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218章

最后的三国-第218章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申家无疑是败落了,申家是鱼,上庸西城是水,申家如鱼得水几十年,而一旦离开了这片水域,往日的荣光就会荡然无存,属于申家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当然此刻的刘胤却无瑕关注申家的命运,对于刘胤而言,申权不过是一个势利小人而已,根本就无足轻重,之所以带他离开,也不过是搭一段顺风车而已,倒也没什么。只能是说,申权用他的愚蠢葬送了申家在上庸西城的几世所积累起来的地位,为逞一时之快,而酿成了终生的遗憾。

刘胤看着申权离去的背影,轻轻地摇了摇头,咎由自取!不过刘胤很快地将申权的事放逐脑后,撤军在即,许多事情千头万绪,还等着他去处理,刘胤自然没时间也没精力来考虑别的。

自从进入到东三郡,刘胤就做了两手准备,如果杜预没有动,那么他就沿着汉水继续地向南乡进军,非要逼得杜预从武关道撤出来不可。刘胤相信,杜预就算是不理会东三郡,他也不可能坐视南乡郡失守。

南乡郡事关整个进入武关道魏军的生死存亡,一旦后路被掐断,杜预就会陷入绝境,杜预自然不可能坐视这种事情的发生。

虽然说杜预现在还不算是有名气,而且也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炫耀的战绩,但刘胤很清楚,杜预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将,最擅谋略,运筹帷幄,并不是那种只逞匹夫之勇其他的全然不顾的粗莽之辈,他是不可能让自己身陷险地的,刘胤此次东进上庸西城,已经是打在了他的七寸之上,杜预不可能没有反应。

刘胤的第二手准备就是随时地撤军,一旦杜预从武关道撤下来,刘胤就果断地从上庸西城撤兵。东三郡对于刘胤而言,其实是鸡肋的很,虽然东三郡背靠汉中,东连襄宛,但正因为其地理位置过于重要,一旦被刘胤拿下,魏国必然会倾尽全力来反扑,远的不说,单单是杜预的这五万大军,就不是刘胤所率的中军所能够抵御了的。

更何况,上庸还维系着钟会的粮道,就算杜预不拼命,钟会也不可能不拼命,在现阶段,攻下东三郡易如反掌,但能不能守得住就值勤得商榷了。

对于刘胤而言,拿下东三郡意义也不是物特别的大,当前自己的首要目标,还是经营好关中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刘胤压根儿就没打算在东三郡做坚守,所以蜀军的所有兵力都集中了交通较为便利的汉水沿线上,就是为了撤军时方便快捷。

“姊夫,都准备好了,就等你的命令了。”傅著和傅募走了进来,向刘胤禀道。

刘胤点点头,道:“传令下去,今夜子时,拨营起寨,退往西乡。”

傅著拱手领命,傅募却是一脸的遗憾之色,这次攻打东三郡,傅募率领着虎步右营一直担任先登,尤其是木兰塞一役,傅募打得十分地顽强,如此辛苦打下来的地盘,此刻却要放弃,傅募如何甘心?

“姊夫,费了这么大劲才拿下的东三郡,这么放弃有点可惜。”

刘胤轻笑一声,道:“此次取东三郡只为诱敌,如今目的已经实现,也就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取舍之间,取字不难,难在一个舍字,等你们明白何谓取舍,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代名将。”

第474章五五之局

杜预登上了空无一人的木兰塞,几天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激战,到现在还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作战的痕迹,寨墙上,木栅上,都残留着箭痕,密密麻麻,触目惊心,可以感受到当日的战况是何其地惨烈。

只不过地上的尸体都已经被蜀军清理掩埋掉了,曾经坚固无比的木兰要塞,此刻空寂无人。

“刘胤此刻在何处?”杜预问道。

“启禀将军,刘胤早在两天之前就已经离开了西城,望汉中方向而行,是否追赶,请将军示下。”邵原禀道。

不能不说杜预的行军速度已经到了极致,刚刚从武关道撤了出来到达南乡,杜预都没有进行任何的休整,就立刻投入到了进攻东三郡的行动中来。

尽管杜预知道自己的军队已经是极其地疲惫了,在武关道上连续地攻击了十多天,几乎没有过任何的休息,此次更是马不停蹄地撤回到了南乡,士兵们的精力和体力都已经衰退到了极点。但杜预此刻更清楚,如果不尽快地进军,刘胤必将会从他的眼皮子底下溜走。

