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官路-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君澜握住了刀,淡淡道:“别瞎说,陛下赐宴,那狗腿司正便妄测上意,觉得有酒有美才尽兴,擅自安排的。”
当然,就说皇帝安排的也没啥,皇帝赐宴,有歌姬舞娘助兴,那是正常的。
如果不是林重阳人精,一般人也不会多想,哪怕多想也不敢求证,只能烂在肚子里。
林重阳却觉得委屈,有点伤心,难道他们兢兢业业,为国为民,还不值得信任?
要用这样的手段来测试一下?
好不好色?
他也不是无理取闹的,向来谨慎,又会开导自己,随即就想明白,也许是为了试炼一下,免得他们顶不住别人的糖衣炮弹。
总之有点操蛋!
“时候不早了,咱们可以撤了。”他想叫装醉或者真醉的那群兄弟们,一起身,晃了晃,往一边歪去。
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自然不怕摔,可他真喝多了,歪下去的时候额头对着条案的一角。
沈君澜眼疾手快,伸手托了一下,扶住他,这时候赵文藻等人也睡醒了,纷纷起身见过沈君澜。
沈君澜把林重阳往赵文藻身上一推,“酒宴散了。”起身离去。
庄继法过来拿帕子浸水擦擦林重阳的脸,笑道:“没想到重阳酒量那么好,还挺能喝。”
蓝琇道:“他不能喝也没办法,又不能像咱们这样装醉了事。”
几个人也不敢多说,纷纷穿上斗篷大氅,陆延负责背着林重阳,一行人出去。
家里的马车都等在大院里,上了车就离去。
马车临走的时候,蓝琇撩起车帘看了一眼,倒是有那光着身子就被从房间里赶出来的,看着像是一同在酒宴上的某位。
他顿时心头一跳。
杨颖等人倒是也没事,他虽然占了便宜,却也没离场,所以最后跟林重阳等人一起离去的。
第二日林重阳称病了。
哎,小小年纪就称病不上衙,他感觉有点丢人,不过只能如此。
原本庄继法的意思,他们都不去,大家都称病,就说风寒感冒,无法上衙。
林重阳自然不许,要是一群人都称病不上衙,那岂不是抱团示威么,生怕人家不知道他们无用社的人共进退,一起称病示威。
那可不是好事。
更何况他刚升了职呢。
所以他自己装病就行了。
再说他的确很累,自从进了翰林院他就没清闲过。都说刚入职的翰林官,在学习一年以后基本就清闲的没事儿干,很多人能一直闲四五年读书、观政,甚至可以请假四处游玩。
他可好,微末小官,拿着那点俸禄,忙的比阁老还脚不沾地。
末了还被摆了一道,心里不舒服,要休假!
李固不知道怎么回事,还关心得很,给了他几天假,让他好好休息。
太子和诸皇子们听说他病了,都打发亲信来探病,送了诸多补品药材的。
其中太子是打发王瑾亲自来的,殷殷叮咛,让他好好养病,太子殿下十分挂念。
宁王殿下打发的人也情真意切的,却只字不提酒宴的事儿,就好像跟他没关系一样。
林重阳乐不得呢。
因为这时候朝中又忙得不可开交,都在争新开的市舶司和造船厂的管辖权!
而皇帝似乎怕大家争的还不够,又跟内阁商量,宣布还要在胶澳加开市舶司!
这一下林重阳都不淡定了。
他裹着毛呢大衣去找沈老爷子。
沈君瑶和谢瑶环两人正在老爷子屋里说话做针线,见他来了,起身见礼,煞有介事地关心他的病情。
就好像他真病了一样。
他谢过两人关心,刚要说话,沈君瑶就道:“我那里还有点事儿没做完,先过去了。姐姐要不要一起去?”
谢瑶环原本还想跟林重阳说一下书的事儿,见沈君瑶邀请,就挽了她的手告辞去了。
林重阳纳闷地看着她们的背影,对沈老爷子道:“我还想说喝杯奶茶呢,君瑶妹妹这是不高兴了?”
沈老爷子瞅了他一眼,“没有,她寻思你要跟我说正事儿呢,女孩子不好听。”
林重阳想想也是,她们在这里,他有些话还真是不好说。
“老爷子,您给陛下上条陈了?”
