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庶难从命(云霓) >

第134章

庶难从命(云霓)-第134章

小说: 庶难从命(云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夫人看着瑶华几欲站立不住的模样,“有什么话不好外面说,偏要到这里?”

  瑶华泪眼婆娑地还要解释。

  赵宣桓已经道:“外面不方便。”

  蔡夫人皱起眉头。

  赵宣桓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常宁伯世子让我带话给二小姐,清华寺,后面那片花树还会开花的,请二小姐一定要耐心等待。”

  瑶华脸色大变,蔡夫人也半晌才回过神来,目光复杂地看了瑶华一眼,她本来以为,若是还要和陶家结亲,二小姐瑶华是最好的人选,却没想到……看起来娇弱可人的二小姐,竟然……最近几乎流传开来,常宁伯大奶奶刚没,常宁伯世子就在清华寺后面植了一片花树,后来那些花树一下子都被剪了花,说是世子为了怀念大奶奶这才……怎么也没想到会与陶瑶华有关系。

  看着赵宣桓嘴角浮起的笑容,蔡夫人轻视、惊诧、庆幸的表情,瑶华胸口一沉顿时喘不过起来,眼睛一翻晕倒在地。

  第一百七十三章 当众出糗(上)

  湘竹淮备了瑶华半日里带吃的药丸,众人好一阵子忙碌,忙着将“悲伤过度”的瑶华弄得清醒,赵家也没有瑶华的病情,蔡夫人唯恐延误了瑶华的病情,连忙找了马车速速送瑶华回陶府,又嘱咐瑶华,“身体不好就在家里好好休养,不要担心你姐姐,病没好之前,不要再来回跑了。”

  瑶华还没上马车,蔡夫人已经转身离开。

  来的时候二奶奶亲自带了许多婆子、媳妇撑了雨具亲接,走的时候除了自己带来的粗使婆子跟车,身边只有湘竹撑着伞搀扶着她,风吹过来,雨不住她落在她身上,瑶华咳嗽着,常宁伯府里派来跟车的婆子已经不耐烦,“二小姐,快点吧,府里还有好多事呢,哪里能这样闲在。小姐没事,到时候又要有人说我们借故偷懒了。”

  湘竹气得发抖,瑶华一把攥住湘竹的胳膊,长长的睫毛落下来,脸色发白,弯腰咳嗽了几声,这才上了马车。

  就这样一下子功亏一簧,赵宣桓不但明里暗里威胁她,还请来蔡夫人。

  赵宣桓最后把香囊丢还给她,她还以为淑华的话起了作用,赵宣恒将此事作罢,谁知道不过就是个开始,他真正的目的是后面那些话。

  瑶华只觉得自己浑身上下没有了半点力气。

  这段时间无论她做什么都屡屡受挫,身边的丫头初晓被老太太拉去配了人,她的婚事迟迟定不下来,终于等到了机会,却是这样的结果。

  瑶华靠在马车上,深深吸口气,胸口立即疼起来,她手指紧紧收拢,一步错,满盘皆输,她挣扎了那么久总也不能就这样……可笑恨是那人,说好了将来两个人一起想办法,谁知道她进了宫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

  真是可笑。

  本来就是年幼无知,却要做那种荒诞的想法,以为能够替自己谋一个好将来,到最后不过就是被人利用。

  瑶华回到陶家,陶家上下已经知道消息,外面屋子,陶正川和陶正安在说话,内室里二太太王氏、三太太廖氏陪着大太太坐在床上,众人看到瑶华回来,目光齐齐看过来。

  瑶华行了礼,三太太站起身让瑶华坐到大太太身边。

  大太太一看瑶华,控制不住放声哭起来,“我的儿啊,你姐姐到底是怎么了?说没有就没有了,这可让我怎么好。”

  大太太哭了一会儿说起淑华的身后事,廖氏有孕在身,大太太就让王氏带着一干婆子、媳妇子到赵家料理后事,临走之前,大太太想了想,“弘哥年纪不小了,让他也跟着吧!”

  王氏应了,忙让人去与弘哥准备。

  屋子里没有了旁人,大太太这才问瑶华道:“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形?”

