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督师 >

第293章

大明督师-第293章

小说: 大明督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既然现在吕汉强已经达到了这种势力,那就应该想办法削弱他的势力,分润他的功劳,于是,南京的******先开始蠢蠢欲动。


第723章 新的危机2

 南京二朝廷六部的官吏,其实都是被从北京赶出去养老的,都是在权力斗争中的失败者,而越是这种失败者,却对权力越有一种攫取的渴望,享受过权利的人谁也不想被权力抛弃,于是机会来了,只要顺着皇上的意思,分润了吕汉强的军功,不但可以讨得皇上的喜欢,更能让自己重回朝堂权力中心,这真是一举多得。WwW.⒉

  于是乎,在南方郁郁不得志的历史名人,崇祯元年进士史可法,直接上书皇帝,愿意组织南方子弟兵,奔赴辽西战场,为恢复辽东大业拼死厮杀。

  至于作为后世历史的英雄,史可法这次出兵辽西到底目的如何不好讨论,但一个南方的镇守突然插手辽西的问题,的确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而这时候,崇祯得到史可法这个得意的天子门生的奏折之后,却突然看到了一条思路,也正是现在京城里,那些大臣们蠢蠢欲动的事情,既然拆分吕汉强不行,那就稀释他。

  而这次作为东林的新秀之一,未来的东林党魁史可法的登高一呼,所有的东林党人,都难得的慷慨激昂地要为恢复辽东做一番贡献,全都想让自己的子弟亲族参军参战,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

  这样热血沸腾的请战,作为北京兵部尚书的卢象升心知肚明,这帮东西是给自己的三弟添乱去了,他们不但不能帮上自己三弟任何的忙,反而会拖了三弟的后腿,真要是这样,那整个恢复辽东的大事业,可真就是遥遥无期了。

  于是,卢象升大义凛然地顶住了所有的诘难,坚决不给这些混蛋们颁兵部的调令。对于正直的卢象升,不想出头的崇祯都拿他没有办法。

  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一个但是,你北京的兵部不颁调令没问题,咱们大明朝在南边不还有一个兵部吗?你不颁他颁,尤其坐镇南京的兵部大佬,还就是东林党的骨干中坚,这事儿一说就成。

  结果南京兵部,正想在这场复辽战争中抢些功劳呢,于是二话不说,立刻向那些想上前线的军队颁兵部的文书,一时间廉价的文书满天飞。于是在全国各地,带着各种背景的军队,开始源源不断地向辽西进,竟然没有了当初提起战斗就畏缩不前的状况生。

  笑话,到辽西去,军饷足,待遇高,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还有足够的军功,至于上前线,大家都有深厚的底蕴感的,他吕汉强敢让自己这些老爷兵少爷兵上前线吗?战争还是要那些丘八们去打,和自己是没有一毛钱关系滴。

  于是大明其他地方那些腐朽的军队再次焕了生机,几万近十万大军高呼着:“打到辽西去。”的口号,如蝗虫一般开始向辽西进。

  焦头烂额的吕汉强,手中拿着这一叠叠南京兵部调兵公文,看着卢象升传来的军报,脑袋立刻又大了三圈,从这些军报里,他看出了朝廷的意思,看出了整个文官集团的想法,同时卢象升也明确的指出了这里的轻重,这是整个大明官僚集团向吕汉强讨要好处——既然我不能扳倒你,那你就要分我好处出来,否则就是鱼死网破。

  许杰颓丧地坐在吕汉强的对面,不住地长吁短叹。

  “这一下子派来了将近7万人马,督师大人,这些老爷兵来了,我们必须要善待他们,这会给我们整个军队的后勤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财政方面,还请督师大人想个办法。”

  吕汉强就拍着那厚厚一叠的军报文书,眯着眼睛阴森的道:“你说的那都是细枝末节,你却看不到这些兵痞老爷们到来之后,给我们整个复辽军带来的巨大危机。这个危机就是彻底的拖垮我们的军心士气。”

  程思远点头道:“督师大人说的对,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公,同样当兵吃粮拿军饷,但一部分人坐在后方坐享其成,这立刻就会让在前方战斗的兄弟们感觉不公平,就会对督师大人心生怨恨,那时候,我们的军心士气就垮了。”

