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林羽之穿越日常 >

第59章

林羽之穿越日常-第59章

小说: 林羽之穿越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一百七十八章每人有每人的日常

“这大理寺卿家的小姐,倒是让人意外,能看出这其中的门道,是个聪慧机敏的!”谭宗还在琢磨今天这事。

“是啊,挺让人意外的,闺阁小姐能有这样的见识委实难得了。”林羽之倒是很赞赏这样的女子,比一般教化出来只知琴棋书画,女工针织的女子,多了种睿智趣味。

“我想起来了,仔细说道,羽之与这小女子还有过救命之恩呢,哈哈!这怎么也没有来个以身相许啊?”谭宗看热闹般嘲笑的说道。

“嗯,我观羽之对这小女子倒是有几分兴趣的感觉!”蔡冒斜觑了林羽之一眼,若有所指的说道。

林羽之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哪有?你的眼神不好!我看到的只是这里面的机敏反应,却没你想的那起子男盗女娼!更没有你们说的什么以身相许!”

“哼!我可没想到什么男盗女娼!”蔡冒想到林羽之看那冯家小姐的眼神,心头就有些堵。自己于其身上的念头不能宣之,时时压制。时常劝诫自己,每日得见,更为挚交好友,今生该是足矣了。

“哎呀,仲明好小气,这种小事还要与我来争辩!平日里作文章已辩的头疼,这出来了,一点的小事,你还不放过,真是损友啊!”林羽之摇头晃脑地说道,只逗得几人哈哈大笑起来。

。。。。。。

回到府里的冯碧瑶,心情已经没有了出府时的烦躁,今天虽然见到了宋泰,但是自己的心情很平静。更是给了那厮几个耳光,算是给他今日设计自己的一个教训。

此事自己一会儿还要告知父亲母亲,这种人还要上门提亲,父亲母亲肯定会把他们打出去,自己再也不用担心此事了,如此也能了了一桩隐患。

“小姐,今天在人群里,我远远的瞧见,有三位公子一直在向着您这边看。有一位公子长得丰神俊朗,仪表堂堂的,我看着好像是永安伯府的林公子吧!”

丫鬟莺歌对林羽之倒是有些印象,因为林羽之算是莺歌见到的公子里面,长相数一数二的风流人物,更是救过落水的小姐一命,自然印象深刻。

“你这小丫头,在这儿乱嚼什么舌根子,什么林公子王公子的,我怎么没瞧见!”冯碧瑶含笑着斥责丫头莺歌,自己便是看见了,也不好说出来。

小丫头笑嘻嘻地说道“这林公子还救过小姐呢,小姐哪会看不到,我还看见到小姐向林公子点头来着,小姐当我没看见吗?咯咯!”

“就数你鬼机灵!”

。。。。。。

雨花阁里的赵绮玉,正在凉榻上歪着,身上穿着的衣裳是惯常的单薄凉爽。身边伺候的丫鬟大气都不敢喘,在旁边静静的立着。

赵绮玉虽然来自男女平等的时代,但这个时代权势地位带来的便利,让自己很受用,这是在现代想都不敢想的。

驱奴唤婢,享受丫鬟奴婢的伺候,锦衣玉食,更是得古代帝王宠幸,这种古代权势给自己带来的享受,让人欲罢不能。莫怪在古代人人都谋权逐利,享受贵族生活。

自己为了保证这种优渥的贵族生活,更是要不断地谋划。

但这段时间,自己有了些疑问,恍恍惚惚,觉得有些事情和自己知道的历史情况有所不同,但又说不上什么来,因为历史不会记录太多详细的细节,更会有扭曲历史的记录,野史逸闻传记是否详实,确未可知。

更何况还有自己这只蝴蝶扇动着翅膀,会不会将一些事件扇动的起了变化,也说不清楚了。

就拿这铸钱一事,历史上有,但具体情况细节如何,自己就真不知道了,至于从哪个日子发生的事,也不可能知道。

唉,恐怕只能提前结交一些今后的重臣,结个善缘,为儿子铺路。

明年会试一科,在整个大雍朝历史上,是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一科,有几位未来的朝廷重臣,举足轻重之人出自此科。其所建之功,为世人所瞩目,更为世人所铭记景仰。

自己会在适当的时候请哥哥结交,这是一种提前投资。

赵绮玉摸摸没动静的肚子,有些懊恼沮丧,自己入宫以来,承宠的次数也并不少,怎么就是这肚子里没个动静呢?

