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66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66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徽宗知道真相后,大发雷霆,皇宫大内中的婢女、太监等都颤颤惊惊,害怕惹祸上身。太子赵桓得知真相后,愣了半晌,缓了片刻也是怒火中烧,悔恨不已,低声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李邦彦是太子赵桓安插皇上身边的棋子,宋徽宗的一举一动都会传递出来。现在,李邦彦被逮住,赵桓知道事情败露了,唯一期盼的是李邦彦不会供出更多的事情,不然他也会受到牵连。

  失去李邦彦这个棋子倒是没什么,主要还是不能牵连自己。若是李邦彦不顾一切的供出所有一切,只怕自己苦心经营的大局一朝散去。太子赵桓想了想,吩咐道:“你们出去喊太尉大人等人前来,就说本宫有要事磋商!”

  “禀报太子,太尉等人在外求见!”赵桓原本就像请他们进来共同商议这些事情的,却不想听到府中家丁道出他们来了,心急如焚的吩咐下去请他们进来,又命人说来茶点。

  高俅、王黼等人前后脚踏了进来,看见赵桓焦急的模样,他们相视一眼,心里已经猜到了大概,只见赵桓面色阴沉,焦急的说道:“诸位大人来的正好,本宫正有事与大人商议!”

  “太子殿下正为李大人的事情烦忧?”高俅开门见山地道出太子赵桓心中所想,接着说道:“臣等来此便是为了这事,李大人与朱勔、童贯等人不同,他本身就是与我们利益相关,就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王黼接话道:“太尉大人所言极是,太子殿下,要是李大人供出我等,只怕我等受到牵连,必须想办法尽快解决此事。若是尽快解决,只怕皇上真的召见那个时候便确定了,无力回天了!”

  梁师成赞同道:“太子殿下,臣以为尽快处理才行,以免夜长梦多!”

  梁师成聪慧狡黠熟习文法,稍稍知道一点写作,最后成功进入贾详的书艺局,得以进入官场;贾详死后,他得以管理睿思殿文字外库,负责出外传道上旨,借此机会又与宋徽宗相识。

  此外,梁师成又借机将自己的名字写在进士的名籍中,逐渐迁为晋州观察使、兴德军留后。朝廷建明堂,他为都监,明堂修成后,拜为节度使,并任中太一、神霄宫使。历任护国、镇东、河东三节度使,官至检校太傅,被拜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调任淮南节度。

  梁师成真凭实学不及李邦彦,却凭借着他的聪明狡黠愣是在官场上平步青云;王黼又与梁师成是邻居的关系得以推荐入官,二人私底下走动比较频繁,就连蔡京在世时都难以掩盖住梁师成的势力发展,而他又是宦官出身,就连蔡京对他也不敢太过放肆。

  太子赵桓紧锁眉头,沉声道:“诸位大人,你们以为如何?”

  李邦彦出事了,还那么迅速;之前没有任何风声,而且看样子证据确凿,已经没有任何办法解救了。若是李邦彦在朝堂上明哲保身供出他们这些人,以及这些年自己所作所为都是太子赵桓指使的,将一切罪责推到他的身上。

  即使没有任何证据,对他亦是不利;赵构的风头正盛,不论是品德或是才学比他要高上一些。如果李邦彦真的不顾一切说了,只怕这个太子之位不保不说,还危及性命,他赵桓不敢赌,只得求助于他们等人。

  梁师成回道:“太子殿下,为今之计只有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高俅、王黼等人沉默了,他们没有说话眼睛却看着赵桓,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那便是只有这条路了。太子赵桓眉头皱了皱,想了想也只有这条路可走;现在只有这样一条路才能永绝后患,要不就赌一次,可是这样一来风险太大了,赵桓不敢。

  如今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将那些少年全部杀了,不留任何的隐患,就连那些知道事情的太监一并处理;另外一个,只有杀了李邦彦才行。第一条路已经不可能了,赵构像是知道他们会想这条路,保住李邦彦的性命,便派人严密保护,具体安放在何地也不知道。

  至于第二条路,赵构像是知道却没有想保护那些少年一样,只是表面上功夫,也就是唯一的机会。太子赵桓等人也知道李邦彦有龙阳之好,只是知道的不多,还以为只是简单地爱好却不想弄出了人命。

  梁师成见太子赵桓迟迟不作出决定,低声说道:“从宫中传来的消息,皇上已经知道了李邦彦的所有事情,龙颜大怒,怒火中烧发誓要将他五马分尸,直接让御史押他关入天牢,然后亲自前往天牢要提审才行!如果皇上真的见到了,恐怕……”

  梁师成后面的话没有说,众人也知道他的意思,不约而同的心里一紧,劝说道:“已经不能再拖了,唯有快刀斩乱麻才行!”