  这的确是事实,也的确是一件令人堪忧的事情。

  复辽军之所以战无不胜,其根本的道理就在这里,不但士兵拼命奋战,将校也拼命死战,哪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督师吕汉强的身影不在战场上?国公小胖子不在战场上?也正是这种与袍泽同在的勇气,才让这支军队每个人都无怨无悔的拼死战斗。

  而一旦这里出现了一群只看热闹不战斗的老爷们,对军心士气绝对是个灾难性的打击,那时候,战无不胜的复辽军就彻底的垮了。

  这时候坐在一边的黄胜远提出了一个办法:“督师大人,坐镇山海关的辽东经略大人徒有一个空架子,能指挥得动的只有一个老仆人,我想不如这样,您干脆写份公文给辽东经略,直接将这些废物丢给他,也让辽东经略名负其实,这样岂不两全其美?”

  吕汉强淡淡的道:“这个法子好是好,但有一个弊病,这帮人来,可都是拿着南京兵部的公文,直接划归我们复辽军名下的,军饷钱粮都要我复辽军出,也就是说,不管这帮家伙在哪里,我们都要养一批蛀虫,在这一点上,我们无法推脱。而将复辽军下辖的军队交给他,老孙头也绝对不会接纳的,因为在老孙头的眼里,国家法度大于一切,根本就没有变通的余地,那是一个耿直而守规矩的好官员。”

  这时候坐在上的小胖子,霍然起身:“姐夫,你放心,我本身就是兵痞,我本身就是纨绔,我还顶着一个国公的名头,这些兵痞混蛋就交给我整治,我还就不信他反了天呢。”

  吕汉强就笑着摇摇头:“你只能压制他们,但他们却会靡费我们来之不易的军饷钱粮,这一点我是绝对不能容忍的。”然后踱着步陷入沉思之中。

  办法,必须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一个让这件事对自己有利,而又让所有的人哑口无言的办法。

  于是这场会议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第724章 军队怪像

?要说抢好处这东西,最能激人的潜力,原先各地的那些老爷兵们,得到命令不得不上战场,先在开拔上就百般刁难推脱,什么开拔费烧埋费,伤病费,各种费,林林总总,只要你差了一点,就绝不挪窝。

  等一切都满足了,不得不开拔启程,那度堪比蜗牛,恨不得走他个地老天荒,而如果每天要走三十里那绝对是为了赶下一场的饭食,因为大明朝的规矩是,军队沿途的开销粮饷都由所经过的州县负责,你走过了头,他们不管,你没到达地方,他们也不管。想当初京畿之战时候,山西的救援大军就是这样,被三日五调,连续饿了五天,结果军队哗变一哄而散,因此还搭进去一个山西巡抚,一个山西总兵。

  但这次情况却大不相同,不管是哪里出的队伍,只要一接到盼星星盼月亮下来的调令,立刻丢掉所有的破烂,火烧屁股一样往北跑,每日五十里的路程绝对不在话下,有时候每日达到了1oo里破纪录的行军距离,而且还没有叫苦抱怨的,沿途这些兵痞们也没有心思去骚扰各个州县,让整个大明的百姓简直就不适应了。难道整个大明的军队突然间都脱胎换骨了吗?都瞬间成了人民子弟兵了吗?

  潘健行,也是这些老爷兵里一支队伍,他是河北的驻军,却堂皇的拿着南直隶兵部的调令,理直气壮的向辽西赶。

  而这支军队的新任千户潘健行,是吏部左侍郎的儿子,原本就是一个地痞流氓,读书对他来说简直就是苦差事,打架斗殴不务正业,可是愁怀了他老爹。

  在大明,卖官鬻爵这时候大家都在做,但有个前提,那就是要想做个文官,那是难上加难,因为大明养士三百年,文声鼎盛,每年科考进士的士子如过江之鲤鱼,那是乌央乌央的,那真是做到了秀才多如狗,举人满街走,在南方,一个家族要是没有两个三个举人进士及第,你都不好意思出门。

  而这些千辛万苦及第的举人进士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做官出仕,正所谓学而优则仕吗。

  但那个时代可不像这个时代,现在往好了说叫社会职能越分越细,其实就是官僚机构庞大臃肿,为了安排子女当官,一天时间就能给你鼓捣出来一个什么局,最不济还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办公室,指挥部,将子女名正言顺的弄个正科副处干干呢。