沈老爷子点点头,“你不是说要扶持鲁商么,我想了想,胶澳那地方开市舶司很方便,而且山东布政司离京城近,以后可以当南北中转地,不管是粮食还是银两,都在这里中转,走海运比运河可又快又稳当。”
只要大船到位,没有倭寇骚扰,海上行船比运河快数倍不止。
因为运河时常搁浅……且船只众多,简直是谁坐谁知道。
林重阳笑道:“可我没想到老爷子您动作这么迅速啊。”
简直是神速啊。
“皇帝早有此意,自然就好商量了。”
林重阳懂了,皇帝有此意,然后有大臣说出这个意思,让皇帝的决定有大臣的支持,自然就容易得多。
他其实真的没想到皇帝会这么顺利地就同意他的海航建议,他原本打算花三年时间给太子洗脑,然后影响皇帝的。
没想到皇帝早有此意,倒是省心许多。
当然,也侧面证明皇帝真的很需要钱,宫里还有好多宫殿破破烂烂着没有修缮,一旦修缮至少要上百万银两,所以现在都不敢兴土木。
每年花银子的地方真的是想都想不到的,这里大旱了,那里水灾了,再不就是哪里地震了,瘟疫了、虫灾了……反正靠天吃饭的老百姓,三年里必有一灾年,单纯靠土地吃饭,真的养不活全国的人口。
更何况还有土豪劣绅们圈占土地呢!
所以开海路贸易,势在必行。
又因为各大利益家族参与,祖宗之法的阻碍就变得不那么强硬,林重阳当初的那篇文章也被人拿出来当理论依据。
祖宗之法是以强国为根基的,祖宗之法是为了强国,一切有利于强国的措施都是维护祖宗之法。
所以,哪怕有反对者也被压下去,根本不需要林重阳上阵。
甚至有人骂他,就有更多人出来对骂,加上一个新年的缓冲,事情就顺利了很多。
林重阳知道,说到底还是民心所向,而非一人之力所为。
按照沈老爷子的意思,除了他上疏,李固等六部堂官们也多有上疏支持山东开设市舶司的。
李固高瞻远瞩,还提出了一条建议:山东开设市舶司,以后山东海船出港,南下北上,都是优势。
山东出海南下北上,这个林重阳在大朝会讲解舆图的时候略微提过,为的是给他们一个印象,只要海船可以北上,那以后蒙古人或者什么人作乱,根本不是问题,他们可以直接在海岸线登陆,两线作战,那游牧民族就不是问题。
对于和蒙古人常年打交道的皇帝来说,能够压制蒙古人,就是一个很大的好处。
皇帝自然同意。
至于教坊司赐宴的事儿,事后并没有什么浪花,就好像只是一场赐宴而已。林重阳听说教坊司的司正被撤职,换了一位,但是这跟他们就没关系了。
林重阳在家休假休到正月十五。
正月十三开始,清华学院和奇技馆合作,在学院门外也办了一条花灯街,让人来这里赏灯、猜字谜,纯粹就是游戏,并没有摆摊的。
十六那些花灯就被拆掉,却也没有收起来,而是直接被一些商铺给买走,挂在店里,气派又好看,而且花灯跟林状元还有关系,名气更大。
所以非常抢手。
林重阳陪着他爹妈、弟弟,在家里玩得不亦乐乎,还寻思是不是继续玩到二月二龙抬头呢。
结果十六这天就接到了李固的书信。
李固打发了自己的小厮来送的,“速回四夷馆。”
林重阳看情形好像有什么事儿呢,不好再拖延,换了官服骑车带着王铁去四夷馆,李苗一直都住在四夷馆看情况呢,所以他虽然不上衙消息都知道的。
到了四夷馆,才发现这里人来人往,真是前所未有的热闹。
简直是了!
张教授和邵译官等人立刻围上来,兴高采烈地拉着林重阳,“林大人,大喜,大喜啊!”
林重阳一头雾水,什么大喜,自己又没结婚,说什么大喜啊。
这时候李固就派人出来问林侍讲来了没有,林重阳赶紧过去。
见了李固,林重阳上前行礼,却被李固扶住了手臂。
“重阳,陛下对我等委以重任,定要精忠报国,鞠躬尽瘁啊。”李固的脸都发光,红扑扑的。
林重阳笑得很配合,心里却嘀咕李大人这是怎么啦,怎么这样激动呢,连精忠报国、鞠躬尽瘁都出来了,他都有点汗颜,这话怎么都听着有点不大好意思啊。
他随李固进了正堂,落座,听李固说了一通才明白怎么回事。
原来他又升官了!
