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156章

最后的三国-第156章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老爷子苦笑一声,道:“何参军字字矶珠,老朽确实是为之汗颜,身为汉臣之后,却不能身以仕汉,惭愧惭愧。不过刘大将军也须得理解老朽的苦衷,陇右马家,数千余口,老朽身为他们的家主,却也不得不为他们的生计考虑。”

刘胤很清楚马景话里的含义,现在蜀汉已经光复了陇右,而马景却一再声称要为马家的生计考虑,那就意味着马景根本就不认为蜀军能在陇右立足,即使现在攻取了陇右,那也是暂时的,恐怕是经受不起魏军的反击,马景明哲保身,在这个时候肯定不会出面支持蜀汉,如果刘胤失败的话,马家就同当年的马超一样沦为叛逆之臣,难以在陇右立足了。

“如此说来,马老先生是认为我们无法在陇右立足了?”

马老爷轻咳了一声,道:“恕老朽直言,当年诸葛武侯在世之时,数出祁山,亦未能全其功而取陇右,盖因魏国兵力强盛之故,今镇北大将军趁魏国陇右空虚之际,一战而得,可谓是兵不血刃。但魏国占据天下大半之土,陇右不过是一偏隅之地,虽今冬无战事,但来年春时,魏国定然派遣大军反攻,以镇北大将军手中的三万兵马,能抵得过魏国魏十万雄兵吗?”

刘胤微微一笑,看来这位自诩不理世务的马老爷子从一开始就在撒谎,什么不理俗务,对天下大势简直就是了如指掌,就连蜀军进入陇右的兵力多少,都摸得一清二楚,这老头,这算盘珠子,拨拉得比谁都精明。

“看来马老先生认为在下是毫无胜算了?”

马老爷子面带着似笑非笑神色,不置可否。

刘胤呵呵一笑,道:“如果在下能击退魏国的来犯之兵,在陇右站稳脚跟,马老先生又当如何?”

马老爷子微微一怔,轻轻地摇摇头,道:“老朽实在看不出来贵军有何胜算。”

刘胤淡然地道:“在下也只是说如果,如果事实真如某之所言,不知马老先生将何以作为?”

马老爷子抚须悠然地道:“如果真如镇北大将军所言,老朽必率马家——不,全体陇右士家鼎力支持大将军,要钱出钱,要粮出粮,要人出人。”

“好,那我们一言为定如何?”

马老爷子一怔,看着自信而从容的刘胤,他疑惑地道:“刘大将军,但前提条件就是要打败魏国的大军,立足于陇右才行?”

刘胤哈哈大笑道:“这个当然,如果我刘胤没本事,自然只能是拍拍屁股走人,那里还有颜面来叨扰马老先生。只是马老先生须记得今日之言,在下击败魏国军队立足陇右之时,老先生不要食言才是。”

马老爷子正色地道:“马某活了这么大年纪,自然懂得信义二字,大将军请放心,老朽一言九鼎,在此静候大将军佳音。”马老爷子又不糊涂,如果刘胤真的能立足陇右,他巴结还来不及呢,又如何肯食言。现在之所以不敢交好刘胤,是他实在对刘胤没有信心,如果和刘胤扯上关系,而魏国大军杀来刘胤一败涂地的话,马家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刘胤是外来之人,打不过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但马家不一样,马家的根基就摆在这儿,想走也走不了。

马老爷子和陇右诸士家先前曾有过商议,最担忧的就是刘胤是否会采用强迫的手段逼他们就范,毕竟民不与官斗,虽然士家豪族不是普通的民,但他们实力再强大,也毕竟没有正规的军队那样骁勇善战,斗来斗去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不过刘胤已经当场承诺,在未打败魏国的反击之前,是不会再要求陇右士家什么的,这显然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马老爷子也是微微地松了一口气。

刘胤道:“在下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望马老先生可以应允。”

“噢?何事请讲。”马老爷子又有些微微地紧张。

刘胤淡然一笑道:“我想这个对马家而言微不足道,就是希望马家及陇右各大士家可以在汉魏相争之时,保持中立,两不相帮。”

“那当然,那当然。”马老爷子眯着眼睛笑道,对他而言,刘胤的要求正中其下怀,那有不答允的道理。

刘胤起身告辞,马老爷子亲自相送。

离开了马家坞堡,一直沉默未曾开口的陈寿回头看了一眼,道:“这个老狐狸,还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刘胤微微一笑,道:“很正常,搁谁处在这样的立场下,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不管怎么说,今天此行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陇右士家的势力就算暂时无法为我们所用,但亦不为曹魏所用,便是上上之选了。”