  瑶华面上一紧却不说话,大太太似是看出了什么,哭红的眼睛越来越凌厉,好不容易从嘴里蹦出两个宇来,“赵家……”

  瑶华顿时一阵剧烈的咳嗽,眼前一黑整个人晃了晃。

  大太太大惊失色,顾不得身上疼痛,手一撑把瑶华揽住,陈妈妈等人忙上前帮忙。

  众人不敢惊动陶老太太,只请了郎中来给瑶华诊脉,大太太放心不下瑶华,干脆让人将瑶华安置在她房里。

  瑶华吃了药,又担心大太太,让人搀扶着到了大太太床边。

  大太太心疼女儿,让瑶华到床上来躺着。

  瑶华勉强笑笑安慰大太太,“母亲放心,我不过是有点累了,休息休息就好了。”红肿的眼睛里除了悲伤还有些委屈。

  母女俩说了一会儿体己话,瑶华吃了药,似是好了一些,这才吞吞吐吐说出赵家的情形,瑶华道:“都是我亲手熬药给姐姐,生怕……可是姐姐身子已经不受用……”将赵家所见所闻的说了一遍。

  大太太渐渐的得到一个模糊的答案,“难道赵家……”

  瑶华摇摇头,“我也只是觉得,所以才会小心……”说到最后眼泪又涌出来。

  大太太收起眼泪,仔细的看着瑶华,“是不是因你这样做,赵家有人为难了你?”

  不问还好,这样一问,瑶华嘴唇颤抖,低下头,眼泪掉在手绢上。

  大太太将瑶华拉过来靠在自巳肩膀上,“好孩子,你这是为了你姐姐,为了我……”

  瑶华这才放声呜咽起来。

  大太太道:“可恨的是你八妹妹,没良心,本以为她能起什么作用,谁知道竟然就袖手旁观,任凭赵家欺负你姐姐,欺负你,就算是你姐姐的病不好了,也会想办法护得你周全。”

  瑶华软声道:“母亲也别怨八妹妹,毕竟侯爷在提上办差事,八妹妹顾不得许多……”

  大太太又悲伤起来,“你这孩子又要为别人说话,你有病在身还不是一直陪着你姐姐,别的还不都是借口。容华让冯立昌家里捎信回来说,不如将淑华接过来养病,你祖母还当她是什么好心,还不是想要脱身自保,没想到连淑华最后一面也没见到,越想越难过。”

  瑶华劝慰大太太,“总还有弘哥和我呢。”

  大太太收起眼泪,仔细看着瑶华,“我得想办法给你谋个好前程才是。”正说着话,陈妈妈擦着眼泪进来道,“舅老爷和舅少爷派人来知会,已经到京了。”

  大太太一怔,“派人去我哥哥家送信了?”

  陈妈妈道:“哪里来得及,您忘了,前几日舅老爷家的执事来说过,这段时间兴许舅老爷会来京里听信。”

  瑶华没听过大太太提起这件事。

  大太太点点头让陈妈妈下去将哥哥和侄子的落脚处打听清楚。

  陈妈妈下去安排,大太太拉起瑶华的手,“李贵人有喜了,你舅舅和表哥过来听消息。”

  李贵人。

  一直没啥消息的李贵人,瑶华惊讶地一怔。

  一股热血涌上胸口。

  ……

  容华一早给老夫人、夫人请了安,陶府派人来报信,“大姑奶奶昨天没了。”

  容华心里一紧,昨天她走的时候淑华的情形还有些好转,怎么……

  老夫人听了也难受起来,关切地看着容华道:“怎么说你也该先过去,亲家太太那边也得好好安慰。”

  容华应了,刚要说话,二老爷身边的人过来传信,“二老爷上衙的路上看到了不少灾民涌进城里,城里的米铺还没有挂牌售粮,二老爷让我回来问问,是不是该舍米了。”

  二太太用眼晴睃了一眼容华。

  容华道:“我也正要和老夫人说这个,咱们家舍米的棚子已经搭好了。”

  老夫人点点头,慈祥地看着容华,“你这边要管着施米的事,赵奶奶却又……这可怎么办才好。”

  二太太叹口气,“可不是,施米的事都是容华一手办的,偏别人又帮不上忙,亲家太太那边人手也不多。”

  二太太现在势必要置身事外,只等到她办不好的时候才肯伸手,这样才能显出二太太的才干。

  容华抬起头有条不紊地向老夫人道:“开始的事我也都交代过了石传一,施米的事四叔、四婶这两日也没少帮忙,是知道一些的,我就先请四叔、四婶支应着,大姐跟前我尽了心就回来,也不差这一日半日。”

  谁都没想到容华会将施米的事暂时交给四房。

  二太太不禁吃惊,四叔薛崇杰,一个性格温吞一事无成的庶子,从来没为府里办过事,容华竞然敢用他?