这宫里,儿子才是根本啊!想做太后,没儿子可不成。

。。。。。。

户部尚书陈启正陈府

“这天锦书一事现在还是没有头绪,请老爷责罚!”总管福顺叩头请罪,这是实在查无头绪,这是自己以前从没有过的。

陈启正在书房三松斋里软榻上休息,最近户部太繁忙了。涉案之人不少,商户官员皆有。自然是涉案财物就广众了,这里面可不仅仅是金银,房产、田产、商铺等,除此之外,更是有各种古董字画、玉石摆件。

这些都要清查登记造册,入户部各库司存放统管。房产、田产、商铺等亦要请示皇上做出处决。

“此事你就不要再查了,既是这样的结果,就证明此人非我们了解之人,目的只在事,而不在人,不在利,这就难查了。”陈启正现在只想好好休息一会,还有很多事情等着自己处理。

“我再嘱咐一遍,这次的事有天昭在前,皇上雷霆在后,手下人办差都谨慎着点。偷换抄没家财、古董字画的事,你手下的人不可以干,也帮我盯着点,其他人也不能上手!要是让我发现谁手脚不干净,可别怪我不留情面!”

陈启正可不想在这件差事上再出现什么差子。以前下面的人拿一些便宜的物件偷换替代便罢了,这次皇上盯的紧,这些私熔私铸牟利之人就是个教训。

不能在小利上再犯糊涂,现在风头正紧。

从上次的雷兴大胆揭举,到这次曹靖的越级简拔,无疑又是一次石头投到了浅滩上,溅起的水花不小。可不光是这些言官御史们嗅到了腥味,朝中翰林清贵们也有了跃跃欲试的苗头。

。。。。。。

第一百七十九章吏部尚书

帝王心术,着实厉害,只用了两个人,就慢慢的开始引导朝中文臣清流之风向了。

看来荣景帝在肃清先朝皇子党争遗留下来的后患,稳定帝位之后,眼睛开始转向了庙堂之上,江湖之远。

荣景帝自登基后的表现也愈发成熟干练,执政风格也隐隐成形,自己要顺势而为,方可立于不败之地啊!

“是,老爷,小人谨记,这就去办!”福顺道安后退了出去。

书房内复又恢复安静,陈启正闭着眼睛,对各方形势细细推演。

。。。。。。

三司查办的进展情况,每日都会书文详报到荣景帝的玉案上。

关于涉案其中的齐妃之兄宋源,三司并未有所隐瞒顾忌,据实上报,呈请圣上裁夺。

另一值得一提的是,太常寺卿袁士功在这多方严查之下,还是露了马脚。

被查证指使手下寺丞周荣华具体操纵此事,所属门生更是结交外任州县的官绅,操办此事,不法牟利银百万之巨,胆大妄为,更是于事后欲将责任推卸给周荣华。

此事更是被三司重点彻查,上奏朝廷,荣景帝亲批:袁士功革职,依律从重处罚,流放三千里,所有家财全部抄没,妻儿有罪责者从严处罚。其朋党相关人等亦下狱查办,量刑裁夺。

对于礼部郎中宋源,荣景帝到底是给了三皇子一分面子,未曾从重处罚,只革了其职,永不录用。但处罚旨意却留中未发。

荣景帝极知道事情缓急,查铜钱事只是查铜钱事,明旨御史言官于此事上上奏弹劾要据实有据,不可只是风闻言事,随意攀咬朝廷诸臣,更不可结成朋党,互相攻讦。

有言而不实者,亦依法论处,绝不姑息。

朝中风气也慢慢由浮燥而沉淀下来,正气之风日稳渐盛。

。。。。。。

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杨铭时,康乾三十年进士,深得考官李光前器重,从之受经学,造诣益深。后授直隶(河北)巡道,革除宿弊,政绩斐然。后迁任贵州布政使,又擢升为云南巡抚,成为朝廷封疆大吏。荣景元年任云贵总督,荣景帝亲书“清操夙著”匾额送给杨铭时,以表彰他几十年清正廉洁、躬身勤政的卓著功绩。荣景二年升任吏部尚书,其诚朴端方,一着兼值保和殿大学士,位极人臣。

吏部掌文职官吏之政令,以赞上治万民。凡品秩铨叙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百司以达于部,尚书、侍郎率其属以定议,大事上之,小事则行,以布邦职。当然这是以前的律例,只宣之于书册典籍之上。

实际用人之权,均操之于皇帝,吏部只司签掣之事,并无铨衡之权。特别是荣景帝继位后,重要职官的任免,都是秉承荣景帝的意旨,直接发表。吏部的事务,只限于稽考中级以下官员的资历,根据例察,予以准驳,只是办理任免手续备案而已。

