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霸世唐朝 >

第46章

霸世唐朝-第46章

小说: 霸世唐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话,该做什么秀,虽然十四岁的他动作还有些生硬,语气还不能做到抑扬顿挫,可这份生涩的感觉越是让人觉得诚心,起码李二就比较受用。

    “听驸马说,你对交趾很有些想法,大唐粮食紧张,朕可轻易不赐人全羊宴,今日喂饱了你,可要说出个三五六来。”李二心里美滋滋的得瑟道,说到性格,其实李泰跟他最像,尤其是喜欢听好话这一点,冯智戴早就得了阳林的交待,话尽量往漂亮点说,讨得李二欢心,他自然会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其实微臣那点心思,驸马爷早就看穿了,交趾三郡所产之粮米足以供应整个关中地区,是以,当年汉武帝会花大力气收复交趾,设立郡县,而如今我大唐四处用兵,灾害连连,正是缺粮少米之时,收复交趾可解大唐粮米之困,势在必行也。然,动刀兵,必兴灾祸于百姓,朝廷上的文官恐怕不会同意,调关中之兵跋涉万里远征交趾,不用打,已经败了一半,武将们也未必会同意,所以,攻略交趾,首先要解决的是来自文臣,武将方面的压力。

    微臣首先说说文臣,他们好出谋划策,用计谋解决问题,能不动刀兵,不伤人命,当然是上上之策,微臣其实与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收复交趾,首先得用计策,当然,计谋不可能让陛下得到交趾,最后必须得用军队。

    再说说武将,他们的本事是在军阵之上,尤其是我大唐关中将士,善攻坚,悍不畏死,陛下当年在洛阳城下百骑破万就证明了关中子弟的勇猛,可是让他们死在战场上他们甘心,让他们死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却是有些冤枉,关中气候寒冷,士兵少生疫兵,南方却不同,气候酷热,易生病患,山林地带,瘴气重生,关中士兵难以适应,所以,武将们不是害怕打仗,是害怕这险恶的地理环境会将大唐的军队拖死,耗死在里面,所以如果要对交趾用兵,必须要训练出一批能够在山地作战的军队,这最少恐怕也要一两年的时间。”

    “恩,你说的这些朕也考虑过,想要完全拿下交趾三郡,短时间内大唐是没有这样的国力的,朕要听听切实可行的方案。”

    李二小饮了一口酒,对少年冯智戴刮目相看起来,这样的年纪有这样清晰的见解实属不易,起码自己的几个儿子里就没有能与之比拟的人物,除了那个似笑非笑烤着羊肉的小怪物,李二甚至都有点嫉妒起冯盎来,生子当若冯智戴啊!

    “微臣多次与驸马商议之后觉得,收复交趾势必牵动整个南疆势力,与其谋一地,不如谋全局,将整个南疆纳入大唐的管辖之内,交趾只是作为一个起手点而已。”冯智戴谢过递来一盘剃好的羊肉的阳林,缓缓道。

    “整个南疆?”

    李二瞬间忘了烤全羊的肉香味,心思来回旋转起来,大唐以南疆域的范围很广,地域包括后世的广西,湖南半省,贵州半省,云南全省,越南,泰国,缅甸等,实际面积并不比中原之地小,连交趾三郡都拿不下,何谈整个南疆?

    “陛下,南疆之地,山多,民族种族多,虽然地域广阔,但真正能对朝廷构成威胁的军队却不多,朝廷若图之,收心为上,所用者,非战无不胜的军队,而是精尖高端的开发型人才,臣有幸走过一趟南疆,发现他们其中大多数部落都处于一个相当落后的生产环境,穷困潦倒,不懂得利用当地的资源让自己富裕起来是他们的弱点,是以,陛下想要收他们的心,其实路子已经出来了,派得力的臣工进入南蛮部落,给他们的首领封官赐爵,赏赐些金银财宝,再指挥他们搞生产开发即可让他们不再仇视我大唐,届时陛下对交趾动手,至少可以让南疆诸部两不相帮。”冯智戴娓娓道来道。

    “如此,朝廷投入的不小,却没有实际性的收获啊!”李二继续问道。

    “陛下收获了南疆民心,其它的还远么?当然,收民心只是第一步,大唐也需要累积实力,对于那些反抗的死硬份子给予打击,按照原本智戴的想法,能够在三年之内拿下交趾,十年之内一统南疆已经算是顺利的了,不过在见过天授驸马之后,他给微臣指出了另一条路,就是海路。

