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06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06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计二十四人。

  战死的将领有:阮小二、阮小七、石秀、时迁、杨志、杨雄、刘唐、雷横、张横、解珍、史进、张顺、张清,共计十三人。武松断去一臂、岳飞等三人又身受重伤,其他将领战死不计其数,战死的士兵共计三万余人,历时一年才真正圆满完成。

  相比较而言,南军战死的将领比之宋军要严重得多,几乎是全部阵亡,不留任何隐患。若不是方腊粗心大意,宋军也不仅仅死去十几人,想必还会更多。只不过有些事情已经注定,无法改变了。

  已成定局,万事皆休!

  赵构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启程回京,方腊被押在囚车中,至此征讨方腊彻底结束。大宋境内的忧患已经剪除,水泊梁山以宋江为首的将领在赵构的征讨下归顺朝廷,以方腊为首危及朝廷的起义军也彻底剿灭,国内再无如此大的反叛势力,算是安定了。

  接下来,赵构要面对的是比战争还要危险的官场斗争,也是真正处理后顾之忧,迎接金国来袭的前奏曲。若是处理得当,大宋安然无恙;若是处理不当,历史将会重演,一切的努力将白费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太子赵桓


  赵构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返京,押赴着贼首方腊,一路向汴京走去。时间流逝已然过去一年,他也不清楚朝中到底如何,全神贯注地剿灭方腊,就连赵似都未曾给他任何消息,更是不清楚了。

  此时,正是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

  “皇上,老九真的生擒了贼首方腊?”

  蔡王赵似听闻赵构大胜归来,不禁有些愣住了。虽然他知道赵构的本事,却不想真的如此厉害,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直到琥珀山庄的探子回报,说赵构率领大军回京才才相信这是真的,便立即进宫。

  宋徽宗赵佶欣慰的笑道:“老九不愧是朕倚重的皇子,朕也未曾想到他居然真的做到了。算算时间,他应该也在近几日就能回来了。朕已经接到老九传回来的战报,说是战死了十几名将领,就连活下来的将领也有带伤的。”

  赵似问道:“皇上,依您之见该如何处理?”

  宋徽宗回道:“既然他们遵从旨意做到了,那么也该正式给予他们封赏,之前也授予过封赏,不过也都是有名无实。现在,他们用自己的实力证明,绝对有这个权力担任朝中要职。”

  “皇上,那老九呢?”赵似真正想问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赵构。

  宋徽宗沉默片刻,道:“目前时候未到,还不急于一时!朕要好好的观察,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在老九加冠之礼上便能断定。接下来的三年时间,才是他真正的考验。”

  赵似也是沉默不语,点点头,道:“皇上,您真的确定这样做?”

  宋徽宗回道:“这一年来朝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想必你应该也清楚了。本以为他不过是一直模仿朕,却不想展现出如此手段。如今,朝中的大半实力已经站在他的身后,就算朕有心传位于老九,也不得不考虑朝中大臣的反应。”

  赵似又说道;“皇上,您一直未曾立下太子之位,难道不就是给予希望最大之人吗?为何你在日前宣布桓儿成为太子,要知道这样做的话,只怕会引起朝廷内部纷争。”

  宋徽宗苦笑一声:“太子之位在朕的心目中唯有老九,不过他距离朝廷已有一年时间,朝中原本追随与他的势力也开始变了立场。你应该也清楚那次朝会时,众多大臣的态度吧!”

  赵似点点头,他也清楚那一次早朝时发生的事情。赵构率领大军进攻方腊,遵循宋徽宗的旨意行事。只可惜他不曾知道朝中在那个时间发生了天大的变动,原本不受待见的赵桓摇身一变成为太子殿下。

  当初,宋徽宗与赵似两人都忽视了赵桓的野心,更轻视了他的手段。没想到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赵桓利用自己的手段以及他母后的实力在朝中搅动风云,就连高俅都与他站在一起,俨然把持着朝中大半实力,只有寥寥无几的势力不予苟同。

  只不过,这些人的力量甚微,又不足以威胁高俅与赵桓两人联合起来的势力,夹在宋徽宗与他们之间,就连一些重要的会议、决策都不敢发表意见,以免惹祸上身。

  当初的枢密院在赵构手中,只可惜又换了主人,只不过这一次的主人却是太子赵桓,他通过自己的手段安排亲信进入枢密院,又通过那人慢慢的收拢人心,渐渐地之前那些人也变成他的人了。