今日马府之行,刘胤的确没有抱什么太大的希望,能争取到这样的结果,已经算是比较理想的了,马家和整个的陇右士家,能站到中立的立场上,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只要打好陇右保卫战,展示出自己的能力与实力,相信马家及陇右士家便会趋之若鹜,不怕他们不来归附。

第337章街亭

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之中,陇右迎来了新的一年,这一年蜀汉的纪元是炎兴三年,曹魏的纪元是咸熙二年,关陇大地以陇山做为间隔,以东的关中采用的是咸熙二年的纪元,以西的陇右则采用蜀汉炎兴三年的纪元。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历史上的这一年,自曹丕建立起来的曹魏政权,也行将走到历史的终点。但那已经是曾经的历史了,蜀未亡,魏还能存否?

这已经不是在刘胤所能掌握的范围之内的事了,随着春天的脚步临近,陇右的空气陡然变得紧张起来,刘胤的注意力也集中到了长安方向,密切注视着局势的发展。

据可靠的情报,魏国不顾天气依然寒冷,已经在向长安方向增兵了,显然司马昭想要夺回陇右的相当地迫不及待。雍凉都督司马望的麾下,至少已经拥兵近五万人,而且这个数目还在不断地增加,大批的魏军正通过潼关大道,源源不断地向关中地区开进。

大战一触即发,整个陇右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

一整个冬天,蜀军也没有歇着,除了新兵的操练之外,更多的是投入到了冀城、上邽、襄武、临渭等城的修缮之中,加高城墙,增设防御工事,将几座城池打造的固若金汤。

但刘胤清楚,此番陇右之战,蜀军处于无后援状态,也就是目前全部的兵力加起来四万七千余人,就是蜀军拥有的全部力量,除此之外,再无一兵一卒可以调动,而魏军此次参战的兵力数,到现在也无法精确地统计出来,如果需要的话,司马昭是不介意派更多的人马前赴陇右的。也就是说,刘胤必须以有限的兵力与庞大的曹魏进行对抗。

司马望已经在调兵遣将了,很可能会在正月底,最晚也不迟于二月发起全面的进攻,刘胤自然不可能闲着,连续地多次召众将议事,商讨应敌之策。

如果仅仅是司马望这边从长安攻来的魏军,刘胤倒也没有太担心的,正面的对决考验的就是双方的勇气和斗志,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一场不可能回避的战争,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彻底地消灭来犯之敌。

刘胤比较担心的是现在尚在益州的钟会,如果钟会派兵一部回援的话,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其一就是诸葛亮北伐所走的大道斜谷,出斜谷便是祁山,冀城、上邽首当其冲,其二便是姜维北伐所走的狄道,从沓中出发,可以直取临洮,这一路则直接威胁到陇西金城二郡。

世上最难打的仗就是腹背受敌,在广魏郡与司马望的主力正进行决战之际,钟会的偏师突然出斜谷走狄道,包抄陇右的后路,这样的打击无疑是刘胤不可能承受的。

虽然现在还没有打探到钟会的动向,但刘胤决不敢掉以轻心,一旦钟会从后路包抄而来,整个陇右的局势瞬间就会逆转。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司马昭根本就不准备动用钟会在蜀地的力量,此次进攻益州,魏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付出了难以估算的代价,如果这个时候轻易地放弃蜀地撤兵的话,从司马昭的内心深处肯定是无法割舍的,辛辛苦苦一场,到头来为他人做了嫁衣,司马昭还没有大度到这种程度。

现在益州的局势呈胶着的状态,就算是钟会有心全身而退,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蜀道狭隘难行,退兵是件非常危险的事,很容易被陆抗或姜维咬住尾巴,除非钟会有壮士断腕的气概,否则很难全师而退。

退守剑阁或退守汉中,将来再徐图益州?这纯属扯淡,攻下了成都,攻破了绵竹,到现在蜀地的局势都未曾明朗,一旦退兵,这些已经得手的城池就不得不放弃,如果被陆抗全取西川,将来再想进攻,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至于陇右出现的蜀军,或许司马昭还真的没有太在乎,兵力薄弱,长途远征,民心未定,这些对敌人不利的因素让司马昭似乎很自信,灭掉这支流窜而来的蜀军,根本就无须动用钟会的大军,仅仅是调动关洛一带的大军就足够了,既得利益可不能是说弃就弃的。

