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万岁约阿希姆 >

第250章

万岁约阿希姆-第250章

小说: 万岁约阿希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轰炸机,在六七百米的高度以平飞状态投下了九十颗轻型炸弹和五十四颗中型炸弹,尽管直接命中率不足百分之二十,仍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将巴黎火车东站变成了一片火海。在此过程中,法军地面部队束手无策,因为他们并没有装备专门的高射炮,而是使用野战炮和哈奇开斯机关炮应急,前者命中效率极差,后者的对空射程有限。

    相较而言,德**队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早在普法战争期间,普鲁士军队为对付法**队的载人热气球就制造出了能够对空射击的“气球炮”,到了1906年,德国爱哈尔特军火公司(莱茵军火公司的前身)根据飞机和飞艇的特点,在气球炮的基础上制成了专门用来攻击飞机和飞艇的火炮,并将火炮装在汽车上,利用控制手轮调整高低射界,使之具备较强的实战能力,而50毫米和65毫米两种口径的高射炮最大对空射程分别达到了4200米和5200米。

    对巴黎火车东站的轰炸结束之后,德国海军的容克vi机群在返航途中又击落了五架前来围追的法军战斗机,自身无一损伤,创下了轰炸机对战斗机的最大战损比。

    除了派出远程轰炸机,德国海军派出驻扎于阿拉斯的的攻击机,对法国东北部的其他铁路枢纽和铁路桥梁展开轰炸,并且袭击了停在火车站以及正在运行中的法军列车。在未遭有效抵抗的情况下,德国海军飞行员以惊人的效率让法国东北部的铁路运输系统陷于瘫痪。

    铁路运输固然是法**队调兵遣将的首要工具,却不是唯一的机动方式。之前为了支援马恩河前线,巴黎政fu下达征召令,募得上千辆出租车、卡车、公共汽车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机动车辆义务为军队运输兵员物资,这支奇特而庞大的运输部队每天可从巴黎运送六千士兵前往马恩河,成为法军维持马恩河战线的重要支持。这一次,这条特殊的运输线向东铺设到了泰兰河畔,将法军士兵们从巴黎周边运往米伊、博韦、埃尔姆一线,以阻挡来自亚眠方向的德军进攻。

    德军攻占亚眠的第二天傍晚,在塞纳河畔的小城巴尔,法国总司令部内,巴黎遭到德军猛烈轰炸的消息已经让霞飞和他的将领们焦头烂额,当听说攻占亚眠并且一路杀向巴黎的德军部队属于海军陆战部队时,他们都惊呆了。

    “根据飞行员的报告,从亚眠南下的德军部队大约有两到三万人规模,有好几十辆坚不可摧的钢铁战车,还有装载重型火炮的军列,这与第6步兵师长菲利普…贝当的描述相吻合。”

    法军参谋长克莱热里将军很不情愿地说到。

    霞飞眉头紧锁,思索良久,决定炸毁泰兰河上的所有桥梁,以阻止德军利用法国的铁路干线运送兵员和辎重,并令第9集团军司令斐迪南…福煦将军把所有能够收罗到的部队派往泰兰河阻击这支来势凶猛的德国海军陆战部队。

    英国远征军指挥部此时就设在与法军总司令部一街之隔的地方,在简陋的会议室里,英国远征军司令、陆军元帅约翰…弗伦奇爵士,远征军参谋长阿奇博尔德…默里、副参谋长亨利…威尔逊以及刚从伦敦来的特别信使——陆军情报部的麦克多诺上校,面色凝重地围坐在桌旁。

    “就算确如所言所说,德国海军利用舰艇陆战队和要塞守备部队组建了一支十万人规模的海军陆战部队,并准备用这支部队登陆大不列颠岛,可是以军事常理推断,德国人不可能在同时维持东西战线的情况下打这场跨海登陆战——英国民众却被这个传言吓得够呛。毕竟英国的大舰队已经被德国海军打败了,单靠潜艇和鱼雷艇无法保卫海岸线,德国人却可以拼凑出半支主力舰队。邀请法国舰队前来协防不列颠本土,且不考虑他们能否抵挡住德国海军,日不落帝国的尊严也不容许这种情况出现,所以……”说到这里,弗伦奇爵士无奈地摇了摇头。

    “问题是如果我们调走了两到三个师的部队,法**队能否及时填补我们留下的空缺。”威尔逊忧心忡忡地反问说。正如他们所知道的,法国已在马恩河前线投入了六十个师,法军总司令部已经到了在其他任何方向都无法挪动一个步兵师的地步,派去泰兰河畔的万余部队竟是一个营、一个连拼凑出来的。

