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75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75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飞、汤怀等人也急忙跪地喊道:“臣等请求皇上宽恕郡王不敬之罪!”

  吴璘、杨沂中也跟着跪地请求宋徽宗,就连刘琦也躬身跪地。在这一刻,跟随一起上过战场的将士悉数跪地请求宋徽宗原谅赵构的罪过,然而朝中大臣纷纷沉默了,高俅则是冷笑连连,他巴不得赵构被问斩;代王赵恒也是幸灾乐祸,心里窃喜不已。

  刘仲武见自己的儿子都帮助赵构,心里有些无奈,苦涩的笑了笑,暗想道:“这小子尽给我惹事,唉!……”刘琦跪地的那一刻,刘仲武就知道自己的儿子没有听从自己的吩咐,不要与赵构走得太近,事与愿违,仍旧选择追随赵构的脚步。

  刘仲武硬着头皮向前走了一步,恭声道:“启奏皇上,臣以为广平郡王之前所作所为无非是重情重义,以致于言行有些过激,不过念他年纪尚幼,又招安有功,还请皇上饶恕郡王一命。”

  刘仲武是当朝第一位站在赵构身边的大臣,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就连高俅都皱着眉头看着刘仲武。刘仲武一直都保持中立,从不参与任何派系斗争,也不愿支持任何皇子,他的心目中只有皇上一人,其它的一概不管,今日为了赵构居然站出来替他说话,他的行为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接着,宗泽也站出来请求宋徽宗饶恕赵构,宋徽宗一直沉默不语,脸色愈发阴沉。直到种师道站了出来,宋徽宗脸色的阴沉才收敛起来。宋徽宗略有深意的看着刘仲武、宗泽、种师道三人,又看了一眼其它大臣,全部都垂头丧气的低下头,不敢与宋徽宗对视。

  种师道是军中老元帅,他的门人遍布整个军队,任何官职的也有,也算是老一辈的将领,他的话分量可比其他人的要多多了。宋徽宗等的就是这个时候,种师道站出的那一刻,众人没有留意到宋徽宗脸色露出一丝舒心,紧锁的眉头也悄然舒展开来。

  宋徽宗看着众人都在请求放过赵构一命,会心一笑,心想;“构儿的势力终于初成了,没想到种帅也在其中,当真是出乎朕的意料之外。不过,这样一来也好,有种帅支持,在军中构儿的地位绝对是高高在上的,就连刘仲武都站出来为构儿发话,这个中立立场在这一刻被打破了,想必是哭笑不得,梁山军将帅全部都被构儿收服了,这样一来才是真正开始与高俅等人周旋的资本。”

  宋徽宗自始至终并无真的想要宋江等人的性命,不过是为了试探宋江等人的忠心以及他们兄弟情义。另外,就是考验一下赵构是否有这样的胆识敢在众多大臣面前不顾自己的前途安危,兑现自己的承诺,最后就是试探出到底有多少人愿意支持赵构。

  “既然你们都为广平郡王求情,朕便网开一面,此事暂且作罢!”宋徽宗知道要做戏就将做的天衣无缝,以免被人识破他的想法。宋徽宗将赵构的事情弃之一旁,又看向了宋江等人,沉声道:“至于,你们这些人……”

  宋徽宗停顿片刻,使了一个眼神,身旁的太监立即走上前去,用他尖锐的声音高喊道:“大宋徽宗皇帝诏曰:先锋使宋江,加封为云麾将军,淮南东路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副先锋卢俊义,加封归德将军,淮南西路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军师吴用,授武胜军承宣使;关胜授大名府正马军都指挥使;呼延灼授御营马军都指挥使……”

  此道圣旨不是将宋江拉出去处斩,而是封赏的官职圣旨,就连已经死去的将领也一一受到封赏。此时,朝中大臣无不惊讶不已,全部都瞪大着眼睛,摸不透宋徽宗的心思,赵构愣住了,宋江等人傻了。

  直到太监宣读出完最后一个字,就连战死的士兵也受到嘉奖,宋江等人都懵了,他们不知道宋徽宗又玩得是什么把戏,全部都抬起头呆如木鸡的看着宋徽宗。若不是赵构碰了宋江一下,兴许宋江都忘记了要谢恩。

  宋江等人还是难以相信这是真的,圣旨在他的手中,他仔细的看了一遍,上面有宋徽宗的笔记以及传国玉玺的大印才相信这是真的。他们真的不明白宋徽宗心里想的是什么,之前还是怒气冲冲,一副杀死他们的样子,转眼间变得笑眯眯起来,简直就不像是一个人似得,看得众人瞠目结舌,沉默不语。


第一百一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赵构傻愣的看着自己的父皇,心想:“父皇这是唱的哪一出?怎么转眼间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得?”

