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306章

最后的三国-第306章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颀都在做在最后的坚守,誓死而战,虽然两座关城尚未失守,但形势已经是芨芨可危了,如果再无援兵增援的话,恐怕很难再坚守下去。

至于蒲坂津,蜀军打退了晋军的第一次渡河行动,击沉了不少的渡船之后,晋军倒是再没有渡河的动作了,不过从掌握的情报上来看,胡奋并没有歇着,而是更大范围内调集渡船,甚至从其他地方调集了战船,试图准备发起一次规模更大的渡河行动。

而黄河水位的回落无疑将更有利于晋军的渡河行动,而蜀军防守的难度则是成倍地增加了。

刘胤了解到了东线的具体情况之后,立刻做了分兵的决定,令傅募带五千人前往蓝田,协防武关,如果王颀在武关守不住,便令其退守商县、蓝田,毕竟武关道长达百里,就算武关失守了,也非急所,只要能守住蓝田关,便可保关中无虞。

但潼关不同,一旦失守,关中的门户就丢了,晋军便会长驱直入,直抵长安。所以潼关对关中的重要性是排在第一位的,分兵去守蓝田之后,刘胤亲自率领两万五千骑兵直扑潼关。

至于蒲坂津,刘胤并没有派多少人,只派了阿坚带着一曲人马赶往了蒲坂津。

众将皆是大惑不解,认为蒲坂津的情况虽然没有潼关那般紧急,但晋军在东岸磨刀霍霍,随时都可能大举来犯,刘胤只派两百人前去增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对此刘胤只是微微一笑道:“两百人,足矣!”

从长安前往潼关,快马的话连一天也用不了,刘胤率军很快就抵达了潼关的西门。

傅佥闻听刘胤的援军到了,大喜过望,面对晋军不分昼夜地狂攻,守关的蜀军确实难以支撑,此时这么一支生力军的到来,无异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整个守军是精神大震。傅佥打开城门,将刘胤迎入关内。

别看潼关外面城墙短而窄,关内却是别有洞天,光是田地就有百顷,河流环绕,这种城中有地的格局当真是别具一格,如果潼关外面被围,关墙无法攻破的话,单单是城内的这百顷良田就足可以养活数万大军,所以刘胤的两万五千骑兵加五万匹战马涌入潼关城内的时候,关内的地还是宽敞富余的多。

“文宣,前几日听闻你还在凉州,怎么如此快就赶回了关中?”傅佥欣喜归欣喜,但还是一头雾水,就算是骑兵,也不会这么快赶回吧?

刘胤笑着解释道:“此全赖艾先生之良谋,轻装简从,每人两匹马轮流骑乘,十天时间赶了四千里路,所以才赶得回来。”

傅佥叹服:“艾先生真乃世之良才也,潼关形势芨芨可危,迟上个三五日,战局如何还真不好说。”

“现在的战况如何?”

“晋军主将乃是羊祜,连续多日,昼夜不歇,攻势极猛,我军极是疲惫,只能是咬紧牙关,勉强支持。”

刘胤回头吩咐邓朴:“传令全军,弃马登城,接替前军将士守城。”

邓朴慷然领命,两万五千骑兵齐刷刷地跳下战马,携带弓弩刀矛,有序地向城墙上前进而去。虽然这些骑兵善长于马上作战,但弃马步战,亦非弱手,骑射本领高强的的弓骑兵难道还当不了一名普通的弓箭手吗?

前军的士兵也的确是到了强弩之末,连续多天的激战,几乎耗光了他们的体力和精力,只凭着一股坚强的信念在坚持着,傅佥、张乐、赵卓、马融等一干将领始终都在第一线上战斗着,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能激励着蜀军的士气不垮。

此刻援军到来,前军将士不禁欢呼起来,他们的坚守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们也终于可以下城去吃上一顿热乎饭睡上一个囫囵觉了。这一战打得太艰苦了,刚一松懈下来,许多的士兵就连抬起胳膊的力气都没有了,许多人刚刚下城返回营地,倒头就睡,困得连眼皮都抬不起来了。

张乐瞧着刘胤,远远地高声就道:“大哥,你可回来了,真是想煞兄弟了!”

第669章无奈的羊祜

走到近前,刘胤握着拳头,重重地在张乐厚实的胸膛上捶了一拳,笑道:“平时看你吊儿郎当的模样,这回还真不错,你打得很出色!”

张乐咧嘴一笑道:“那当然了,这一仗要是打输了,还不把大哥你的脸给丢尽了。哎,大哥,兄弟都这么拼了,这次怎么也得给升升官了吧,怎么也能混个护军将军当当了吧?”

