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162章

最后的三国-第162章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欣忽地眉头一皱,想起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道:“虎儿,你这次带出去的一队人马,有多少跟你回来了?”

杨虎有些黯然地道:“没有,一个都没回来,只有孩儿一人独身逃脱。”

杨欣心中一紧,追问道:“他们可是战死了,还是遭擒了?”

“大部分战死了,只有一部分受伤以后被擒了。”

杨欣的脸色顿时变得很是难看,右拳不断地在左手掌心中捶击着,低喃道:“坏事了,坏事了……”

杨虎道:“父亲是担忧那些被擒之人会供出我们吗?父亲放心吧,这些人可是咱们杨家豢养的死士,忠心耿耿,事前我们都有过约定,就算是失手被擒,也要一口咬死是刘胤所为,是受刘胤派遣的,羌人发怒,自然也要迁怒在刘胤身上。”

杨欣眉头紧锁,道:“这些人死也倒也不打紧,但一旦被擒,后果就很难说了。虽然他们的忠心没有什么问题,但在羌人的严刑逼供之下,很难保证他们的骨头有多硬,万一招供出来,对我们可是大为不利。”

杨虎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被西羌王知道是他杀了自己的爱妾的话,恐怕生吃了他的心都有,想到这儿,杨虎不禁是为之胆寒,他就象一个闯了弥天大祸的孩子,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手足无措,无助地看着杨欣。

“那……这该如何是好?”

姜还是老的辣,杨欣很快地冷静下来,沉思片刻,冷沉地道:“也许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如果姚柯迴已然知情的话,断不会分兵侵扰整个陇西,一定会全力攻打榆中的,如果羌人全部主力都拿来攻打榆中,榆中也早就守不住了。看来,姚柯迴确实误以为刘胤才是他真正的杀妾仇人,所以矛头对准的是整个陇右。退一步讲,就算是姚柯迴知情了,难不成他还会通知刘胤?只要刘胤不知情,此事便成了,司马骠骑的大军行动在即,陇右大局,月内即可见分晓,到时候尘埃落定,到底是谁杀了姚柯迴的三夫人,已经是无足轻重了。”

杨虎悬在嗓子眼的心又落回到了肚子里,崇敬地道:“还是父亲深谋远虑,远见卓识,孩儿自愧不知。”

杨欣抚须一笑道:“虎儿,你须谨记,不管遇到天大的事,都切莫慌张,首先一定冷静,再大的事,也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杨虎恭敬地拱手道:“孩儿谨记在心。”

杨欣点点头,道:“外面现在是何状况?羌人缘何会退兵?”杨欣也不知道自己昏迷了多久,一醒来就听到了羌人退兵的消息,心中疑惑,本想出去看看,却由于杨虎回来给耽搁了,问完杨虎的事,他这才想到问这个事。

杨虎脸色有些凝重,道:“孩儿被羌人追杀,不敢走大路,一直沿小路而走,回到榆中之时,正好遇到羌人围城,又不得进,只好潜藏在城外的一处荒林中,等了三日,羌人未战而退,孩儿这才进的城。同时才知晓刘胤已在襄武大破羌兵,平定陇西,此刻举大军向金城杀来,羌人惧其势,乃退兵而去。现在刘胤恐怕已率大军抵达了榆中城外。”

“噢?刘胤来得竟然如此之快?”杨欣颇有些意外,一方面他盼望着援兵尽快赶来,不致让金城有失,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刘胤能很快地破敌,希望羌人能给刘胤制造一些麻烦,有利于魏军在东线的行动,总而言之,杨欣很是纠结,患失患得。

“走,随我出去看看。”杨欣对杨虎说道,不看个究竟,杨欣终究是放心不下。

还没等他父子出门,一名佐吏匆匆地进堂来,向杨欣禀报道:“启禀太守,镇北大将军到!”

杨欣和杨虎顿时是愣在了当场,面如土色。

第350章向导官

出乎刘胤的意料,当他的率领的救援大军刚刚进入金城郡的范围之时,围困金城的羌人竟然全都撤退了,很显然,襄武这一战给羌人带来的震撼还是比较大的,三四万人马几乎是全军覆灭。

羌人的总兵力倒不在少数,最起码各部加起来至少也有十万之众,但攻入陇右之后,兵力大多分散,这才给了刘胤各个击破的机会。

刘胤的军队就如同是一把尖刀,连战连捷,在陇右大地上狂飙奔进,羌人莫敢与之争锋,襄武惨败之后,围困金城的羌兵听到了蜀军大举来袭的消息之后,慌忙撤退了,金城之围以一种最不可思议的方式就解了。

刘胤率兵赶到了城下,金城都尉聂恺亲自出城相迎,上前参拜。

聂恺原先是虎步营的军司马,奉刘胤之命调任金城都尉,也算得上是刘胤的心腹,此次金城保卫战中表现卓著,刘胤也是大为赞赏,特意地褒扬了几句。

环顾四周,看到金城太守杨欣不在其中,刘胤便问道:“杨太守何在?”

