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80章

最后的三国-第80章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司马昭对钟会以退为进的策略并不认可,他认为,唯今之计,也只有保持对剑阁足够的压力,才能聚拢前线将士的军心,毕竟魏军拥有绝对的优势兵力,姜维就算再足智多谋,也未必能撼得动如山的魏军。

唯一困扰魏军的,估计也只有粮草问题,蜀道艰难,粮草转运困难,汉中尚有汉、乐、黄金三城未克,始终对魏军的粮道都是一个威胁。司马昭既然铁了心要解决掉蜀汉,自然不可能在粮草辎重的这些小关节上退缩,他下令雍州刺史加大粮草转运力道,保证前线供给。现在魏军在关中至少屯集着二十万大军足够吃上一年的粮草,唯一的困难就是如何将这些粮草运往汉中。

司马昭虽然没有派人调查钟会,但并不代表他完全已经相信了钟会,汉中的兵权,司马昭显然也没有全权付与钟会。

“贾允听令,令你为中护军,统军五万,增援汉中。”

第172章司马昭的决心

既然司马昭为钟会刻意安排的两个牵制性的对手因为意外而失去了,但司马昭肯定不能坐视钟会独领大权,再给他安排一个又有何防?

贾充立刻是躬身领命。

“公闾,剑阁地狭,钟会的十五万人马已然施展不开,你到汉中之后,也不必到剑阁助战,攻取西蜀,也未必只有剑阁一条路,从汉中向南,取道岩渠、蒙头、荡石,可直指巴西,你可依此路进军。”

当年曹操平定张鲁所割据的汉中之后,就曾派张郃进军巴西,意图从此路迂回包抄成都,不过张郃在巴西为张飞所败,损失殆尽,几乎全军覆灭,接下来的汉中失守后,魏军已经是近五十年没有再染指过这条险要的山路了。

贾充略有疑惑地道:“阆中地势险要,一直都有蜀军重兵驻守,其险绝不在剑阁之下,何况巴西偏僻,就算能攻克得下,也未必能影响蜀中形势,晋王此意何为?”在贾充看来,从剑阁进军是伐蜀的最佳路径,以偏师出巴西,似乎与主战场有些脱节。

司马昭微微一笑道:“蜀国民少国弱,兵力有限,防守剑阁已是力不从心,如果我们开辟第二条战线,蜀国定然是捉襟见肘,就算拿不下阆中,也必定给蜀军制造足够的麻烦,只要能调开防守剑阁的兵力,蜀国的败亡便是迟早之事。”

贾充恍然而悟,立刻领命下殿。

不过这天寒地冻的,召集五万大军也并非易事,魏国前期已经征调了十八万大军入蜀,此番再次征调五万大军,整个关洛一带的机动兵力完全被抽调一空,不过司昭此次灭蜀之心十分地坚定,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息。

贾充是腊月二十五离的洛阳,魏军将士连年都未来得及过就离开了京城,个个不免怨声载道,但贾充军纪严厉,惩处了几个带头消极怠慢的军官,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才算是为之改观,虽然还是带着一点情绪,但也只能是在肚子里腹诽一二罢了。

贾充带兵出征之后,深感责任重大,恨不得胁生双翅赶往汉中,所以他下令军队是倍道而行,一刻也不耽误。

不过有句俗语叫欲速而不达,贾充越是着急,天越是不遂人愿,离开洛阳之后,雪越下越大,大雪封山,导致山路崎岖,兵不能进,一直拖延到正月底,贾充才得以翻越秦岭,进入汉中平原,至于向巴西发起进攻,那已经是二三月间的事了。

┄┄┄┄┄┄┄┄┄┄┄┄┄┄┄┄┄┄┄┄┄┄┄┄┄┄┄┄┄┄┄┄┄┄┄┄

刘胤也没有心思过节,虽然这是他穿越之后在三国经历的第一个春节,但刘胤一心都扑在军队的重组上,正月沐休之时,刘胤一直在成都的东郊忙着重整队伍。

虎步营和虎骑营与羽林军、虎贲军同属御林军,是皇帝的亲卫部队,由卫将军诸葛瞻亲自统领,不过虎步营和虎骑营的编制稍低,主官只是营一级,由虎步中郎将和虎骑中郎将统领,而羽林军则分为左右两军,分别由羽林左部督和羽林右部督统领,下设四个羽林中郎将,虎贲军亦是由部督统领,下设两个虎贲中郎将。

