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挑战者-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给张开德等同仁办好了内退手续的温文静,深刻体会到杂志社的创新行为,已经覆盖到了经营、生产、管理等各个领域。正是这种生生不息的创新,才使得杂志社的事业不断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性跨越,进入一个又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这一年年底,全国性的期刊杂志清理整顿工作再一次铺开,包括《企业家》周刊,游东方首次走上办刊生涯供职的《城市美容》杂志、游东方作为办刊人首次创办的服务于企业界的《工交》杂志等,均被列为清理整顿对象,这次清理整顿中关于“属地管辖”(杂志社要在主管主办单位的所在地办公)和“专业对口”(主管主办单位的业务性质要与期刊杂志的宣传领域一致)的政策规定,更是成为一柄高悬在《企业家》周刊头上的利剑。
问题突出地摆了出来:杂志社的办公地并没有在主管单位中华期刊工作者联盟所在地的北京,同时中华期刊工作者联盟的业务性质与《企业家》周刊的宣传领域亦不对口。杂志社迁往北京?尽管这是一直追求、与梦想和计划中的事情,但现有的经济实力与迁往首都所需的资本投入存在巨大差距。更大的障碍还在于,要在北京找到一家业务对口的单位并同意接收,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问题和矛盾总会层出不穷地冒出来,然而,就像弹簧一样,关键是如何将它压回去,游东方又开始了在秀城——浣城——北京之间的往返奔波。
中华期刊工作者联盟主管的《企业家》周刊和另一份杂志都是必须调整的对象;在北京中华期刊工作者联盟大院里,有关领导果断决定对另一张杂志进行停办处理,目的就是要力保活力四射的《企业家》周刊。同时根据杂志社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走“下放地方”的办法。
在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开明的领导同样表明了全力支持《企业家》周刊“下放地方”的态度。
上上下下层层的斡旋、协调,中央相关部门和国家职能部门最终表明了对《企业家》周刊的处理态度:不停不砍,但要找到相应的主管单位,尽快办理到秀城的相关手续。
曙光再现,游东方急急地奔回秀城到处去寻找“婆家”。时间紧迫进展却十分缓慢……
经过多方协调和细致的沟通工作,终于解决了《企业家》周刊的挂靠问题:秀城市社会主义教育学院做主管单位,秀城经济信息调查中心做主办单位。中华期刊工作者联盟于是正式向秀城市相关职能部门出具了《关于同意将[企业家周刊]调整给秀城市社会主义教育学院主办的函》。
这一年某月的上午,秀江路黄楼招待所一号楼内。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坐在了一起,召开了首次协调会。在听取了游东方汇报的有关杂志社的管理方案后,形成了几项重要决定:成立社务委员会,成员由在座的八位同志组成,常显出任主任、杂志社社长;社务委员会是杂志社的管理决策机构,杂志社实行社务委员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游东方出任总编辑和杂志社的法人代表,季善扬出任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杂志社原有监事会继续保留,其性质由原来的管理决策机构转变为参谋顾问机构,另外还有两位上级领导一位出任总监事,一位出任副总监事:杂志社的党政人事关系继续由秀城市经济信息调查中心管理,并尽快建立杂志社党的组织;杂志社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事业化管理体制,主办单位不承担杂志社的任何经济责任,如发生停办停刊不负责任何人员的安置;在保证必要的公共积累的前提下,杂志社自收自支,不吃大锅饭、不端铁饭碗,工资实行聘用浮动工资制和承包效益工资制;尽快向秀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递交申请事业编制的杂志告,抓紧解决杂志社的地方编制问题……
会议以后,秀城市社会主义教育学院、秀城市经济信息调查中心两家联合签署的《关于联合接管主办[企业家周刊]的协议书》,基本沿袭了杂志社与经济信息调查中心第一份协议书的主要内容,并特别强调了不承担经济责任、不负责人员安置的“挂靠”性质。
