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平安传 >

第220章

平安传-第220章

小说: 平安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昱道:“眼下我们进占迅速,在朝廷眼里或许有羽翼渐丰之势。咱们既然想要联合汉王,共同对付强敌;朝廷也不乏连横合纵之才,他们会不会调整方略,试图说服汉王?那宣德伪帝与汉王毕竟是一脉相承,他们感受到危险之后,难不保一起对付咱们?”
  朱恒道:“要这么说,建文君和燕王都是太祖之脉。宣德与汉王虽是叔侄,但他们谁不清楚事到如今已成水火?只要有一方败北了,对方根本不可能轻饶……退一步说,就算朝廷与汉王息兵,汉王也不会傻到真帮着朝廷减轻压力助纣为虐,反过来打咱们;那时的情势无非转变了一下,从汉王牵制朝廷主力、变成了我们牵制京营,实质未变。”
  汪昱听罢忙道:“朱部堂言之有理。”
  争论了一番,参议部终于达成了决定,要用火器帮助汉王,以此交换他们出兵九江府。接下来就是谈判,毕竟汉王府提出的条件还包括要朱恒;张宁派汪昱和梁砚协助陈茂才和使者谈。
  朱雀军提出的条件相当丰厚,承诺一旦汉王军到达九江府,便提供大批火绳枪和火炮,而且派官吏帮助他们建立制造维修火器的作坊;有了犀利火器,汉王还能用于南直隶各地城防,更有效阻挡京营进攻。除此之外,明年秋收征税之后,朱雀军将粮草调往岳州,再从岳州送大批钱粮到九江府……
  当然,后面那一条只是画饼,看着好,可等到明年秋收后这局势是什么样子还不知道,说不定朱雀军或是汉王军都被灭了。但后来补充的一条,开放东西商行来往其实对汉王有好处,东南沿海富裕但缺粮,一旦准许大批贸易,湖广等地可以为汉王军提供充足的军粮保障。
  参议部已经表示了足够的诚意和好处,汉王的使者也动心了,他们说要派人急报南京,再做答复。梁砚居然还在谈判期间,暗示使者的私利:建火器作坊等事宜要拨钱,负责的官僚差事办好了也可以从中捞些“火耗”;商贸一通,有权力的官设关卡还能收税……
  梁砚只是暗示,可那使者竟然回应,说是他在南京认识的人不少、结交甚广,若是湘王肯资助,他出面送礼走动,这事儿就可能更容易了。
  汪昱梁砚赶紧把这消息报知张宁,并提建议若干。这会儿张宁才恍然醒悟,之前都顾着双方公事上的利弊,竟忽略了公事也是人在办。当下便指使汪昱等人,承诺使者钱财若干,并在重新去南京的时候帮忙送到地方;等南京的使者回去要走动游说时,各处大臣各需要多少,再临时支付。
  参议部诸人以为这个法子稳当,不然把钱全部给了那使者,万一这厮拿了钱不干事,到时候找谁去?


