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醉-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右手猛然松开,箭矢如流星般飞过,这一箭猛烈而迅速,当再看向那株细柳时,只见一支箭穿透树身,稳稳地扎在上边。
众人瞠目结舌的看着远处的细柳,开两石弓并不稀奇,可那细柳距离所在位置足有一百五十步多,如此距离,不仅射中树身,还穿身而过,这可就难得了。好厉害的箭术,哪怕赵有恭也不禁暗自佩服,至少他赵小郡王是没这份能耐的。箭术,可不光功夫好内力强就能练好的。
百步穿杨,技艺高超。怪不得都说章亿文武双全,由此观之,果真是名不虚传。
“先生好箭术!”
“殿下谬赞,箭亦如人,人如箭,想万事畅通,当:知地、掠心、沉稳,若心有浮躁。则一场雨、一场风便可失了性命!”
听着章亿的话,赵有恭也明白了一些,章亿这是要他赵小郡王今后尽力收敛锋芒啊。
一旁的杨再兴一直皱着眉头。良久后,便做了一个决定。他单膝跪地,拱手抱拳道,“邵烈愿拜先生为师,还望先生成全!”
听杨再兴这番话,赵有恭和章亿就相视一笑。章亿刚刚说那些话,恐怕更多的还是说给杨再兴听的吧,好在杨再兴也琢磨了过来。章亿端着架子,沉眉思索着。过了好一会儿,才伸手扶住了杨再兴的手臂,“邵烈既有此心,章某定倾囊相授!”
“谢先生成全!”
赵小郡王心中可是腹诽不已,章亿可真的太会做买卖了,当然他的眼光也很毒。杨再兴聪慧过人,更兼英武过人,若善加雕琢,日后必是一员难得的将才。
挥手示意扈三娘等人退下后,赵有恭才含笑调侃道。“先生做得好生意,才刚见面,就将本王的贴身护卫收买了。”
“哈哈。章某如此,不正合了殿下心意么?”章亿脸色和睦,略带些慨叹的说道,“邵烈此人,若不加雕琢,也只能做一勇将,可凭他的悟性,单纯做一勇夫,岂不可惜?”
“是啊。本王有心练一支精兵,可手中良将太少。若有兵,谁人又可督战一方?”
赵有恭脸上浮现出一丝郁闷之色。他不像别人,仗着皇族身份可以招揽许多人。京城十几年,名声早就毁了,所以他能依靠的就只有找那些郁郁不得志,又心无朝廷之人,可是这样的人太少了。
让赵有恭倍感意外的是,章亿却无抑郁之色,他坐下身喝口酒,缓缓道,“殿下若要人才,也不是没有,眼下同州府就有一位!”
“哦?不知先生指的是谁?”
“殿下可曾听说过绥德韩良臣?”
韩良臣?赵有恭猛然惊醒了过来,韩良臣不就是韩世忠么?怎么自己琢磨一圈,偏偏把这个人给忘了?可是兴奋了没多久,赵有恭又抬头苦笑了起来,“先生觉得韩良臣会归顺本王?”
赵有恭实在没有多少信心能够收服韩世忠,此人年少从军,对朝廷可谓忠心耿耿,让他反出朝廷,跟着他赵小郡王制霸关中?
“哈哈,殿下有所不知,韩良臣此人起初入绥德军,后因得罪绥德军指挥使,被定罪。是老殿下入主定*之后,才通过关系救下韩良臣。于定*两年,韩良臣受老殿下赏识,积军功很快升任定*都指挥使,可以说老殿下于他有知遇之恩,救命之德,只要殿下亲自登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韩良臣必会归顺!”
赵有恭脸上慢慢有了几分喜色,他可真不知道韩世忠跟老爹赵似还有这层关系。怪不得当时老爹死的时候让他万分忍耐,想办法来同州,原来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以前总觉得老爹赵似是个老好人,不懂得自保,可今日才知道他默默地做了那么多,只不过自己不知道罢了。
“敢问先生,韩良臣现在何处?”
“便在沙苑镇,自老殿下去世之后,他便留在沙苑镇不问世事,想来心中是念着老殿下吧。”
若能说服韩世忠,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韩世忠出身贫寒,勇武过人,更重要的是胸有韬略,可谓大宋少有之帅才。得此人,可顶千军万马。
将韩世忠的事情记在心头,赵有恭和章亿又继续聊了起来,这一聊下去,不免又说到了同州之局。
“殿下今后可有什么打算?”
