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4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4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底是真是假?”

  头戴皇冠的赵佶,慈祥的望着自己的儿子,此乃他第九个儿子。“九”在术数之中乃是极数,也算是好兆头。赵构瞪着眼睛好奇的看着自己,时而像小大人一样,紧锁眉头;一会又像孩子一样,泛起好奇心。

  自始至终,赵构都未曾哭过,就这么惊疑的望着赵佶。赵佶心生诧异之色,咋咋称奇,心想:“此子与众人有些不同,眉宇之间紧皱着眉头,又不曾哭喊,也不曾畏惧朕的气势,就像是看见什么新奇的事物一样。”

  宫中的接生婆、侍女等人都怔怔出神,目瞪口呆的看着赵佶以及尚在襁褓之中的皇子,两人大眼瞪小眼,小眼瞪大眼,面面相觑。刚刚生产完毕的婕抒韦氏全身泛力,面色苍白,想要睁开眼睛看着自己的孩子,好不容易睁开眼睛,却看见如此一幕,呆如木鸡。

  婕抒韦氏虚弱地说道:“王……王妈……孩子……为何……不哭?”

  接生婆王氏听到虚弱地韦婕抒的声音,幡然醒悟过来,恭敬地说道:“皇上,小皇子自始至终都未曾哭喊一声,恐怕气息不顺,空中还有污秽之物,恐玷污了皇上的龙体,请皇上您歇息片刻,待女婢拍打皇子屁股,让他啼哭,吐出口中的污秽之物。”

  赵佶轻描淡写的瞥了一眼接生婆王氏,王氏在宫中接生已经有些年头了,对此早已轻车熟路。赵佶也没有动怒,微笑道:“不必了!”

  韦婕抒、王氏及其侍女全部都愣住了,还以为赵佶不喜欢怀中的小皇子。当初,韦婕抒诞下麟儿,赵佶身为皇上亲自前来。当孩子平安的降临到这个世界上,赵佶都是第一个去抱着孩子的,可见他对孩子的发自内心的喜爱。

  如今,韦婕抒诞下的麟儿居然没有像以往那样,哭天喊地,也没有任何昏昏沉沉的感觉,尤其是看见赵佶皱着眉头看着怀中的孩子,众人心里一惊。与此同时,接生婆王氏的话语,是想要从赵佶手中接过皇子,以免触怒龙颜。

  众人瞪大着眼睛,神色紧张的看着赵佶,心中惶恐不安,深怕得罪他。赵佶眼见众人紧张不已,微微一笑道:“王氏,你起来吧!朕的皇儿不需要如此俗世礼仪,这小子已经学会了呼吸,有时候朕的皇子不哭才好,理应如此!”

  众人舒了一口气,都好奇的看着怀中的赵构,都觉得尚在襁褓中的皇子非常的厉害。毕竟,身为皇上的赵佶,后宫嫔妃数十位,韦氏只不过是婕抒,还未成为贵妃,却生出了一位让赵佶龙颜大悦的皇子,不禁有些惊奇。

  赵构的生母乃是韦氏,曾经是郑皇后的婢女,与乔氏乃是姊妹,义结金兰。只因乔氏得到赵佶的宠幸,身份地位水涨船高,韦氏也被赵佶收纳进后宫。由于怀着龙胎,韦氏封为婕抒,算是母凭子贵。

  如今,韦氏生下的是皇子,也就是赵佶的第九位子女,排名第九。之前的几位皇子、公主都在赵佶的见证下出生,也是他第一个抱着自己的孩子。然而,从未有人能让赵佶发自肺腑的喜悦,此乃生平第一次,赵佶亲自认可皇子,还是韦氏诞下的麟儿。

  赵佶怀抱着婴儿的赵构,龙行虎步的走到床边;韦氏见皇上亲自走到床榻边,心里不禁有些激动,诚惶诚恐的想要起身。只是刚刚诞下皇子的她,身子非常的虚弱,无法起身。赵佶有些责备的说道:“婕抒,你为朕诞下麟儿,此乃大功一件,朕甚是欣慰!”

  “传朕旨意:韦婕抒为朕诞下麟儿,朕甚是喜爱,即日晋升为婉容,赏黄金百两,珠宝十件,绫罗绸缎十匹。”

  韦氏愣住了,难以置信的看着赵佶。后宫之内,从未有过嫔妃生下皇子会得到如此的赏赐,不仅让她的地位提高了许多,还得到黄金、珠宝等其它赏赐。一时间,韦氏呆如木鸡,面无血色的脸上更显得苍白了,手足无措。

  侍女见韦氏怔怔不语,赵佶也瞄了一眼呆如木鸡的韦氏。侍女急忙碰了一下韦氏,低声说道:“婉容娘娘,娘娘!……快接旨!接旨!……”

  韦氏恍恍惚惚的清醒过来,泪流满面,有气无力的谢恩道:“妾身谢主隆恩!”

