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204章

最后的三国-第204章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李辅感觉到战争还很遥远,他认为刘胤虽然在关陇连续取得了大捷,但想要拿下长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关中之战根本就不会结束。而关中之战不结束,蜀军就不可能把战火烧到汉中来,在这段时间内,汉中的魏军还是可以高枕无忧的。

唯一让李辅比较担忧的是,陈仓和眉县的失守,使得汉中魏军的运粮通道被切断,现在魏军再想从关中运粮,也只有走子午谷,而子午谷的道路艰险,粮草转运用势必会很困难。

当然,魏军也不止关中一条运粮通道,如果关中粮食转运困难的话,他们还有另外一套的备用方案,那就是从上庸向汉中运粮,再由汉中转运到蜀地去,以保证钟会大军的粮草供应。不过这是一条万不得已下才会采用的通道,目前还无需开通。

李辅恪尽职守地将他所得到消息派人快马加鞭的送住了蜀地的钟会手中,并附上了他的分析,李辅向钟会保证,虽然关中形势险恶,但汉中安稳如山,后勤补给通道虽然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勿需担心,前线的粮草供应依然会很充足。

李辅在送出这封信的时候,他还不知道长安已经失陷了,而此刻的刘胤,正率领着大军穿越子午谷,正向汉中杀来。

大山的隔阻让消息闭塞的很严重,许多时候,消息晚传递一两天都是很致命的,更何况关中到汉中有半个月的时间滞后,半个月的时间,足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方洪从乐城败退下来,哭丧着脸去李辅。

李辅惊问何故,方洪将详情一一见告,李辅是瞠目惊舌,半响无言。

这不能不让李辅震惊了,这才几天的光景,刘胤就已经拿下长安杀到汉中来了,如此神速,简直就是如神兵天降。

李辅倒没有怪罪方洪,以双方的兵力对比,如果方洪坚持作战的话,肯定不是刘胤的对手,很可能会遭到全军覆灭的下场。

不过是乐城,汉城也将面临同样的局面。虽然魏军将汉城围得如铁桶一般,但是一旦遭遇的敌人的援兵,这样的围城阵形肯定是不利于作战的。

汉城在汉水之北,广袤无垠的汉中平原一马平川,也给魏军的防守带来了一个极大的难题,蜀军有着强大的骑兵,平原地带正是他们施展的舞台,无险可守的魏军很难抵御骑兵的攻击。

一旦战斗打响,蜀军就会里应外合,被围在汉城之中的蒋斌肯定会杀出来,与刘胤兵合一处,刘胤入汉中的兵力有两三万人,再加上汉中原有的守军,足有三到四万的人人马,而现在汉中魏军满打满算,加起来也不超过一万五千人,悬殊的兵力对比更让李辅忧心冲冲。

“撤!继续撤!”李辅认清形势后,也采用了和方洪一样的策略,还没有等刘胤的大队人马杀上来,李辅就下令魏军全面撤退了。

至于撤往何处,李辅也早有安排,汉城与阳安关相隔不到六七十里,从汉乐二城撤下来的魏军,便可以到阳安关去屯扎。

阳安关是由秦入蜀的咽喉要地,钟会伐蜀之时,就是完全不顾汉城乐城这些据点,直取阳安关,从而打开了进入蜀地的大门,现在李辅从汉乐二城撤下兵来,首选的防御要地就是阳安关。

阳安关因为蒋舒的叛国投敌而失陷,才为傅佥心中永远的痛,此次刘胤进军汉中,阳安关自然是势在必得。

一座唯系雍益二州重要通道的阳安关,此时此刻,又一次地站到了风尖浪口之上。

第443章蒋斌

汉城原名沔阳县,在重兵屯扎之前,只是南郑与阳安关之间的一个小县城,姜维实施敛兵聚谷的计划之后,汉城的地位陡然直线上升,甚至超越南郑成为汉中事实上的郡治所在,汉中都督府撤离汉中之后,汉城护军蒋斌也成为了汉中事实上的最高指挥官。

只是两年前魏军的进攻让汉城成为了孤岛,蒋斌的影响力也自此被局限在了汉城的城墙之内。阳安关失陷之后,魏军大举进犯蜀地,姜维被迫退守剑阁,敛兵聚谷的计划也宣告破产,防守失守的策略也化为了泡影。