“练精兵于同州,占太华山、少室山、灵台山以挡京兆府。而后提精兵进郃阳城,收良辅寨异族为已用,进而携精兵之利,出其不意占据龙门,暗控河中府,再遣精兵驻守潼关、函谷关,而后以待时机,徐徐图之!”
“不知殿下又如何徐徐图之?”
“待朝廷与宋辽战事一起,领兵北上,与辽人作战是假,借机吞麟州、环州、收兵直取鄜州、延安府。据关中要地,已做资本,进而周旋于西夏、辽国与朝廷之间,以关中要地为筹码,尽取永兴军路!”
赵有恭语气中满是自信,这份构想他几乎思考了七年之久,据关中要地,以作谈判资本。赵佶估计会很生气,可他有魄力发兵大战一场么?他要是敢那样做,他赵某人就敢将关中要地尽送西夏人或者辽人。当然赵有恭在赌,他也是看准了赵佶没有这份胆子,要是赵佶有这份魄力,大宋也不会变成这副样子了。
赵有恭的谋划与章亿不谋而合,所以他点头满意道,“殿下果真少年英杰,若之殿下如此,老殿下也该安息了。”
只是突然间章亿又话锋一转,点着酒壶笑道,“殿下还忽略了一个地方?”
“什么地方?”
“商州阜民镇,暗控此处,可得大量盐铁,只要手段得当,此处定会成为我定*兵甲军械之来源!”
阜民铁钱监,若不是章亿提醒,还真会忽略这个不起眼的地方。
当末时来临,山坡的风也大了许多,赵有恭裹好披风,微微拱了拱手,“时候不早,本王还需回同州多做准备,只不知先生何时能去同州?”
“最迟明年二月份,不过有件事殿下还得帮帮章某!”
“何事?”
“章某需要五百金外加一副王羲之的名画!”
“此事不成问题,七日内本王定派人将东西送到先生手中,只是先生就需要这些?”
“哈哈,多了也是无益,殿下也许不知,那蔡元长与章某还有些关系,只要有五百金和王羲之的画,章某定能说动蔡元长,调职前往同州!”
“如此,先生多多保重!”
赵有恭再次躬身行了一礼,转身大踏步的潇洒而去。章亿抚须凝望,心中自是万分感慨,没想到老殿下迂腐一生,却生了个如此出色的儿子。仰望灰蒙蒙的天空,也许不久的将来,关中将因这个年轻人风起云涌,也许有一天,新的定*会踏出函谷关,问鼎中原。
腊月十七,经过多日等待后,赵有恭也开始了自己的征兵计划。赵有恭征兵与往常不同,因为他只招流民。
流民,无家可归,无所依靠,谁能给他们饭,谁能给他们住,他们便会效忠于谁。
同州府要建府兵,又是自掏腰包,京兆府受了好处,那自是无人反对,末了还“好心”的将一批流放犯人送到了同州,美其名曰为同州补充兵额。
对京兆府的“好心”,赵有恭自是嗤之以鼻,那些流放犯人放在哪都是一群暴乱因子,京兆府倒会当好人。不过真以为他赵某人是傻子么,这些流放犯虽然难以管教,但只要操作得当,定能成为一支铁血之师。
第173章 定国军余孽
北宋末年,国富却民乱四起,如此奇特的情景,也只有大宋朝能出现了。尤其是西北之地,只要有钱有粮,就不怕征不到兵,政和七年,川中大旱,许多难民都涌入了关中汉中之地,北面西夏人又时常派兵袭扰绥德一带,更使得大量流民都集中到了同州、坊州、宁州一带,当同州府征兵的消息传出后,可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从政和年间开始,关中各部已经很少征兵了,因为上边的人吃空饷还来不及呢。此次同州府征兵,对流民来说也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了。除去流民,连同州附近的青壮也起了入伍的心思。
此次征兵,赵有恭的目标就是能在这大量的流民之中筛选出上万可战之士。一万兵马,并不算多,但赵有恭要将这一万人打造成一支铁血精兵。在这关中之地,赵有恭没办法建立一支十几万人的大军,首先时间不允许,其次人太多容易惹人注意,也管不过来,所以他只能走精兵之路。
是夜,赵有恭正在书房中琢磨着练兵纲要,便听杨再兴于门外说道,“殿下,杨志来了!”
“嗯,让他进来!”