聂恺禀道:“此次守御榆中,杨太守亲临前线,身先士卒,不眠不休,几个时辰前在城头上昏厥,末将已令人抬回府中休息。”提起杨欣,聂恺倒是一脸的敬佩,杨欣甘冒矢石,亲临城头督战,在榆中守卫战中堪为表率,身为金城郡的最高官员,杨欣的表现的确为之称道,榆中未失,杨欣居功至伟。

刘胤点点头,道:“杨太守为守城惮精竭虑,功不可没。聂恺,你前面带路,某要亲往探视之。”

聂恺领命,在前面引路,一行人直奔太守府而去。

杨欣听到通传,惊愕不已,不过他很快地镇定下来,与杨虎一同到府门口迎接刘胤。

“卑职参见大将军。”杨欣见到刘胤之后,抢先一步恭身施礼。

刘胤与杨欣先前并没见过面,但这并不妨碍两个人的互识,就算没有聂恺在旁边指引,此时出来迎接的,也就只有两个人,从官服绶带上很容易地就辨认出杨欣来。金城郡中,有唯有杨欣是银印青绶两千石的官。

刘胤上前紧迈了一步,双手相扶,道:“杨太守免礼。听闻杨太守为守城积劳成疾,刘某特来探望,不知杨太守可曾好一些了。”

杨欣忙道:“卑职已无大碍,劳烦大将军亲来探视,卑职深感荣幸,愧不敢当。”

刘胤微微一笑道:“杨太守为金城百姓所做的一切,那是有目共睹,临危不惧,舍身忘死,身先士卒,殚精竭虑,金城之所以得以保全,杨太守可是功不可没啊。”

杨欣拱手道:“大将军过誉了,卑职乃是尽身为一方郡守应尽之责,何功之有?”

“杨太守虚怀若谷,居功不傲,真义士也。这位是?”刘胤注视到了杨欣身旁的年轻人,既然能和杨欣站在一处,关系定然不浅。

杨欣忙介绍道:“此乃犬子杨虎。杨虎,还不快见过大将军。”

杨虎立刻拱手施礼道:“杨虎拜见大将军。”

刘胤微笑道:“虎父果无犬子,杨太守,令郎浑身浴血,想必也是与羌人血战良久,真是年少英雄啊!”

杨虎回府之后就是一身血衣,还来不及更换就刘胤就已经到了,只得随杨欣先行出府,不过杨虎这身血衣倒是可以彰显他的战功,受到刘胤的夸奖亦在意料之中。

不过身边的聂恺却道:“这两天在城墙上并没见到杨公子,杨公子这是从何处受的伤?”

杨虎不禁支唔了起来,倒是杨欣抢先道:“犬子奉我之命,出城去查探羌人的军情,在返回的路上,遭遇到了羌人的袭击,所率部众尽皆战死,犬子也是死战方才脱身,现一身伤痕倒也是难免。大将军,此处非是叙话之所,还请到府中再叙。”

刘胤看了杨虎一眼,点点头,在杨欣的陪同之下,进了太守府。

很快,邓朴、傅著、牵弘和新任中郎将的马融都赶到了金城太守府,刘胤在此临时召开议事会,共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收编了五千羌兵之后,刘胤将其暂编为一营,由帐下督马融来担任营中郎将。

由于羌人撤离地极快,蜀军进入金城之后,几乎是望风而逃,这下蜀军完全是兵不血刃地就解决了金城的危机,针对下一步的计划,几位部下却产生了分歧。

牵弘率先道:“继然羌人已退,陇西金城之围已解,大将军应火速回兵天水,司马望在职长安虎视眈眈,随时可能会进犯陇右,司马望兵强马壮,比起羌人来乃是陇右的心腹大患,卑职认为大将军理应先顾及东线,以应对司马望的进攻。”

杨弘没想到刘胤仅率一万骑兵就打败了号称十万之众的西羌兵,这让杨弘隐隐有些失望,看来刘胤并没有调用主力部队来平定西线的羌患,而此时牵弘更建议刘胤立刻撤回西线之兵,增援东线,这更让杨弘心里呵噔了一下,倘若刘胤真的听从了牵弘的建议,回师天水的话,自己这一番辛苦可真就白费了。

