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进击的武大郎 >

第187章

进击的武大郎-第187章

小说: 进击的武大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目的?”

    武凯与韩世忠对视半响,忽然深吸了一口气,面向大海张开臂膀,激情澎湃的道:“韩将军,你看这星辰大海是如此的烟波浩渺广阔无垠,难道你就不想去那天的尽头、海的彼岸,好好的瞧上一瞧吗?!”

    韩世忠嘴角的肌肉颤了几颤,才从牙缝里干巴巴的挤出俩字:“不想!”

    他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武凯这话纯属扯淡——若真是想要探索未知,干嘛非让船队顺着商路前行?

    “哈哈哈……开个玩笑而已,其实我对周游世界也没什么兴趣。”武凯哈哈大笑了几声,随即话锋一转,坦然道:“好了,说正经的吧,其实我出海没别的意思,就是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先当几天土皇帝试试。”

    看着武凯一本正经的表情,韩世忠很有对其饱以老拳的冲动,好不容易按捺住心头怒火,他苦笑摇头道:“大人,我韩五肩膀窄的很,可担不起您这等玩笑话,您要是不想说实话,就全当卑职从来没问过,这总行了吧?”

    “看吧、看吧。”

    武凯两手一摊,颇有些无奈的道:“我当初信口开河的时候,满京城的人都当我高人,现在实话实说,你反倒当我是骗子——看来这实话果然说不得。”

    此时韩世忠只当他是在耍弄自己,已将全然没了继续问下去意思,借口要去检视淡水和粮食的储存情况,便准备告辞离开。

    “韩将军。”

    便在韩世忠躬身告退的当口,武凯却又忽然幽幽的道:“既然知道大厦将倾,提前准备一条后路总不为过吧?”

    韩世忠脚步一顿,回头疑惑的端详了武凯两眼,正待细问究竟,忽听瞭望台上的水手大叫道:“国师、指挥大人!陆地、前面发现陆地了!”

    韩世忠精神一振,顾不旁的,忙大声招呼船上官兵各就各位,又让旗手发了信号,通知后面几艘战船提高警惕,以免登陆时发生什么意外。

    等他张罗好这一切,再想找武凯时,却见他正站在船头,捧着个黄金打造的物件来回张望。

 第2章 你怎么能是日本人呢?【上】

    砰~

    伴随着一声沉闷的撞击声,船帮缓缓靠在岸边,那小舢板颤了几颤才重新恢复了平衡,曹阳忙带着几个水手上前,将船身固定在木桩上,又在船身与码头之间搭了块粗木板,这才将武凯、韩世忠请下了船。

    这对马岛上如今虽然已经修有简易码头,却是个地道的浅水码头,容不得千料以上的大船进出,因此只有四艘五百料的战船顺利停在码头旁,至于乘坐一千五百料旗舰的武凯、韩世忠二人,便也只能划着小船登陆。

    此时三百多名水师官兵早已在岸上列队,只是武凯举目四望,除了岸边停靠的那几艘破渔船,却并未看到有什么倭人土著。

    “佛爷。”

    曹阳见武凯四下里踅摸,便猜到了他的意思,忙上前解释道:“临靠岸的时候,码头上的土人见咱们人多势众,便一股脑都逃散了——要不,我让林冲带队去捉上几个?”

    “不必了。”

    武凯摆摆手:“这里既然是有主之地,咱们闹出这么大动静,自然有人会找过来。”

    顿了顿,他又吩咐道:“咱们说不定还要在这里待上几日,你去把另外几艘船上的人接一半上岸——在庆尚道轮值的优先。”

    除了最初横渡黄海之外,船队一直是沿岸短途航行,补给起来十分方便,因此动身的时候,武凯便吩咐尽量多带了些水手官兵。

    只是这般一来,船上难免便有些拥挤,所以每到靠岸时,便会分出一半人马,到岸上放风休息。

    曹阳领命去了,却并未亲力亲为,而是把事情交代给了混江龙李俊,然后又巴巴的凑到了武凯身边伺候着。

    约莫花了一刻钟挂零,那四艘五百料的战船又运来了四百多官兵,眼见这码头附近便有些施展不开,韩世忠正打算让林冲带一部分人,去西南方山林前的空地列阵,却忽听那山林里传出一阵叽里呱啦的动静。

    循声望去,却见一群猴子似的土著正在山林边缘探头探脑,他们大多衣不遮体,手里拎着根削尖了的木棒或者竹竿,便充作防身的武器。

    唯有一个身材矮壮的土著,非但手里拎着把武士刀,身上竟还套着件朱红色的扎甲——方才大喊大叫的也正是这厮。

    “大人。”

    这时庆尚道知府特意委派的向导凑到近前,卷着舌头解释道:“他是在质问咱们是什么人,为何要率领军队入侵对马国。”

    “乖乖!”

