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花玉树-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远之心里一突,张嘴竟然无话。
来喜已走了两步,转头见韩远之没跟上,不由调笑。
“韩大人,便是高兴也得快着些,我还要紧着回来复命呢。”
韩远之回神,忙应声跟上。
待到回了韩家,韩远之便急声命人通知家人,赶紧备案焚香。
又趁来喜没留意,忙让人去通知顾氏和林琪,让她们也有个心里准备。
府里最近时常接旨,准备起来,倒也不慢。
老太君急忙忙船上诰命服侍,扶着于嬷嬷和妙语的手出来。
其他女眷也都从各院急匆匆赶来。
来喜等到众人都跪叩在地,才宣读圣旨。
林琪迷糊的听着通篇华丽却又十分拗口的文章,诧异的在其中听到自己和崔硒的名字,她微抬起头,想要去看。
却被顾氏一下子按住。
林琪只好老实的跟着众人叩谢皇恩,才蹒跚的从坚硬石板上起来。
来喜笑眯着眼,找到顾氏母女,将圣旨交给她,道:“韩夫人,恭喜呀。”
“同喜同喜,”顾氏笑得合不拢嘴。
崔硒算是她看着长大的,女儿嫁给他,她是一万个放心的。
韩远之则是心中大石终于落定,忙过去拉了来喜,顺势递上荷包,道:“多谢喜大人。”
来喜接了荷包,道:“这是喜事,这礼我就收了,下次可别再这般。”
韩远之笑着应是,热情的送他出了二门。
韩府里的女眷们都围过来道喜。
平氏拉着林琪冰凉的小手,估计是被圣旨吓着了,不由怜惜的道:“瞧着小手冷的。”
金氏闻言,忙笑道:“这天凉的很,太婆,阿娘,咱们还是屋里说话吧。”
老太君笑呵呵的先回了荣禧堂。
众人跟着来到厅堂,依次落座。
丫鬟脚步轻快的上了热茶,老太君先端起来抿了口。
略微烫口的茶汤顺喉而下,将适才袭身的寒意彻底驱散。
“今天这茶煮得火候正好,你们也尝尝。”
众人都端起来,放下时都纷纷夸赞。
老太君呵呵的笑,道:“欢颜这手烹茶手艺的确极好。”
她若有似无的瞟向林琪。
崔家乃是传承悠久的名门望族,崔三郎年少有为,以后前程自不必说。
林琪跟前得用的就那么两三个,在韩家倒也没什么,可要是在崔家,就有些寒掺了。
林琪食不知味的抿着茶汤,半点也没察觉老太君隐含的意味。
跟着坐了半晌,老太君见林琪完全没领会她的意思,便命众人都散了。
顾氏等回到听涛阁,才问她,“珍珍,你是不是不喜欢颜做你的陪嫁丫鬟?”
林琪回神,“什么陪嫁?“
顾氏无语的道:“老太君刚才夸欢颜烹茶手艺好,那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林琪纠结着脸,道:“我不知道,别问我。”
她心里烦得很,蹬蹬上了楼。
顾氏哎了声,无奈摇头。
芸心抿着嘴,轻笑道:“奶奶也是的,你这么问,姑娘肯定不好意思。”
“是吗,”顾氏有点怀疑,她怎么觉得不是呢。
楼上软榻上,林琪烦恼的抱着迎枕,把脸埋了进去。
雪姣端了热甜汤进来,见她这样,忙扯开迎枕,道:“姑娘,你是打算闷死自己呀。”
“干脆闷死算了,”林琪噘着嘴。
这样就不会给崔硒带来灾祸了。
第六百一十一章 长短经
韩远之送完来喜,便直奔茶楼。
崔硒一早就接过旨了。
巨大的惊喜过后,他情绪平复许多,见到韩远之来报喜,也只是眼角微弯,表情淡淡的道:“官家乃是圣君,怎会言而无信。”
韩远之呵了声,揭短道:“我忘了,那天是谁急三火四的把我叫来,商量提亲之事的?”
崔硒冷睨他一眼,转开话题。
“你那旨意里可有提何时完婚?”