  怕事的四房两口子也敢将这件事接过来?

  二太太心里冷笑。

  就算陶容华想在府里找帮手,未免也太轻易了,竞然找上了庶出的四房,三房好歹还有些钱财作底子,四房是一无所有。

  心里这样想着表面上却赞同地点点头。

  老夫人倒也没说出什么来,“只要你安排妥当就好。”

  容华从老夫人屋里出来,锦秀打了伞,容华吩咐,“去四太太院子里。”

  容华走过穿堂,听到薛明哲疼得只叫,薛亦宛在旁边道:“话该,谁叫你出去惹事,不疼你几天你才没有记性。”

  六小姐像是口不留情,说到最后声音却软下来。

  四老爷虽然是庶出,在府里似是也没有什么地位,却将一双儿女养得性格直率,心地单纯善良。

  若是她将来有了孩子……容华猛然想起薛明睿细长的眼晴,至少薛明睿不会是一个慈父,想着想着脸顿时一红。

  到了门前,四太太已经撩开帘子迎出来。

  四太太总是穿着扑素,头上也极少戴许多赤金的饰物,想到容华来,急匆匆地带了一只金蝴蝶,撩开帘子看到容华,发现容华只是戴了璎珞做的簪子,衣裙也不是十分的鲜艳,心里顿时一暖。

  两个人到侧室里说话,容华先说了淑华没了的事。

  四太太关切地问了几句。

  容华道:“一会儿我就要去义承侯府,这边还要四婶帮忙照应着,万一有事就让人去找石传一。”

  四太太有些紧张,“这……万一……”

  容华忙安慰地笑道“不会有什么事的,只是按之前说好的开始舍米就好。”

  四太太道:“可是,咱们家准备的米粮不多,你四叔若是办不好,难以为继可怎么得了。”

  容华微微沉思,“四婶应该比我更相信四叔才是,再说到了这个关头,实在不行,我们就只能去求二婶、三婶……”

  四太太脸色一变,“绝不能去求她们。”

  第一百七十四章 当众出糗(中)

  容华深深地望了四太太一眼,四太太点点头,“若是求了他们,你以后恐怕就再难为府里办事,这些年府里都是这样,所以我才怕你四叔父办不好。”

  四婶能说出这番话已经是很不容易,四叔和四婶在府里向来是很少说话,就是怕会惹到谁,日子更不好过。

  光从四婶屋子里的摆设就能看出来,老夫人虽然说将四叔记在名下,但是在府里依然是庶子的名分,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这次四叔父、四婶能来帮忙,她已经满心感激。

  容华脸上露出些笑容来,“三婶昨晚已经找到我,说是米粮三日能办好。”

  四太太有些诧异,“那……”

  容华道:“咱们家里凑出的银钱有限,我想着能多买些米粮就多买些出来,咱们家里又不留下一分的,都是给灾民。”

  四太太的目光更加柔和起来,“你这孩子。”容华最难得的是聪明心又善。

  容华回到自己屋子里。

  冯立昌家的从陶家回来来道:“老太太说了,少夫人有急用,就将庄子上多余的米粮都运来。”

  容华心里一闪,抬起头来,“这怎么好。”

  冯立昌家的道:“我也是这样说,老夫人说了,又不是给少夫人的,都是要施给灾民的,做些这样的事总是积德行善,平日里也没有刻意做过,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家里又有多余的,不过是举手之劳。”

  积德行善。祖母会说这样的话,是因为淑华的死所以才……

  容华略微思量,“祖母的身体怎么样?”

  冯立昌家的道:“看起来没有往常硬朗,想来是因为大姑奶奶的事。”顺着话茬说起淑华的事来,“三太太有了身孕,大太太怕那边不干净就没让三太太过去,二太太领着婆子、媳妇去的,大太太依旧卧床,我去请了安,大太太一夜之间瘦了许多,二小姐也病了,家里请了郎中去看,都说是郁结伤及了心肝,恐要调养好些日子。”

  大太太一心一意看重淑华,听得这消息定是难以承受,老太太年纪也大了,虽然经的风雨,也难免会……只是,瑶华又病了。

  “二小姐什么时候回去的?”

  冯立昌家的道:“大姑奶奶没了,二小姐就从义承侯府回来了。”说着压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