  太子赵桓咬了咬,坚定地说道:“那便斩草除根!”

  接着,太子赵桓便开始重新部署,想了想也只有在天牢里动手了。这一步棋是兵行险招了,要是出了差错就真的完了,被逮个正着。要知道劫天牢可以诛九族的大罪,就算是位高权重的一品大员都难以洗脱罪名。

  李邦彦知道的事情太多了,要是不这样做后果真的不堪设想,不仅仅是太子不敢赌,就连其他人都不敢赌,只有弃车保帅了。这样一来死了李邦彦一人,却能保全他们,在利益面前一切都不顾了,哪怕之前是盟友也在所不惜。

  此时此刻,众人对李邦彦没有任何的同情,有的只是愤怒,尤其是太子赵桓。他之前就提醒过众人,要小心行事,低调一下,还是被赵构逮住了,也就是说把他的话当成耳旁风了,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若不是李邦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赵桓也不会如此担心,更不会做出放手一搏的事情,就连派出去的人都不能与他们有关,只得暗中布置一切,出面的人也不能是他们本身,不然要是陷进话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二百七十七章 朕是昏君吗?

  赵桓与众人商议过后,决定由江湖中出手,而这一切安排都是赵桓的人做的。身为太子,赵桓岂能没有暗中力量。只是他的人隐藏的很深,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动用。

  现在情况特殊,赵桓也不得不出动暗中力量。为了以防万一,一次性派出了五名一等一高手,他们的身手比之大内侍卫要厉害许多,全部都是以一敌十的存在。

  高俅等人离开后,一切得以暗中进行;若是派出去的人有任何闪失,他们也不会供出自己指使的。太子赵桓吩咐下去,一定要完成任务。此外,他又派了一名弓箭好手跟随,总共六个人展开行动。

  赵构亲自禀报李邦彦的罪行,宋徽宗听闻后龙颜大怒,火急火燎的跟随赵构的脚步面见了那些少年。赵构以防万一,派人守护外又秘密将他们送到皇宫中,就算真的胆大包天也不敢在皇宫放肆。

  宋徽宗亲自面见了那些少年,又从那些少年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与赵构说得如出一辙。赵佶并非不信任赵构所言,而是李邦彦跟随在旁多年,深得他的信任,从未怀疑过他的忠心。

  现在,赵构告之李邦彦并非忠心耿耿,包藏祸心,这让他一时难以接受,非常的失望。宋徽宗自问对李邦彦问心无愧,却不想他对自己是如此对待,心中的怒火可想而知了。

  当宋徽宗看见那些少年的伤势后,尤其是他们眼神中的害怕与无助,他震怒了。直接命令赵构将李邦彦押解前来,不必等到朝会再审问,要亲自审问他为何这样做。

  在朱勔这个先例后,童贯接着伏法,又出现了一个李邦彦,最可恶的是李邦彦居然是自己身边的人,也出卖自己,这让宋徽宗情何以堪。即使知道事情的结果,赵佶还是不甘心,痛心地低语道:“为何他们如此对待朕!……朕自问待他们不薄,为何要这样做?……”

  赵构没有说话,赵有恭也沉默了,他们二人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得闭嘴不言。原本赵有恭待在楚王府中,赵构却派人将他请了过来;赵有恭费解的看着赵构,在他的耳边低声细语了几句才知道原因,就一直待在宫中没有回府了。

  “你们说,朕之前是不是太无能了?”

  赵佶疲惫不堪,脸上的容光消失不见了,留下来的只有哀伤,这一刻他懂得赵似心中的痛苦,的确是累了。可他不是赵似,无法做到逍遥自在;偌大的大宋江山还需要他坐镇,就算再累也得坚持下去。

  赵构、赵有恭连忙抬起头诧异的看着他,呆若木鸡,他们没想到皇上会问这样的话,两个人都愣住了。赵佶瞥了一眼赵有恭,低声问道:“有恭,你来回答,朕是不是太无能了?”

