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侯门纪事 >

第1381章

侯门纪事-第1381章

小说: 侯门纪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去见陌生人:“新来的兄弟们,要不要备酒饭?”

    “别多问,别多管,最好看也别看!看多了伤眼睛!”陌生人**。

    本地官员回房里,对上司干笑:“碰一鼻子灰。”上司安慰他:“我都不敢问,你出去做什么!这里坐着吧,横竖他们不会常年在这里住着。”

    两个官员相对苦笑,继续房里坐着。

    有半天过去,又到一只船,一只。这一回,陌生人一起迎了出去,跟刚才的冰冷也不一样。一个比一个恭敬,从船上迎下一行人。

    先下船来的,是个气宇轩昂的青年。他的身侧,一左一右两个胖孩子。

    “快看,这是双胞。”本地官员指给上司看稀罕。

    后面,五个胖孩子一起下来。其中一个最胖的,陌生人们对他堆笑行礼。

    “这是接家眷?这是谁家,也不给我们认识的空儿吗?”上司也一样的羡慕。

    “又下来了,这船上孩子多。”

    又是七、八个胖孩子一起下来,有一个黑脸儿生得最丑,但数他眼睛最朝天,面上最不在意周遭。别的人难免左顾右盼,他只看向一个胖孩子:“加福,赶紧上车。”

    “来了。”加福紧走几步下了跳板。

    这一行人,是几天前刚结束劫杀的袁训一行。

    袁训和镇南王的人说着话,太子、齐王和二老王也在这里。

    “我们是诱饵,不是送上门的肥肉。死了这么多人,怎么肯善罢干休?苏先往扬州去了,着人认尸体,查线索。有冷捕头帮着。我们得避一避风头,先离开这里。”

    齐王听了暗自欢喜,但还是问道:“不去扬州吗?”

    “咱们不能总在明处,绕一圈儿,让林允文重新在明处,咱们再回来。”袁训面色严峻。

    在齐王身后,刚过来的钟南也喜欢了。龙书慧照顾着香姐儿上车,钟南过来:“书慧,咱们先不进扬州呢。”龙书慧嫣然。

    香姐儿奇怪:“不进扬州好在哪里?”

    龙书慧和钟南争着告诉她:“殿下的差使只到扬州,进了扬州,我们就得回京去。”

    香姐儿恍然大悟,笑道:“那等我请爹爹过来,咱们在路上多绕会儿也罢。”

    大家都上车上马,袁训最后过来检查。香姐儿叫住父亲,真的央求他:“咱们多逛会儿吧,去些远的地方。跟着爹爹出来百般的好,表姐表哥们情愿多跟着呢。”

    袁训对女儿笑得意味不明:“好啊,咱们走远远的。”

    宝珠在马上,袁训回到她身边,宝珠问道:“二妹同你说什么?”

    “她说,逛的远远的,”袁训微微一笑:“她是这样说的。”宝珠轻轻一笑:“我说他们小夫妻见面,一定相当的好。”她的嗓音慢慢低下去。

    袁训轻呼一口气:“但愿如此。不过都大了,再跟小时候那样争执,我可不客气。到时候我是严父,你可不许当慈母,百般的护着。”

    宝珠笑话他:“你几时当过严父?这一回你要当了,我自当的依着你。”袁训上马,车队驶上官道。

    又过半天的功夫,驿站里搜索过三回附近没有人跟上。镇南王的人收队,对这里的上司官员道谢,说声王爷处说他好话。就此道别,返回京中。

    这个时候日落西山,远处野地里袁训等人打尖。

    元皓走上来:“舅舅,姐姐们说咱们不进扬州?离扬州这么近,却不去吃闻名的细点心?”

    煞有介事的拍拍他的小荷包:“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元皓还有金子,要请舅舅舅母姐姐哥哥们吃点心。”

    袁训让他逗笑,拧拧他的鼻子:“你这财大气粗的,等等再请吧。咱们当差,得先把追兵甩掉。”

    元皓大为不解:“咱们不是追别人,却让别人追?”