  “你就好生休养!”赵佶抚慰一声,深深地看了一眼怀中的皇子,微笑道:“你们定要伺候好韦昭仪,还有朕的皇子,待朕处理政事后,再过来昭仪殿看看朕的皇子。”

  赵佶负手而立,龙行虎步,面色红润的转身离去,身旁的太监用尖锐的叫声,高喊道:“皇上移驾回宫!”

  “恭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齐齐跪地高声喊道。

  韦氏望着怀中的瞪大小眼睛看着自己的儿子,她心中有种自豪感,身为母亲的她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眼中又有些无奈,还有一丝惆怅,低声细语道:“真不知道此事是好还是坏,唉!……”

  赵构说不出话,意识非常的清醒,尤其是他与赵佶四目相对,怡然不惧,反而让韦氏从婕抒成为婉容,一下子后宫中的地位天差地远,相差整整十个等级,也看懂了韦氏眼神中忧虑。

  自古以来,后宫争斗都是黑暗不已,尤其是韦氏只不过是从一个婢女受到赵佶的宠幸。从崇宁五年,封平昌郡君;大观元年二月进才人,六月进为婕妤。刚刚进为婕抒不久,又再次因为自己的出生,成为婉容。

  “看样子,我的出生,扰乱了历史的发展轨迹。”赵构苦笑的摇摇头,叹息一声:“既然从头再来,就是为了改变历史发展轨迹,那就彻底的改变又如何,正好可以亲身体会一下宋徽宗赵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即使从头再来一次,赵构还是改变不了前世在二十一世纪的历史系教授的身份,他想要对赵佶有更深入的了解。毕竟,赵构看见赵佶的第一眼,不像史书中所说的那样无能,至于他是否重视奸臣,唯有进入朝唐或是年岁够了,再去验证才行。


第六章 徽宗赐名


  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即公元1107年6月12日,赵构出生的日子。赵狗的记忆中,他的生母乃是在大观二年才被封为婉容。如今,整整提早了一年时间,尤其是史书中没有记载宋徽宗赵佶对他特别的赏识。

  如果赵构出生后,就得到赵佶的赏识,下一代的皇帝必定是赵构,而非赵恒。赵构迷迷糊糊的再次睡着了,就算他的年纪有三十岁,身体还是刚刚初生的婴儿,细嫩的皮肤,粉面玉琢,就像是瓷娃娃似的,酣然入睡。

  韦氏因生产后身子虚弱,也沉沉的睡了过去。纵然她再怎么担心,也无济于事。宋徽宗赐予她的,也无力拒绝。毕竟,身子虚弱,精神又疲惫不堪,她也抱着赵构睡了过去。只因赵构出生时,并非顺产,而是难产,也是她第一次初为人母。

  “为何,陛下对九皇子如此的恩宠?”

  宋徽宗赵佶龙行虎步的离开了,身边跟随着太监低头沉思。他跟随在赵佶身边很久了,一直深得赵佶的信任。从一位宦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心里有些得意洋洋。自以为对宋徽宗了如指掌,还是不懂赵佶的心意。

  “除了皇长子出生后,陛下欣喜若狂外,其它的皇子、公主出生,皇上也是兴奋,却没有行为失常,也不曾欣喜如狂。如今,九皇子出生后,居然得到了皇上的青睐,就连韦婕抒受到恩宠,进为婉容。”

  宋徽宗赵佶心情非常的好,面带笑容的大步向前,偷偷瞥了一眼身旁的太监,见他紧皱眉头,淡然一笑,问道:“爱卿何事烦忧?”

  太监躬身,疑惑道:“皇上,您为何会对九皇子如此青睐?难道您就不担心皇后娘娘,晋妃娘娘那里不好交代吗?”

  “此事,就不需要担心了,朕自有安排!”宋徽宗赵佶笑而不语,轻描淡写的说道:“朕累了,回去歇息吧!”

  太监急忙问道:“皇上是去皇后那里,还是晋妃娘娘的寝宫呢?”

  宋徽宗赵佶沉默片刻,沉声道:“朕累了,回书房,不想任何人打扰朕!”