  赵有恭心里一紧,真挚的回道:“在臣的心中皇上永远那个顶天立地的九五之尊,只是皇上的苦心他们不曾懂得。若是天下百姓知道皇上苦心,亦会忠心耿耿!”

  赵佶怔怔不语的看着赵有恭,没有说话,撇过头看向赵构,道:“构儿,你来回答!”

  “真的要回答?”赵构为难的说道。

  “这是圣旨!”赵佶严肃地说道,“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

  赵构如实回道:“正如堂兄所言,父皇英明睿智,乃是真正的顶天立地之人。奈何国难当前,情非得已;然,奸佞之人从中钻了空子,中饱私囊又贪污受贿,从中牟利。”

  “此乃**,非父皇之过也;在儿臣眼中,父皇是能忍之君,亦是有德之君,故非昏君!若父皇将奸佞所犯罪行揽在自己身上,罪己诏非明智之举,这些人罪该万死,唯有一网打尽方能重整朝纲,百姓丰衣足食!”

  赵构的这番话让赵有恭深有感触,要是不知道赵佶对大宋的事迹,他也觉得是昏君,要不然也不会逼宫了。事后,赵似详细的告知赵有恭有关于赵佶的一切,赵有恭也不得不佩服,能忍常人不能忍,若是昏君那真的是天理何在!

  不仅仅赵有恭如此想,赵构也是如此想。若是按照历史记载,宋徽宗的确是昏庸无能之人。虽然文采风流,只是后世的历史专家,就连赵构自己都认为宋徽宗昏庸毫无作为,然而亲身经历才发现,赵佶有很多无可奈何。

  宋徽宗的无可奈何实在是太多了,有些事情不是他能够左右的,身为皇上的他有很多身不由己。赵构懂得,赵有恭也理解,故而说出的话都是肺腑之言,没有半分恭维之意。

  “启奏皇上,贼人同党前来搭救现已经被团团围住!”

  宋徽宗惊讶道:“同党?”

  赵构迎着宋徽宗的目光,躬身道:“回禀父皇,其实这是一个计谋,以蛇出洞!”

  “引蛇出洞?”宋徽宗低声问道。

  赵构又与宋徽宗详细的解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原来这是赵构的计谋,为得是引出幕后之人。随着赵构与赵佶都知道李邦彦效忠的对象是何人,在没有证据之下不敢轻举妄动,赵佶也不愿意采取任何动作,故而这样的计谋是为了下套,到时候证据确凿再做行动。

  赵有恭也不知道事情的计划,要不是他匆匆而来也不知事情的真相,一切都是赵构一人安排。押解天牢的李邦彦是本人,赵构知道目前的情况不能妄自行动,故而用了这个计谋。

  果然不出所料,就有人前去刺杀李邦彦,赵构早已安排一切,为得就是敲山震虎。赵构与赵有恭低声细语的就是这件事,赵有恭立即下命派人前去天牢防守,然后才有了这样一幕。

  “情况如何?”赵构沉声道。

  那人回道:“这……”

  赵构见他欲言又止,皱着眉头问道:“莫不是出了什么意外?”

  那人愧疚地回道:“他死了!”

  “什么?”赵构大吃一惊,惊疑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本他们出现时,我们便已经将他们团团围住,不料敌人中有一位是弓箭手,利用自己手中的箭矢射中他,最后才让我们功亏一篑;这些人以臣之见必定是精心培养的死士。”

  那人回想起之前发生的一幕,皱着眉头,躬身回道:“当时,我们已经抓住却不想这些人口中含有毒囊,最后的结果出乎众人意料之外。以臣对这些人的观察,只怕这些人不是善茬,来者不善!”

  赵构听闻李邦彦之死没有任何不满,气定神闲的点点头,淡淡的说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第二百七十八章 这本来就是一个圈套

  宋徽宗皱着眉头,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疑惑的看着赵构,低声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这厮之前还是好好地,怎么现在就死了呢?莫不是其中有什么事情?”

  赵构郑重的点点头,回道:“父皇,李邦彦的死有些意外,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没想到他们真的有此胆色敢闯天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