韩远之摇头,道:“你急什么,琪姐儿才多大?怎么也得等她及笄吧。”
“只怕等不得了,”崔硒道:“她们那顿打,让大皇子吃足了苦头,阿七潜入时曾听到他放话,说无论如何都要把琪姐儿弄到府里。”
他道:“不把她娶回来,我这心里总是不安生。”
“这样,”韩远之也开始急了起来,“那你这两天就请媒人上门,咱们两家先把草贴换了,琪姐儿自来也有些嫁妆,我再派人出去采买,大约明年初就能置办齐了。”
“这么久。”
“不算久了,”韩远之道:“你总不希望琪姐儿一辈子的大事,就那么草率过去吧。”
“好,行,那你定,我的人你随便差使,”事关林琪,崔硒好说话的很。
他道:“我太婆已经把事交给我阿娘了。若是她行事有什么不妥,你看在我的面子上,担待些,琪姐儿受的委屈,我过后会弥补。”
“我知道了。”韩远之是知道他那个阿娘的,拍了拍他肩膀,回府准备。
崔硒理了理衣襟,叫了阿六,道:“让小寒劝着夫人些,,便是贬低我和琪姐儿一些也不打紧,最主要的事把该置办的都置办齐了。”
阿六应了声,转身出去,约莫大半个时辰,回来复命。
“主子,小寒说知道怎么办了,让你放心,定不辱命。”
崔硒点头,吩咐他退下。
此时光线已是昏暗,阿六将灯盏点亮,才悄声退出去。
崔硒摩挲着腰间表面十分光滑的香牌,拿起来细看其上少年端详着的那块小小玉佩,心头的凉意才缓缓退下。
翌日,崔硒来到道观上课。
六皇子拦下他道:“三舅舅,我不想学这些了,你还是教我帝王心术吧。”
崔硒先是一怔,接着表情一变。
他俯下,抓着六皇子手臂,道:“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六皇子点头,道:“阿爹给你和姐姐赐婚了,以大哥的性子,就算这时不能把你们怎样,可等他能做主了,定不会让你们有好日子过。”
“这个你不用担心,”崔硒道:“三舅已经把事情都安排好了。等他腾出手,我们都已经走了。”
六皇子摇头道:“除此之外,我也不想躲了。”
他道:“同样都是皇子,凭什么我要缩在道观里度日,凭什么要我为他挡灾,又凭什么我阿娘就得那般憋屈的死去。”
他平静的平视崔硒,“我不服。”
崔硒深吸了口气,道:“你还小,还不知道里面的严重性。”
“不,”六皇子道:“我都明白。”
“阿爹睿智,尚年富力强,一切都还未成定局。”
“我不想什么都不做,就放弃。”
崔硒缓缓蹲下,直视着他的眼睛,道:“你当真都想好了?”
“想好了,”六皇子点头,一字一顿。
崔硒深吸口气,想起云阳子提及的猜测,估计他有这念头已不是一天两天,便道:“这条路十分艰难,便是最后侥幸能登上,以后也要日日殚精竭虑,时时不能松劲,一生都不得脱,这你也愿意?”
“是,”六皇子用力点了点头。
“好,”崔硒道:“既然你都想清楚了,那我就教你。”
“多谢三舅舅,”六皇子展颜一笑。
“叫崔大人,”崔硒板着脸道:“你既然有了那念头,以后就把我当做臣子,当老师。”
“舅舅,”六皇子瘪着嘴,可怜巴巴。
崔硒放缓了表情,柔声道:“君臣相佐才是长久之道。”
六皇子想了想,虽然知道他说的对,可他就是觉得似乎失去了什么。
但崔硒已起身开讲,他也就顾不得多想了。
“帝王之道,我最推崇前朝道家纵横家赵蕤所著的长短经,”他道:“此经糅合儒、道、法、兵、杂,以及其他诸子学说。”
他道:“我说,你记。”
六皇子忙研磨铺纸。
崔硒按住他,点了点他的小脑袋,道:“用这里。”
六皇子面带难色。
崔硒哼道:“要想把这么大的地域治理好,不知要将多少事情烂熟于心。眼下你若连这点都做不到,那你早前所说,我便当没有听过,你也趁早死了那份心。”
“行,行,我尽量记,”六皇子瘪着嘴,低声道。
崔硒便站在他旁边,一字一字的将这部书念出。
六皇子皱着眉头,努力记着。
另一头,小寒把定亲需要准备的锦盒,罗绢、花胜,还有今年才酿的新酒准备妥当,便来回禀。
崔大夫人寇氏将手里的大红帖子丢到锦盒上,气哼的道:“崔家世代书香,娶进门的媳妇哪一个不是出身名门,今次竟要迎进个商贾之女做主母,想想就憋一肚子气。”
小寒将帖子端正放好,才笑着道:“夫人,要叫小人说,这样真是正好。”
寇氏皱着眉头,斜眼瞪她。
但小寒伺候她多年,深知她这是有兴趣了,便看了眼周围,见没有旁人,就凑到跟前,低声道:“三爷殿前得蒙圣恩,已是出足了风头,若再有个名门闺秀帮衬,难保老爷看在外家面子上,活动心思。那以后,咱们六爷岂不是……”
“这林娘子身份低微,以后六奶奶进门便可轻松掌家,这以后咱们这一房还不就是六爷说了算了?”
