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林羽之穿越日常 >

第20章

林羽之穿越日常-第20章

小说: 林羽之穿越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习了。是以要人留心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平常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这样的仁智之人。

谭宗立言道“知者,吾知之于乐水矣。其明洁以善鉴似水,其疏通以善达似水,见乎其似而真者呈焉,而知者不自知也。仁者吾知之于乐山矣。其敦厚以安义似山,其严重以镇物似山,见乎其似而真者显焉,而仁者不自知也。”

此段讲:为什么智者喜欢水,因为水形似智者之形态特征表现。智者同水之性相似,默默无语,不动声色!后一句仁者同知者相同之意,此仁者与大山,喻高山仰止,永志不忘!

江子墨复接道“知者则动焉。名理之旨虽精,而知者取之目前而皆是。人以动而得咎,知者以动而有功。动盖知者之天也,顺万物而无为,宜其中之无累也。仁者则静焉。宇宙之故虽纷,而仁者守其经常而不迁。以不易之道付物,则内出现者适以成其外之静也。人以不静而易守,仁者以静而莫量。静在仁者之天也,涵万理而无思,宜其命之既立也。”

第八十四章文比第三场

此为进一步讲智动、仁静,认为明智通达之人,更能从眼前的众多事物中取精华,抓主旨。知者可顺应万物,顺其自然,内心舒畅,故而无忧也。

仁者静因立场坚,不为外物而干扰也,仁者谨守准则,并不因时而变。仁者更能坚守,而无法限量,此亦为仁者立身之根本也。

谭宗又接“以动言乐,知者之乐何如也。顺逆之境天为之,知者因天而己不劳;忧患之端人为之,知者尽人而神不累。故夫物之乘我,虽屡出以相尝,而动与天游,则此中之陶陶者自若也。其斯为昭旷征矣乎。以静言寿,仁者之寿可必也。修短之数天定之,仁者敬天而安其理;劳逸之节人定之,仁者养人而全其生。故夫物之扰我,虽无端以相感,而静以常贞,则此中之存存者不息也。其斯为安敦之明效矣乎。”

此就是说智者的快乐是什么呢?是为无论人生的境遇是顺还是逆,都是上天的安排,并不能使智者烦恼。人之忧愁还有祸患,都是人的因素,是自己造成的。是以智者心胸宽阔豁达,怡然自得,乐天之命。而仁者则为仁静,仁静可使人长寿,仁敬上天,而安于理,人之辛劳与闲逸是由自己决定的。在外物相扰时,可以沉静坚定操守。

谭宗言落,已结束此题。

八位评审又是一番你言我语,有道“江子墨行文切题,讲述观点论证充分”,有道“谭宗文思细腻,反应机敏,难得难得”,又有人言“二人旗鼓相当,伯仲之间也。”

经评审又一番辩议,最终詹侍讲开口道“此一题二人应答皆佳,破题解释深入浅出,入情入理,都为佳对,我一众评议江子墨略有优势,评此题江子墨优。”

詹侍讲言毕,在场的国子监监生等信心大振,纷纷又是一番盛赞,江子墨连连推却。

酒楼掌柜的适时的安排给众人倒茶、奉茶,茶果点心一应具全。大厅内一时热闹非常,谈笑风声!

听詹侍讲再道“诸位安静,第三场蔡冒对阵李朝桢,第三题: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二位开始作答。”

此题为,孔子说:“(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描写松柏临冬不凋,不屈不挠的气节与品质,实际是托物言志,借松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精神境界。

此题出,蔡冒已当先道“物亦有受知之时,无为惜晚也”。

李朝桢也接道“夫后凋之节,松柏岂应俟岁寒后知哉?不岁寒后知,不成松柏耳。”

蔡冒上前一步言道“今夫世人何知,落穆者有搔首问天耳。人之所赏,天之所摧也,百卉争妍,人共艳焉,有其时叹造物之不仁,而恨彼苍之好杀哉”。

此意为:讲出了一个普通的,也是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现象,就是社会上一般人不知道的,就连那些思想境界高尚,但却时运不济、穷困潦倒者,也要摸着脑袋抓着头向老天询问的问题,即人们所赏识钦佩的,常常是老天爷摧残的。