虽是如此,但是皇上哪里能记得住上下这么多官员及考评,对于官员的任命,吏部尚书还是可以给予重要的参考意见的。

自己更是兼值保和殿大学士,是内阁要员。

对于这次的事件,自己没有发表主张,是有自己的考量。

此次事件之后,朝中风闻奏事,参与弹劾的官员已经很多了,官员们纷纷发声,对涉及的官员商贾与追讨弹劾,更有借机谋划官职升迁、补缺之人,这于自己看来都是小道,成不了什么大气侯。

此次事件最根本的问题,乃是怎样解决、完善铜钱铸造之事,真正做到“一银兑千钱”的定制,是利百姓民生,朝政稳定之根本!这才是荣景帝这一系列安排的最终目的,看不清这一点的人,是很难得的荣景帝看重的。

说到此事,自己就有些暗恨,这样的好差事被高季文那厮抢了先,棋差一招呀。

但自己宦海沉浮多年,自然还是有办法扭转局面,谋得荣景帝的重视。

朝廷重臣体察上意,揣测帝王行事作风、处事目的,顺势而为,几乎能成为一种本能。

是以历史上真正的直臣为公之人很少,被载入史册的更是寥寥无几。

回到铜钱之事,为解决铸钱用铜铅问题,朝廷特别准许官商、民商携带货物,远涉重洋,到东洋诸番邦售货易铜,带回本朝以供鼓铸。此后,本朝铸钱主要以洋铜为原料。但洋铜价格也不断上涨,官商所购洋铜最高销售价银每百斤十四两五钱,民商所购洋铜的最高销售价银每百斤十七两五钱。铸钱用铜价格的不断上涨,造成铸钱成本的不断增加。

铸钱成本增加,致使市面上铜钱价格因铸本增加而昂贵。

此即为自己主要上书之其一:鼓励官商、民商以本朝特产换取东洋番邦铜源料,以本朝即有产量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外番贸易,增加本朝铜的储备量,降低东洋番铜的售价。

自己曾任云贵总督,而云贵乃是产铜之地,云铜贵铅,云贵铜矿自增开汤丹等厂以来,采铜有效,矿产增盛,除供本省鼓铸所需外,尚有盈余二百数十万斤,但铜多本少,不敷官买,可请动支盐务赢余银两,收铜转运至江南等省府。云南铜矿开采兴旺,可使矿铜数量大增。此其二。

此两点得施,长期以来困扰清朝廷的铸钱用铜问题可得到解决。

至于下面各种拉关系,谋补缺,以及提前预计打点外省府会出现的遗缺,钻营者,皆打发给了自己的心腹下属侍郎酌情处理。

三司清查渐稳,京师及周边府县已法办肃清,朝廷气象清明。

七月二十朝会,发生了几件事。

齐妃之兄齐源礼部郎中之职被革,明旨下昭。

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杨铭时上奏,增加铜源之策二,切实可行,众臣附议,荣景帝当堂允准所奏,由杨铭时会同高季文共同推动此事,并责成相关诸部全力配合。

杨铭时、高季文简在帝心。

。。。。。。

第一百八十章王五心计

廷议后,更是有旨意下昭。

杨铭时留宴,陪荣景帝用膳。这可是天子心腹重臣才能有的资格,是另一种形式的恩宠。

另有旨意,高季文任本科顺天府乡试主考,礼部尚书朱彦成为副主考。

荣景帝对今科乡试的重视态度可见一斑。

朝堂内外一片唏嘘哗然。

暗地里骂杨铭时、高季文二人阴险狡诈、见风使舵的人更是不少,各种羡慕嫉妒恨。但佩服二人深悟帝心的也很多,这个技能大家都想点亮啊!

。。。。。。

被王五拉走吃饭的十三,现在被带到了福记酒楼,领到雅间里面坐下。

酒楼管事认识王五,雅间安排的也好,酒菜上的很快,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八大碗,色香味俱全,极其丰盛,令人垂涎欲滴。

十三现在也经常跟着少爷逛酒楼茶楼,也不是以前的土包子了,装装样子也要装得淡定一些。

“嗨,就是这样的酒楼,俺跟着俺家少爷可是来的多了。就连现在京城知名的玉都酒楼,俺们少爷就在那里夺过魁,那更是经常去的。这儿的菜色还行吧,一般!”传说中的装逼,十三也学会了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