寇氏神情变幻不定,小寒见她还不肯松口,便又道:“而且,柳娘子那事,老夫人虽然嘴上没说,可心里难免犯嘀咕,以后要是提起来,便是个事。”
“但只要这次把事做漂亮了,以后谁也挑不出来毛病。”
“去,把我紫檀的虫戏兰草匣子拿来,”寇氏挣扎一会儿,最终面色沉沉的吩咐。
小寒忙转去边上的及顶大柜,翻出个巴掌大小的匣子。
寇氏轻轻打开,里面摆放着两块玉佩和一对水头极好的玉镯。
第六百一十二章 心意转
寇氏将雕着蝴蝶的一对玉佩拿出来,很是不舍。
“这还是当年嫁来崔家,阿娘为了给我撑场面,拿出来的压箱。”
“老夫人这是一片拳拳爱女之心,夫人真是好福气,”
小寒笑呵呵的顺着她说。
寇氏点头,似乎陷入回忆里:“阿娘是当真疼我,她那里拢共就那么两样拿得出手的,却全给了我。”
小寒垂了眼,静等着。
片刻之后,寇氏回过神。
她将锦盒里的青玉环换成那对玉蝶,吩咐小寒,“去把三夫人请来。”
小寒忙快步往外走。
寇氏又把她叫住,道:“算了,我还是亲自过去。”
既然要做好,那就索性做到最好,免得以后给矶儿说亲时,落人口实。
寇氏坐着软椅来到崔三夫人和崔十一居住的小院。
崔三夫人正在窗边摆弄花枝,看到她过来,忙迎出来。
“大嫂子怎么有功夫过来了。”
“我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你可不要撵我呀,”寇氏开着玩笑,但话却听着不太入耳。
崔三夫人住这儿已久,知道寇氏就这毛病,便只能当没听到。
两人携手落座。
等丫鬟上了茶,寇氏才道:“我早前给硒儿相看几个人家,他都不得意,结果等来陛下赐下这桩婚事。”
寇氏轻叹,神色间多是不满。
崔三夫人垂眸喝茶。
寇氏瞟她一眼,话锋一转道:“不管怎样,这也是一桩喜事,咱们做长辈的自然要替他操持起来。”
她看向崔三夫人。
崔三夫人淡淡的笑,继续抿茶。
寇氏静等无果,只得开口道:“我嘴拙,咱们自家人知道我的性子,不会见怪。可那顾氏是与我初次见面,我怕……”
崔三夫人真是烦透了她这自己没两把刷子,偏还要学文人说一半话的毛病,但她有心成全这一桩亲事,便只能耐了性子道:“大嫂子有话直说,若我能力之内,绝不推脱。”
“我听说你与那林氏的阿娘素有来往,不知你能否随我同去。”
崔三夫人看她一眼,以她对寇氏的了解,若她不肯去,十有八九是不会再请女媒了。
为了琪姐儿的体面,她只能忍了这气。
两人约好明天出门时辰,送走寇氏,崔十一便从侧边书房出来,撅着嘴,道:“大伯娘可真是,三哥的婚事可是御赐的,她还这般敷衍。”
“行了,少说几句,”崔三夫人打断她道:“你的日子都定了,再不抓紧,你是打算给你婆母送上丫鬟的针线?”
崔十一撅撅嘴,揉着扎满针眼的指尖,扭身走了。
一进书房,她就悄悄手书一封,命人送去韩府。
林琪看完手书,心情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