  “皇上为何要册封梁山贼人?难道真的是想要将他们招安,收为国用?”高俅皱着眉头,低头沉思不语。

  种师道、刘仲武等人面面相觑,心里与赵构想得一样,也觉得有些奇怪,根本弄不清楚宋徽宗到底是怎么想的,仿佛之前的发生的事情是在戏言,并不是真的想要杀死梁山将领。可是,朝中大臣都真切的看到宋徽宗眼神中的愤怒,一点都做不了假,真真切切的准备将宋江等人一律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宋徽宗见宋江等人目瞪口呆,微微一笑道:“宋首领,还不快快领旨谢恩?”

  宋江连忙率领麾下将领齐声高呼道:“谢主隆恩!”

  “自此以后,你们便不再是贼寇,也不是反叛大宋之人,而是大宋的良将,是大宋的栋梁之才。”宋徽宗笑了笑,接着说道:“即日起,你们是大宋的官员,传朕旨意:凡是朝中官员,不论官职高低,只要再重提旧事,一律依法论罪。”

  宋江恭声道:“谢皇上!”

  “宋大人以及诸位,兴许你们此时还在想着为何朕之前要斩杀你们?现在,又封赏你们的官职,是不是有些疑惑?”宋徽宗微笑的看着众人,宋江等人皆是点点头,他们的确是有些疑惑,又听见他继续说道:“你们的事迹,朕已经查过了,也算是半个朝廷中人,都曾经担任过朝中官职,只可惜朝中一些人嫉妒贤良,以致于你们蒙受不白之冤,才会选择这样一条路。”

  “朕身为一国之君,大宋国内之事甚多,也无暇顾及所有事情,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实在是有些愧疚于天下百姓。构儿也上奏于朕,提及此事的原因,一切都是赋税徭役颇重。但是,朝中大臣人人都要吃俸禄,每年朝中大军也要粮饷。”

  “如果大军将领没有足够的粮饷,大宋军队战斗力必然锐减,吃不饱穿不暖,又没有银两安抚,还要面临随时战死的后果,试问一下何人敢冲锋陷阵?何人愿意从军,为国效命?沉重的赋税徭役,朕也曾经思索过,决定准予构儿所奏,一些苛捐杂税能免除一律免除。”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以食为天。如果大宋百姓对朕有极大的怨言,心怀怨恨,大宋国内又有何人听从朕的圣旨,岂不是有名无实吗?百姓衣食无忧尚且过完一生,朕乃是一国之君,不能与寻常百姓一样,要为天下百姓,要为大宋国势着想,一切需从大局出发方可。”

  “之前蔡京、杨戬等人为了讨好于朕,才弄出这么多事情。既然他们已死,这些苛捐杂税便祛除,不必留着。传朕旨意:凡是杨戬、蔡京等人推行的政策一律去除,恢复原来的水准,国之有难不可将这些压力给予百姓承担。”

  赵构、宋江等人听闻宋徽宗再次下道圣旨,还是消除那些不该存在的苛捐杂税的圣旨,不由得齐声高呼:“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宗泽、种师道、刘仲武等人也齐齐的喊道:“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着,高俅等人也心不甘情愿的喊道:“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徽宗此举不仅有利于大宋王朝的统治,更有利于收复人心,赵构早已将宋江等人聚众造反的原因悉数上奏于朝廷。宋徽宗看见奏章后,也是沉默不语,他又急急忙忙的召集蔡王赵似相谈,并非朝中大臣。

  蔡王赵似见宋徽宗召集自己,他急忙进宫,知道事情真相后。赵似如实禀告,的确像赵构上奏的一样,苛捐杂税,名目众多,百姓食不果腹,一年的收成全部都上交给朝廷,使得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之后,蔡王又将自己收集到的情报全部报给宋徽宗听,才知道这些年他不理朝政,朝中官员愣是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者甚多,就连蔡京、杨戬等人的提起此事时,他觉得是好事,利国利民才同意。

  不曾想到留下后患,又没有过多查明真相,才留下这样的隐患。高俅等人上位后,没有废除此政策,反而变本加厉,更是搅得民不聊生。宋徽宗气愤不已,略有深意的瞥了一眼高俅等人,见他们也同意了,才忍住没有发作。