  那时候不行,机构就那么点机构,员额就那么点员额,绝对不能出。

  还有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大明虽然施行的虚君制度,但这个制度不完善也不彻底,皇上对官吏的任命可是抓的紧紧的,不管是吏部内阁选什么官,哪怕是一个小小县丞,也必须皇帝同意,就比如大明的万历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不再接见朝臣,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什么意思?就是说,大明朝许多官职没有人做,让政府几乎停摆,不是不做,而是皇帝不批做不了。

  一面是官位稀缺,一面是文人塞途,因此想要及第进举之后能当上官,那你得等,于是,即便身为吏部左侍郎的要职,也不敢冒被无数眼红的人盯着的风险,将一个连童生都不是的儿子弄上一个文官当当,只能在顺天府挂个小吏的名目,这属于自收自支的范畴。

  文官难当,武将好做,但在那个严重的重文轻武的年代,大家宁可在家赋闲也绝对不做那羞耻的职业。

  但这次不同了,这次是去辽西,于是,他的老子趁着这次机会,为他谋求了一个武官的行当,直接做了千户,然后恳请南京兵部给他颁了一份调令,直接划归了复辽军的序列,希望能在吕汉强的手下获得一份军功,然后升迁转职,毕竟老子是吏部的官,只要军功到手,由武将转文官那不还跟玩儿似的吗?这样就有了晋身仕途的机会,就可以光宗耀祖了。

  而这个潘建行带来的1ooo多足额的士兵,出身几乎全是潘家的宗族子弟,还有就是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孩子,更有是家里的佃户奴仆,反正一个个都眼睛血红的,准备在吕汉强的手下捞出军功,然后荣华富贵的过下半辈子。

  潘健行的队伍不但有兵员,而且还带了奶妈婆子小妾,更是莺莺燕燕一路欢歌笑语。

  在出前,这位东林左侍郎,在密室里,很是和自己的这个即将走到吕汉强身边的儿子,耳提面命了一番,于是带着升官财捞军功憧憬,带着东林不可告人的艰巨使命,潘建行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启程了。

  这样一路紧赶慢赶,在路上又汇集了五支赶奔辽西的大军,互相通报下来,竟然都是年兄年弟,什么侍郎的儿子,尚书的孙子,某位知府大人的兄弟,竟然还有一个走路都东摇西晃,站着都要丫鬟搀扶的,年近七旬的老人,细细一盘查下来,这家伙竟然是某个小巡府的老爹,也想替儿子上阵杀敌,也想赚取军功为死后哀荣。

  不过大家都见怪不怪,也都知道去了,不过是拿军饷享福领军功去了,因此六路人马合为一路,当然吏部最大,这支人马就共推潘建行做了头头,于是这浩浩荡荡的大军逶迤东来,直接杀奔了山海关。

  兵过山海关的时候,孙承宗就坐在城头上,一脸愤怒的看着这不成队伍的旅游大军,不断的用拳头敲打着城垛口,一阵阵悲哀凄凉涌上心头,但却又无可奈何。

  等潘健行一路上飞也似的跑到辽西行辕的时候,整个队伍已经累得跟狗似的。

  一进北镇,潘建行带着其他五个军头,立刻拿着兵部的调令直接冲进了吕汉强的行辕,这时候吕汉强正在堆积如山的案牍后面,奋笔疾书,手下诸将文武,进进出出,忙的是热火朝天。

  结果这个潘健行也不参见,直接大大咧咧的将兵部的调令摔在了吕汉强的桌子上,然后毫不客气地拉过一把椅子来,歪着身子坐在那上面,还往左右看了看,对着穿着普通士兵服装的王健吩咐道:“一路紧赶慢赶,还不是想为你们上阵杀敌?爷爷这里口渴的很,麻溜的给爷端水来。”

  这时候王健就看向了吕汉强。

  

  

  :。:


第725章 试探本心

 吕汉强被摔到自己面前的公文吓了一跳,拿起来看了看,竟然是南京兵部的,吕汉强就知道又有几支老爷兵到了。WwW.⒉

  要说这些老爷兵紧赶慢赶的跑到自己辽西来,全部都是怀着贪念拿军功的,倒也是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就比如在昨天,就有一支拿着南直隶兵部公文的卫所军队向自己报到,经过调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