放下毛笔,赵有恭仰躺在椅子里,颇有些疲累的捏了捏额头。这练兵纲要可不是那么好弄的,太超前了,众人接受不了,可太普通了,又是无用,总之完全按大宋那些练兵方法来进行,一点指望都没有。眯着眼休息了下,便听房门打开,一个头戴黑斗篷的魁梧大汉迈步走了进来。
“属下杨志,参见殿下!”
“德昭,来的时候没被人发现吧?”
“殿下放心。属下万分小心的!”
“嗯,先坐吧!”示意杨志坐下后,赵有恭才有心思细细打量一下杨志。好长时间不见。杨志的精神面貌倒是好了许多。
“德昭,你跟本王说说那批流放犯的情况!”
“是。此次从京兆府遣到同州府的有两千四百多人,其中打家劫舍犯有大案的占了多数,还有少数和属下一样。这两千四百多人大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川中过来的贼配犯,第二类是关中当地的绿林大盗,第三类便是有官场经历的。其中有五个领头之人,分别是蔡豹、曹晓、茅十八、吴亮、甄拓!”
“居然如此复杂?”赵有恭紧紧地皱着眉头,看来要彻底降服这批桀骜不驯的流放犯可不容易啊。
“是的。这蔡豹和甄拓出身汴梁,家中多有余财,发配京兆府也是家中使了钱财的结果。属下观这二人,依旧心向朝廷,殿下要彻底收服这批流放犯,必须先过了这二人这一关才行!”
赵有恭心中也暗自琢磨,如果能说服这二人自然是好,要是说服不了,那也只能另想办法了。
“德昭,你先回去。密切注意这几人动向,若有异常立刻来报!”
“喏!”
又吩咐了几句,杨志便匆匆离开。看着紧闭的房门。赵有恭心想,看来年前只能征兵了,至于练兵怎么也得放到年后了。
腊月二十八,征兵之事进行的非常顺利,所以赵有恭有了闲暇,便领着扈三娘去了趟沙苑镇。最近这几天阿九不知道跑什么地方野去了,杨再兴也要给梁薇安排住处,所以能跟着赵有恭的,也只剩下一个扈三娘了。
临近年关。同州城里一片喜庆之色,可来到沙苑镇后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场景。不少店铺关了门。偶有几个人走在街上,也大都一片晦气之色。赵有恭倒有些理解沙苑镇的百姓。这个镇子可是军镇,如今定*名存实亡,镇上居民能活下来,也都靠着点小买卖,这一到年关,无人前来购货,买卖做不成,自然高兴不起来的。
前些日子早让人找到了韩世忠的住处,所以这次来也不用再打听,沙苑镇并不大,骑马一柱香的时间便能穿过。韩世忠住的地方在镇子南边,与整个镇子隔离开来,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风很大,稍微探探头,一股寒风直往脖子里钻。扈三娘一身灰白长袍,长发挽做男儿装扮,经过近两个时辰的吹拂,那张玉脸冻得通红,看她缩手哈着热气,赵有恭解下披风直接扔了过去。
“披上吧!你啊,关中的冬天不比汴梁,等回去后让王妃给你找几件厚点的衣服!”
接住披风,又听赵有恭那些略带责备的话,三娘心中多少有些高兴地。她摸了摸厚厚的黑色披风,美目凝望道,“殿下,没事的!”
“披上吧,难道还要本王伺候你不成?哼,王府那么多人,骗你最特别!”
看着骑马而去的赵有恭,三娘紧咬粉唇,脸上一片复杂之色。她知道殿下为什么生气,可是她的性子一向如此,又哪是说能改就能改的?来同州也有些日子,随着天气转冷,府上大多人都置办了些厚衣服,没钱的也会去找王妃讨要一些。可是她扈三娘不能这样的,她不愿求人,再说了,在那个宅院里,她终究是个外人,又有什么理由去找王妃和苏管事要钱?
这是一处典型的西北院落,低矮的土墙,破败的篱笆门,不算高的房子连成一排。据前些日子打探,韩世忠在几年前就娶了一名当地女子黄氏为妻,这也是他留在沙苑镇的主要原因了。
仔细算算,韩世忠今年也快三十岁了,男人三十,而立之年,可韩世忠却还窝在小小的沙苑镇当一农夫。
哎,当真是世事难料啊,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农夫会成为后来的南宋中兴四将呢?也许,一个小小的改变,便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就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