  之前,宋徽宗一直对高俅等人监视,却忽略了自己的长子赵桓。曾经还是唯唯诺诺,没有主见的赵桓在短短一年的时间摇身一变,不仅心智成长起来,就连谋略也精通,一些朝中的大事都能提出颇有见解的意见,让人不得不重视。

  直到那一刻,宋徽宗、蔡王二人方知赵桓一直以来都是藏着,隐藏真实的自己,不愿让人发现。当初,因为小梁王的事件,宋徽宗狠狠地责备了赵桓一顿,让他闭门思过。

  自此以后,赵桓变了,变得更加果断,不再优柔寡断;更加精明强干,不再外强中干,能够担得起重任。宋徽宗一直以来对赵构宠溺,却忽视了长子赵桓的成长,相比较而言,赵构在官场的经验远远不如赵桓了。

  赵构每次取得胜利或是攻下一座城池,都会传达战报,一直未曾收到过任何的旨意,也不曾见过任何的使者,都是赵构一人率领与众人商量然后再决定攻击,更不曾有过丝毫的奖赏旨意,他也有些奇怪,却无心关心这些。

  赵构传递的战报全部都被太子赵桓把持的枢密院截获,根本就不予上报,有些时候宋徽宗问起时才会拿出来,不问根本就不愿意呈给宋徽宗御览。宋徽宗对于赵构的战况全部都是蔡王派出的探子收集的,直接传递给宋徽宗,不过他并不能直接了当的传达旨意,以免朝中大臣一些人的不满。

  “皇上,太子赵恒有些才能,真才实学,只不过以臣弟而言,他远远不及老九。若是皇上任由他肆意妄为,只怕将来难以收拾。如今的局势,想必您已知晓,要真的引起朝廷内部纷争,只怕对大宋不利。”

  蔡王赵似苦口婆心地劝说道,他担心的是赵构得胜归来,以赵恒的性格必定认为赵构危及他的太子之位,而且还是凯旋而归,功绩卓著,招安水泊梁山后,又平定方腊之乱,这份战功就算是朝中赫赫有名的将领也不得不佩服。

  并且,赵构只有十万大军,方腊有百万大军,兵力相差许多,实在是当朝屈指可数的以少胜多且完胜的壮举,这份才能朝中皇子之中无人能及,就算是太子赵桓自己都清楚,在领兵打仗上面他不如赵构。

  即使他是太子,也清楚一些将领对他也是面服心不服。赵似担心的就是太子赵桓会在朝堂之上对赵构下绊子,彻底的清除赵构眼中钉肉中刺。若是真的那样的话,便是兄弟相残,还是为了皇位之争,犹如他与宋徽宗,如出一辙。

  宋徽宗说道:“朕心里自然清楚,有些事情只能交给他自己处理了。如果在三年后他还是无法做出真正的成绩,只怕到时候在朝中更无立足之地。即使朕与你二人暗中相助,也不是他们一群人的敌手。”

  如果赵构入主朝堂,那么是以武将的身份,朝中只有他一人,宋江、卢俊义等人授封,也会被调离京城,前往各府各地,也就是说朝中势力真正依靠的只有赵构自己,宋徽宗与蔡王有心相助,也不能明着,只能暗地里,这样对于赵构更是凶多吉少。

  当初,宋徽宗是想着让赵构远离朝堂之上的纷争,领兵出战也是赵构的心愿,故而才答应下来。没想到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宋徽宗不禁有些后悔自己的决定,要是那个时候不同意赵构前往,事情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复杂。

  宋徽宗叹道:“朕实在是没想到太子会有这样的本事,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二人斗上一斗吧!这样一来也好看清楚孰胜孰负,优胜劣汰,除非是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左右,不然谁胜利谁就是大宋的君主!”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东宫密议


  赵似皱着眉头,沉吟道:“皇兄,只怕这样老九必定会落败,在朝中他没有任何势力。即使有天下兵马大元帅,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武将在朝中多是不受重用,就算老九是皇子,只怕也是一视同仁。”

