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128章

最后的三国-第128章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蜀军早有准备,既然庞会已经入瓮,再想逃出去可不由他做主,魏军哭爹喊娘连滚带爬地向山谷外逃窜之时,谷口两侧轰隆隆滚落下来无数的山石巨木,将谷口给封了个严严实实,埋伏在谷外的虎步营更是封死了谷口,就算是有个别的魏兵爬过木石堆,依然也逃不过蜀兵的狙杀。

刘胤在铁灯山设伏,就是要准备一口吃掉庞会的这一万人马,如果是平川作战,两万五千人是无论如何也吃不掉对方一万劲卒的,不过在这峡谷之中,却是轻松的很,依靠铁灯山的地形,便可以轻易地把庞会给包了饺子。

庞会脸色惨白,他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其实也不是他不会想,而是他心中只有复仇,别的一切早就抛之脑后了,现在他才明白中了计,但为时已晚。

那位曾劝庞会小心一点的副将此刻已被乱箭射死,庞会身边的人马也伤亡殆半,不过蜀军的箭雨攻势似乎没有衰减的迹象,退路被生生地斩断了,等待庞会的只有全军覆灭,

庞会目眦欲裂,旧仇未报,又添新恨,他大喝一声:“就算是死,庞某也和你拼了。”庞会完全是红了眼,既然注定已是无路可走,那干脆就拼了,和仇人同归于尽,也算是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夙愿。

庞会冒着箭雨,发疯似地向关彝那边冲了过去。

但还没有等他冲到关彝的近前,一枚弩箭就已经钉到了他的前胸,穿透了他的身体,庞会的头脑顿时一片空白,带着绝望和不甘,一头从马上栽了下去。钢制的弩箭刺穿身体带着那股极其冰凉的感觉,庞会手驻他枪,想挣扎地站起来,但他的身体已经不再听他的指挥,他跪在地上,大口的喘息着,感觉到生命再不断地流逝着,眼前也变得模糊起来。

关彝向他走来,庞会第一次和关彝挨得那么近,但他的复仇之路却变得如此的遥不可及,庞会挣了挣,似乎想说什么,但却始终没能再发出声来,最后跪在那儿,脑袋无力地垂了下去,寂然不动。

庞会一死,整个魏军群龙无首,纷纷缴械通行,铁灯山之战,很快地落下了大幕。

刘胤倒是不介意招降纳叛,南中地域广阔,最缺的就是人口,这些身强力壮的战俘,押解到南中,可谓是物尽其用。

关彝已经将庞会的人头给割了下来,呈递到刘胤的面前。刘胤不禁暗暗感叹,真的是世事无常,历史上庞会屠尽关氏满门,而如今他的人头却落在了关彝的手中,仇未报,身先殒,估计庞会至死也不能瞑目。

铁灯山之战落下了帷幕,原本在外围准备围点打援的傅佥也率阳安营撤了回来,显然这个准备是落空了,钟会宁可坐视庞会全军覆灭,也不曾派出一兵一卒。

刘胤淡然一笑,这个情况也早在他的意料之中,庞会报仇心切鲁莽行事,钟会好歹也是一代名将,又怎会步他的后尘,有东吴在背后掣肘,钟会是宁可损失一万人,也不愿来冒险。

接下来,又将该是魏吴两国继续撕逼了,整个的蜀中,将会是遍地烽烟。不过,这种景象可是刘胤最希望看到的,但愿两者可以互撕的久一些,这样留给刘胤的机会才越大。

“少主,该起程了。”阿坚向刘胤道,很快地清理完战场,蜀军即将继续踏上南迁之路。

站在山巅之处,隐约还可见余火未熄的成都城,那里恐怕已经是一片废墟了。不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刘胤还可以重回成都,重建成都城!

山风轻拂而过,似乎想抚平这满目苍荑的大地,在风中,是刘胤坚定而深邃的目光。

(第三卷完)

第275章既来之,则安之

七月流火,本是酷热难耐的季节,但在马雄山上,却是清凉无比,惬意舒适。

马雄山素有“一水滴三江”之誉,这里是珠江的源头,北盘江、南盘江、牛栏江三水环绕,整个马雄山山明水秀,重嶂叠翠,恰如一座世外桃源。

当地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坐骑贪恋人间烟火,偷偷地挣脱缰绳下到凡在,驻足滇东高原之时,化作了一座雄伟在山峰,马雄山由此而得名。玉帝念及旧情,见马雄山无水,便洒下一滴甘露,甘露化雨,汇集成涓涓细流,一水向北,名曰北盘江,一水向南,名曰南盘江,一水向西,名曰牛栏江,这就是一水滴三江的由来。

