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483章

最后的三国-第483章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郁被吵醒了,有些不耐烦地道:“何事?”

兵士道:“羊大人有令,传和参军过去。”

“羊公何在?”

“和参军忘了吗,今日可是大军渡河之日,羊大人和刘骠骑俱都赶去了渡口,五更之时,便是大军誓师出征之时。”

和郁轻哦了一声,他当然不会忘记,不过在他的计划之中,今天可是跑路的日子,他压根儿就没准备参加什么誓师出征典礼,不过既然是羊祜派人来召唤,他自然是不敢不从,看来得先去羊祜那边,完了再找机会脱身吧。

和郁慢吞吞地穿着衣服,引来了那兵士的不快:“和参军,麻烦你快点,若是耽误了誓师大典,你们都吃罪不起。”

和郁没办法,只得穿好衣服,在十几名蜀兵的护卫之下,离开了驻地。和济也一同离开。

虽然现在还是一片漆黑,但前往孟津渡的路和随可是走过好几回了,和郁断然不会看错,现在所走的这条路,分明就不是前往孟津渡的路。

和郁勒住马的缰绳,沉声地道:“不对,这条路根本就不是前往孟津渡的!”

那为首的军士丝毫没有意外地道:“谁说我们要去孟津渡了,我们接到的命令是前往小平津渡口的。”

“小平津渡?”和郁失声地道,“怎么可能?渡河的地点不是在孟津渡吗,我们去小平津渡干什么?”

那军士摇头道:“这个小的就不知道,反正上面的命令是我们护送和参军前往小平津的,至于其他的,等和参军去了小平津自然明白。”

和郁瞬间脑袋就短路了,蜀军在孟津渡准备渡河,偏要跑到小平津来举行誓师大典,这唱的是那一出呀?还是说这压根儿就是一个彻庆彻尾的圈套?

这个时候和郁就算是有心想逃,那是不可能的事,那十几名蜀兵团团地将他们父子围在中间,根本就没有一丝逃跑的可能。这些蜀兵尽忠职守,上面下令要他们保护和郁,他们自然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和郁却是苦不堪言,在蜀兵严密的“保护”之下,他只能是前往小平津渡,至于到达小平津渡究竟会面对什么,和郁简直是不敢想象。

一路之上,他头脑一片浑浑噩噩,思前想后,和郁觉得自己压根儿就没有露出什么破绽,究竟什么地方出了秕漏,他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

不过和郁暗暗地安慰自己,或许这只是一场虚惊而已,等到了小平津渡口,或许一切就都可以解开了。

第1062章谍中谍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千帆万船,云集于黄河的河面之上,蔚为壮观。

和郁心中在暗暗发笑,现在刘胤大概做梦也想不到晋军已经在对岸的孟津关上布署了铜墙铁壁,等到了明日,便是蜀军的渡河之日,到时候他们冲向南岸的时候,一定会傻了眼,撞个头破血流。

而这一切的功劳,自然全是和郁的,正是和郁成功地打入到了蜀军内部,窃取到了蜀军的机密,才会让晋军有针对性的布防。和郁不禁是满怀憧憬,相信他回到洛阳之时,必然会受到极高的礼遇,加官晋爵,连升三级。

回到大营之后,和济看到和郁眉飞色舞,不禁道:“父亲何事如此高兴?”

和郁怡然地自得地抚须笑道:“济儿你有不知,今日为父亲自孟津渡,看蜀军战船早已齐备,明日即是蜀军的渡河之日,亦是我父子回归洛阳之时。明日战乱一起,夜枭便会派人前来接应你我过河,此行大获成功,为父焉能不喜?”

和济闻言亦是大喜,道:“此番回京之后,陛下定然会有封赏,孩儿在此先向父亲道一声贺。”

和郁呵呵一笑,道:“此番我儿随为父深入敌营,也是立下了奇功,相信陛下也不会视而不见,此次我儿晋爵二千石,也定然是意料之中的事,将来在朝堂之上,和氏一门三贵,必可凌驾于其他士家之上,可与杨家并驾齐驱。”

现在的洛阳朝堂之上,门阀等级森严,杨骏身为司马炎的老丈人,自然是位高权重,其弟杨珧、杨济也是窃居高位,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本来朝中还有司马炎最为宠信的贾充可以和杨家来相抗衡,但这回贾充死在河内,贾家的势力星流云散,朝堂之上再无人可以和杨骏比肩。