原主管主办单位与新接管的主管主办单位的密切配合,顺利地完成了杂志交接手续的办理,并得到各级期刊出版管理机关的同意。
危机的再一次化解,让大家舒了一口气。但是。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不久之后的一纸指令,又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相关职能部门在这道指令中提出,目前所找的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的工作业务仍然与杂志的专业分工和编辑方针不符,因此仍需尽快联系到专业对口、符合政策规定要求的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否则……
在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并行、特别是前者还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里,人们对经济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因此定义的范围很狭窄、界限的划分很严格,而不像现在哪怕边缘的行业也与“经济”脱离不了干系,加之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影响,做出这样的认定也就不足为怪了。但不管怎样,既然令箭已经再次响起,就必须要为寻找满足“规定”要求的条件而出发。
游东方再上北京的结果,是得到同意由秀城市相关职能部门暂时代行主管单位职责,前提条件是“对口”的主管单位要尽快浮出水面。主管单位再次变更为秀城市相关职能部门以后,杂志社领导层在分析秀城的生存环境状况、评估迁往省会城市浣城。迁址方案在中层干部里引起激烈争论,残酷的现实环境把多数人逼到同意这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上。
又是新一轮的奔走。闻天明把游东方等带到了浣城市兴旺街省委大院,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办公室里,他们刚说明来意,他就明确表态欢迎。在此之前,副部长就听闻有关《企业家》周刊的许多情况,对敢想敢干并且干出了成绩的他们爱惜有佳,这样一份杂志能到省城来,他们的种种新做法无疑会对浣城期刊界起到先导示范和推动作用。
副部长当即就把他们一行带到部长的办公室。在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汇杂志之后,部长对《企业家》周刊搬迁浣城的要求表示明确同意和支持,但是需要他们自己去联系合作单位。
得到省委宣传部领导的明确支持后,游东方等人,在浣城为尽快找到接收单位而活动。他们四处求告,几乎跑遍了省、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恳求能够有一家与杂志宣传业务对口的单位“收编”自己,来主管主办这份杂志。
尽管被“收编”是要以出钱为代价的,尽管他们为了能够被“收编”而磨破了嘴皮,但是,很多单位仍然还是大门紧闭……
初夏的浣城,天气温和而潮润,街上的行人在阳光的照射下仍能感到习习的凉风阵阵拂面,居住在家和坐办公室的人们,使用电风扇的还很少见。
省社会主义教育学院气派的办公楼八楼会议室,例行的院长办公会议在例行的时间举行。范文丰、钱钟章、姜森、白杨林、赵远达等党政要员齐聚一堂,对院里的工作、各处科室工作和各研究所的工作,进行例行的研究、讨论并做出一些重要的决议、决定。
各项议题在一一地敲定,在会议接近尾声的时候,副院长白杨林抬手看了看表,距下班时间还有一个小时。他决定充分利用这点时间抛出一个新动议——关于《企业家》周刊的挂靠问题。
其实,这个动议已经不算新了,早在半年多以前,那时还是社会主义教育学院教务长兼行政处长的白杨林,在参加院长办公会议时就先后两次提出过这个问题,均遭到否决。白杨林八十年代中后期就与游东方相识,之后就一直没有中断过联系。游东方第一次在白杨林的家中相见时讲了自己的情况,并谈了想办一张专门为企业家服务的杂志的想法。当时没有怎么往心里去的他,在游东方创办《企业家》周刊之初他就收到了他亲手寄来的杂志,为此还着实吃惊不小,感到这个人还真有能耐。随着交往的加深,他对游东方干事业的执着、韧劲更是赞赏有加,觉得这个人不简单。游东方留给白杨林的最深印象是思想与体形方面,白杨林每每想起游东方那单薄瘦小的模样都会忍俊不禁:真是奇也怪哉了,那么瘦弱的体形怎么能包容下那么多前卫的思想呢?