    可是,麦克多诺上校带来的信件近乎于一份军事指令——英王陛下和基钦纳勋爵的态度非常坚决,不列颠的心理防线需要这三万名英军士兵,而在他们来看,在双方投入两百万兵力的马恩河战场上,三万士兵的去留也许无足轻重。

    “我们的抉择可能导致整个联军战线的崩溃,战场转移到巴黎,如果法国人不能守住巴黎……”默里满目焦虑地看着他的同僚们,此时法国和英国的关系正是唇亡齿寒,假若法国战败了,英国要么继续对抗如日中天的德意志帝国,要么俯首称臣,将丰厚的殖民利益拱手让出。

    弗伦奇仰面叹道:“那就让法国人尽最大的努力守卫他们的首都吧!”

    一阵沉默,默里将军低声问道:“那让谁的部队返回英国?”

    在第二次弗兰德斯海战结束后,基于马恩河战役的迫切需要,英国向法国增派了作战部队,此时总共有五个步兵师、一个海军陆战旅和一个骑兵旅与法**队并肩作战,只有整装待命的英国第6步兵师还留在不列颠本土。

    抵达法国的英国远征军部队编作两个兵团,分别由道格拉斯…黑格爵士和詹姆斯…格里尔森爵士指挥。黑格爵士的第1兵团战斗力最强,曾进入比利时南部作战,经历了边境战役的磨砺,最后投入绞肉机式的马恩河战场,三个精锐步兵师的伤亡较大,也到了该将它们撤下前线进行休整的时候。可是关于战争前线的残酷,关于德**队的凶悍,加上部队本身的损失,很可能给英**民带来负面影响。相比之下,格里尔森爵士的第2兵团伤亡要小一些,除第1骑兵旅之外,其余部队还未真正经历过炼狱的考验。


第320章 从亚眠到巴黎〔下〕

9月中旬的末尾,在距巴黎仅五十多公里的泰兰河畔,法军士兵顶着烈日在离河岸四五十米的位置挖设堑壕。松软的泥土既利于挖掘,也利于吸收炮弹爆炸威力,可是,无论是穿着沙地色制服、打着灰色绑腿的阿尔及利亚步兵,还是蓝上衣、红裤子的法国本土兵,一个个都紧绷着脸,看不到一丁点儿神气劲。

    这条漫长的沿河阵地从北端的米伊一直延伸到南端的埃尔姆,全长十多公里。从地图上看,这条临时构筑的防线好比是从东北方向进入巴黎的大门,只要守住这扇大门,从亚眠杀奔而来的德军部队要么埋头强攻,止步不前,要么绕道远路,拉长补给线,并把侧翼暴露给法**队。无论德军指挥官如何抉择,法国人都将赢得巩固巴黎防线的宝贵时间。

    为了守住这条串联米伊、博韦、埃尔姆的沿河防线,法国人几乎拿出了所有的家当,在铁路枢纽遭到德军轰炸的情况下,以各种民间车辆组成的机动运输队同时间展开了赛跑,只用了三十多个小时就把一万多名法军官兵从巴黎周边运抵泰兰河畔。

    巴黎民众支援前线的热情值得钦佩,但与此同时,从亚眠南下的德**队也在争分夺秒地赶路。没等法军官兵将沿河阵地的堑壕挖得够深够宽,格里恩茨统率的先遣部队就已逼近泰兰河。前哨的警讯传来,法军官兵纷纷停下手里的活,拿起武器准备战斗。

    从亚眠通往巴黎的铁路干线穿过了博韦城区,法军的防守重点也因此放在了这里,然而德军的进军路线却避开了这座城市,部署在博韦北边的法军部队赫然发现德国人的灰色浪潮出现在了视线中。

    德**队还未靠近河岸,只听轰轰两声巨响,附近的两座短桥在猛烈的爆炸中化成了漫天飞舞的碎屑。

    法军总司令部的命令得到了严格的执行,而在每年汛期,泰兰河都会有人淹死,可是过了汛期之后,河水通常只到成年人大腿位置,就算法国人自毁了河上的所有桥梁,也不足以抵挡德**队的进军步伐。

    灰色的队伍渐行渐近,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卡车上坡的隆响声,参杂着难以形容的金属摩擦声和沉闷的脚步声——德国人的秘密武器,那些装备火炮和机枪的履带式战车,虽然不是无懈可击,但它们的进攻总是伴随着大量德军步兵的跟进,法军士兵往往还没靠近它们就已经被德军枪弹击倒了。