第三百二十五章 笑掉大牙
  长江在武昌府一段的流向大致是西南向东北,湖广治所城池就位于江畔。朱雀军自西沿江而来,因方位只能向其南门逼近。在南距城十几里的地方,参议部看中了一块地方,此地水上有处勉强适合做港口码头的位置,遂选为大营。
  船队在此设立水寨码头,可将辎重卸下船,主力陆军再用船载的木头等材料靠岸建设大营。军中文武没人懂水战,只能在水上采用保守的被动防御设想,临时议论出的法子地用大船堵在水口形成城郭,开设水门数面;然后在岸上两面构筑火炮阵地,以为水上火力网。
  这个法子的来源说起来十分可笑,是武将刘鹤举提出来的,而刘鹤举的思路来自他读过的《三国演义》。刘鹤举以前是官军的卫所指挥使,在永定卫当官;那永定卫在武陵山脉旁边,山区根本没水军,他更是毫无水战经验。刘鹤举最大的功劳就是为张宁举荐了冯友贤,有了冯友贤朱雀军的骑兵才能形成战斗力,不然完全没有内行的人组建骑兵也同样是扯淡。除此之外,刘鹤举表现平平。
  现在刘鹤举极力提出设立水寨的建议,是因他平素不读书却独喜《三国演义》、以为神书和兵书,忍不住就提出书中蔡瑁的水寨策略,连周瑜都称赞“深得水军之妙”,那定然是厉害的。可惜三国演义的重点是故事,不是武备兵书,所以对具体技术细节语焉不详,恐怕也不太可靠;再说打仗拿本小说当兵书,不是要笑掉人的大牙吗?
  可问题是没人有法子,就只有刘鹤举能说得头头是道;加上张宁及参议部的所有人都认为武昌城现在惶惶不可终日,不太可能主动进攻。遂采纳了刘鹤举的建议,在码头上设立水寨作为水上防御。大营是必须靠江的,省得船上卸下的辎重还要用人力费时运输。
  按照一向的习惯,战前张宁都想要亲自去战场上实地瞧瞧,这回也不例外。遂带了一队骑兵向北出营,另有冯友贤带一支骑兵在后方活动以防万一。
  城池附近有许多官军斥候和眼线活动,张宁不敢靠得太近,也不能停留太久,只能远远地看上几眼。高大的城楼如耸立在天边,和云霞仿佛在同一高度,不过只是错觉;天空倒是十分明净,隐约记得印象里后世平原地区的城市,从火车上看到的没有一个不是灰蒙蒙的烟尘蔽天。
  周围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唯有城楼好像很高。张宁便转头随口对朱恒说道:“武昌城的城墙好像修得又高又厚。”
  朱恒答道:“据臣所知,此地城防可与南京、长沙等重镇比肩。大明朝廷一向重视经营此城,是因其位置有‘通’字,地处中部,连接东西南北四通八达,故彰显出了其重要;只不过城坚不在墙高,总得要人去守,如今这武昌城的境况不是靠城墙就能守住的。”
  张宁点头称是,现在他们了解的状况主要通过之前多方收集的情报,不是靠一双眼睛能看到的。
  沅水一战后,武昌城及近左地区都已经兵力空虚,得知要受到危险后,才仓促从各地调兵。湖广十六府的治所就在这里,朝廷很紧张,是因丢了这里就等于失去了整个湖广的统治组织;湖广三司也在武昌,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好几个朝廷二品大员、封疆大吏,他们在地方上权力极大,却也不敢丢掉治所跑掉,所以才急急忙忙地到处下令增援……其中有可笑的一件事,岳州居然也截获了从武昌都指挥使司来的公文,而岳州之前就已经“失陷”了的,可知湖广三司现在多么慌乱,这种低级失误都能发生。
  除了急令湖广各地卫所出兵增援,武昌最大的兵力来源是江北的德安府、汉阳府、黄州府的卫所兵。在朱雀军占领岳州后,已经有许多部队渡过长江调到武昌固防了。据估计现在武昌府的兵力最少有两三万人,或许更多,因为没法计算,连官府自己也估计弄不清楚……这些人调兵仓促,建制混乱,来源杂乱不堪。
  前阵子混进武昌城的朱雀军细作报回来的消息称,城中一片混乱。许多军队调进武昌后,却找不到负责给他们粮草军饷补给的衙门,而有的一营兵中包括汉阳府的又有德安府的人马拼凑,分批渡江后驻地又分开了,无数的小股人马混杂不清。他们没地方领粮能干什么,当然是纵兵抢掠……各地都流传了一句俗话,说是外地的兵和匪是没区别的,这都是百姓生活中得来的经验,诚然不假。
  张宁多次经历战阵后觉得兵力人数多确实是有很大优势的,但像武昌现在这样的人数多恐怕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别说估计有两三万兵马,就是有十万乌合之众也毫无益处。
  “城池附近没有发现官军营垒?”张宁又问了一句。
  旁人答道:“细作昼伏夜出四处打探,没发现有大股官军驻扎。”
  朱恒笑道:“湖广三司也知道眼下的窘境,他们没法野外摆开打一仗,唯一的屏障就是武昌城的高墙,所有的兵马都在里面。”
  “城墙成了水上的一根救命稻草了。”张宁也附和道。
  朱恒道:“参议部已遣使进城递劝降书,被拒绝了,但使者以‘两军交战不杀来使’为由放了一个回来带信,另外两人也被关押暂时无碍。臣以为,眼下湖广三司的希望是凭借坚固城墙守住,等待援军,主要等京营的神机营,听说朝廷早已调神机营一部从扬州增援武昌,可惜他们太远,是不可能赶在我军之前的……”
  朱恒又淡定地说道:“可湖广三司眼下的布局,是放弃了武昌府所有的地方,困守孤城,就算神机营在城破前赶到了,江南无地接应,神机营渡江也很困难,到时候恐怕只能在汉阳府隔江望着咱们围攻武昌城,作用只有牵制我攻城人马一部监视江防罢了。”
  张宁听罢在马臀上轻拍了一巴掌,策马调转马头便想回营了。临走前又回头看来一眼武昌城的情形,说道:“城墙外那么多房子,定是依附在重镇旁边的百姓。我在扬州时,也见过类似的情形,住在城墙外的多是贫苦百姓;此番攻城,定要拆除破坏大量房屋,对那些贫民的唯一财产无疑是雪上加霜……”
  左右的的人一听,情知王爷对夺取武昌城已经信心满满了。如果面临的是一场胜负难料的苦战,自身尚且不安,上面的人谁还同情心泛滥去关心那些贫民?只有胸有成竹一切尽在掌控中时,才会去注意这等细枝末节罢?
  ……张宁回到尚在修筑中的营地,在临时搭建的中军大帐中问及公务,发现一件需要马上处理的事。据报常德府派人来了,验过印信,是辟邪教的人。
  肯定是姚姬的回信,因之前张宁的书信里提及过有关联系建文帝的事宜,或许姚姬已有了一番答复。他决定马上接见来的人,当然也有想见到姚姬的音信的急迫心情。
  等了一会儿,只见进来的人是春梅,她穿了一件长袍头戴士庶巾,作男人的打扮,好像这古代但凡有点来头的年轻妇人出门都喜欢男扮女装。这春梅是姚姬自己提拔起来的心腹,在辟邪教内也是有权位的角色,现在亲自过来送信肯定是有要紧事的;张宁便屏退左右与她说话。
  春梅见着张宁便一脸笑嘻嘻的,并没有半点紧张的作态,她先抱拳作揖,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来:“教主……额娘娘封我做内常侍了,四大内常侍之一。这回派我过来见王爷,两件事儿,第一呢就送信,喏,完好无损办妥了;第二是带桃花仙子回去。”
  这春梅常常嬉戏无甚稳重表现,不过办事说话还是挺利索的,张宁就喜欢开门见山的方式。他问道:“为何专程要桃花仙子回去?”
  春梅道:“王爷先看娘娘的书信,信里应该写了原委的。”
  张宁便拆开信封,先快速地浏览了一遍。果然姚姬在信中没有什么儿女情长般的言语,主要是谈正事儿。
  建文帝与姚姬这一房关系有些疏远,甚至有误会隔阂,但张宁想与建文联合的想法并非不能办到。姚姬说自己已经有了办法,不过办法具体是什么她在信中没有细述;只提到建文的近臣郑洽是最好的突破口,而且郑洽也多番与姚姬这边的人配合谋事。
  郑洽是建文二年庚辰科进士,与他同期殿试的人中有个好友、榜眼王敬止。王敬止何许人?他就是桃花仙子的生父。桃花仙子原来就是姓王,不过王敬止已经在二十多年前南京被攻破后就自裁殉国了。
  桃花仙子因此从小就没爹没娘颠沛流离,过得可谓凄苦。她显然已不是什么闺秀,可当初姚姬曾在张宁面前亲口提及“你要好好待她们”,不是没有考虑的……郑洽当年追随建文逃掉,而其好友王敬止自杀,两家患难之交,他和桃花仙子的关系非常。
  看了一遍信,张宁顿时明白为何要接桃花仙子回常德了。