“少不了你的,”刘胤呵呵笑着道,“一天削尖了脑袋想着升官发财,你累不累?”

张乐不以为然地道:“人若没有点追求,那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更何况就算是咸鱼,它也有翻身的时候。”

“少贫了,快去睡觉吧,看你的眼圈都快成了大熊猫了。”刘胤拍拍他的肩膀,劝他去休息。

张乐也的确是拼得够凶,都几宿没有合眼了,当下拱手告退下去,找地睡觉去了。

┄┄┄┄┄┄┄┄┄┄┄┄┄┄┄┄┄┄┄┄┄┄┄┄┄┄┄┄┄┄┄┄┄┄┄┄

羊祜也是戴着一付深深的黑眼圈,自从开战以来,羊祜每天的睡眠时间都不足两个时辰,其余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坚持守在第一线上来亲自督战。

连继地攻击让晋军相当地疲乏,但羊祜知道,蜀军比他们更疲惫,这是一场殊死的较量,是双方意志力的终极大考验,在这个角力的舞台上,凭借的就是血性和意志,虽然现在极度地困难,但只要咬牙坚持下去,才可能会赢得最终的胜利。

根据战斗的状况来看,羊祜判定蜀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现在差就差最后的一击了,羊祜决定调动全部的预备队,全力放手一搏,给傅佥以最后一击。

但很快羊祜就发现,蜀军的防守突然之间变强了很多,射出的弩箭都强劲有力,强度和密度比先前都有着大幅的增长,晋军的这一次强攻很快地就被击退了。

羊祜大惊,按理说守军在防御能力在不断减弱才是,为何会突然地增加,而且不是一般的增加,增幅都快超过一倍了,这一反常的现象让羊祜心里突地一沉,难道是蜀军的援兵赶来了?

不过羊祜对这个念头很是怀疑,蜀军在长安的预备队早就一空了,否则不可能坐视着潼关战况紧急而不来救援,唯一的可能就是身在凉州的刘胤回援潼关了。不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凉州距离潼关数千里之遥,这么短的时间内,刘胤就算是胁生双翅那也飞不回来才对。

就在羊祜胡思乱想之际,一箭之外的潼关城墙上,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他的眼帘中,羊祜不禁悚然一惊,那不就是当日在洛阳城走脱的外甥女婿文川么?不,后来羊祜也知道了文川的真实身份就是刘胤。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羊祜心里是五味杂陈,他放走的,可是晋国的头号通缉犯,也是晋国最有威胁的敌人,但是看着外甥女青儿凄凄恻恻的目光,就算当初他知道刘胤的真实身份,也未必能狠得下心来。

刘胤在城头上瞧得真切,高声地道:“羊将军,别来无恙否?”

事实已经再清楚不过了,刘胤已经从凉州返了回来,姑且不论刘胤是如何做到的,但援兵赶到,让羊祜功亏一篑,所有的进攻计划都付诸了东流。仅仅一个傅佥,就让羊祜攻克潼关的计划一拖再拖,如今蜀军援兵大举赶到,拿下潼关的希望已经近乎为零了。

羊祜轻轻地一叹,颓然地挥挥手,示意晋军停止进攻,向东后撤到禁水东面扎营,并做好防守蜀军反攻的准备。

张尚心有不甘地道:“都督,难道我们这就样放弃了吗?”

羊祜叹道:“天意如此,奈之若何?”

“可我们至少还有八九万的能战之士,一座小小的潼关,真的就打不下来吗?”张尚追问道。

羊祜摇摇头道:“刘胤千里回援,带来的必然是精锐之师,单单一个傅佥,就已经阻挡了我们十余日,未得寸进,如今再增添强援,蜀人士气高涨,潼关已是坚不可摧。”

晋军诸将个个是扼腕而叹,眼看潼关已经是唾手可得,却未曾料想到蜀军竟然从几千里之外的凉州赶了回来,破城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给泯灭掉了,晋军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却一无所获,不禁令人是徒增惆怅。

退兵禁水以东是无奈之举,潼关既是关中的防御要隘,同样也是秦川向东的战略桥头堡,如果晋军拿不下潼关,那就意味着都城洛阳也就处于了蜀军的时刻威胁之下,函谷是一条谷道,长约一两百里,东头就是名闻天下的函谷关,西关就是现在的潼关,不过潼关做为函谷道上的关隘之后,函谷关也就被废弃了,也就是说现在从潼关一路东进的话,直到洛阳城下,几乎是无险可御。