此次刘禅特意地将虎步营和虎骑营从卫将军所辖的编制之中抽调出来,划归新任的安西将军统领,并与傅佥的营兵合并成立一个新的军。傅佥的营兵原本隶属于大将军姜维统辖,属边兵,这个禁军和边兵的组合,多少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可刘胤不在乎,军队是立身安命之本,乱世之中,谁能抓住兵权,谁就可以立足于不败之地,虽然这个安西将军职位不高,但却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卫将军诸葛瞻和大将军姜维分别统领内外军,就连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和廖化都不具备独立领军的资格,都受大将军辖制,但刘胤的安西将军,却是特立独行,直接受命于皇帝。

刘禅这样的安排多少有些出乎群臣的意料,也刘胤也深感意外,毕竟论资历,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那些久经善战的将领相比,这只能解释为刘禅对刘胤的器重和偏爱。

毕竟刘胤才是真正的皇族至亲,与刘禅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而且刘胤在阴平阻击战之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刘禅做出如此安排,显然是对刘胤极大的信任。

都说后主昏愦无能,看来也不尽然,虽然他谈不上是什么雄才大略的一代明主,但在大事上显然也不糊涂,刘胤不知道历史上的刘禅是怎么被谯周给忽悠投降的,不过自己此次阴平道大捷,的确也是打压了那些投降派的嚣张气焰,此番有刘禅的支持,刘胤的声望在成都可以用如日中天来形容。

刘胤自然也不会辜负这份信任,整个正月,都忙着整肃军队,招募新兵。

虎步营和虎骑营的原本就屯扎在成都城外,负责京城外围的守御,让刘胤有些意外的是,虎步中郎将竟然是老相识了,也可以说是刘胤的老上司,去年刘胤初仕羽林郎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正是羽林中郎将高远,此番调任虎步中郎将,却成为了刘胤的下属。

不过高远却丝毫不敢居傲,刘胤这一年之中飞箭似地升迁,不光是他的身份特殊,而且人家这可是实打实的战绩,高远打心眼里佩服地五体投地,此番能调任到刘胤的手下,高远甚至感到脸上很有荣光。

虎骑中郎将名叫邓朴,故车骑将军邓芝之子,驸马都尉邓良之弟。

傅佥的营在阳安关战役之中被打残了,只剩下三千左右的人马,编入刘胤的新军之后,首先便是要补充新兵,要到满编,至少也得再补充二千人。

虽然兵曹尚书张遵已经表示,可以优先为新军补充兵员,但自从战事开始,前线各军的伤亡都很大,各军各营都急需后备兵员的补充,兵曹原本的那点预备役兵员基本上都已经补充到前线了,现在兵曹手中,也几乎是无兵可调,只能等下一次的征兵。

第173章募兵

刘胤显然不愿意去等待,天知道下一轮的战火将会烧到何处,自己刚刚接手新军,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新军形成战斗合力,虎步营和虎骑营原属御林军,装备一流,尤其是是虎骑营,堪称是蜀军之中为首不多的成建制的骑兵,但这些御林军可都是没有经过战场的历练,如果论战斗力或许都比不上傅佥的半营人马。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重组傅佥的阳安营。汉军编制中并无后世第几军第几营之类的番号,皇帝的御林军有特别的称呼,如羽林军、虎贲军、虎步营等,野战部队的精锐之师也有特殊称呼的,如白耳军、无当飞军,但绝大多数的部队是没有番号的,野战部队大多贯以领军将帅名号,如姜维军、张翼军,而驻防军队则以驻地名称来做为称呼,如江油守军、阆中守军。傅佥所率的营兵,可以称之为傅佥营,也可称之为阳安营,尽管阳安关已经是沦陷了,傅佥还是喜欢将这支部队称之为阳安营,因为阳安关是他心中永远也挥之不去的痛楚,保持阳安守军的番号,傅佥就是要告诉所有的部下,不血前耻,誓不罢休。

兵曹那边的预备役兵员暂时是指望不上了,刘胤决定自行募兵,以解燃眉之急。

按汉时的征兵原则,例来是只征良家子从军。汉时,指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为良家子。后世以奴仆及娼优隶卒为贱民,以平民为良民,遂用以称良民子女,区分良贱是重要的等级界线。按照这个原则,征兵的范围便要窄了许多。

