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进击的武大郎 >

第80章

进击的武大郎-第80章

小说: 进击的武大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23章 景阳菇

    【感谢书友:‘富贵叔、悼武华夏’的打赏。】

    时光冉冉,很快便进入了草长莺飞的四月。

    前段时间,武凯可说是忙的一塌糊涂,一方面他要主持民团的组建,和栾廷玉、武松等人讨论训练的细节,并随时准备拾缺补漏;

    另一方面,雪灾难民的迁出安置、硝石硫磺的订购、酿酒作坊和养猪场的正式建立、恶霸们遗留的产业该如何利用、安排新来的工匠打造兵刃铠甲、以及传授他们大抬杆的制作方法……

    总之,种种大事小情,都需要他来一一理顺。

    就更别说,他还要抽出时间研究‘虎蹲炮’了。

    好在庞春梅分担了大部分内务,而悄没声带着大批财产嫁过来的李瓶儿,也承担起了商业开发的重任。

    等到进了四月,灾民拆迁等事都已经告一段落,练兵的事情也渐渐步入了正规。

    按理说,武凯应该能够清闲下来了,可是最近时迁从祝家庄带回来的消息,却让他丝毫不敢松懈。

    根据时迁的情报,祝家庄、扈家庄、李家庄三家这几个月来一直在疯狂扩充人马,现在加起来少说也有两千人的规模,再加上那祝龙四处拉拢流寇、山匪,真要总动员起来,兵力至少能达到三千以上!

    武凯可不相信,祝朝奉这么做只是为了自保。

    为此,他也和栾廷玉、武松商量过,要不要继续拉壮丁,把兵力扩充到千人以上。

    不过这个提议,却遭到了栾廷玉、武松的联合否定——如今眼看就要进入农忙时节了,此时强征民壮很有可能会激起反抗,若是闹个农民起义出来,那可就大大的不划算了。

    而且栾廷玉和武松都认为,现有的几百人加上火药武器,完全可以在十倍敌军的围攻下守住阳谷城,祝家庄的杂牌军根本不足为虑。

    见他们如此说,武凯便也息了扩军备战的心思,转而全力研究蹲炮——这玩意儿虽然不可能真个‘一炮糜烂数里’,不过在冷兵器称王的北宋,这东西的远程威慑力绝对没的说!

    其实经过这几个月断断续续的研究,虎蹲炮基本已经可以定型生产了,而且在吸取了后世迫击炮的一些设计之后,威力、射程、连射射速,都有小幅度的提升。

    如今制约虎尊炮生产的,反而是制造成本——大宋朝的缺铜可是顽疾,不然也不会搞出了‘铁钱’这种坑爹货币,因此大宗的铜矿石交易,是官方明令禁止的。

    以至于,武凯不得不重新考虑‘铁包铜’的设计方案,借以降低成本。

    这日,武凯正围着三尊试做型虎蹲炮冥思苦想,就听门外传来了敲门声,弄得他很是不满。

    不过一般而言,在武凯专心搞研发的时候,敢打搅他的,都是身边最亲近的人,所以武凯虽然心中不爽,却也只能沉着脸打开了房门。

    果不其然,敲门的正是庞春梅。

    “怎么了?我不是说过,没什么大事儿,最好不要打搅我么?”

    “老爷!”

    庞春梅却是一脸喜意的道:“种出来了,真的种出来了!”

    武凯先是一愣,继而便明白过来——她指的应该是自己在地窖里,尝试培育的那些‘景阳菇’【因为是景阳冈上独有的野蘑菇,武凯便顺嘴起了这么个名字】。

    自从佛跳墙在上元灯会一鸣惊人之后,销量便开始节节攀升,到了三月初,三碗不过岗小店里,去年积攒的数百斤蘑菇干早就已经见底了——万幸这时山里的蘑菇也开始冒头,这才没有出现断货危机。

    不过这景阳冈上的野蘑菇,最多也就能支撑一年两三千坛的酿造规模,若是佛跳墙的销量进一步疯狂攀升,怕是很快便不够用了。

    所以武凯才尝试着,看看能不能人工培育这景阳菇。

    现在看来,这次试验显然已经成功了!

    反正虎蹲炮的改良也不急于一时,武凯便带着庞春梅风风火火下到了地窖之中,只见自己用酒糟和烂木屑做成的培育槽中,已经生出了几撮细密的小蘑菇。

    武凯小心翼翼的拨开表层,见下面还有更多未能破土的嫩芽,心中顿时大定,看来可以寻个合适的地方,规模化种蘑菇了。

    “咦!”