唯一让蒋斌感到欣慰的是,钟会的大军急于南下,对汉乐二城似乎并没有怎么上心攻打,只是派李辅和荀恺留兵两万对汉乐二城进行围困。钟会也很清楚,汉乐二城作为姜维苦心经营的两座要塞,就算是倾尽十万大军前来攻打,那也得费点气力才能拿得下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夺取剑阁,打通进入西川的道路。拿下阳安关之后,汉乐二城的地位直线下降,已经没有多少的战略价值了,只要对其进行长期地围困,城中总有粮尽之日,到时候这两座要塞自然是唾手可得。

同时钟会又是大秀其文采和书法,给蒋斌写了一封劝降信,信中对蒋斌之父是大加褒扬,娓婉地劝其归降。

但蒋斌并不是句安和蒋舒之流,身为蜀国名相蒋琬之后,蒋斌不但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更是承袭了蒋琬中正威重的品格,对钟会派来的使者不骄不躁,不卑不亢,言辞温和地送给了钟会一个软钉子。

汉城城防坚固,但城中兵少,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出城与魏军决定,蒋斌所能做的,也只有凭坚据守,咬牙坚持,而这一坚守,就是整整地过了一年又半年的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城的坚守变得越来越困难,魏军在城外立下坚寨挖下深壕,将汉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汉城的守军也完全与外界隔绝了联系。

虽然汉城的守备是充分的,粮草物资的储存也是充裕的,但再充裕的粮草如果只消耗不补充的话,消耗殆尽也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又是一个春天的到来,而汉城的粮仓已经是见底了,这不禁让蒋斌是忧心冲冲,没有粮草,这汉城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下去了。

就在蒋斌为汉城的前途命运担忧的时候,围城的魏军竟然突然之间地退兵了,一夜之间,魏军的营寨变得空空荡荡,再无一人。

蒋斌不禁是莫名惊诧,搞不清楚出了什么缘故,令魏军突然地撤了军。魏军撤走之后,蜀军的大队人马陆续开抵,蒋斌见到了王舍、柳隐、卢逊等人,这才明白其中的缘由。

蒋斌亲自出城去迎候刘胤,态度恭敬有加。这不仅仅是刘胤的职位在他之上,更重要的是刘胤立下的不朽殊功,堪称是空前绝后。蒋斌出身名门,父亲在世之时,乃是蜀汉的一代宰相,蒋斌打小自然无需仰人鼻息,不过蒋斌平生最佩服的就是英雄,刘胤的这一壮举深深地震撼了他,自然对刘胤很有好感。

刘胤对蒋斌也是赞叹不已,困守孤城这么长的时间,换作别人早就坚持不下去了,无论是蒋斌、王含还是柳隐,他们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用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拨的信念坚持了下来,无愧是蜀汉最忠心的良将。

随着汉城之围的解决,汉中三座要隘被围困的历史也终于结束了,整个汉中,又重新回到了蜀汉的怀抱之中。从兵出子午谷到汉城解围,前后不过才十天的时间,刘胤的大军就横扫了整个的汉中平原,曾经那支骄纵无敌的魏国军队,此刻是望风而逃,连应战的勇气也丧失了。

刘胤原本认为魏军会不惜一切代价打阻击战,毕竟汉乐二城围了这么久,几乎都快到了收割胜利果实的时候,但突如其来的蜀军援兵打乱了李辅的步骤,不得以他才放弃了对汉乐二城的围困,撤兵退守阳安关。

解围汉乐二城,不过是刘胤战略步骤的第一个环节,最为重要的关键是如何才能拿下阳安。阳安关是汉中的咽喉要冲,只有掌握了阳安关,才算是从真正意义上拿下了汉中,同时也可以对身在蜀地的钟会是一种最直接的威胁。

刘胤的胃口很大,钟会十几万的大军进入到了汉中蜀地,粮食和后勤保障全部依赖于汉中的这几条谷道,而现在一举掐断了魏军退路和补给线,等于让钟会的十万大军陷入了绝境之中。

如果钟会得知粮道断绝的消息,第一时间肯定会派兵来援,所以摆着刘胤面前的就是必须要抢在钟会的援兵到来之前,拿下阳安关,封死钟会的退路。

所以大军到达汉城之后,刘胤几乎没有停歇,点起人马,长驱而进,直扑阳安关而去。

现在刘胤所拥有兵力,除了此番他入子午道带来的五个营二万五千人马,还抱括蜀军在汉中的六七千人马。当初留守汉中的是一万五千余人,经过两年艰苦的御敌之战,汉中蜀军的兵力锐减,只剩下了不到一半人的兵力,其中损失最为惨重的是以卢逊为首的四大游击校尉,除了卢逊之外,其他的三部人马几乎是全军覆灭。

