。

  研华嫁去孟家之前,族里人就说孟春之有才气,难不成倒是真的?

  廖氏道:“研华出嫁前,我听族里人说,孟家娶研华,就是想要咱们家帮帮忙,好顺利考个功名。”

  孟家早就知道只有靠拜恩师才能考中举人?

  廖氏道:“这几日我打听,原来孟大太太的娘家侄子今年考中了举人,听说孟大太太的侄子平日里不学无术,在族里义学中胡作非为,只结交契弟不见有进益。孟春之在学里不知因什么和他打过一架,之后族里调解几次没有成,孟春之便被挤出了义学,孟大奶奶之后再很少见娘家人。”

  孟春之从义学中出来,孟大太太和娘家几乎断绝了往来,应该不是打了一架这样简单,后来孟大太太想方设法想要让孟春之中举,除了为了孟春之的前程,也是要和娘家赌气吧!孟大太太求她帮忙在前,孟大太太不学无术的侄子中举在后,那么孟大太太说的话就不该是空穴来风。

  廖氏道:“老爷听说这次的恩科依旧是这样,要靠着拜恩师才能中举,老爷没拜过思师,自然不可能考中了。”

  所以三叔父就不准备再去试了。

  容华抬起头问廖氏,“三婶有没有回娘家问问。”廖氏的父亲毕竟是翰林院侍讲,说不定会听到什么话。

  廖氏低下头笑笑,“你应该也知道,我们廖家十分看重男丁,嫁出去的女儿通常不会管的。”

  容华仔细一想,不光是廖氏,薛夫人也很少提起娘家,更鲜有回去。

  廖氏脸上有了些悔意,“要你三叔正当考取功名也是我的主意。我总觉得以你三叔的才学捐官可惜了。”捐的官一般会被人瞧不起,陶家又没有很硬的靠山,即便入仕也是籍籍无名,与其这样不如参加科举,中举之后再花些银子谋个缺儿这才是正途。就算是一次考不中三年后也该差不多,谁知道会有这种消息传出来,陶正川一下子泄了气。自从落了第,陶正川的脾气就一日比一日大,嘴上不说心里也是怨她出了这样的主意。要不是这样她也不会厚着脸皮来找容华,若是果然需要恩师,让侯爷出面帮帮忙说不定还有希望,廖氏想着又看向容华,“我这次也是想请侯爷帮着问问,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事。”

  容华明白廖氏的意思,想要考中就免不了也和别人一样去拜恩师……容华道:“薛家和咱们陶家不一样,”勋贵之家不能通过科举入仕,“我在家里没听谁说过科举上的事,只能等侯爷回来问一问。”廖氏露出些笑容来。

  容华迟疑着,“三婶回去还要劝劝三叔,能考还是要考的,自古以来科举都是要为国取士,若是连金榜题名也是见不得光的,那还有什么意思?”

  廖氏听得这话,脸上一闪羞愧。

  有些话只能点到为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