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逆袭水浒传 >

第335章

逆袭水浒传-第335章

小说: 逆袭水浒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完之后,郭药师看了无误,便请钦宗署名用印,完了之后又请徽宗道:“还请上皇署名用印。”道君皇帝道:“我已经禅位,由皇儿书写诏书便是。”郭药师狡黠一笑道:“上皇虽然逊位,但恩威犹在,如今天下官吏多半都是上皇旧属官吏,若无上皇印鉴署名,如何能服众?”

    道君皇帝本来还想耍个滑头,但没想郭药师将退路都堵死了,无奈之下,也只得提笔署名,又用了印玺。最后郭药师加盖了天子玺印,总之两个皇帝的私章、公章都用了。这一份血诏一则是用鲜血书写,旁人不知,还道是两个皇帝的鲜血,二则千百年来,还从未有两任皇帝同时签署的诏书,三来两个皇帝的私章、公章都用了,于是这么一份惊天地、泣鬼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位血诏就此完成。

    郭药师将诏书摊开,晾在一边,只等干了之后收好,转头又取出一份丹书来,铺开来道:“头一件事两位已经做了,还有一件事,请两位明诏。”钦宗问道:“还有什么事?”

    郭药师缓缓说道:“那康王抗旨不尊,领军南下躲避金兵,没有遵旨前来勤王,实属大逆不道,还请两位联名下诏,废除康王爵位,免其大元帅之职,贬为庶民!”

    此言一出,徽钦二帝大惊失色,一齐道:“岂能如此?”郭药师冷笑道:“适才诏书已经说了,封我家主公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但先前册封的康王这个大元帅还在,若不免了他的大元帅之职,这大宋岂不是出了两位大元帅?到时候两位教天下兵马听哪一个的?听康王的?南下定都?还是听我家主公的,前来勤王救驾?”

    两人都是无语,这时候才发觉好像上了郭药师的套。这个套却是一环扣一环的,本就是三娘教给郭药师的,她算准了徽钦二帝的秉性,于是一步步的将二人逼到了死胡同里,只能听从摆布。

    当下道君皇帝长叹一声道:“你家主公果然好算计,隐忍多年不发,当年方腊偌大声势之时,她都不肯起兵附和,当时她若起兵,我大宋还不一定能够平定得了他两处啊。她隐忍至今,忽然发难,大势已经在她掌握之内,阳谋机关被她算尽,将来灭宋者定是她啊。”

    郭药师摸着鼻子冷笑道:“方腊是算什么东西,也配与我家主公相提并论?我家主公心怀万民,知道当时若是起兵附逆,虽然你大宋朝廷不一定能平定两家,但如此一来天下定会大乱,受苦的只会是我汉家百姓,是以主公自然是不会起兵附逆的。如今金人南下,乃是胡奴外族入侵,要保中原汉人江山,只有我家主公能办到。两位落得今天这个地步,而我家主公能握有天下大势,实则是两位只从一家之天下去治理天下,而我家主公则思虑的是万家之天下,孰优孰劣,孰高孰低,一望便知。”

    徽钦二帝默然无语,徽宗自不必说了,导致方腊起义的便是花石纲兴办,这花石纲便是为了他一己私欲而办。到了联金伐辽,他好大喜功,强行与辽国兵戎相见,导致宋国信义全失,可笑的是又打不过辽国,被迫要用岁币赎买燕京八州,方才埋下了金军南侵的隐患。而金兵南侵之后,他又因自己害怕,匆忙传位后,自己便扔下江山社稷一个人跑了。钦宗也好不到哪里去,登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只顾玩弄权术,借战和两派争斗,罢黜异己,结果就是战又无决心,和又有贰心,鼠首两端,结果便是如今这个下场。可以说两人真就是只从皇位权势,一家之天下在考虑问题,而三娘却是从天下大势着手来考虑问题,是以三娘如今掌握了大势。

    见两个无语,郭药师缓缓说道:“大势已去,两位还是先思虑如何让大宋社稷保存下去再说吧,将来功过自有后人评述。”徽钦二帝皆是长叹一声,随后钦宗便提笔书写诏书,这道诏书便是数落康王如何不遵旨勤王,数典忘祖,拥兵自重等等恶行,而后废除康王爵位,又免了他大元帅之职,贬为庶民,着命新任太师、平章军国事、天下兵马大元帅扈岚捉拿问罪云云。

    原来对付康王这道诏书也是三娘的计策,她虽然让公孙胜前去行刺康王了,但在明面道义上,她必须也能站得住脚,有了这份诏书在手,康王不奉命的话,公孙胜正好行刺诛杀,天下人都没话说的,这是三娘的两手准备。

    诏书写好后,一般的两个皇帝都署名用印了,郭药师等诏书干了之后,便卷起收好。徽钦二帝问道:“既然都办了事情,何时能救我俩个出去?”