    巍峨大山可以为南疆屏障,茫茫大海却是能成为我大唐军队的坦途,攻略南疆,先攻略交趾,攻略交趾,最不牵动南疆的方案,则是走海路,是以,朝廷未来的两年准备时间里,要训练的除了是能适应在山地作战的军队之外,还要训练出一批能坐海船走沿海的水上部队,有了这支部队,朝廷的大军随时可以越过南疆,直抵交趾,拿下来这片产粮之地之后,再从蜀中,岭南,交趾,三路齐出兵,南疆之地可得也,如此,两年可取交趾,三五年内统一南疆,十年大治也不是问题。”冯智戴侃侃而谈道。

    海军的概念是阳林首次提出来的,大唐时期的人们对喜怒无常的大海是抱着较大的敬畏之心的,三国时期的东吴水军算是最强了,可他们的船只军队顶多也是在长江水道走走,富饶如海南岛,直到宋朝,明朝都被当作是犯官的流放之地,可见古人对海洋以外的地方是多么的不看重,阳林不同,他是从后世来的,他深深的明白一亩海十亩田的道理,海洋的水是立体的,一亩大的海洋能种植,产出的东西远远大于陆地,光是鱼虾,也是陆地上一亩田地能收获的粮食的十倍以上的重量,何况还有其它海产品和丰富的矿物,石油资源,如果大唐能在一千多年前着眼于海洋开发,可以想象百十年后能富裕成什么样子。

    “海路?能走通?”、

    李二生平是在马背上打下的江山,对于海洋的波涛汹涌,只存在于想象之中,他的目光聚焦在阳林的身上,这个世上如果有谁能有冯智戴刚才所说的见地,那么此人必是阳林,阳林没有说话,将最肥的羊肉剃了一盘子下来让太监端了出去,想必在殿外流口水的李丽质早就等不急了,满足她的食欲比谈论国家大事有意义。

 第六十三章 天上人间**计划

    

    在后世,谁掌握了制海权,谁就掌握了经济命脉,掌握了最大的天然资源,阳林知道现在拿这些观点根本说服不了李二,只能将海洋,当成一条简易的行军路线来给李二讲解,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只要唐人开始下海了,那么离独霸海洋就更近了一步。

    “父皇,我听说四夷馆住进了日本谴唐使,还有吕宋,琉球等国,也时常派人与我大唐沟通,不知道是也不是。”阳林这么问,李二很快就联想到了什么,他是军事家,还是属于战略眼光很长远的军事家,这些海外的小国能够行船万里来到大唐,证明他们的航海能力已经超越了大唐,如果大唐走海路进攻交趾是一片坦途,那么他们走海路进攻毫无防备的大唐沿海诸府道也将是一片坦途,并且人家劫掠完还能马上退走,你根本没有像样的海船能够进行远海追击,现在他们没有来攻打大唐只是因为他们还不够强大,谁也保不准几十,甚至几百年后他们的文明将会进步到什么程度,不谋万世何以谋一时,打造海军不仅仅是方便大唐军队收复交趾,还是打造未来的国防力量。

    “小林子有话你就说个通透,朕需要一个很清楚明白的计划方案。”

    今天在坐的除了阳林和冯智戴就是李二最疼爱的两个儿子,李承乾是东宫太子,不参政,不议政是他的本份,他只需要听,看就行,吃货李泰是亲王,同样是听和看,当然,安排他们这两孩子同席,除了化解皇帝与冯智戴这个小孩子之间的尴尬,同时也是李二在起示范教育作用,对于阳林和冯智戴讨论的政治观点,李二稍后说不定会考校李承乾和李泰。

    “陛下有威服四海之志,就首先要打造威服四海之军,如果拥有海军,陛下就拥有了一柄随时插入海外诸国心脏的利剑,只会让他们更恭顺,更谦卑,如今大唐的战事集中在西突厥,东高丽,以及吐蕃高原,皆是苦寒之地,无水道可行,原内陆水军几乎形同虚设,英雄无用武之地,陛下应该早做打算,将水军改建为海军,让空余出来的水军发挥出力量来。儿臣听说见惯了大海的波浪,再走内陆的江河便如履平地了,所以儿臣打算将水军船队打造成江海两用船,不仅负责军事训练,还要在今冬全部改造完毕,明年开春前前往交趾采购粮米,至于如何改造么,儿臣已经将一份图纸交予古月先生,听说已经制作完毕,运行顺畅,只要装上船只就能使用,过几日陛下就能看到改装好的水轮船了。