第八十五章岁寒松柏论

万紫千红的花卉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了,人们对此都非常喜爱,而这时人们却忘记了造物主是不公平的,也记不起要去怨恨苍天,还有摧残杀戮生灵的一面,这讲的是岁寒的严酷性。

李朝桢忙又道“有松柏者,负性赋质,同自天植,而不随贞元之运转,乍荣乍枯,力能使大造无懼。摧残剥落,成何景象!而犹余硕果之不食,超群独竖,尚堪为乾坤壮色。”

词句的意思主要从正面表现松柏的特征,松柏其独特的秉性气质,天然的本性,坚定不移,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荣枯,一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果大自然都被摧残剥落,一片萧瑟,又有什么景象可言?而松柏却是仅存的硕果,只有它超群独数的形象和精神,就能够为乾坤增添壮丽的颜色。明确的体现出了松柏的坚定不移的性格,无论环境的优劣,都一如既往、始终如一!

蔡冒背手而立,再道“为操鉴者计,知松柏不当于岁寒矣。落落漠漠,过而不问。松柏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此不知者之罪也。为松柏计,知松柏不得不于岁寒矣,劲节未著,谁其先觉,松柏自当寄焉,以待知己者未晚也,此松柏之常也”。

此句可理解为:先是站在考察者的角度讲,认为松柏的生长时机不对、地点不对,似乎认为人们“过而不问”责任在于松柏,以致被不了解他的坚贞品格的人讥讽辱骂。这过错并不在松柏,发现人才,发现德才兼备尤其是品格高尚的人才,是要花一定气力的。

站在松柏的角度考虑,松柏所选择体现自己崇高品格精神的时间是在岁寒之时,这是不得已的事情,因为松柏强劲的枝节,坚贞不屈的节操,还没有显现出来的时候,又有谁能事前察觉到呢?这正是松柏的崇高,一种平常心的表现,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尚。

这两句话是在讨论时机,也就是气候环境的问题,越是恶劣的气候,越是恶劣的环境,越能考验人,越能体现其精神品格!

众人听二人精彩应对连连点头,众学子们也各有所得,深受启发,冥思苦想,以试自己之应对方法,各方人等俱是反应不一。

只听李朝桢接着道“虽其与草木共处不凋之时,而百无足与草木斗奇者,此正不与草木同凋之具也,此真松柏也,不此之知而知亦浅矣。顾其与草木同处不凋之时,而能种种受斡鉴者,必区区与草木斗奇者也,必非松柏也。过此以往,或之知而知乃真矣。”

此可解释为:松柏虽然和草木同时生长在枝繁叶茂,不凋残零落的季节里,环境相同,但从来不去与草木争奇斗艳,这也是松柏不同于草木的特殊之处,这是真正的松柏精神,如果对松柏的这种特性了解不够,那就对松柏的理解太肤浅了。后一句讲松柏与草木环境相同,如果锱铢必较,去同草木争奇斗艳,这样的松柏并不是真正的松柏,对缺乏真精神的松柏是要深入观察,认定比较的。此言也是以物喻人之道理。

第八十六章第三场完结

蔡冒立时又道“好为异者,众必嫉之。松柏异早凋者,非松柏异也,凋者自异松柏也。草木有知,我知其弗恨也。骤见奇者,群必讶之。见后凋者回视未寒以前,觉目中无此松柏也,今者何弗相蒙也,松柏有知,我知其哑然笑也。”

此句讲松柏在行动上不异,在选择时间长也不奇,他与其他草木相比,没有什么奇异之处,喜欢与别人不一样,表现奇特,必然会引起一般人的嫉妒,但松柏的行为与那些一到秋天就过早凋零的草木不同,这并不是松柏特意这么做的,而是那些过早凋谢的草木与松柏不同罢了。松柏不凋,自身没有变化。如果突然见到某种奇异的现象或事物,许多人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经过冬天的草木见到经冬不凋的松柏,再回头看松柏与自己在未经严寒以前的模样并无差别,就觉得好像见到的不是这样的松柏了,怀疑松柏是在蒙骗,如果松柏有知觉,见到这种情况,一定会哑然失笑。

李朝桢亦跟着道“岁寒以前,已有岁寒当其过而不知,岁寒以后,复有岁寒当其未寒而复不知,即令岁无寒时,草木无凋零日,终松柏之身无复知其后凋者,松柏亦如是已矣。夫松拍岂斤斤焉,欲邀人世眼目一顾盼者哉。”