    郭药师道:“我麾下亲军已经准备好,只等主公那里收得诏书后,后续兵马不日将赶到会合,那时主公将挥军与金人恶战,便在与金人鏖战时,金人营地之内定然防守松懈,我这里便会挥军起兵,救出两位去,其余宗室、大臣等人也一并解救,最多不过三五日之事。”

    听了郭药师的话后,徽钦二帝都是松了口气,随后郭药师告辞而去,临行前吩咐看守兵卒给两个准备些好酒美食,也算是安抚一下两个。可怜徽钦二帝,昔日高高在上的皇帝,如今两道诏书只换来一顿酒食而已。

第二卷凤舞九天 第圩四章千古艰难唯一死 遁走地道出生天

    两份血诏当晚便已经到了三娘手中,噼啵作响的灯烛之下,三娘看着这两份旷古烁今的诏书,心头暗叹道:“看来这赵宋两个皇帝的脊梁骨都已经断了,赵宋覆灭已成定局。”

    看了诏书后,三娘唤来庞秋霞问道:“那赵如何了?”庞秋霞道:“终日以泪洗面,吃的很少,看来是极为担忧她的亲眷。”三娘淡淡的道:“她是个良善女子,又自小生于帝王之家,如今赵宋宗室遭逢巨变,自然会有此担忧。嗯,我这便亲自去看看她。”

    却说这柔福帝姬赵为何会到了三娘营中,便要从三天前,赵宋宗室在道君皇帝率领下,出城投降时说起。

    便在赵宋宗室出城投降前夜,道君皇帝被逼无奈,只得召集宗室诸王到紫宸殿来,便将金人之意都说了。赵宋宗室诸王皆是抱头痛哭,竟无一人对道君皇帝出城投降的决定有任何异议。这也难怪他们,赵宋一朝,诸王、郡王各宗室旁枝人等皆是圈养在开封城内,皆是衣食无忧,富贵无虑的一群人,他们习惯了受朝廷摆布,习惯了被皇帝圈养。好一点的诸王,还学些诗词书画,更有甚者便是什么都不会,只会吃喝玩乐,要这么一群人能生出什么反抗的意志来,也的确是强人所难了。

    于是乎,赵宋诸王便奉太上皇旨意,各自回府准备,在明日出城投降之列,他们的子女、妃嫔、命妇、宗妇也都是要一道前去的,所以都回府去准备去了。

    诸王去后,道君皇帝又将皇太后、太后并宫中诸嫔妃、诸帝姬并未曾开府的皇家幼子都召到紫宸殿来,柔福帝姬赵自然也在其中。

    自从黄裳去了金营后,便陷在金营之内,赵没了说话、开解的人,便一直忧心忡忡,再到后来她的皇帝哥哥也被金人扣押,所求金银无度时,她更是愁眉不展。为了帮助凑金银绢帛,将自己宫中所用的一应金银器皿、饰物、绫罗绸缎都拿了出来,交给朝廷去凑那岁币、犒赏军费。

    可惜金人索求金银甚巨,就算宫中各妃嫔、帝姬都将自己的金银绢帛献出,也都不够。虽然身在深宫之中,但还是听闻了许多事情。她听闻了朝廷是如何搜刮开封民间的,金人是如何扣留皇帝索要金银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坏消息。

    这晚,虽然已经天色黑沉,但闻得父皇召集了宗室诸王商议,宫中内侍传来了不好的消息,道君皇帝决定应金人要求,率领宗室诸王出城投降。闻得此讯,心头一沉,知道国破家亡的时候终究还是来了。想到去了金营之后,像她这种亡国公主的命运,定然是万分悲惨的,于是她大哭了一场,边哭边喃喃自语道:“九哥,你为什么不领军来勤王,为什么不来救我们?”