马雄山巍峨雄壮,恰似一匹闲庭信步的骏马,漫步游走于滇东高原。马雄山异峰突起,怪石嶙峋,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源清流缓,林密路稀,松涛鸟语,景致幽然。

就在马雄山的山脚下,南盘江的江水边,依山傍水而建着几十座简陋的木屋,好似山野村夫的居所,但周围栅墙紧密,守卫森严,却有如同豪门贵族的官邸。

这里正是大名鼎鼎的安平王府的居处,惊悉实情的人们无不大跌眼镜,咋舌惊叹。

蜀汉迁都南中,建宁郡的治所味城便成为蜀汉王朝的临时都城,五六十万军民官吏涌入味城,使得小小的味城瞬间就爆棚了。味城虽然是郡城级别的,但南中荒凉偏僻之地,味城的规模尚不及蜀郡的一个县城大,霍弋将自己的太守府让出来,重新修缮了一下,权做刘禅的行宫。随行的文武百官扎堆地挤到味城之中,能有一间两间的安身之所也就相当的不错了。

有大臣提议重修味城,最起码也得有一座像样一点的皇宫,文武百官也得有安身之所。但重修就意味着得花大笔的钱,以现在蜀汉见底的国库,又如何能拿得出如此一大笔钱来?现在几十万的百姓涌入建宁,房无一间,地无一垅,都等待着官府去安置,蜀汉国库中的钱粮,已经大半消耗在了南迁的路途之中,现在仅仅依靠南中七郡的府库来支撑。

所以,刘胤提出来一切以勤俭节约为宗旨,皇宫暂时缓建,味城城内容纳不下如此多的士家门阀,大家可以暂时迁到别处,为了起带头表率,安平王府率先迁到了马雄山。

马雄山这个地方是马王妃选定的,马雄——马家雄起?立志于恢复马家昔日辉煌的马王妃对这个地方是情有独钟,虽然马雄山离味城较远一些,但这儿山青水秀,环境幽雅,也不失为一个理想的居处。

“娘,真的很抱歉,只能让您屈居于这样的陋室之中。”刘胤是一脸歉意地道。就现在这些简陋的木屋还是刘胤安排手下就地取材,刚刚兴建的。马雄山遍地生长着一种高不过膝的爬地云松,也算是马雄山的一大奇观。

一大堆王府的仆人正在从马车上卸下来各式用品,收拾和布置着木屋,安平王府内可以拿的东西基本上都运来了,简单地重新布置一番,倒也与原来的装饰相差无几,最起码刘胤有一种家的温馨的感觉。

其实家在那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家人在一起,这才是最幸福的事。

马王妃淡淡地一笑道:“这儿就挺好的,每年酷夏之时,我们全家不就是一起到西山的山庄去避暑吗?我看这儿倒和西山山庄有几分相似,都言南中荒蛮苍凉,疫瘴横行,今日始得一见,方知所言非虚,此处山明水秀,景致怡人,阳光和熙,温暖如春,就算是人间天堂,亦不遑多让。”

说实话,马王妃的大度和豁达让刘胤很感动,与刘辑两口子一到南中就怨声载道不同,马王妃是抱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平和淡泊之中,刘胤看到的是马王妃的坚韧与不屈,遭逢乱世,也只有如此品格和胸襟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娘,朝廷只分配给咱们这么一点粮食,好歹府里上上下下几百口人,这么点粮食怎么够吃?大哥,你现在也是供职尚书台了,该是和他们说说,不管怎样,也得让府里的人糊口才是。”刘辑抱怨着对刘胤道。

到达南中之后,朝廷一次性地给各王府侯府发放了数额不等的钱粮,当然和在成都时优厚的爵禄不同,此次分发给安平王府的,也只有几百石粮食,只有往年份额的零头。其实这还是加了刘胤中二千石的俸禄在里面,别的王府比这个数量还少。安平王府的人全部加在一块,有好几百人,这么一点粮食,根本就吃不了多久。

这一点,刘胤真心无奈,朝廷此次南迁,代价也是极大的,为了赈济难民,成都府库中的四五十万斛存粮基本上都用分发到了南迁之路,正是因为有这些粮食的保证,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没有一例饿死的难民事件,那些死在半路上的难民,基本上都是因为疾病的缘故或者是因为身体衰弱不能承受长途跋涉。此次南迁,八成以上的难民得以顺利到达南中,可以称得上是迁民史上的一个奇迹。