    袁训抱起他,元皓很喜欢的搂住他脖子,听舅舅循循道:“咱们要是追他,他就紧张,他是个坏人,他藏到百姓们中,他成了在暗处就不好寻找。咱们从现在躲着他,让他放心大胆的出来,常在明处,咱们回到暗处,再回来追他好不好。”

    元皓是听了进去,大力点动胖脑袋。梁山老王对亲家私语道:“这鬼话连篇的,只有这坏蛋能说出冠冕堂皇。躲避林允文的法子不少,为什么一定要躲开这里。以我看,他又假公济私,带着孩子们去玩。”

    镇南老王笑道:“咱们出来,本就是为游玩。当差,放在最后面。”梁山老王也笑:“所以,好玩的名声他担着,玩的事情咱们摊上。管他去哪里,我是不揭穿他。”

    回身望向旷野:“倒是装个样儿看看有没有人跟来,也糊弄下他也罢。”

    这一看,见几骑快马飞袭过来。有人高呼:“忠毅侯忠毅侯,且慢行路,等我到也!”

    从袁训到孩子们一起站起身子,但他们中有一个,是附近巡逻的蒋德,可见来的不是歹人。

    但是谁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先猜着。元皓记挂着细点心,欢喜道:“一定是请咱们去扬州吃点心的。”

    好孩子撇嘴儿:“你就记得吃,为什么不是请咱们去当差的呢?”

    韩正经道:“好孩子你就会说,你当得了多少差?”

    元皓道:“就是,咱们还是吃点心吧。”

    齐王微有担心,如果是请他去扬州的…。人很快近了,跟太子的人道:“小爷,来的是宫里的公公。”

    那尖嗓子近了,不再受风的影响:“且等等”,一把子细腔。

    袁训道:“难道有圣旨?”

    元皓头一个乱了:“我不回去!”镇南老王呵呵:“又把你忙活上了。”看孙子时,在袁训身后藏着,露一个胖脑袋出来观望。

    太监下马,头一句真的是:“侯爷,圣旨下。”元皓的胖脸儿皱成一团,在他的心里很想皇舅舅,但怕太想,就把自己想回了京,这心思胖孩子也有过。

    ------题外话------

    最近奇迹般的能更一万一,动力十足。

   

 第六百六十六章,恩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小说今有忠毅侯恪尽职守,勤谨不怠。所行之事,依王法慰朕心。奉太子英敏,解百姓之水火苦处,察官场之枉法欺瞒。行万里之路,归来当得万卷精髓。太上皇太后慈恩,命随行人等皆以公差领俸。太子英敏,洗德修身,不可轻视。月给银一百二十两。忠毅侯袁训,于微处见大文章,不可忽略。月给银八十两。念辛劳,月恩赏二十两。侯夫人同例。镇南老王、梁山老王,护驾有功。月给银一百两。大学士张准,随驾有功。月给银八十两。文章侯府韩……知错能改,可尽忠心。秀才赵士升,陪伴有功。月给银皆六十两。”

    太子是激动的,感受到远在京中的安心。袁训也湿了眼眶,为他执意出京,却反而皇帝一路会钞。二老王更是喜笑颜开,为皇帝对老将们的看重。但都不如文章老侯兄弟头抵着地泣不成声,已是情难自禁。

    福王斩首以后,韩家胆战心惊到什么地步,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要是没有袁家,只怕天天吓得步子都歪斜。

    一句“可尽忠心”,是皇帝公开表示,你们还能用,朕还肯用你们家。老侯兄弟涕泪交加,给多少钱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府中身份自韩世拓中举以后又正一回,让他们有重见天日之感。

    “臣谢恩,谢皇上,谢……”老侯兄弟哭的片刻自己有昏天黑地之感。下面的圣旨自然也没听清。

    对他们来说,只听到还有尽忠心的资格,就是天大的赏赐,天大的事情。

    二兄弟脑海里翻来覆去只转悠这两句:“知错能改,可尽忠心”。

    太监继续宣读:“忠毅侯长女袁加寿,守太上皇旧日定规,月给银八十两。太后恩赏,月给银二十两。镇南王世子萧元皓,为太上皇太后钟爱,太上皇太后恩赏,与太子同例。梁山王世子、忠毅侯世子、袁执璞、袁执瑾、袁佳禄、袁佳福,将门虎子,有乃祖之风。月给银六十两,太后恩赏,月给银二十两。连称心、尚如意、苏似玉减一等,月给银四十两,太后恩赏,月给银二十两。小心侍奉不得有误。文章侯世子、常巧秀、禇大路、万小红,月给银四十两,太后念伴驾有功,月给银十两。关安,月给银六十两,太后月给银十两。其余人等,按其职责分为三例。一等月给银五十两。二等月给银三十两。三等月给银二十两。功劳有高低,回京再行奏议。太子护卫、蒋德等,不在此例。此项给银,至回京结束……尔等小心奉差,报效干城。朕与京都之中,坐等快慰之事,以命百官,以令百姓。当,潜德揣行,其性为义,其止为良。三省自身,常躬明德。”