所以刘胤首先便是打破陈规,募兵不挑出身,单看身体素质,只要是符合标准的,不论良贱,一律应征入伍。

汉中沦陷之后,许多的汉中百姓沦为了流民,辗转来到了蜀中,现在朝廷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对魏作战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向前线倾斜,自然无法保证这些流民都能得到赈济,流民们饥寒交迫,饿毙于路者,不计其数。

刘胤在成都东郊张榜募兵以来,无数的流民贱民都涌了过来,人山人海,虽然都知道上阵打仗是要死人的,但军队之中最大的好处是有粮有饷,不至于会饿死,再加上刘胤不择出身,所以报名的人是人潮如涌,络绎不绝。

虽然刘胤同情这些流民的际遇,但自己的军队毕竟不是难民收容所,所以刘胤对负责募兵的将校下达命令,严格按照募兵的要求进行,只招募合格的兵卒,任何人不得徇私。

募兵的考核其实很简单,只要能举得起两百斤的石锁或者是拉得开两石强弓,便可过关。不过可别小瞧了这两项选拨要求,九成的应募者都栽在这两个项目上,身体素质是硬性的要求,刘胤在这个方面是不打折扣的,没有健硕的体格,根本没有办法来应对高强度的作战。

当然,如果射术精湛或者是武艺高强的话,是不需要进行单纯性力量考核的。不过相对与格斗中战胜那几名孔武有力的军汉或者是拿弓箭射中百步之外的箭靶红心,许多流民更愿意在石锁或二石强弓上碰碰运气。

考核合格的登记入册之后,便可以领到一套汉军的绛红色直裾军服,成为蜀汉新军的一员。考核不过者,刘胤也吩咐每人发放一升米,算是给点补偿。

许多领到军服的汉子兴高采烈,拎着米袋走出人群的则是垂头丧气,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募兵进行地相当的顺利,不过只用了三四天的工夫,就已经招募到了两三千人,阳安营的编制缺少两千人,这个数目很快地就补齐了。按朝廷的规定,任何军队都有编制的上限,不允许超编,军队的粮饷便是按满编的人数发放的。

不过,将领们的私兵部曲则不在此编制内,私兵部曲的粮饷是家主支付的,与朝廷没有关系,严格来讲,朝廷也没有明文规定每个士家大族可以拥有多少的私兵,但这个东西一直是比较敏感的,拥有私兵人数众多的话,往往会遭到上位者的猜忌,会认为你有不臣之心,所以各士家豪族在培养私兵这方面,并不是一昧地拉人头凑数,而大多是挑选精锐,走精兵路线,以一挡十不敢说,但拿一个私兵出来,抵挡住普通官兵两三个问题绝对不大。

刘胤自然也不可能明目张胆地扩大安平王府私兵的数量,此次阴平阻击战,私兵伤亡殆尽,也急待补充,刘胤便在入伍的士卒之中,挑选一些出色的补充到私兵之中。

能当上安平王府的私兵,那就意味着更好的待遇,更多的粮饷,许多人更是趋之若鹜,挤破脑袋也要想加入到刘胤私军的行列,不过刘胤的挑选更为严格,许多人只能是望洋兴叹。

刘胤挑选私兵可不光是要考核是否有两把力气,能举得动石锁或者是拉得开两石弓,更多的是考核应募者的综合素质,一些射术高强的猎手和一些习过武艺的汉子成为了刘胤私军的首选。

操练人马的事务刘胤交给了傅佥、高远、邓朴去办,招募新兵的事宜则是由他一手来负责,不过东郊的募兵点可不止一处,刘胤又要亲力亲为,自然要在各点之间来回奔波。

在一处募兵点上,刘胤亲自考核了几名应募者,发现他们武艺都不错,询问之下,才知道这几个应募者原先是猎人的身份,长年在深山之中打猎为生,都练就了一身不错的身手和出色的箭术,由于魏军进犯到他们的家乡,逼于生计,只能是沦为流民来到了成都。

刘胤很满意地将他们召至亲兵,动身赶往下一个募兵点。

前面人山人海,人群都围了上来,正在看一个青年人射箭,但看那箭似流星,精准无比地箭中了红色的靶心。

三国末年真实的人口状况(转载)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220—265年),户口数字缺乏明确记录。西晋初,陈寿撰《三国志》,有纪传而无表志,内容失之过简。南朝宋裴松之作注,博引群书,以补其阙,始有蜀后主炎兴元年(263年)降魏时“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及吴天纪四年(280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