南迁之后,面临的更迫切的任务就是安置,从成都带来的钱粮已经是消耗殆尽了,几十万的难民无居无所,无衣无食,全部眼巴巴地指望着朝廷的赈济,虽然说南中七郡的府库之中还有一些存粮,但应付如此多的难民,可谓是僧多粥少。

南中不缺的就是土地,但开垦土地需要时间,粮草也不可能种进去就有收获,虽然安置和垦荒已经在同步进行了,但至少在获得一季收获之前,基本上得保证几十万人南迁人口的最低生活所需。

如此一来,发放给王侯官吏的俸禄也只能是一减再减,甚至连往年的一成都不到,在这个困难的当口,蜀汉所有的人都必须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第276章平妻

刘胤就是此次勤俭节约的倡导者,当然首先得以身作则,而刘辑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南中的条件艰苦自然是有些吃不消。

马王妃倒是淡然地道:“国家危难,我们又岂可予取予求?我看这江边倒是有不少的平地,让仆人们开垦出来,种些谷粟蔬果,足可以自给自足,就算是暂时无获,这山中也有野兽出没,河里也有鱼虾遨游,可令家丁渔猎,足可聊补家用。总而言之,天无绝人之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肯动手,天下就没有饿死的人。辑儿,你下去安排一下,今天开始就到江边垦荒,引水种田,挑选一些精壮家丁,带上弓箭,上山打猎,找点渔网,下河捕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刘胤真心想竖起大姆指,给母亲点个赞。母亲未出嫁时,便是君侯千金,嫁到安平王府,更是贵为王妃,可谓是享尽一世荣华富贵,但此时此刻,她却能放下身段,将渔猎农桑之事安排的井井有条,真可谓是上得厅堂,下得农田,真女中豪杰。

刘胤明白,这是母亲用自己的方式在默默地支持着他,现在刘胤身为朝廷的肱股之臣,聚焦着无数人的目光,在这个时候,当母亲的马王妃可不想为儿子拖后腿,第一个主动地迁出味城,堪为表率,也许母亲不能在朝政大事上与他分忧,但她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

刘辑诺诺而退,马王妃看着他的背影,轻轻地冷哼了一声,虽然说刘辑不是她亲生的,但他好歹也是安平王刘理的儿子,与刘胤乃是一父所生,白占着安平王的名号,却做出不任何有功于社稷之事。倒是被降为霸陵侯的刘胤,在社稷倾危之际,能够挺身而出,屡建功勋。同样是一父所生的兄弟,做人的距离怎能么就如此大呢?

马王妃收回目光,看到了正在搀扶着傅月华的魏雪舞,嘴角挂上了一个浅浅的笑容。

魏雪舞自从奉刘胤之命护送马王妃一行南下之后,便重新穿了女儿装,一袭白衣,就算是千里而行,亦是一尘不染,马王妃打第一眼看到她之后,就打心眼里喜欢。魏雪舞不但漂亮洁净,而且非常的知性,善解人意,一路之上细致入微地照顾着马王妃和傅月华。

让马王妃感到非常吃惊的是,身患疯病的傅月华间歇性的哭闹症状让御医们都束手无策,这次南下,只要魏雪舞陪在她的身边,她就十分地安静,简直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你有没有发现,有雪舞姑娘陪着,月华的病似乎好了许多?”马王妃对刘胤道。

“噢?”刘胤眉毛微挑,这个情况倒是出乎刘胤的预料,初识魏雪舞时她采药女的身份后来被证实是假冒的,魏雪舞武艺高强,但并不精通医术,要知道精神类的疾病在后世也是难治之症,月华的病情好转似乎也与魏雪舞没多大的关系。

不是说刘胤对家人不关心,只是这一路之上,他也只和家人打过两次照面而已,刘胤负责整个南迁队伍的断后任务,责任非比寻常,不敢轻易地擅离职守。

“雪舞应该不通医术,月华的病她可治不了。”刘胤笑了笑,道。

“那可不一定,这心病有时还需心药医,我看这个雪舞姑娘倒是和月华挺投缘的,”马王妃含笑着道,“胤儿,这个雪舞是何来历,依我看来,你和她的关系可非比寻常。”

先前刘胤安排魏雪舞护送马王妃,并没有吐露魏雪舞的真实身份,只是告诉马王妃,魏雪舞是他手下的一名亲兵。

但马王妃可不傻,从刘胤对魏雪舞的态度上,就看出魏雪舞绝不会是亲兵这么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