  “你何时对他没有信心了?”宋徽宗微微一笑,道:“既然朕决定这么做,就是看中老九的能力。如果不能从逆境中成长起来,又如何带领大宋走向繁荣,更别说面对狼子野心的金国了。”

  赵似恍然大悟道:“皇上的意思……”

  “你猜的不错!”宋徽宗娓娓道来,“朕就是要考验老九,这场比试中且看他们二人如何处理。若是太子战胜老九,那么开拓不成必然可以守成;若是老九取胜,大宋日后必定能够开疆扩土,这便是一场博弈,也是朕一直期待的博弈,到底是固守,还是开拓进取。”

  “皇上圣明!”蔡王赵似不得不佩服宋徽宗的智谋。

  看似宋徽宗醉心于书画,不顾朝纲,实则心如水明如镜,看得真切。如果赵构取得大权,那便是大宋迈向繁荣的开始;如果赵恒取得上风,那便是顺理成章的成为大宋国主。

  即便如此,精心策划的如此之妙,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使他这个想法到后来没有完成,而是按照另外一种方案执行下去,差点要了赵构的性命,故而悔之晚矣。

  与此同时,在东宫太子府,太子赵桓也举行着一场会议,商议着如何面对赵构回京的事情,在场的都是赵恒的心腹以及拉拢过来的势力。

  “诸位大人,老九回来了,想必你们已经得知消息,不知该如何是好?”太子赵桓紧锁眉头,开门见山地问道。

  高俅沉思片刻,道:“太子殿下,就算是广平郡王回来,您也不必担心!”

  太子赵桓问道:“太尉大人何出此言?”

  “回禀太子殿下,臣以为太子您不必担心理由如下:其一,您已经是正大光明的太子殿下,稳坐东宫之中,就算是皇上对郡王无比宠爱,也不得不慎重考虑殿下的感受,绝对不枉顾太子。”

  “其二,太子手握枢密院,又我等从旁支持、协助,就算是郡王回到京城,入朝为官也无法与您抗衡。只要您手中的枢密院一直在,他的实力再强大也无法撼动您分毫。”

  “其三,这些时日以来皇上对您的所作所为不管不问,明摆着让太子殿下做大做强,兴许皇上粗估太子您的实力,以致于无法收场。现在,朝中大半的势力是您的麾下,就连臣都愿意效命于您,就算是郡王本事再高,也无法撼动您在朝中地位。”

  “其四,您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日后必然是大宋的君王,除非您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否则以皇上的性格必然不会轻易废黜您的太子之位,要知道皇上还是在乎自己的名声,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高俅慢条斯理的道出原因,句句属实,又是铿锵有力直指问题所在。太子赵桓听闻赵构班师回朝,连夜召集众人商议对策。只因他心知肚明,在宋徽宗的眼中只有赵构才是皇位继承人。

  但是,宋徽宗自己都不曾想到太子赵桓凭借着自己的手段愣是取得了太子之位,更是拉拢朝臣为自己效命,朝中大半的势力都是他的麾下。可是,太子赵桓担心自己的父皇为了老九,会废黜自己的太子之位,那样一切的努力都白费了。

  经过高俅的点拨,太子赵桓才明白过来。现如今,朝中大臣分为三股实力,一股势力是以他为首,占据朝中大臣的一大半;其次是以李纲等人为首的派系,最后便是以种师道等将领为首的派系,这两股派系的人数较少,尤其是以种师道为首的武将派。

  即使是赵构脱去铠甲,入朝为官,也不必担心,除了赵桓与高俅勾结在一起的势力外,李纲是完全效忠于皇上,忠心不二,就算是赵恒做皇上,他们一样会支持,心里明白着谁是皇上就听谁的。

  唯一让太子赵桓担心的是,种师道为首的武将派系,他们都是能征善战之人,其中也有一些文官,全部都在军中担任要职。赵恒担心赵构回来后,直接进入武将派系,将他们这些人拉拢过去。毕竟,种师道等人与高俅势同水火。

  高俅低声道:“太子是担心种师道这些人会倒戈与郡王结在一起?”

  太子赵恒点点头,面色凝重道:“老九乃是武将,又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位居一品大员,就算是大宋开国以来也不曾有人担任过此要职,也只有前朝才有的职位,父皇居然任命老九,可见对老九的疼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