此句讲松柏无论出于什么季节、什么环境,都超群独竖、坚贞不渝,特别处于岁寒时,更是显示出这种秉性本质,他不是为了表现自己,故意展示不同,而是本来如此,一直如此。

此题结束,二人各归坐位,二人好友也都凑到一起,小声私语。

几位评审又是一番争论不休。经评审你来我往的争辩,最终詹侍讲开口道“此一题经众评审一致,评议国子监李朝桢略有优势,评此题李朝桢优。”

詹侍讲甫一宣布,在场的国子监监生等齐齐叫好,纷纷上前对李朝桢盛赞有佳。

李朝桢忙道“我意蔡兄论述不在我之下也,我深敬佩之,此结论实乃诸位大人、先生额外加恩抬爱,受之有愧矣。”

蔡冒对此结果并无太大的意外,且此也非正式科举大比,评审之几人有心维护国子监的官办教学机构的权威地位,国子监所代表的也一直是国之学府的表率,这是显而易见的,心中还是略有遗憾。

林羽之早已站在蔡冒身边,待詹侍讲公布结果,林羽之也有所感,拍着蔡冒肩道“仲明在我心中乃为胜者,他人言之如何,并不能动我之意,仲明亦无须介怀,吾辈当更为自强共勉之”。

蔡冒听着林羽之安慰之言,心情略好了些,回道“羽之放心吧,无碍,静待大比,吾必胜之!”

在大家以为文比可以结束时,只听詹侍讲站起来道“诸位安静,国子监与岳麓书院诸学子,皆能秉承:孔孟之道、程朱理学,谨守“忠孝节义、三纲五常”,能融会贯通、发扬光大,乃吾儒家莘莘学子之典范,适我大雍之千秋盛世,吾辈文风鼎盛,更恰逢众文人才子齐聚一堂,吾特定再加试比之。”

第八十八章文比正式结束

林羽之细想后道“三十六计,巧设机关巧过关,频频得意”

董轩思索间,猛然喜道“七十二变,善降妖魔善服魔,屡屡成功”

林羽之抚额“得,这位国子监才子还是个西游迷”。

岳麓书院夏雪宇出“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国子监监生王世贤对“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国子监监生高大凯出“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岳麓书院王瑞雪对“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岳麓书院任思齐接着道“童心未泯,此刻偷闲捉月影”

江子墨对“老气难消,忽然犯困梦风流”

岳麓书院田玉轩出“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国子监监生张亦航又对“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林羽之出“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董轩遂对“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李朝桢出“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蔡冒对“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国子监监生于海洋出“阅卷清风能识字”

岳麓书院刘应凡对“思情明月也读书”

国子监监生王金阳又道“唯有读书窗下笔”

岳麓书院贺禀对“尤其墨画案中词

岳麓书院郑云天出道“逝水东流,断雁南飞,醉客乡愁无处寄”

国子监监生王世贤对“罄竹难书,锦树易成,佳人情意谁人听”

。。。。。。

直到詹侍讲宣布停止,大家还都意犹未尽,只感觉听的人酣畅淋漓,十分痛快。大家真的是平常难得能如此平和的听听这些学子们在制义文章之外的才学表现,诸讲师们也对于自己的学生能有如此敏捷的反应,应对自如,甚为欣慰。

参与者亦对自己能在众人前一展才学,心中更是快意。未能参与者亦恨不能亲身上阵,力压群雄!

詹侍讲喜笑道“诸子表现极佳,汝辈人才辈出,可喜可贺!此局尤以林羽之、董轩佳句妙极,二人真不负少年才子之名!”

“第三局以岁寒三友为题即兴作诗,上笔墨,诸子将所作之诗词誊写下来,注以名字上交,时间为两刻钟,开始吧!”詹侍讲看着众人道。

随后有人将已备好的笔墨纸砚,分别布置与诸参与者。

一时间众人又是安静等待,或思索、或饮茶、或闭目养神。

此题目对林羽之而言真心不难,自己也已有了决断,只还是做细细思索状,才慢慢开始下笔,边写边停顿思考,诗句亦慢慢跃然纸上、显露其形,一股雄厚的力量已扑面而来!

只见纸上写着:

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竹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