此番司马炎重用和信任和峤,无疑给和家的崛起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条件,如果和郁和济此次立下大功的话,那么和家必有三人可以位列朝班,其地位绝不输于杨家。毕竟杨家一门富贵凭的是生了一个好女儿,若论真才实学治国的本事,杨骏比和峤可是差远了,至于杨珧、杨济,更是酒囊饭袋,如何能比得上深入虎穴为晋国立下赫赫之功的和郁父子。

和家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一天,和郁自然是兴奋不已,虽然现在他口头上说能赶得上杨家,和杨家有并驾齐驱的地位,但他骨子里还是看不起杨家的,和济将来取代杨家成为朝中第一世家豪门,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父子两人在营帐内窃窃私语,一直谈论到深夜。明天就是蜀军发起全面进攻的日子,一场大战已经是迫在眉睫,只要战端一开,各营之中必然是一片混乱,而和郁父子想要逃离蜀营,这个时候则是最为有利的时机,反正夜枭那边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复,等到两军开始交战,便即刻接他们离去。

和郁这一夜是辗转难眠,挨到三更天时,方才迷迷糊糊地睡着。

不过他刚睡下,就听得有兵士在急急地呼喊着:“和参军——和参军——醒醒——醒醒——”

和郁被吵醒了,有些不耐烦地道:“何事?”

兵士道:“羊大人有令,传和参军过去。”

“羊公何在?”

“和参军忘了吗,今日可是大军渡河之日,羊大人和刘骠骑俱都赶去了渡口,五更之时,便是大军誓师出征之时。”

和郁轻哦了一声,他当然不会忘记,不过在他的计划之中,今天可是跑路的日子,他压根儿就没准备参加什么誓师出征典礼,不过既然是羊祜派人来召唤,他自然是不敢不从,看来得先去羊祜那边,完了再找机会脱身吧。

和郁慢吞吞地穿着衣服,引来了那兵士的不快:“和参军,麻烦你快点,若是耽误了誓师大典,你们都吃罪不起。”

和郁没办法,只得穿好衣服,在十几名蜀兵的护卫之下,离开了驻地。和济也一同离开。

虽然现在还是一片漆黑,但前往孟津渡的路和随可是走过好几回了,和郁断然不会看错,现在所走的这条路,分明就不是前往孟津渡的路。

和郁勒住马的缰绳,沉声地道:“不对,这条路根本就不是前往孟津渡的!”

那为首的军士丝毫没有意外地道:“谁说我们要去孟津渡了,我们接到的命令是前往小平津渡口的。”

“小平津渡?”和郁失声地道,“怎么可能?渡河的地点不是在孟津渡吗,我们去小平津渡干什么?”

那军士摇头道:“这个小的就不知道,反正上面的命令是我们护送和参军前往小平津的,至于其他的,等和参军去了小平津自然明白。”

和郁瞬间脑袋就短路了,蜀军在孟津渡准备渡河,偏要跑到小平津来举行誓师大典,这唱的是那一出呀?还是说这压根儿就是一个彻庆彻尾的圈套?

这个时候和郁就算是有心想逃,那是不可能的事,那十几名蜀兵团团地将他们父子围在中间,根本就没有一丝逃跑的可能。这些蜀兵尽忠职守,上面下令要他们保护和郁,他们自然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和郁却是苦不堪言,在蜀兵严密的“保护”之下,他只能是前往小平津渡,至于到达小平津渡究竟会面对什么,和郁简直是不敢想象。

一路之上,他头脑一片浑浑噩噩,思前想后,和郁觉得自己压根儿就没有露出什么破绽,究竟什么地方出了秕漏,他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

不过和郁暗暗地安慰自己,或许这只是一场虚惊而已,等到了小平津渡口,或许一切就都可以解开了。

第1063章强渡黄河(一)

尽管这次蜀军成功地调开了晋军在小平津的防守兵力和郁有着莫大的“功劳”,而且刘胤也当面表示了“感谢”,但和郁的项上人头还是没有保住,被蜀军砍下来祭了出征的战旗。同时被斩首祭旗的还有和济和夜枭,对于这些间谍,刘胤采用的的就是零容忍的态度,尽管这次这些间谍是有“功”的。