林重阳懵了,皇帝不是看不上他么,不是给小鞋穿么,怎么还又升官了?
林大人又升官了,正六品的侍讲依然任着,却要兼职一个新职位——海事馆提督,从五品!
又升一级,别人起码要在翰林院做满六年九年才能得到的升迁,林侍讲过了个年,就又升职了!
这速度,比火箭也慢不了多少了。
不只是四夷馆,整个翰林院、文官系统都震动了,尤其是那些熬了十年八年才挪动那么一级的官员们,简直要哭死在厕所里。
林重阳有点蒙。
李固春风满面,高兴得合不拢嘴,拍着林重阳的肩膀,“重阳啊,好好干。”
林重阳拱手,“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218章 婚事【一】
李固笑道:“陛下经过深思熟虑; 与内阁再三商榷; 决定设立海事馆; 由……嗯,由咱们四夷馆提督; 你为海事馆提督; 下辖胶澳、宁波、泉州两个市舶司,以及通州和南京等四个造船厂。”
说着他就拿出任命诏书; 宣旨以后对林重阳笑道:“陛下对重阳寄予厚望啊。”
林重阳顿时很感动; 真的是厚望; 就是皇帝你厚望就厚望; 你干嘛还来那一处啊。
林重阳被寄予厚望,为了有利于他开展工作; 皇帝还给他找了个靠山——李固。
李固擢升礼部尚书; 兼东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从此成为内阁的一名成员; 且他还管着四夷馆,也就是林重阳直接对他汇报。
李固则要向皇帝或者东宫汇报。
毕竟现在皇帝身体抱恙,海事馆事务繁杂,皇帝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都过问; 就交给了太子殿下。
另外造船厂以及市舶司的官员任命也有了结果。
在勋贵以及各大势力争破头的时候,皇帝亲自点选了官员名单。据说最开始每次内阁送上去的人选,皇帝看过以后都不满意,两次以后就拧着眉头:“翰林院那么多进士出身的优秀官员; 怎么不在列?”
大家这才知道皇帝原来是早有人选,于是索性就将翰林院一干人全都报上去,让皇帝自己选。
皇帝这一次满意了,选的不亦乐乎,赵文藻、陆延、蔡康、吕明宪等人都在之列。
不仅他们,还有庄继法和蓝琇等也在内。
最后蓝琇以原官职兼任通州造船厂的监事,庄继法和林毓隽、蔡康被派去另外两座船厂,而赵文藻则是胶澳市舶司的市舶使,陆延为宁波市舶司的市舶使。
原本市舶司是隶属于户部,而市舶使原本由地方官兼任后来改中宫宦官和地方官一起管理。
如今泉州市舶司渐渐有脱离朝廷掌控的嫌疑,每年进贡给皇帝的银子大幅度缩水,皇帝自然不爽,就借四夷馆想建议朝廷推行海事的机会,重新洗牌。
只要另外两处市舶司发展起来,泉州的影响就会减少。
而且现在市舶司归四夷馆,而海事馆的账目到时候直接对太子和皇帝负责,无须经过户部,这样皇帝可以调动的银子就多了一大笔。
哪怕是皇帝,手里有银子腰杆子也要硬气许多。
这一次皇帝居然全部启用新人,且大部分还是无用社的,这无疑给了官场一个信号,庚戌年的这一科进士们,迎来了好日子!
因为去往市舶司的市舶使身边,还会有两个翰林院的进士做副手,另外有四夷馆的翻译、清华学院的会计生陪同,可以说配备豪华。
造船厂的一样如此。
地方如此,京内的海事馆也要如此。
除了林重阳这个提督,还需要大量的人手,这些人有的从六部调派,还有的直接从翰林院、四夷馆选拔,一些没有品阶却又不可少的办事人员,甚至直接从清华学院的学生里选。
不走朝廷俸禄,海事馆直接雇佣他们,反正海事馆只要开着,就只会财源滚滚,钱根本不是问题。
弄清楚这些,那些低级官吏自然是削尖了脑袋想往海事馆钻,只可惜林重阳把关甚严,除非是懂天文地理、航海、翻译,否则免谈。
于是一些勋贵之家或者官宦之家,都开始把自己科举无望的孩子往清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