    水轮船一旦问世,相信诸多跟水路有关的行当,甚至是国家都会引起骚动,届时南北商业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还请父皇下令,严格保守水轮船的制作方法,起码在大唐新一代水上交通工具没有诞生之前,水轮船只属军用。

    水军的任务除了出海走海路到交趾运送粮食以外,还要着手剿灭沿江,沿河,几大湖区的水匪,最起码,在陛下大举对南疆用兵之时,内陆水道,水匪要完全肃清,作战方案,以优厚的招安条件为上,大唐现在很缺有水上功夫的人,杀光水匪,损失的是大唐自身,利用他们,打造强大的水军,海军,才是对大唐有利的。

    儿臣还打算在即将沟通的阳江运河建几处停靠码头,阳江是儿臣的封地,建造码头的费用和今后码头上的收入都是儿臣的,还望陛下批准。”

    阳林前面说了很多,都是对大唐有利的方案,只有最后短短一句是对自己有利的方案,天授驸马要了一条完全无产出的阳江运河为封地,不给人家建几个码头,收点停靠费也太说不过去了,李二很痛快的答应了,他更有兴趣的是经过改装之后的水轮船有什么样的功能。

    “你瞒着朕做了很多事啊!虽然这些事都有利于我大唐,但是以后最好先跟朕打个招呼,知道今天有多少武将大臣来跟朕讨要宝甲神兵么?行事不密,行事不密惹的祸啊!”李二明明很享受阳林将好东西献宝似的进献给自己,嘴上却死硬的找个由头训斥,有了冯智戴和阳林的谋划,李二觉得南疆这块难啃的骨头似乎也没那么难以下咽。

    “好说好说,父皇让他们高价到匠作监买就是了,最好是三百斤铁换一口宝刀,五百斤铁换一套板甲,匠作监是朝廷监造部门不假,但也别下死规定让它一直花销朝廷的钱财,现在他们有了好的工艺,就应该凭借工艺自己赚钱,能够一边赚钱,一边为国家解决问题的部门,才像是一个真正的国企事业单位嘛!”阳林后面半句在场四人都没有听懂,但是整个想法的大概意思大家还是懂了,既然有需求,那么就是有市场,有市场就应该适时高价推出,得到了钱财资源会让自身运行的更快,这种方法是对自己有利的就要赶紧上马,于是,第二天开始,长安城的铁价飞涨了,为了整一套宝甲神兵的勋贵大臣玩命的在市面上收铁,铁价涨到什么程度阳林不关心,只知道匠作监轻易而举的就为朝廷解决了五百套板甲长刀的原材料钢铁,还用很大的富余开始铸造水轮船的齿轮滑轮部件,想来,弄出个百十来套问题也不大。

    开始往储秀宫投拜帖的人多了,虽然大门依旧是被长孙封死的,阳林的总总神奇手段终究是被大家传扬了出去,以后想过安生日子恐怕有些难了,王二牛成亲了,据说为了拿下王二拉他还用上了些手段,先是用一个烤红薯骗王二拉的妹妹王二萱给自己开了房门,又用两个烤红薯骗王二拉让他进了被窝,阳林还没赶的急送贺礼人家就成就了好事。

    “十四五岁的小姑娘都下的去手,你真是个**。”阳林斥责了王二牛一番,今夜是醉仙楼再度开演的日子,文工团再度全员出动到了醉仙楼,王二牛也趁此机会给阳林禀报一些宫外的事情。

    “嘿嘿,这不是文工团的汐凉大家给害的么。那个朱刚鬣我已经打发他到王家村学习去了,这几个月咱村招收的工匠有好几百人了,第一批手艺人已经学的有模有样了,按照您的吩咐,成药,瓷砖,家具什么的,都进入了有条不紊的生产中,只是在宫里的厨娘不愿意在那里呆下去了,说是想家里了,叫我来问问啥时候让她们回去。”王二牛正是春风得意时,脑子也精明了许多,阳林所说的东西十大厂,在王家村已经先有了一些雏形,只等阳江运河开好,就能马上开始大厂区建设,大量招收学徒工,目前的货物嘛,就是给朱刚鬣这样的商贾子弟拿出去试试水的,只等水轮船改装完毕,第一批下水的轮船就会带上王家村的各色特产南下,负责经营的掌柜人选阳林已经定好了,有些生意经验的朱刚鬣。

    “行了,你回吧!厨娘们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