    皇帝有一句讨好太后的话,“将门虎子,有乃祖父之风”。都知道袁父是风吹就倒的身体,但这会儿没有人挑剔。

    太监念完,对袁训行个礼,眼睛眯的只有一条缝儿:“侯爷,这里面虽然说到太子殿下,但指明却是给您的。请接旨吧。”

    袁训恭恭敬敬,先取出帕子,把自己眼角泪水拭去。伸出双手,接下这道带足京中关切的恩旨。

    这不折不扣的,是道“恩旨”。

    钟南觉得自己眼睛一定是红的,他羡慕的不照镜子自家也知道。一处不肯放过的看着,但见到太监从马下取下沉重的一个包袱,一五一十说起来。

    “我在扬州衙门等您,若不是遇上苏先大人,我还等着呢。苏大人指了路,说这样走赶紧的追,要是运道好,还能追上您。这不,我跑了几天,总算没白跑。我呀,”

    他眯成一条缝的眼睛快要没了,同行的小太监帮着,吃力送上大包袱:“我买您的好儿,皇上说去年的银子,等回京算也行,逢州过府的衙门,就地儿领也行。以后,全是这么样领。这个月的,我给您送来了。不要谢我,我想到了,见到银子的喜欢,那不一样。”

    袁训失笑:“亏你不嫌重,”太监的话也把他提醒。

    一路上的花费,梁山老王和镇南老王早就说过他们分担一部分,袁训说回京再讲。张大学士在别的地方再看忠毅侯不顺眼,使用上也不含糊。对太子进言过,说殿下长进,路上使用回京后应该开销给忠毅侯。虽然侯爷此一行为了孩子的名头,但殿下受益,应该着想。太子也答应下来。

    袁训本就不担心路上的使用,如果太监不代领本月的银子,袁训没有想过领出来。

    一切使用全是他付,或者他垫付。再要说孩子们也好,跟来的家人也好,他们路上可以不花钱。但银子托在手上,沉甸甸的,皇上恩德更加深刻。

    谢过太监,袁训把包袱送到太子面前:“请殿下分发。”太子知道这是让人情给他,不管钱是公中的还是宫中的,发银子的是个现管,谁收到不感激现管?和袁训推辞几下,袁训还是退后,太子亲手打开包袱,一包一包叫着姓名发。

    皇帝这一回很是上心,算算延宁郡王收回的封地,和抄没江强的家产,就是不小的数目。给袁训等人赏赐,也给不了几年。加寿今年十三,还没有过生日,最迟,十五岁一定回京。

    满打满算,加上今年最多三年,袁训一行一定回京。皇帝给一年花费,约有大几万的银子。单独赏给袁训,他也会认为出得值。

    又有太上皇总是惦记元皓没有钱用。太后回回跟到御书房里说话,虽不提她的侄孙们,但有元皓的,多少总要有袁家孩子们。头一个,加寿如何能少?太子有了,加寿就一定要有。

    有了加寿,就要有执瑜他们。送回宫的东西,是称心如意还有什么万小红都有呈上,东西吃的不错,干脆一个不少。

    借机又敲打了文章侯府,皇帝自我感觉不错。韩家还在尽忠,只是福王一个人不好罢了。说明皇家没有亏待人,这就是铁证。

    袁训走的时候,带上哪些家人有数。他不能带着太子,跟多少家人,是什么功夫,什么履历都不报。在路上的时候,什么人有什么功劳。与林允文厮杀的时候谁管哪一摊儿,也是有一回报一回。

    皇帝定下三等给银,有个高中低之分。

    张大学士的文弱家人,和文章侯府的四个老家人就跟着沾光。虽然他们一般是打起来站最后面。

    蒋德等暗卫们,赏赐从来丰厚,是以不在这里面。

    宝珠是袁二爷,所以和丈夫一例。称心如意和似玉,皇帝不知道湖水里苏似玉有威风,以为不过照料路上茶水。但茶水也相当重要。跟执瑜相比,只减一等,以太后恩赏名义,一样添补钱。

    韩正经好孩子后追上,又和元皓玩得好,太上皇太后说他们有眼光。万小红不是奴才,禇大路是随行的亲戚,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