    德国人刚刚进入射程,部署在后方树林的法军炮兵就急不可耐地开火了。炮弹呼啸着飞向远处,落下之时,秩序井然的德军队列顿时散乱开来。如果这时候就以为德国人被挫败了,或是攻势受到了遏制,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德国人就像受到挑衅的蜂群一般向河岸边的法军阵地猛扑过来,那些战车飞快地卷动着履带,扬起滚滚沙尘,势如冲锋的骑兵,又比骑兵强大许多,落在附近的炮弹对它们几乎没有任何的阻挡作用。

    跟在战车后面的德军步兵浩浩荡荡,此时从空中往下看,会发现这数千德军泾渭分明地排成了三个波次,每个波次并非单列横队,而是形成了松散有序的战斗队列,波次与波次之间隔开了三四百米,这样不容易像均匀阵列在敌方炮火面前蒙受较大损失。

    位于河东岸树林中的法军部队率先接敌,多挺哈奇开斯机枪发出连贯的嘶吼,以在比利时和法国边境地区的战斗经验,如此猛烈的机枪火力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干掉上千没有炮火支援的德军步兵——战场上的老经验并不一定能够屡试不爽,抵近法军阵地之后,装备旋转炮塔和短管战车炮的德军战车开始逐一清除法军的机枪火力点,不出五分钟,树林中的法军机枪便完全沉寂下来,而在德军战车面前,法军士兵手中的步枪无异于昂贵的烧火棍。

    接下来,德军战车并未直接冲进树林,而是在树林外以炮火和机枪掩护己方步兵向树林中的法军部队发动进攻。发生在林地里的战斗与堑壕中的近距厮杀如出一辙,大量装备手枪、轻机枪和手榴弹的德国海军步兵延续着猛冲猛打的近战风格,这里的法军士兵或是结束休整重返前线,或是第一次踏上战场的预备役人员,他们哪里经历过这样的战斗,一转眼的功夫就被逐出树林。

    看到己方的前卫部队仓惶不堪地渡河撤退,在河西岸筑壕防守的法军部队顿时乱了方寸,士兵们没头没脑地朝对岸射击,军官们以为德军会在前方树林正对的河段发起渡河作战,忙不迭地往这里调集作战部队,使得这条沿河防线的其他位置兵力空虚。

    占领泰兰河东岸之后,从亚眠方向推进至此的德军部队却不急于渡过这条既浅又窄的河,而是冒着法军炮火逗留于林地以及河岸后面的开阔地带。不久,两架双翼单座的德国飞机从北面飞来,其中一架主动引开了在附近活动的法国战机,另一架则在法军的河岸阵地上空盘旋了一阵,引得法军士兵噼里啪啦地朝空中打枪。过了一会儿,只见这架灰色涂装的飞机不断降低高度,进而在离河岸较远的空地上降落了——在法军炮兵将其摧毁之前,机上的飞行员同地面的步兵军官进行了短暂的口头交流,然后驾机起飞,让对岸的法国人看得目瞪口呆。

    得到了飞行员的指引,德军的渡河作战找准了法军的软肋,一部分战车沿着河岸向上游行进了数公里,尽管只有数百名士兵在第一时间跟随它们横渡泰兰河,却轻而易举地撕开了法军防线,建立了桥头堡。接着,渡河的战车和步兵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河岸掩护后续部队渡河,其余组成一支精锐的快速突击部队,利用战车的推进速度穿插占领了法军后方的道路交叉口,摆出一副包抄围歼法军部队的架势,指挥分散、军心不齐的法国人果然上当,一些本土部队立即放弃河岸阵地向后退却,宽达十余公里的沿河防线顿时漏洞百出。

    如此轻松的功勋送到跟前,经验老道的格里恩茨可不会错过,他立即指挥先遣部队在三个地段同时渡河,虽然遇到了部分法军官兵的顽强抵抗,但不出一个小时,十二辆海军战车和四千多名德军步兵便突破了由一万多名法军官兵防守的泰兰河,法军全线溃退。

    两个小时后,格里恩茨亲率部队尾随法军败兵攻入博韦城内,法军空有数倍于德军进攻部队的兵力,竟主动放弃了瓦兹省首府,将通向巴黎的最后一扇大门拱手让给了德国人。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四千万法国人衷心爱戴的盟友会在生死处于一线的关键时刻抛弃我们……抱歉,抛弃或许是个不得当的措辞,请不必在意我在极端悲痛的情绪下所说出的胡言乱语。”

    在小城巴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