  高俅等人心不甘情不愿,只因蔡京、杨戬等人的政策他们依旧是奉行,不仅没有去除,反而变本加厉,每年从中获得数百万两黄金。如果宋徽宗下旨废除,那么他们的收入就会减少很多,哪里还能像之前那样,过着纸金迷醉的生活。

  “朕之所以兴师问罪,就是因为你们号称好汉,朕也想看看你们是否真的能够齐心协力。”宋徽宗笑道,“果然不出所料,你们当真是兄弟情深,朕甚是欣慰。既然能够为兄弟出生入死,那么朕赐予你们官职,你们定然也能忠心无二。”

  “朕赐予你们官职,只希望你们能够为朝廷尽忠职守,莫要辜负朕的期望!”

  宋江等人恍然大悟,方知宋徽宗不是真的兴师问罪,只不过是一种考验。他们见宋徽宗废除旧制,减免苛捐杂税,心里对他更是佩服,觉得宋徽宗不像外面传闻的那样,只会诗词歌赋,乃是文人雅士。

  宋江等人急忙躬身齐声喊道:“臣等自当竭尽全力效忠皇上,效忠大宋,绝不辜负皇上重托。”

  宋徽宗点点头,正声道:“好!梁山好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朕就拭目以待。若是发现你们与那些贪官污吏一样,作奸犯科,中饱私囊,一经发现一律杀无赦,望诸位不要忘记今日之诺言。”

  “你可知罪?”宋徽宗处理完梁山等人的事情后,目光又看向了赵构,冷声喝道。

  赵构自知冲撞了宋徽宗,又在朝堂上与高俅对峙,不禁低下头,恭声回道:“儿臣知罪!”

  宋徽宗沉声道:“身为大宋广平郡王,又是枢密院使,公然在朝堂上与大臣对峙,还口出狂言,朕甚是失望,又冲撞朕,依法论罪可处以罢官免职。然而,此次招安中,你居功至伟,又为朕招来如此良将,功过相抵,既不罚也不赏,你可有话要说?”

  “儿臣无话可说,谢父皇!”

  赵构哪里还敢再冲撞,之前的冲撞是因为顾及到自己的承诺,而且事关国家大事,宋江等人实在是人才,决不允许贸然被斩杀。此时,这个事情沦落在自己身上,赵构觉得不怎么重要了。如果真的要处罚的话,不是罢免官职这么简单,问题还会更加的严重。至于,招安的功劳也不过是宋徽宗依托的借口。

  此时,赵构只能乖乖的承认自己的过错,要是固执己见,不认错,后果就会更加的严重。赵构深深地知道这个道理。与此同时,高俅等人则心里有些不乐意了,他们巴不得赵构被宋徽宗处罚,这样才有机会打压赵构。

  宋徽宗处理完赵构的事情,又看了一了高俅,喝道:“高太尉,朕没有下旨让侍卫进来,你却急切地下令,居心何在?”

  赵构没有受到严惩,高俅还有些惋惜,却不想宋徽宗的话头对着自己,这让他有些慌张,方才想起自己也是失了礼数。于是,高俅想要回答,却被宋徽宗出声阻止,道:“朕姑且念你护主心切,此次也就既往不咎了,要是敢有下次这样的事情发生,休怪朕不讲情面。”

  高俅擦着冷汗,他心里也知道宋徽宗是为了平衡,让他无法反驳,唯有默默地接受这样的结局。不过,赵构看着宋徽宗处理妥当,慢中有细,有条不紊的将这些事全部化解,又经历了宋徽宗变幻不定的神色,情不自禁的想道:“当真是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要人头落地!……”


第一百一十三章 纷争再起


  宋徽宗赐封宋江等人后,又率领百官前往集英殿,此宫殿乃是在大庆殿西侧,与垂拱殿毗邻,垂拱殿乃是接见外臣和设宴的场所,集英殿是策进士及观戏、举行宴会的场所,也就是说集英殿是专门设宴款待群臣的场所。

  文武百官纷纷跟随在宋徽宗身后,移步至集英殿,身为一国之君宋徽宗率先落座在大殿正中间的位置上,群臣依据朝中的官职高低,纷纷落座。此时,朝中的王爷没有前来,以及太师、太傅等未曾设立,故而朝中一品大员缺失,唯有从一品大员落座在首席之上。

  由于宋朝重文抑武,高俅又是权倾朝野,身居太尉要职,使得他落坐在宋徽宗左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