现在刘胤兵力较少,杜预很想捉住这个机会,逼迫刘胤在上庸一带与他进行决战,也只有这种方式,才是全歼刘胤的希望所在。

但他也没有想到,刘胤竟然是溜得如此之快,杜预已经是极其神速地赶到了木兰塞,但饶是如此,他还是来迟了一步,刘胤已经是撤向了汉中。

很显然,刘胤根本就没有坚守东三郡的打算,尽管攻打木兰塞蜀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此刻刘胤竟然弃之如敝履。如果刘胤那怕有一点的迟疑,杜预就会率兵赶了过来,只要能将其缠住,杜预肯定不会容许刘胤全身而退的。

“可惜了,也许这次是消灭刘胤的最好机会,但却还是让他给跑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也许以后再也不好有这样的机会了。”杜预轻轻地一叹,他很清楚,一旦让刘胤逃回关中,那就是如鱼得水,再想消灭他,恐怕就真的没有什么机会了。

邵原忍不住地道:“刘胤方走了两日,将军此刻若是派兵去追的话,或许还有机会赶在其回兵汉中前追上他。”

杜预轻轻地摇了摇了头,如果能在西城截住刘胤,无疑是最佳的,但如果被刘胤走脱的话,魏军再去追赶,那很可能就会步当年张郃的后尘,穷寇莫追就是这个道理。

更何况,从东三郡向汉中进发,一路之上地势崎岖,纵然刘胤走的不快,但这样的地形如果来打伏击战的话,再合适不过了,以刘胤的能耐,是绝对不会给追击的魏军任何机会的。

直到现在,杜预才明白了刘胤的真正战略意图,所谓的攻取东三郡,不过是刘胤的虚晃一枪而已,刘胤使的还是围魏救赵之计,攻打东三郡,迫使杜预从武关道撤军,救下了驻守武关道的牵弘。

想到这儿,杜预不禁是苦笑了一声,围魏救赵原本是魏军采取的策略,通过攻打武关道,迫使刘胤从汉中撤军,从而为解救钟会创造条件。结果却是让刘胤反其道而行之,摆了杜预一道,让杜预不得不从武关道撤下军来。

“刘胤真是一个难缠的对手啊!”杜预在心底里暗暗地道,他的目光投向了汉中方向,深邃而幽远。

“报,启禀将军,上庸方向突然杀过一支人马来,正向木兰塞急弛而至。”斥侯向杜预急报道。

邵原悚然一惊,道:“难道是刘胤在此暗伏的兵马?”

杜预虽然搞不清来者何人,但显然不是刘胤一路的,要知道木兰塞乃是东三郡防御的要塞之一,如果刘胤想要打伏击,那是不可能将木兰塞这样的要隘轻易地拱手让人,所以杜预并没有慌张,而是沉声地道:“再探再报。”

很快就证实了,来者并不是蜀军的人马,而是钟会所派出的由夏侯咸领军的人马。为了确保上庸粮道的畅道无阻,钟会在听闻刘胤兵临东三郡之后,第一时间就派夏侯咸出兵巴东小道,向上庸杀来。

夏侯咸赶到上庸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蜀军的任何踪迹,而上庸城也一直没有失陷,尽管守上庸的军队不过才廖廖几百人众。

夏侯咸很是纳闷,尤其是当他听说上庸太守杨琦在木兰塞战死的消息之后,更为莫名,木兰塞与上庸相隔并不太远,蜀军既然已经灭掉了杨琦,为何却对近乎空城一样的上庸不理不睬,委实让人深感意外。

在上庸经过短暂的停留之后,夏侯咸率兵赶到了木兰塞,想一探究竟,等他赶到木兰塞,发现木兰塞上重兵云集,但高插的却是魏军的旗帜。

原来是安南将军杜预已经先他一步赶到了木兰塞。夏侯咸与杜预原本就相识,伐蜀之时,杜预是镇西将军长史,夏侯咸是钟会的帐下将军,此时会师一处,夏侯咸自然与杜预亲近一些,亲自上木兰塞与杜预相见。

听到了刘胤的去向,夏侯咸倒是有心思追赶,但却被杜预阻拦,现在杜预已不再是一名长史而是手握重兵的安南将军,品秩远在夏侯咸之上,夏侯咸也只得是遵从了杜预的命令。

杜预令夏侯咸回兵蜀地向钟会复命,自己则是留驻上庸西城,暂时按兵不动,向司马昭上书陈情,同时也请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攻打武关道的机会已经错了过去,现在杜预如果再向武关道进军的话,蜀军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再想轻松地攻取武关,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更何况,刘胤已经踏上了返回关中的道路,武关道的守备力量无疑会加强许多,杜预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去碰这根钉子的。

