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387章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387章

小说: 南宋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的那一天即将到来了。

    一辈子的拼杀,从未遭遇过如此的境地,本以为大元王朝即将统领天下,蒙古人即将成为天下最为高贵之人,谁知道杀出来一匹黑马,横空出世的大明王朝,一步步的将大元王朝逼入到绝境之中。

    合丹内心其实已经明白一切了,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依旧没有等到大都方面的驰援,他知道皇上的日子也不好过,否则无论如何都是要拼尽全力来驰援的,毕竟沂水县城池里面,乃是大元王朝的精锐所在。

    看开了很多事情之后,合丹想的更加深远一些了,他开始思索,为什么无比强悍的大元王朝,居然会被短时间之内崛起的大明王朝逼得走投无路,近百万的大军,被明军逐渐的蚕食,剩下的已经不多了。

    此番战斗结束之后,朝廷能够掌控的军士已经不多了,蒙古铁骑仅仅剩下五万人,曾经无限风光的蒙古铁骑,恐怕会不复存在了,蒙古铁骑的军士,可不是随便就能够招募的,需要多年的磨砺,无数次的战斗厮杀,才能够脱颖而出的。

    明军若是一鼓作气杀向大都,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合丹完全能想到,可他不愿意去想这样的局面。

    皇上没有驰援山东,合丹内心没有一点的怨气,他知道皇上也是无能为力了。

    亲卫进入到屋内的时候,合丹面无表情的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告诉兄弟们,若是愿意死守城池,就跟随本帅一同固守,不愿意死守城池的,可以自行离开,就算是归顺明军,本帅也不会追究。”

    亲卫看着合丹亲王,目瞪口呆,根本就不敢转身。

    合丹有些发怒了。

    “还不快去,难道要本帅亲自去说吗。”

    亲卫连忙转身离开,前去传达合丹亲王的命令了。

    合丹还算是清醒的,他知道麾下的军士已经无法抵御明军的进攻,为了不至于饿死,战马被斩杀了不少,军士之间因为宰杀战马的事宜,已经矛盾重重,甚至可以说是分崩离析,如此情况之下,将所有人都捆在一起,只不过是更多人殒命,还不如放这些军士一条生路,众人也是有家室之人,能够活下来,家中就有希望。

    合丹准备死拼到底,可不想太多人跟随陪葬,毫无希望的情况之下,放麾下军士或者是兄弟一条生路,也算是做了善事。

    城门打开,手持白旗的蒙军军士,开始朝着城外空地而来,他们手中没有武器,也没有骑着战马。

    鼎坤炮停止了怒吼。

    数万的蒙军军士离开城池之后,城门很快关上了。

    这些离开城池的蒙军军士,短时间之内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是该回头,还是应该继续朝着前方走去,稍稍愣了一下,有军士手持白旗,继续朝着明军的军营方向走去。

    四周异常的安静,可以看见城墙上面有蒙军军士,看着下面的一切。

    半个时辰之后,城墙外面空空如也,刚刚的一切仿佛没有发生过。

    鼎坤炮再次开始了怒吼,这一次的炮声异常的密集。

    鼎坤炮足足轰炸了一个时辰的时间,沂水县城的城墙,已经被轰的几乎看不见了。

    等待已久的明军军士,开始了冲锋。

    朝着沂水城池冲去的明军将士,本以为会遭遇到拼死的抵抗,可惜他们失望了,抵抗的蒙军寥寥无几,更多的蒙军军士选择了跪地投降。

    县衙厢房门被撞开的时候,里面异常的安静。

    一名明军军士小心的进入到厢房里面,他看见一个趴在桌上之人,推动此人身体的时候,桌上的鲜血开始流到地下,摸摸脉搏,此人已经断气,身体也开始僵硬了。

    随后而来的投降的蒙军军士,很快指认,此人就是合丹亲王。

    临时中军帐。

    吴邵刚看着站在眼前的众人,慢慢开口了。

    “诸位,山东之战终于结束了,此役我们剿灭数十万的蒙军,大元朝廷已经无法抵御明军将士的进攻,原来朕以为,需要经过三五年的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够彻底灭掉大元王朝,如今看来不必了,最多一年时间,朕就能够彻底灭掉大元王朝,让明军将士到漠北草原去。”