所以,羊祜知道无法攻克潼关之后,并没有立刻回师洛阳,而是就地在禁水东面扎营安寨,以应对蜀军可能的反击行动。现在羊祜还搞清刘胤究竟带来了多少的援兵,是否会对他的军团构成致命威胁,以退为进,便是羊祜现在所能采用的最理想的策略了。

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为了保障京城洛阳的安全,重修函谷关已经是势在必行,在现在函谷关弃守多年,残破不堪,想要重修,那几乎得花大力气花大价钱,而且所需时间也不会太短,在这段时候内,必须要有军队顶在函谷关的前面,为重修函谷关赢得一些时间。

这确实也让羊祜很无奈,十万大军趁兴而来,却受困于潼关城下,最后还不得不猥琐地退兵禁水东,让原本指望着一战而扬名的羊祜郁闷到了极点,这大概也让在洛阳皇宫中等候好消息的司马炎大失所望了。

战局的发展如此地意外,羊祜此刻也是无能为力了,他只能寄希望于武关和蒲坂津这两路的人马,希望他们那边可以有所突破吧。

第670章两百援兵

临晋关的蜀军将士一听到刘胤已经回到长安的消息,瞬间就沸腾了,顿时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虽然晋军的第一次渡河行动被击退了,但贼心不死的胡奋依然在收罗着船只,准备第二次的渡河行动,随着黄河水位的回落,湍急的河水也变得平缓了许多,这无疑降低了渡河的难度,而且从对岸看到的情况,这次胡奋准备的显然要比第一次充分的多,下一次的决战孰胜孰败还很难预算,黄崇和牵弘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不过这回他们的心可以放回到了肚子里了,只要刘胤的援军一到,临晋关那就是固若金汤,任凭他胡奋再怎么折腾,他们也是全然不惧。

黄崇等人是翘首以盼,伸长了脖子等待着援军的到来。

临晋关距离长安也不太远,也就是一两天的路程,所有的人都坚信援军会很快到来。

“来了——来了——”

眼尖的哨兵看到远处激荡起的尘烟,兴奋地向黄崇禀报道。

包括黄崇牵弘在内的所有蜀军将士精神都为之一振,目光都转移到了西面的大道上,看着远处的尘烟渐近,马蹄声也清晰可闻,诸人皆是笑逐颜开,心情愉悦。

果然是蜀军的旗号,大大的“汉”字迎风招展,当先都是骑兵,很快地就冲到了临晋关下,黄崇眼尖,一眼就看到了领军的是刘胤身边的侍卫统领阿坚,刘胤把他的亲卫部队都派上来了,黄崇心里别提有多舒畅了,他立刻下令打开城门,将阿坚等人迎入了临晋关内。

“阿坚统领,辛苦辛苦。”黄崇迎上前去,含笑拱手道。

阿坚翻身下马,拱手回礼道:“同为兴复汉室,何言辛苦?黄将军坚守蒲坂津,才是真正的劳苦功高,某奉骠骑大将军之命,特来增援黄将军,以测万一。”

黄崇扫了一眼,阿坚所带的也就是一曲两百余人,一目了然,他笑道:“阿坚统领真是雷厉风行,其实蒲坂津战况稍缓,阿坚统领也不必这么着急,随同大队人马来援便是。”

阿坚微微一怔,道:“大队人马?黄将军误会了,骠骑大将军只派我率队前来,别无其他人马。”

黄崇惊讶地目瞪口呆,打瞧着眼前的两百余号人马,无论如何他也不敢相信这就是刘胤所派来的援军?

“你……你是说大将军只派了你带两百人来援?”

阿坚点点头,郑重其事地道:“正是。”

黄崇立刻有一种眩晕的感觉,蒲坂津这么大的战场,双方在这里集结了近六七万的大军,区区两百人,不过是杯水车薪,算得上援兵吗?

牵弘来得迟一些,看到阿坚的两百骑兵,呵呵一笑,道:“不错,这想必是打前站的人马吧,不知后续的援兵何时到来?”

黄崇有些无力地道:“骠骑大将军只派阿坚统领带两百人马来援,别无其他人马。”

这回轮到牵弘瞪眼了,他错愕地道:“两百人?大将军没有搞错吧,两百人能起什么作用?”

阿坚微微一笑,拱手道:“二位将军,可否带我到渡口一观?”

黄崇和牵弘回过神来,也无奈地接受了刘胤的这种安排,刘胤如此安排,想必也有他的道理,毕竟相对于潼关和武关而言,蒲坂津并非是急所,如果刘胤所带的兵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