    韩世忠夸张的一拍大腿,咂舌道:“这巴掌大的一座岛,竟然还特娘建国了!”

    武凯却是好奇道:“你还会说日……咳咳,倭人的语言?”

    “回禀大人,那人说的不是倭语,而是我高丽国的语言。”向导颇有几分自得的道:“对马岛的宗氏一族对我高丽国甚为仰慕,经常派人前去朝贡,所以他家中几个武士,或多或少都会说一些高丽话。”

    “俺明白了!”

    韩世忠恍然道:“这就跟你们高丽国的王孙贵族,都爱说汉人的话写汉人的字是一样的。”

    那高丽向导顿时涨的满面通红,吭吭哧哧的嘟嚷道:“这怎能相提并论、我高丽国与大宋……”

    武凯却那耐烦听他掰扯这个,劈头打断了他的话,吩咐道:“既然那倭人武士懂得高丽话,那你就把我们的身份告诉他,让这岛上的领主前来拜见。”

    高丽向导满面幽怨的收住了话头,上前几步,扯着嗓子与那日本武士对吼起来。

    那日本武士先是愕然,继而是加倍的惶恐起来,最后竟慌里慌张的缩回了山林里,只留下几个瑟瑟发抖的土著民兵,在那里进退不得。

    根据高丽向导的说法,那厮是急着回城请家主出面去了。

    左右也不是很着急,武凯便传令火头军埋锅造饭,先让将士们把肚皮填满。

    眼见得炊烟袅袅而起,第二批水师官兵也被运了回来,这次人数略少些,只有三百人上下,如此一来这码头左近便密密匝匝挤了千余人,最早上岸的那一批士兵,都被挤到了山林边上。

    这可把那群土著给吓坏了,又苦于那名武士的吩咐,不敢随意离开,结果一个个抖的跟鬼附身似得,也不知尿湿了几条兜裆布。

    又过了约莫一刻钟,才看到西南方的羊肠小道上,有几骑匆匆而来,离着还有一段距离,那为首一骑便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大踏步向着码头行来。

    后面几骑忙分出一人留下来照看马匹,其余人如影随形一般跟在那首领身后。

    武凯正要示意那高丽向导过去迎一迎,免得语言不通,闹出什么误会来。

    谁知那为首之人走到哨兵身前,忽然学着宋人的样子拱手行礼,朗声道:“在下对马岛守护宗重尚,闻听天朝上邦的国师大人亲自莅临,特来拜见。”

    那声音字正腔圆,乃是地道的汴梁官话,比那高丽向导的口语水平可是强多了。

    这倒省事了!

    武凯心中暗喜,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对林冲使了个眼色,林冲会意,手按腰刀面无表情的到了宗重尚面前,挑剔的打量了他几眼,这才冷冷的道:“你随我来,其余人在这里候着。”

    旁人倒也罢了,宗重尚身边一个少年却是勃然变色,身子往前一挺,怒道:“你是什么东西,怎敢……”

    这少年却也说的一口汴梁官话。

    宗重尚慌忙伸手拦住了他,满面堆笑道:“犬子年幼无知,还请上差莫怪。”

    “是你儿子?”林冲略一犹豫,便把手一让,道:“那你们父子一起随某来吧。”

    宗重尚跟在林冲身后,见四面八方都是雄壮的大宋军汉,一个个刀枪在手、身背强弓,心中便又多了几分忐忑,于是来到武凯面前,不等吩咐,便拉着儿子上前大礼参拜,口称:“对马岛守护宗重尚,见过上邦贵人。”

    宗重尚的儿子虽然不是很情愿,但见父亲大人如此,也只好随着他一起跪伏于地。

 第3章 你怎么能是日本人?【下】

    只见这宗重尚约莫三十出头,矮个、宽肩、粗胳膊,标准的日本武士体形,头顶月牙盔,身上套着件铜片串成的扎甲,正迎着朝阳烁烁放光,看起来平时没少对其进行保养。

    儿子宗庆悟相貌要清秀不少,衣着打扮和父亲相差无几,只是身上的扎甲轻薄了些,头上的月牙盔也换成了一根二指宽的白布条,正中间写着个墨汁淋漓‘忠’字,竟是仿自王羲之的行书。

    却说这父子二人通名报姓之后,武凯并不急着让他们起身,反而眉头紧锁的问:“你说你叫宗重尚?却不知究竟是那几个字,能否用汉字书写出来?”