    说起这九王爷康王赵构来,此前一直都是宗室诸王、宫中妃嫔、帝姬们的唯一希望,只因康王赵构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在河北聚集了数万勤王兵马,声势浩大,朝廷、宗室都希望他能领军来救开封,也不例外,她一直将九哥视为救星。但这个救星一直没有出现,从金军占据开封城四面城墙之后的两个月时光之内,没有康王赵构率兵前来勤王的音讯。而三娘所率领的三万军马,赵宋宗室人等皆没有将她视为救星,只因她兵马太少,只有三万人。

    便大哭一场之后,有宫中内侍前来宣召,说是道君皇帝请各宫妃嫔、帝姬前去紫宸殿,有大事宣布。只得略作梳洗,此时也没什么锦衣罗裙,金银配饰了,便做寻常打扮,去了紫宸殿。

    到了殿上,却见韦妃、邢妃、朱妃等宫中妃嫔已经到了,人人面上都是忧伤悲绝之色。勉强见礼后,几名妃子都上前勉强安慰了几句。少时,见得自己的生母,王贵妃带了自己其他几个同母帝姬,惠淑帝姬、康淑帝姬、顺德帝姬、冲懿帝姬一起到来。见得母亲与姐妹们,终于忍不住上前搂住母妃哭了起来,这女子一哭,便会传染,一旁其他妃嫔女子忍不住都哭了起来,显然诸女都知道等待她们的将会是什么凄惨命运。

    一炷香时分,宫中宗室女眷都聚齐了,便是身怀有孕的朱慎妃都到了。人都到了之后,道君皇帝方才从偏殿转来,只见他形色憔悴,目光无神,坐到殿上后,只吩咐内侍将诏书宣读了。那诏书无非便是宣召宫中诸女,明日一早便要随宗室诸王一同出城投降金人去。

    听完诏书后,殿上诸女无不都是抱头痛哭起来,道君皇帝烦躁不已,最后忍不住起身喝道:“好了!哭有何用?回去各自准备吧!希望金人能善待我等宗室!”说罢,也不理会殿上自己的妻妾妃子,也不理会自己的儿媳侄媳,更不理会自己的女儿孙女,便径自去了。

    宫中太后只得安慰了诸女几句,随后也便自回宫准备去了。只有钦宗皇后朱皇后留了下来,只见她一脸平静,环视殿上诸女,缓缓说道:“大家都是天家之女,那金人如禽兽一般,各人不必抱有希望。千古艰难唯一死,我等大宋宗室女子,何惧一死?此去金营出降,最坏的结果也只是一死而已,本宫这里劝大家一句,与其受尽凌辱而死,不若能保住清白去死!是以,此去金营,倘若清白不保,还请自己备下毒药、利刃,便自己了断好了,以免受尽凌辱了,也是难逃一死!”说罢便也昂首去了,不理会殿上诸女听了她的话后,哭得更是大声。

    这朱皇后倒也是说到做到,面对金人的野蛮暴行,作为战败皇朝的宫中女子之首,她为了捍卫自己和所代表民族的女性的尊严,履行母仪天下的职责,她选择了以死抗争。次日,道君皇帝领宗室受降仪式结束后,朱皇后即“归第自缢”,被人发现后救活,她“仍投水薨”。在历史上,所有北迁的女性中,朱皇后最具有反抗精神,她的这种刚烈行为其后还得到了金人的褒扬。金世宗下诏称赞她“怀清履洁,得一以贞。众醉独醒,不屈其节”,追封她为“靖康郡贞节夫人”。这无疑是对徽、钦两位皇帝和大多数女性苟且偷生的最大嘲讽。

    朱皇后去后,王贵妃搂着自己的几个女儿哭了一阵后,便吩咐她们各自回宫收拾些应用物品,只怕此去金营,她们是再也回不来了。

    失魂落魄的回到自己的寝宫之内,呆呆的坐在梳妆台前,却并未发现自己寝宫中多了几个人。这几个中便有梁山鼓上蚤时迁,只见他穿了内侍服饰,带着几个乔装内侍的汉子正在收拾东西。其余宫女、侍婢、内侍却多半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此刻宋廷宫中已经开始一片大乱了。宫女们害怕被主子一同带去金营,有躲起来的,有找主子哀求的,而内侍们则在偷盗宫中宝物,又或准备迎接金人入朝,总之是人心惶惶,流言四起,谁也顾不上谁了。

    少时,时迁等人也不管那许多,替收拾了些常用之物后,打了几个包袱,时迁上前问道:“公主看看可还有什么要收拾的?”这时候才回过神来,看了时迁一眼,却见他尖嘴猴腮,居然还有几缕鼠须,微微一惊问道:“你是何人?其他人呢?”

    时迁笑道:“如今宫中大乱,人人都各自打算,原本宫中人等不知都去哪里了。小人时迁,乃是陛下差遣来侍奉公主的。”也没心情理会真假,摇摇头道:“也没什么要收拾的了。”当下时迁便道:“既然如此,便与小人先走,陛下安排了一个去处,教公主逃遁。”

    心头一惊,抬头问道:“什么去处?”时迁道:“便是一处秘道,公主不必多问,随小人前来便是。”若是换做他人,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