祭旗之后,蜀军的渡河行动便拉开了序幕。

原先云集在孟津渡的船只,很大一部分被调来小平津,为了迷惑晋军,这些船只全部都是三更以后才出发的,溯流而上,赶在五更前抵达了小平津的渡口。

此时乃月黑风高之夜,孟津渡的守军就算发现蜀军的船只有所移动,他们也未必敢轻举妄动,因为在孟津渡蜀军还留有不少的船只,更是摆出了一付准备渡河进攻的架式,晋军为了防备蜀军的进攻,必然会全力死守孟津渡。

或许等他们发现蜀军的真正意图之时,蜀军的大批船队已经调到了小平津,并准时正点地于五更时分在小平津渡口对黄河南岸的小平津关发起进攻。

从孟津渡赶来的船只全部都是空船,船轻风顺,这一路之上几乎没有什么耽搁,到达小平津渡口之后,北岸上的蜀军早已是整装待发,船一靠岸,蜀兵们就开始纷纷登船。

旋即,满载着蜀兵的渡船就开始向着南岸驶去。

蜀军的船只之中,大部分是从黄河沿岸征调来的渔船,还有就是往来于黄河之上的渡船,由于黄河并非是水军作战的场所,在黄河之上,也就很难找得到战船。这一段时间来,蜀军除了尽一切可能来征调黄河上的船只之外,还征调了许多的工匠,打造了不少的新船和木筏,以满足蜀军大军的渡河需求。

由于黄河比较宽,一般的浮桥根本就不够用,如果想要在黄河上搭建一座可以通行车马的大型浮桥,那没有十余日是不可能完工的,而时间一耽搁,完全就把蜀军的真正渡河意图暴露给晋军了。

为了迷惑晋军,并实施速战速决,刘胤决定还是用渡船的方式来强渡黄河。当然征集渔船和商船时,刘胤务必要求蜀军不扰民,不采用强征的手段。

这些黄河上的渔民生活的也是相当的艰苦,一条小小的渔船甚至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许多渔家,都生活在船上,吃喝拉撒都离不开渔船,如果强征的话,极易引起民愤。

刘胤要求蜀军在征集船只时,一定要采用公平交易的手段,对于愿意出租渔船,蜀军基本上是支付现钱或使用粮草布帛来交换,对于那些不索要钱物的,刘胤甚至给出了三年免征赋税的优惠条件。

如此一来,百姓拥护的力度非常之大,许多船家不光是租借出了船只,更有甚者,亲自操桨掌舵,加入到蜀军渡河的行列中来。对于这些热忱的船家,刘胤当然是举双手欢迎,只要是人船齐至的,都给予双倍的租金。

渔船虽小,载人有限,但也架不住船多,蜀军在黄河上高价调集船只的消息传开,就近黄河一带的渔民是踊跃前来助战,数千艘的渔船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渡河阵容,不可谓是场面浩大。

一艘接一艘的船只满载着蜀兵,向着黄河的河心处驶去。

冬天的五更天,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一团漆黑,东方也只是勉强地露出一点鱼肚白,寒风凛冽,冻得人簌簌发抖,但蜀军将士却是斗志昂扬,雄纠纠气昂昂,万众一心,誓死强渡黄河。

天黑冰冷,小平津渡口之上,却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数千艘的船只,构成了黄河上最为亮丽的风景。

晋军虽然主力调往了孟津,但小平津关上,还是留守着不少的晋兵,对岸的这一番动静,自然令小平津关的晋兵有所察觉,他们纷纷地睡梦中惊醒,披甲操戈,赶赴渡口进行抵御。

小平津关的都督是朱振,当初蜀军兵临小平津关,朝野一片振动,小平津关、孟津关、五社津关的守将都被提升为都督之职,朱振便在其列。而且三关之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小平津关,朱振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重用,直到朝廷的战略目标东移,将防守中心由小平津关移到孟津关之后,朱振的地位才有所下降。

对此朱振是据理力争,认为蜀军进攻小平津关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者黄河在小平津关附近河面开阔,比较有利于渡河,二者小平津关距离洛阳最近,一旦蜀军占领小平津关,势必会对洛阳城形成最大的威胁。

不过由于朱振只是猜测,并无真凭实据,而和郁传回来的情报却是证据确凿,所有一切都指向了孟津渡,所以无人理睬朱振,晋军的防御重心也从小平津关移向了孟津关。

朱振是一肚子的郁闷,不过他坚持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