    韩世忠在一旁听了,忍不住诧异的扫了武凯一眼,当初在高丽国庆尚道时,武凯就曾差人详细打探过这对马岛的情况,此时却好像头一次听说‘宗重尚’这三个字一样,显然别有猫腻!

    但宗重尚却那知这其中的关窍?

    见国师大人动问,忙伸手在地上一笔一划的写下了‘宗重尚’三个字,他显然还专门练习过汉字书法,水平比韩世忠这个正儿八经的汉人还要强上不少。

    武凯又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三个字看了好半响,这才沉声问道:“你是倭人?”

    宗重尚将额头往地上一贴,恭恭敬敬的自报家门:“回禀国师大人,外臣乃是天皇陛下任命的从六位下对马守,掌管对马岛一切……”

    “什么对马守不对马守的!”

    不等宗重尚把话说完,武凯便又蛮横无礼的打断了他,逼问道:“告诉我,你究竟是不是倭人!”

    宗重尚被问的莫名其妙,自己身为天皇陛下任命的对马守,怎么可能不是日本人?

    不过考虑到双方实力与地位的对比,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回禀国师大人,在下能被天皇陛下任命为一国守护,自然是纯正的日本人。”

    话音未落,便听‘沧浪’一声,一柄雪亮的腰刀便抵在了宗重尚颈间!

    宗重尚先是身子一僵,继而连忙伸手摁住了反应激烈的宗庆悟,诚惶诚恐的叩头道:“外臣因何冒犯了国师大人,还请大人明示!”

    武凯攥着刀柄,身子微微前倾,一脸怒形于色的呵斥道:“用汉人名姓、书汉人文字、还讲了一口流利的汴梁官话,你怎么能是日本人呢?!身为我华夏苗裔,却数典忘宗,认那番邦小国为祖,岂不是罪该万死?!”

    这番话,却是让宗重尚哭笑不得,他出身伊势平氏,乃是正宗的日本皇室苗裔,如果连他都不能自称日本人,哪还有谁有这个资格?

    再说他本来是叫做‘惟宗重尚’的,只是为了方便与高丽、大宋的商人打交道,才刻意改成了两国惯用的单姓。

    至于汉人文字和汴梁官话云云,那就更是冤枉了,日本打从汉末开始,就一直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而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官话,更会被上层贵族视为风雅高洁之士。

    宗重尚作为一个有野心的贵族子弟,自然免不了要迎合这股风气,因此还在少年时,便专门请了曾旅居汴梁的名僧为师,精研汉家文化十几年,这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国师大人。”

    宗重尚苦笑道:“外臣实在是……”

    “实在是什么?”武凯却压根不给他辩解的机会,轻蔑冷笑道:“是不是实在舍不得这番邦的官位,所以宁愿不要祖宗了?!”

    宗重尚被他几次三番呵斥,虽然心中恼怒,却还勉强控制的住,但一旁的宗庆悟却没这等耐性,猛地跳将起来,手舞足蹈的咆哮道:“八嘎!我父亲出自名门平氏一族,才不是什么华夏苗裔呢!你这……”

    “大胆!”

    林冲、袁朗二人齐声爆喝,八尺高的身躯往前一挺,便如两座大山当头压下,宗庆悟即便是梗着脖子直跳脚,也还没有二人的胸大肌高,对上这二人如狼似虎的气势,当即浑身的骨头就软了许多,嘴里的咆哮也变成了无力的哀怨:“你这……你这国师大人,怎么能乱说呢?”

    “名门平氏?”

    武凯笑道:“宗岛主倒是挺会攀亲戚的很啊——可人家姓平你们姓宗,如何算的上是一族?再说了,除你父子之外,这日本国内貌似并无其它姓宗之人吧?”

    “国师大人,您有所不知,其实这宗姓是我上岛之后才……”宗重尚正准备把自己改姓的前因后果讲出来,忽觉那刀刃在脖子上轻轻蹭了蹭,然后一股温热的液体便顺着他的脖子淌到了背上。

    哪血明明是热的,但宗重尚的却只觉得冷彻骨髓,忙不迭的闭上了嘴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