这一战,究竟是谁胜谁败了,杜预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似乎魏国并没有赢但也没有失败,东三郡丢了又夺了回来,但蜀国似乎也没有失败,武关道最终杜预也没有打通,双方其实又站到了起点之上。

“只能算是一个五五之局吧!”杜预轻叹一声道。

第475章偷得浮生半日闲

正是暮春时光,霸河两岸杨柳青青,河中绿波轻漾,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在霸桥东南方向,有一座大的宅院,楼台亭榭,鳞次栉比,以前曾是太尉钟繇镇守长安的一座府邸别院,不过自从钟繇离开长安之后,这座宅院便闲置了下来。

但此刻过往的行人却惊异地发现,以前空无一人的府邸此刻竟然是明岗暗哨地站满了护卫,戒备森严,稍有大胆者想靠到跟前一看究竟,却被守卫喝止,只能远远地瞧见府门上的那块牌匾已经不再悬挂“钟府”字样,而是换成了“霸陵侯府”的金字招牌。

做为一般的平民百姓,可是不清楚这霸陵侯是何许人也,但在这长安官场上,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霸陵侯正是都督雍凉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刘胤,而座府邸,正是刘胤的新宅。

霸陵县是刘胤的封地,只是当初刘禅封爵给刘胤的时候,只是虚封遥领,绝然也不会想到刘胤有机会真正地成为霸陵侯,毕竟霸陵县是在长安的附近,属于曹魏的腹里要地。

刘胤打下了关中,一下子让蜀汉诸多的王侯从虚封变成了实领,仅仅王爵就有北地、安定、新平三王成为实领,北地郡攻下来之后,刘谌也成为名符其实的北地王了。至于侯爵,那就更多的不计其数了,除了刘胤的霸陵侯,就连姜维的平襄侯也从遥领变成了实领。

姜维是天水翼城人,而他的封地与他的故里仅仅只相隔百里,姜维九伐中原,屡次出兵陇右,似乎都有点要衣锦还乡的意思,但这个夙愿却一直也未能实现,不知他现在得知天水已成为蜀汉疆土之后,又做何感想。

刘胤拒绝了关中诸官吏欲在霸陵为他修筑新的侯爵府的提议,毕竟现在关中百废待兴,那有多余的钱来给自己新盖宅邸,更何况刘胤也不是那种讲究奢华排场的人。第一次到霸陵之时,刘胤便注意到了在霸桥东南有一座空置的大宅,一问才知道是钟繇的故宅,现在也应当是属于钟会的房产了,刘胤便毫不客气地笑纳了,纵然现在还没打败钟会,至少也算是提前向他索要了点利息。

虽然说挑好了侯府所在,在刘胤却是一刻也没有在此留驻,打下长安之后,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汉中,根本无瑕顾得及收拾府邸。

倒是北地王刘谌,在刘胤走后,立刻派人着手将这所府邸给收拾了出来,里里外外粉刷一新,又添置了不少的新家俱,就连府里的管事家丁、奴仆丫环刘谌都给准备好了,单等刘胤回来,便可方便入住。

刘胤这趟回来,确实也感到身疲力乏,于是接受了刘谌的好意,给自己放了一个大假,回到了霸陵侯府,准备休憩几天。

反正有傅佥、黄崇、牵弘驻守于外,刘谌、王颀治于内,而现在武关的战事也告一段落,潼关那边也没有传来魏军进犯的消息,对于连年征战的刘胤而言,这可是难得的休憩时光了。

沏一杯上好的蒙顶,躺在一具特制的摇椅之上,刘胤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惬意感觉。春日的阳光和熙地照射下来,有一种暖意融融的的慵懒感觉,还好有一大片疏落有致的柳荫所遮挡,让刘胤感觉不到午时阳光的炽热。

刘谌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后勤部长,把霸陵侯的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以致于刘胤入住的时候,挑不出半点的瑕疵来,这倒让刘胤颇为省心,军国大事已经让刘胤有些焦头烂额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家务事,刘胤真心懒得去管。

这倒真是难为刘谌了,他好歹也是一位堂堂的诸侯王殿下,去干管家婆才做的事,而且干得妥妥贴贴,想想都有些好笑。

不过刘胤还是欣然地接受了这一切,自从穿越到三国,自己还真的没有好好地歇上一歇了,每日除了行军就是打仗,要不然就是处理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