第三百二十六章 看戏
  被派的内常侍不仅给姚姬待回了她需要的人,还带来了一个能给她帮助的消息,朱雀军迅速攻占了武昌城。这是一场还没开打就注定了结局的战役,但实实在在地拿下来才更有说服力。
  当时朱雀军主攻最近的南门,官军也毫无疑问地在南门重点设防。和以往的攻城战一般光景,先是火炮持续炮击,炮声轰鸣整日不绝。不过朱雀军主要装备的普通臼炮和发射三四斤重实心弹的长管炮都不可能击破武昌城这样的城墙,威力更小的弗朗机骑炮更不提了。
  连续几天的炮击摧毁城墙上的大部分防御器械,对原本士气低落的官军守军也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作用仅止于此,他们仍然没法将火炮抵近城门;虽然官军城墙上的火炮大多被毁,但城墙后面还有大量抛石砲,他们躲在高墙后面连朱雀军的臼炮抛射也极难打中。城头上有测距兵,指引城墙后面的抛石砲发射;要是火炮抵近进入射程,还要停下来架设无疑就是个固定的靶子。
  但僵局没持续多久,很快城内在遭受火炮抛射乱砸之后混乱激增,一部分官军从最远的北门打开城门欲逃。布置在侧翼的冯友贤骑兵团抓住战机迅速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