于是杨弘立刻道:“牵太守此言差议,羌人所退,是因为畏惧大将军的兵势,如果大将军退兵而去,羌人还复再来,金城、陇西,又何以御之?卑职认为,除恶务净,不彻底解决掉羌人的威胁,大将军不可轻易地回兵。”

刘胤点点头,道:“杨太守所言极是,某也正有此议,此次羌人作乱,与东线的司马望似有勾连,如果趁此机会不将其一举歼灭或降伏的话,其必然会卷土重来,只怕陇右会陷入腹背受敌之境。只是此次西进平羌,缺少一向导官,西平地势险恶,行之不易。”

杨弘当即道:“某久在西疆,于西平道路熟悉,愿为大将军的向导官。”

刘胤沉声道:“好,既然杨太守主动充当向导,平叛西羌又刻不容缓,传我之令,大军在榆中歇息一日,明日出发,直取西羌。”

第351章大小榆谷

蜀军离开了金城,沿着湟水河谷,向西平方向而行。

越往西行,地势变陡然间增高了不少,刘胤知道,离开黄河向西走,就进入了青藏高原,这儿几乎是一片荒凉的区域,远处皑皑的雪峰巍峨高耸,连绵起伏,一直通向天际。

几乎看不到什么人烟,就连植被都很稀疏,到处都是裸露出的岩石,呈现出藏青的颜色。

傅著手搭凉棚,向前张望,除了荒芜之外,还是一片荒芜。

“这是什么鬼地方?连个人烟也瞧不见,羌人真的能这片土地生存?”傅著抱怨着,很是疑惑地道。

刘胤微微一笑,一般而言,胡夷所居之地大多荒蛮偏僻,不是大漠戈壁就是荒原草地,这样的生存环境在汉人看来,的确是不宜居的,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是匈奴鲜卑还是羌氐,他们都习惯于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之中,同样这样恶劣环境也造就了这些民族的凶悍,这一点汉人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渡过黄河之后,刘胤采纳了杨欣的建议,分兵而进,直取大小榆谷。

大小榆谷在青海贵德东河曲一带,北临黄河,土地肥沃,又靠近西海,尽得渔盐之利,东汉之时,羌族便从河西迁居此地,烧当部落崛起之后,便以大小榆谷为中心,统一了西羌诸部。要想平定羌乱,就必须拿下大小榆谷。

刘胤遂下令邓朴、马融、杨欣率虎骑左营和羌兵营一万余人直取大榆谷,自己同傅著、牵弘率虎骑右营、陇西兵和刘胤的亲兵部队七千余人直取小榆谷,分兵而进,直捣羌人的老巢。

虽然牵弘对深入羌境比较担忧,认为魏军的反攻在即,蜀军两线作战,兵力分散,恐怕不利于战局。但刘胤认为,攘外必先安内,陇右是对抗曹魏的根基,这个根基万万容不得有失,一旦陇右局势不稳,蜀军就成为无根的飘萍,很难在同魏军的作战之中占据优势。

而现在陇右最大的隐患就是来自羌人,此次羌人犯境,几乎横扫了整个陇西金城二郡,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如果襄武和榆中失守的话,那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将是无法估量的。

所以刘胤不得不慎重起见,虽然羌人在武城山和襄武连输数阵,但其主力却未遭到致命的打击,仍然具备着卷土重来的能力,刘胤相信,只要自己一撤军,羌人肯定会卷土再来,而且为了报复,他们的进攻只会更为地疯狂,为了陇右地区的长治久安,就必须要趁热打铁,彻底地解决掉羌人的问题。

现在羌人之中的一些中小部落已然归附,只剩下西羌王姚柯迴所统辖的烧当一部,尽管烧当部落是西羌诸部中实力最为强悍的一支,但被刘胤剪除其羽翼之后,烧当部落的实力也是大不如前。

姚柯迴也是老奸巨滑,能在这片荒原上称王称霸,姚柯迴也绝不是那种只逞枭雄之气的人,襄武惨败之后,他已经意识到了这支汉军来者不善,如果在金城之下与汉军决战,无论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站在他这边,所以姚柯迴一听到刘胤已经进逼榆中的消息之后,就果断地弃围金城,撤兵回了西羌。

在他看来,金城不过是囊中之物,只要汉军主力一撤,何时再取金城,也不过是他一念之间的事,自然无需在金城与汉军主力决战。

至于汉军胆敢进犯大小榆谷,在姚柯迴看来,那就是他们自取灭亡了,这里可是自己的主场,占据着天时地利,这仗想怎么就怎么打,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