尽管没有钟会的动静,但刘胤还是在斜谷和狄道的险要之处派兵扎寨驻守,谨防魏军的偷袭,同时将主要的兵力向陇东地区集结,以阻挡魏军对陇右的攻势。

虽然经过修缮,冀城襄武等几座郡城的防御能力大大地增强了,但那不过是刘胤最后的底牌,一旦被魏军围困住了冀城襄武,蜀军就会陷入被动之中,没有后援的兵力,再坚固的城池最终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只有御敌于国门之外,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陇右的安全。

关中平原和陇西高原之间,横亘着的是雄伟高耸的陇山,这也是陇右地区最大的屏障,想要阻挡魏国大军进入陇右,就必须在陇山一线挡住魏军的进攻。

而处于陇山隘口之中的街亭,又站到了风尖浪口之上。

提起街亭,任何蜀人都不会陌生,可以说街亭已经成为了所有蜀人心中的痛,它曾经承载着蜀人的希望,却又成为蜀人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霾,纸上谈兵的马谡未能守住街亭,也将一次本来可能会成功的北伐化为了泡影。为此马谡丢掉了他的项上人头,诸葛丞相也请求自贬三级,由此之后,蜀人每每提及街亭,都会重重地叹息一声,沉重无比。

而此次魏军西进,首当其充就是街亭。早在去年冬天的时候,刘胤就已经令傅佥亲往街亭,布置防御营寨,只是天寒地冻,街亭又正好处在风口,所以在三九严寒的天气下,无法在街亭驻军,到了正月,刘胤再次下令,让傅佥安排一部人马抢先进入街亭,占据有利的地形,准备在街亭打一次轰轰烈烈的阻击战。

但愿马谡的悲剧,不会在刘胤的身上重演吧。

第338章借刀杀人

金城郡毗邻九曲黄河,是联结陇右和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同时这里羌胡杂居,亦是一座边防重镇。

金城的春天来得格外的迟,虽然已经是时近二月,但黄河上坚实的冰面依然告诉人们,春天还很遥远。

杨欣此刻的心情很复杂,去年冬天的时候,邓艾的一封来信让举棋不定的杨欣最终是下定了决心,向蜀军投降。

原本蜀军首先针对的目标之中并没有金城,但狂飙席卷了陇右诸郡,带给杨欣的震憾还是难以言表的,就如同是一眨眼之间,整个陇右五郡就没了,金城郡与陇西郡接壤,唇亡齿寒,杨欣的确感受到了那刺骨的寒意。

没有任何的怀疑,蜀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便会是金城,这让杨欣是寝食难安,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战,要么降。战的话,毫无疑问,上邽的杨豹就是他的下场,同上邽一样,金城也只有一千余人的守军,上邽只坚持了两个时辰的时间,杨欣甚至觉得自己都坚持不了两个时辰,毕竟杨豹誓死而战的血性杨欣是没有的。

有部下建议杨欣干脆放弃金城,向西逃往西平郡或向北逃往武威郡,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也不吝是一种选择。

杨欣迟疑未决,相比于金城,西平郡和武威郡更为偏僻荒凉,魏国驻军更少,谁又能保证蜀军拿下空城金城之后,会继续长驱进军,进逼西平武威。更何况临阵脱逃那可是杀头之罪,未发一矢便放弃金城,将来朝廷追究下来,也是一个死罪。

权衡再三,杨欣也是没有拿定主意,这个时候,蜀军还未曾兵临城下,邓艾的书信就到了,杨欣没有想到邓艾居然早已归降,深感震惊。想来陇右之失,牵弘、王颀的投降,与邓艾也是有着莫大的关系。

同牵弘、王颀一样,杨欣也是邓艾的部下,曾追随邓艾南征北战。不过和牵弘相比,杨欣同邓艾的关系也就疏远一些,仅仅是上下级隶属的关系,并无深交。但迫于形势,杨欣也决定效仿牵弘王颀,举城而降,最起码,自己的太守职位不会丢掉。

为了刻意地巴结刘胤,杨欣除了递上降书顺表之外,还特意地赠送了两匹宝马和五百匹普通战马。

但杨欣的谄献却引起了刘胤的警觉,虽然一如旧例,杨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