这说来只是因为白杨林属于半个官场半个学术界方面的人士也不善于相面术,他只是注意到了游东方的身高和体形,而忽视了他的与众不同气质,尤其是他那双被深度近视镜巧妙地掩饰在后面,不是一般人所能领悟的仿佛被雅典娜专门赋予了时刻都默默地喷涌智慧灵光的眼睛,那绝不是一般官场上的人所能认识就更别说具有的眼睛了。而除非上推一番,如果你有曾文正公的识人功力;有蒋委员长鉴人水准能否对他识别一二也未可知,因为他们似乎也没学会透过你所戴的近视镜看人的本领吧。还有,只凭一个人的身材高矮体魄宽广与瘦小实在给人以太失偏颇感,列宁的形象不过是矮矮的个子秃顶;拿破仑的个子也不会比列宁高而且就其轮廓既便不算是肥嘟嘟,说他与曾经的侏儒部落有某种血缘关系,对于有考据癖的人士来说,也该是颇有可信度,甚至于引得以钻研领袖人物遗风为时尚的后生们趋之若鹜的。尤其是我们伟大的总设计师其形象又有几何呢,他老人家的伟大智慧和高贵气质无不也是显现在他那双充满慈爱,且无时不在播撒智慧之光的眼睛上。
后来游东方向白杨林谈了杂志社西迁的打算,并多次打来电话及派人到院里洽谈杂志社挂靠到社会主义教育学院的这件事情。
觉得是件好事的白杨林就大胆地在院长办公会上把这件事提了出来。事有不巧的是,第一次提出时正遇上《经济开拓》杂志被理所当然地“收编”在社会主义教育学院的旗帜下。第二次提出动议时,《经济开拓》杂志因经济效益不好处于艰难支撑的局面,让大家态度一致的予以了坚决的回绝。
出人意料的是,这次提出这个动议时,却把在场的人惹得开心地笑了。院长钱钟章打趣地说,“老白你真是贼心不死呀。”
今天会议结束得早,似乎也是大家有意想留点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
著名学者兼社会名流的钱钟章,那一年在秀城讲学时,游东方就与他有过接触,并表达了想迁往浣城、挂靠社会主义教育学院的想法。钱钟章在仔细听取了他们办刊的经过和对未来的打算后,将他们的做法与《经济开拓》杂志和院里办的其他杂志刊的做法比较之后,发现他们确实有与众不同的过人之处,原则上表示可以考虑。
回到浣城之后,他私下与其他院领导进行了交流,并按照通常采用的组织程序进行了外调,当时对此争议和分歧较大,事情也就搁置下来。
这次看来游东方是铁了心要搬到浣城来,他挨个地对所有院领导进行了游说,加深了大家对他的印象和对《企业家》周刊的了解,出于对双方的负责,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研究,不论意见统一与否、不论成与不成,都该有一个结果出来。
例行的讨论,没有在细节上过多地纠缠。在座的人中,院领导是他们的行政职务,而“专家学者”的称谓更贴近他们的真实身份。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是成果累累、著作等身,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声望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他们以学者的严谨作风,从一些重大方面对接管《企业家》周刊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认真讨论。
接受《企业家》周刊的挂靠必须要面对客观存在的一些障碍,只有对障碍的消除,挂靠才有可能。包括持支持意见的党组书记范文丰在内的大多数领导,更多地是从反面进行诘问,以达到问题迎刃而解的效果。
《经济开拓》杂志不久前的停办和一些后遗症问题,在他们心里蒙上一丝阴影还没有完全褪去,对《企业家》周刊未来前景的责问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评估杂志社的现状、审度他们的做法到对国家宏观经济走势的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必然市场化的趋势,会使这份已经搏击市场的杂志更加充满生机和希望。意见的统一并没有让他们忘记加一道“保险”;“经济独立法人”地位是接管的一个基本原则,并且要在协议书上把“不承担任何连带经济责任、不承担任何人员的安置”作为明确的条款。
专家学者从政之后,并不影响对党政人事政策和行政程序的熟练把握。游东方此时还是一位预备党员,如果按照组织程序进行杂志批任命,杂志社的一把手必须要满足很多条件;仅就其中“党员、高级职称”两条硬杠子就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游东方过去就在这上面吃过苦头,栽过跟斗。在难题面前,学者的脑子是会灵光闪现的。
姜森副院长说:“老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