    这时,庞春梅忽的疑了一声,指着角落里道:“老爷,您看那是什么?”

    武凯转头望去,却见角落里长着一团火炭红的花朵,约莫也就鸡蛋大小,却生的极为娇艳。

    这地窖里还能长出花来?

    武凯诧异的凑过去一瞧,这才看清楚那并不是什么花朵,而是一颗蘑菇——准确的说,是一颗红色的景阳菇!

    问题是景阳菇都是灰白色的,这一颗怎么不声不响的就变异了?

    而且墙角也没撒酒糟、木屑,按理说纯靠泥土,是长不出蘑菇的。

    武凯越发好奇起来,于是取了柄匕首,小心翼翼的从那红色景阳菇根茎上,刮了些泥土下来,仔细的打量着。

    这似乎不是纯粹的泥土,好像还混了些……硝?

    对了~

    之前这里放过黑火药,前些日子为了安全起见,才挪到了隔壁的‘武府别苑’——就是原来花子虚的宅邸。

    想来是搬运当中,有一些火药洒在了地上,却凑巧孕育出了这颗变异的红色景阳菇。

    这变异蘑菇的生长速度,可比普通景阳菇要快多了——就是不知道还能不能用来酿酒,如果可以的话,培养这东西肯定更合算。

    武凯考虑了一下,便用匕首把那变异蘑菇切了一半下来,就近扯了块碎布包起来,吩咐道:“这东西放着别动,我先去试试有没有毒——对了,你安排人弄些黑火药,重新弄个培养槽出来,看看这蘑菇的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

    庞春梅答应一声,径自去安排不提。

    武凯出了地窖,便带着那一小块蘑菇来到了城西新建的养猪场——这里本来是魏刀儿的家,因为他当初死的过于凄惨,有谣传说他会化作厉鬼寻仇,所以这房子一直也没能卖出去,只好临时开发成了养殖场。

 第124章 正面硬怼金兵的办法

    【感谢书友:‘落不下的尘’的打赏。】

    武凯今儿算是明白什么叫狼奔猪突了——这猪一旦拼死突击起来,简直就跟辆小坦克似得!

    就在刚刚,一头北宋土生土长的瘦肉型公猪,只花了短短五、六分钟时间,就咬死、咬伤同类十一只,撞塌猪圈矮墙半扇,导致四名饲养员骨折,甚至还有人被它咬断了半只脚掌。

    如果不是这只二师兄突然莫名其妙的倒毙当场,说不定已经闹出人命了!

    而造成这一切的,却不过是指甲盖大的一小块红蘑菇而已。

    按理说,试验结果已经显而易见了——这蘑菇有毒,而且是剧毒!

    不过……

    这毒蘑菇,却说不定更有利用价值。

    武凯却蹲在哪只二师兄尸体旁,仔细的观察着尸体的死状。

    眼下这只猪浑身上下,都已经彻底变成了粉红色,稍微有些医学常识的,便可以看出,这是毛细血管大量破裂,导致的皮下出血症状。

    扒开死猪的眼睛,里面的出血更为严重,所有眼白都被染成了黑红色,而且瞳孔放大到了原来的一倍——这是和其它公猪对比得出的结论。

    找人取来杀猪刀,切开它的前后腿,发现里面的血管也都不同程度的膨胀,甚至有一些地方的血管都已经爆开了。

    而且刚才这只二师兄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显然也不是正常公猪能有的水平——换成是上千斤的野猪还差不多。

    虽然还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不过这倒很像是服用兴奋剂过量,导致的后果。

    而这也正是武凯明知这蘑菇有毒,依旧兴致不减的原因——快速生长的变异景阳菇,最多也就是能让佛跳墙生产成本小幅降低,可若是发现了能批量产出的兴奋剂,那用处可就太大了!

    当然,武凯并不需要这种五分钟狂暴输出,然后七窍流血而死的效果。

    他想要的,只是微量增幅体力、精力,并使得士兵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焦躁、亢奋的情绪。

    一战、二战的时候,欧洲各国包括小日本都用过类似的兴奋剂,效果可说是相当显著——譬如鬼子的航空队,就是靠着这玩儿提神醒脑,才能坚持一天三次的大强度出勤。

    而放在力量、耐力、勇气,这三要素更为重要的古代战场,这兴奋剂的效果就更大了。

    尤其是最后一点!