此番刘胤兵围阳安关,自然把汉中蜀军的残余力量集中整合起来,分为两个营,命名为汉城营和乐城营,分别由蒋斌和王舍来指挥,虽然暂时还不满编,但蜀军的士气相当地高昂,万众一心,积极地参与到攻城作战之中去。

从汉城一路向西,越过定军山,便可以清楚地看到阳安城那熟悉的城郭,当初傅佥在阳安关与魏军激战,何其地壮烈,正是由于蒋舒的出卖,阳安关才最终失守,如今刘胤重回阳安关,不禁是暗暗地发誓,不管魏军吃下去多少,都会要他连本带利地吐出来。

第444章再战阳安关

阳安关地势极为险要,如果当时不是蒋舒叛变投敌,钟会想要攻下阳安关,绝对不是轻松的事。再坚固的堡垒,也是从内部开始瓦解的。

现在李辅退守阳安关,由于在汉乐二城撤得及时,李辅此刻手中,还握有一万五千多的兵力,阳安关不同于乐城汉城,魏军是掌握着一座完整的城池,就算刘胤拥有的兵力再多,李辅也不会发怵了,有坚城在手,李辅胆也正了。

他一面下令诸军修缮城池,加强守备的力度,一面派人向钟会紧急求援,李辅相信,只需将汉中方面的情况如实地报之,钟会肯定会派出援兵相助,到时候阳安关固若金汤,刘胤必定会在阳安关下大吃苦头,魏军也可乘趁反击,说不定还可以乘势攻取汉城和乐城。

从阳安关快马回鞭地向成都附近送信,最快也得三到五天的时间,而钟会派出兵马来,怎么也要十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阳安关,一里一外,大约至少也要半个月的时间。不过李辅信心十足,他有理由相信,守个半月二十天自己根本就没压力。

想当初,汉乐二城也不过才各有五千守军把守,魏军数万人尝试着进攻,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攻克,这让钟会迫不得以地才采用长期的围困战术,想要逼降蒋斌王舍。现在的局面正好倒了过来,蜀军处于攻的位置而魏军处于了守的位置,攻守易势,李辅没有理由认为他自己会比蒋斌王舍做的很差,连个阳安关也守不住。

要知道,阳安关的险峻程度,犹在汉乐二城之上,更何况李辅也无需要守多久,只要等到魏军援兵一至,马上就可以投入反击,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

刘胤抵达了阳安关的城下,已经是天色黄昏之际,便下令在阳安关以东十里处扎营安寨,准备次日再攻打阳安关。

夜色苍苍,刘胤立于营外,注视着远处黝黑的城墙,不禁是唏嘘一叹。整个进军汉中一路攻来,所向无敌,但刘胤清楚,越是顺利,后面的困难便越大,由于在乐城和汉城没有能够完成歼敌目标,这一部分的敌军已然逃逸的阳安关,为攻打阳安关凭添了不少的阻力。

但真正的名将永远是直面困难的,刘胤知道阳安关不好打,而且还必须要速战速决,绝不能让钟会的援兵赶到阳安关来。

速战速决最经典的战役莫属长安之战了,刘胤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已经是拿下了号称天下最坚固城池之一的长安。而那一役最大的功臣,则是火药,正是拥有着这样的秘密武器,才使得刘胤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了长安城。

只可惜在阳安关下,却无法复制长安的成功,炸掉长安的城墙,至少也用掉了刘胤一吨的火药,而这样的用量,几乎是迁到陇西之后火药工坊几乎半年的全部产量了,现在刘胤的火器部,除了还有一部分的火药箭、竹筒手雷和石制地雷之外,再没有可以轰掉城墙的炸药包了。

所以这一场攻坚仗,对于刘胤而言,一点也不轻松。

刘胤四更天的时候,便升帐点将,召集各营主官到帐下,布署下一步攻城的计划。

攻打阳安关,****营的骑兵便没有了用武之地,刘胤将他们安排到了白水关,担任打援任务,至于攻城的部队,则以虎步左右营和新编一营为主力,准备实施强攻。

蒋斌和王舍倒是主动请缨,请求刘胤委以汉城营和乐城营重任,担任攻城的先登力量。

刘胤认为汉城营和乐城营均不满编,战斗力或许不足,故而此次应当还是由虎步营来担纲。

蒋斌和王舍倒是有不同的意见,认为汉中蜀军久在汉中,对汉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