  太监大吃一惊,他知道宋徽宗喜欢诗词,也喜欢文人雅士的墨宝。可是,宋徽宗赵佶也是首次没有去后宫,而是前往书房之中。他自问对赵佶的喜好以及性格及其了解,这一刻他也摸不透了。

  直到宋徽宗赵佶身影走远了,他才跟上去,待赵佶真的踏进书房中,他才相信宋徽宗所言是真的。他急忙跟上前去,却被宋徽宗让他在外等候,也不要让任何人前去打扰他。于是,他只能待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着,他喊了身旁的太监过来,低声细语几句,就看见那太监匆忙离去。

  宋徽宗赵佶回到书房后,直接锁上门,就连他平日里喜欢的书画等弃之一旁,不予理会,杂乱无章的随处摆弄。赵佶在众多书画中翻查了许久,似乎像是找什么,眉头紧锁,想了一会又再次寻找起来,咕哝一声:“怎么没有?朕明明记得放在书房中的,难道随手一丢就不见了吗?”

  “终于找到了!”赵佶找了半个时辰,终于找到了一张破碎的泛黄的纸张,只见上面写道:“盖棺定,功罪分;茫茫海宇见承平,百年基业浑如梦;南朝金粉太平春,万里山河处处青。”

  宋徽宗赵佶默默地念叨着:“当年,朕出游,还未登基为帝时,一位老道士曾经赠予朕预言,预示着大宋的未来。朕记得那个时候,那个人曾说过,大宋的危机唯有一人能解开,此人不是朕,是朕的子女。”

  “当初,朕见到恒儿出生,以为是他,欣喜若狂,最后发现恒儿不是那位道士说过的。朕一次次的失望,没想到九子让朕的脑海中想起了那位老道士说的话。朕一直不信道家之言,只遵佛道,却不想那位老道士居然说中了。”

  “自从朕登基之日起,国运日益衰落,外有强敌,内有忧患,民怨四起,大宋危矣。有些事情,朕也无能无力,只能随波逐流,寄情于文人墨客之间,非朕所愿。朕身为大宋第八位君主,身为赵家的子孙,祖宗之法不可破矣,朕之错也!”

  “不曾想到,七年以后,终于等到了能够让赵家的江山万里山河处处青了。老道士曾言明,天下大乱之日不远矣,朕以为他危言耸听,以大宋如今的趋势,必定是大乱。朕已经无力回天,唯有靠你们了,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护你周全,让你顺着自己的方式走下去,带领大宋再次崛起,达到先祖未曾达到的目标。即使朕死后留有骂名,又如何,一切只需要赵家江山安然稳固,天下太平。”

  宋徽宗低声细语,愁云惨淡仿佛拨开云雾见青天,一切豁然开朗,等待了七年时间。终于等到了继承大统之人,那个人便是尚在襁褓中的赵构。赵佶双眼中略显安慰,微微一笑,取来火烛,直接将黄纸放在火盆里焚烧,化为灰烬。

  “来人!”宋徽宗看着化为一堆灰烬的黄纸条,猛地大喝一声,门外的太监一直附耳贴着,想要听清楚赵佶做什么,又不好做的太明显。恰好,宋徽宗赵佶的声音传来,他急忙的冲了进去,只见赵佶厉声道:“传朕旨意,让童大人、蔡大人等即可进宫!”、

  太监急急忙忙的出去了,又吩咐其它宦官前往各个大人的府上。皇宫中的侍卫都瞪大着眼睛看着,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宋徽宗看着他们匆匆的下去后,低声说道:“这么多年,朕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曾与你们计较,就用此事看看你们的想法。如果包藏祸心,朕必杀之。”

  一个时辰后,众人都穿戴朝服来到了宋徽宗的书房内,恭敬地跪在地上,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徽宗微微一笑,示意众人全部起身,轻描淡写道:“爱卿,朕今日喜得皇子,甚是高兴。今日让爱卿前来,是想想此子用何名讳?不知,众卿可有好的建议!若是符合朕意,必定重重有赏!”

  身为宰相的蔡京早已得知宋徽宗赵佶对九皇子格外疼爱,也从赵佶身边的太监——杨戬那里得知了此事。由于蔡京八面玲珑,又写得一手好书法,深得宋徽宗赵佶的信任。如今,贵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即右相。

  蔡京得知宋徽宗疼爱九皇子,也就是韦婕抒生下的皇子,不曾想到赵佶会为了九皇子的名讳召见当朝重臣,就连他这个右相都急召入宫。虽然他心里做好准备,亲眼所见赵佶对九皇子的喜欢,蔡京还是有些惊讶。

  宋徽宗赵佶瞥了一眼,看见低头沉默不语的蔡京,和颜悦色道:“爱卿,平日里就你的主意甚多,且文采风流,不如为朕分忧,为老九想一个名讳如何?”

  蔡京冷汗直流,论文采他的确有几分本事。如果是其他人他必定沾沾自喜,可这话从赵佶的口中说出来,他心里咯噔一下,诚惶诚恐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