    焦躁、亢奋的情绪,在正常情况下当然不是什么好事儿,但在战场上,却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心中的恐惧,使士兵发挥出百分百,甚至远超平常的战斗力。

    别的不说,就说即将发生的宋辽之战吧。

    衰落的辽国和虚有其表的北宋,单论纸面上的实力,宋军明显还要占据上风,可是却在正面战场一触即溃,止都止不住——虽然这其中可能有许多猫腻,但士兵们不敢效死、拼命,绝对是无需争辩的主因之一。

    不敢说胜负如何,但如果当时‘怂军’使用了兴奋剂,最起码不会怂成这样!

    进而推论,若是宋金之战的时候,那云集京城的百万宋军,服下兴奋剂之后,都能不畏生死的奋战,金军也未必能讨的了好!

    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而已。

    如果研究出来的兴奋剂,真这么好用的话,武凯也不会便宜了朝廷——等到金兵南下、北宋垮台的时候,趁机用兴奋剂来‘武装’难民、溃兵,才是硬道理!

    想象一下:

    数十万悍不畏死的难民,嗷嗷乱叫着扑上去,就算被砍成好几段,也要咬在马腿上留下几个牙印,再加上后面还有用火药武器的精锐部队——即便金兵再怎么英勇善战,也不一定能扛得住吧?

    在火药武器难以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这也是唯一一个能在短时间里,正面硬怼金兵的办法!

    虽然长期服用兴奋剂,难免还是会导致一定的副作用,譬如上瘾症状、肝脏病变等等——但真到了拼命的时候,谁又会在乎日后如何?

    再说了,反正这宋朝老百姓的平均寿命还不到四十岁,基本没等到副作用出现,便已经死翘翘了。

    所以武凯当即便决定,回府之后,便小批量培育一些红蘑菇出来,然后找几个医生做做实验,看看能不能通过调整剂量,或者添加其它药物,把发狂、致死的副作用去掉。

    ——分割线——

    却说武凯在养猪场研究红蘑菇的时候,十几名风尘仆仆的僧人,也来到了阳谷城外。

    这十几人大多都是膀大腰圆的武僧,为首的,却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和尚。

    眼见前面便是城门,那年轻和尚勒住了缰绳,在马上远远的眺望着。

    只见城门外用拒马围出一个十丈方圆的空地,正中间敞开一丈多宽的缺口,百姓、商旅进出城都要在此接受检查。

    “看来这阳谷城最近不是很太平啊。”

    那年轻和尚微微一笑,抬手示意左侧的僧人上前,交代道:“广慈师兄,你且带几个人留在城外,每日午时来城门口一趟,我会派人过来报个平安——记得,切不可惊动周围的百姓,暴露了行踪。“

    “广济师弟!”

    那广慈闻言却有些急了,慌忙道:“些许小事,哪用你亲身犯险?还是我带人进城……”

    “无需赘言,此行既然以我为主,你只需听我的吩咐便是。”

    广济和尚摆了摆手,也不管那广慈还想说些什么,后脚跟一磕马腹,径自朝城门去了。

    广慈见状无奈,也只能私下里交代其它僧人,一定要保证广济的安全,然后选出三个僧人,转头奔向了附近的山林——显然是打算在野外过上几日。

    却说那广济和尚等人到了缺口处,很快便被守城的兵丁拦了下来,询问他的来历、目的。

    就见他翻身下马,满面和煦的道了声佛号:“阿弥陀佛,小僧是少林寺的广济和尚,听说此地出了一位佛法精深的高僧,故此小僧特来聆听教诲。”

 第125章 窘境

    回到武府之后,武凯便准备先把培养红蘑菇的差事,交代给庞春梅,只是到了后院,却现有许多下人正在屋顶上忙碌着似乎是正在修补屋顶。

    最近没感觉屋顶有什么问题啊。

    武凯心中纳闷,便顺嘴问了西门秀一句。

    “咦?爹爹难道忘了,谷雨前那几天大雨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若是不好好检修屋顶”

    “等等!”

    不等她说完,武凯却已经是面色大变,一个箭步上前,抓住她的肩膀,厉声道:“你刚才说谷雨之前会下几天大雨?你是怎么知道的?!”

    西门秀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