    (本书明天就完本了,结尾不如人意,对读者大大表示歉意,新书暂定名《廖凡民的江湖》,编辑大大正在审阅,如果通过,很快就开始上传,《廖凡民的江湖》是一本都市小说,爱恨情仇、刀光剑影、尔虞我诈、兄弟情义在这本书里面都会得到体现,期盼得到读者大大的支持,拜谢读者大大的支持。)

 第五百二十二章 狂飚(尾声)

    凌源元年十二月初一,开封府城。

    吴邵刚再次下达了对大元朝廷全面进攻的圣旨。

    情报署搜集到的情报,忽必烈已经处于最为落魄的时候,沂水之战结束之后,大元朝廷的蒙古铁骑几乎损失殆尽,实力大大的削弱,漠北草原的海都终于按捺不住,撕毁了与忽必烈之间的协议,在漠北草原再次兴兵了,这个时候,忽必烈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保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镇压海都的造反。

    忽必烈已经两次派遣使者前往开封府城,想着与大明王朝议和,但都被吴邵刚拒绝了,一统天下是吴邵刚的目的,是不可能改变的目标。

    山东之战,明军的损失也是颇为惨重的,特别是在漠南草原征伐过的明军军士,损失超过了五成,这对于明军来说也是不小的打击,不过沂水之战,归顺的不少蒙古铁骑的军士,编入到了明军队伍之中,这些人经过数月的改造,很快融入到大军之中,逐渐成为了明军的主力,在接下来的征伐之中,将要承担重要的作战任务。

    大明王朝控制的地域,早就超过了原大宋王朝控制的地方,山东以及大名府等地,已经被大明王朝占据,大元王朝控制的地域,仅仅剩下燕京以及燕京以北的地方。

    实力已经无比强大的吴邵刚,不需要有什么担忧的地方,可以放手灭掉大元王朝了。

    此次征伐,由左丞相李庭芝为统帅,统领三十万明军作战。

    吴邵刚不可能继续御驾亲征了,毕竟朝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他亲自处理的。

    唯一让人感觉到吃惊的是,此次的征伐,太子吴瑞坤随同大军征伐,其在大军之中虽然没有任何的职位,可身份让人绝不敢小觑。

    这是吴邵刚苦心的安排,必须让太子立下功劳,将来才能够统领朝政,否则坐享其成,对于吴瑞坤来说也是不利的。

    凌源二年正月初十,吴瑞坤和李庭芝率领的大军,占领了河北。

    明军几乎没有遇见什么像样的抵抗,所过之处,各级官府望风而降。

    凌源二年二月初五,明军进入到燕京,直逼大元王朝的京城大都。

    这一次明军作战颇为谨慎,这是因为吴邵刚有要求,不可毁坏大元王朝的都城大都,就算是耗费一些时间,也要保全大都,因为吴邵刚已经计划将大明王朝的都城迁往大都。

    开封府城作为都城的确是不错的,可随着时局的演变,开封府城的地理位置,已经不是特别适合作为都城了,大都则不一样,能够很好的控制北面,特别是漠南草原与漠北草原,还有东北一带。

    穿越的吴邵刚,内心有些某些特定的情节,这是所有人都不可能知晓的。

    凌源二年四月初十,进攻大都的战斗打响。

    收到太子吴瑞坤以及左丞相李庭芝的奏报之后,吴邵刚一直都很是冷静,让吴邵刚颇有些叹气的是,明军大军已经逼近了大都,可漠北草原的海都,依旧还在与大元朝廷作战,如此关键的时刻,同为蒙古人的海都,想到的不是蒙古人的荣誉,而是自身的位置,这让吴邵刚颇为遗憾,也就是这一刻,吴邵刚彻底下定了决心,在灭掉大元王朝之后,大军一定要深入到漠北草原,彻底灭掉海都。

    朝中的氛围早就不一样了,几乎都是欢欣鼓舞,所有人都知道,灭掉大元王朝只是时间上面的问题了,大元王朝已经没有与大明王朝抗衡的任何力量。

    与其他人情绪不一样的,就只有阿珂察与绿珠两人了,两人毕竟是蒙古人,对于大元王朝的担心还是存在的,尽管说后宫不准干政,可阿珂察还是数次给吴邵刚提及,期盼吴邵刚千万不要在大都或者漠北草原大开杀戮,阿珂察有这样的担心,也是很正常的,毕竟蒙古鞑子在中原以及南方犯下的罪孽,罄竹难书。

    其实不用阿珂察的提醒,吴邵刚也不会大开杀戮,但要说一个人都不杀,那也是不大可能的,譬如说忽必烈,吴邵刚就绝对不会放过,忽必烈此人是一代枭雄,只要还活着,就能够掀起来风浪,故而是绝对不可能活下去的,此外就是某些蒙古权贵,特别是秉持蒙古人至高无上的那些蒙古权贵,大概也是不要想着活命的。

    蒙古亲王之中,除开末哥亲王,其余人想要保全性命,都是有些困难的。

    这不是吴邵刚心狠,而是历史的必然,每一次王朝的更迭,都会有无数人丧命,每一个新成立的王朝,都会想方设法的除掉对王朝有重大威胁之人。

    大明王朝也不会例外,吴邵刚想着让天下平定下来,就要狠心除掉威胁。

    这期间也有人提到了大宋皇室之人,这一点吴邵刚到不是特别的在乎,大宋皇室之人的孱弱,给吴邵刚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这些人的存在,不会构成任何的威胁,相反彰显出来吴邵刚的大度,以及大明王朝绝对的自信。

    可蒙古权贵就不一样了,山东之战,以及之前的战斗,给吴邵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伯颜开始,阿术、哈必赤、兀良合台、合丹等等,每一个蒙古亲王以及蒙古权贵,都不存在归顺和投降,都是死战到底,走投无路之际,无一例外的选择自杀,这种宁死不屈的选择和气势,让人胆战心惊,看样子蒙古鞑子的骁勇,的确不是传说。

    面对这样的对手,绝不能够心软,否则就是对自身的无情。

    所以吴邵刚不会放过那些宁死不屈的蒙古权贵。

    至于说一统天下之后,对于漠北草原、漠南草原以及吐蕃和大理等地的管辖,吴邵刚内心也有分寸,残酷的镇压之后,必定推行怀柔的政策,吸纳这些地方的精英进入到朝廷之中,团结这些地方的权贵为朝廷效力,同时将汉文化全面推广到这些地方,经过若干年之后,这些地方自然会逐渐的平静下来,完全归顺朝廷管辖。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够操之过急。

    凌源二年八月初十,大捷的奏报抵达开封府城。

    大元朝廷的都城大都被攻陷,宁死不屈的大元王朝皇帝忽必烈没有选择离开大都,而是死战到底,最终兵败自尽,意欲自尽的末哥亲王被生擒,其余诸多蒙古亲王以及蒙古权贵,部分逃往漠北草原,更多的是自尽或者被斩杀。

    随着大元王朝的皇帝忽必烈自尽,大元王朝终告覆灭。

    这一天,开封府城沸腾了。

    可吴邵刚异常的冷静,尽管他没有亲率大军作战,可他想到了一代枭雄忽必烈。

    若不是因为自身的穿越,此刻忽必烈已经统一了天下,苟延残喘的大宋残余势力,也纷纷别剿灭,寿命不长的大元王朝,也会统治天下近百年的时间,现在一切都改变了,没有来得及完全统一天下的大元王朝,彻底的覆灭了。

    惺惺相惜,穿越近二十年的时间,吴邵刚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了,他甚至换位思考,想象临终之前的忽必烈,遭受了多么大的煎熬,其实山东之战结束,忽必烈怕就明白了,大元王朝已经难以逃脱覆灭的命运。

    八月底,末哥亲王被带回了开封府城。

    吴邵刚与末哥亲王交谈了足足三天的时间,末哥亲王忽然转变了态度,接受了大明王朝的敕封,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太子太傅。

    没有人知道这一切是为什么,吴邵刚与末哥之间谈了一些什么,也没有人知晓。

    凌源二年十一月底,太子吴瑞坤以及左丞相李庭芝再次率领大军,开始挺进漠北草原。

    凌源三年五月底,漠北草原盟主海都战败被俘,其宁死不屈,最终绝食而亡。

    漠北草原的蒙古部落首领,或者归顺大明王朝,或者是逃往北方偏远之地。

    凌源三年十月,吴瑞坤与李庭芝班师,回到开封府城。

    凌源三年九月,由张炳辉率领的一路大军,开始进入到吐蕃,剿灭吐蕃境内反抗的势力,一直到凌源五年初,吐蕃被彻底平定。

    凌源四年正月,大明王朝的都城迁往大都,将大都改名北京。

    北京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京城。

    大明王朝的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