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我看见了我在那儿 >

第6章

我看见了我在那儿-第6章

小说: 我看见了我在那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类学认为雪人可能是远古智人进化到现代人之间缺失的一环,故有生物学家将其分类为人科人属但并非智人种,与现代人类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从公元前326年起,世间就开始流传关于雪人的种种传说。喜马拉雅雪人之谜是“世界四大谜”之一,历来被各界人士所关注。早在1784年,我国就有西藏喜马拉雅雪人的文献记载。近年来,在喜马拉雅山区不断有人目击到雪人的活动。

    达吉说对,就是米贵。东久沟的米贵他没有见过,但这一带对米贵确实有着很多的传说。达吉说在老人们的印象里,米贵时而仁慈、温柔,时而凶猛强悍。母米贵极喜欢追逐男人。老人说当人与它相遇时,为避开它追捕,应朝山下跑,因为披散的长发会挡住她的视线,使她不能快速追赶。有时候,母米贵也会灵机一动,把那长发搭在肩后,可不用走几步,就又会滑落下来。母雪人接着又会搭上,但未走几步又会落下,时间就这样被拖延下来,所以男人遇到雪人时,只要向山下跑,准保是安全的。雄米贵身体高大,气力很大,遇到数百斤重的野牛时也不怯,会毫不犹像地冲上去,双手抓住野牛的角,用力一祖,把野牛摔倒在地。和母米贵一样,雄米贵也喜欢携走女人。

    阿妹说她在英国读书时,曾经看过一些关于米贵,也就是雪人的书和资料。她记得看过一本书,书中就有对雪人详细的描绘。书是女作家吉尔宁写的,她在她的探险记《雪人和它的伴侣们》里记载了一件雪人抢夺少女的事件:某日,她在一群尼泊尔少女的陪同下深入喜马拉雅山南麓寻觅雪人。少女们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山涧,她们尽情地裸体嬉戏。但她们被十几个夜帝发现。庞大的夜帝们一呼而上,将这群可怜的少女尽情掳走。吉尔宁说自己当时正在远处的山崖旁观赏雪景,未及下水而躲过一劫。阿妹说在她看到的书中,雪人也会救人的。她记得她看到过一个故事,说的是1975年,在喜马拉雅山脉尼泊尔境内,一位尼泊尔姑娘像往常一样在山上砍柴时,远处有一头凶狠的雪豹已经悄悄跟踪她很久了。这位姑娘却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当雪豹突然发起猛攻,没想到,一个雪人冲了出来,和雪豹进行着搏斗。这位姑娘这才得以逃回村子。还有一个雪人救命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当时,加尔各答维多利亚纪念馆的馆长奥维古上尉单独在喜马拉雅山旅行。有一天他突然遭遇了强劲的暴风雪,强烈的雪光刺得他睁不开眼睛,他怀疑自己患上了雪盲。没有任何措施可以呼叫救援,奥维古只能等待着自己变成僵硬的尸体。就在他接近死亡时,觉得自己被一个近3米高的雪人掩护住身体,保住了性命。慢慢地,奥维古意识清晰了,那个大雪人却又神秘地消失了,临走还留下了一股像狐臭一样的味道。


第三章:山里有山:十二、东久沟

    达吉的话让考察组的人对东久沟兴起,纷纷找人打听起东久沟的情况。一时之间,大家似乎都有点舍本求末,忘记了此行的目的。

    达吉告诉我们,东久沟进去有一个伐木场,不过那是几年前的事了,现在国家禁伐禁猎,那个伐木场也早就废弃,那一带已经是无人区。一位在当地工作了多年的干部告诉我们,沟里风景优美,顺着沟底可以直接走到贡布拉赞雪山脚下。在贡布拉赞雪山脚下有两个连在一起的湖,湖里有一种很好看的鱼。一个叫央金的女人说她前两年和老公一起进过沟里找虫草,里面风景确实很好,央金说在工布拉赞雪山后面还有好多雪山,她和老公就是在那里迷了路,结果转了一天,一根虫草也没有找到。

    我们在鲁朗停留了一天,补充了一些必须的物资,然后就向那个神秘的部落进发。

    出发前,考察组用他们的GPS找了一下路,显示沟底有一条路可以直通到传说中的那两个连在一起的湖边。我们以为这是以前伐木场修的简易公路,所有人就带着全幅户外装备,开着两部车向东久沟浩浩荡荡而去。

    东久沟位于东久村东边二三公里处,离鲁朗小镇十来公里。我们过了鲁朗河上那道挂满经幡的吊索桥,通过桥后那个牧场后不到二公里,就到了那个废弃的伐木场边上。从伐木场边上一看沟底,我们立刻傻了眼。考察组那个GPS上显示的那条直通到传说中的那两个连在一起的湖边的道路,竟然是一道巨大的河床,中间有一道河流弯弯曲曲地流着。由于落差比较大,河水流得湍急,水流声在山谷里显得浩浩荡荡。看眼前这阵势,不要说车,我们就是徒步能不能进山都成了一个问题。

    我们只好让车和司机原路返回到鲁朗等待,考察组所有成员则背着各自的装备下了河谷。走向神秘部落的徒步探密之旅,由此正式拉开帷幕。

    河谷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被河水冲涮得很光滑的石头,不时还可以看到一棵棵巨大的已经腐朽,或者正在腐朽的树木,静静地躺在乱石上。我们背着沉重的装备,蹦蹦跳跳地向前而去。没走多远,我们就被河水挡住了去路。河面虽然宽只有三四米,但河水流速很急。清澈的河水下是光滑的卵石,用手一探水,尽管正是夏季,但这里的水却冻得咬手。看来涉水过去有点不太现实,我们也只能另外想办法过河了。

    小余和小肖几人去附近寻找合适的树木,打算搭一座小木桥。我和若雨、阿妹几个人则在河边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往河里填石头。因为河水不深,很快我们就填出了一个象模象样的小码头。就在我填石头时,我发现河边的石头有许多漂亮的纹理,我拿起几块细细地观看,惊异地发现这石头竟然是木化石。这一片河床上,堆积着无数的这种木化石。这时,不远处的罗教授正拿着一块石头对着阳光细细地端详。我知道,罗教授也发现了这里的木化石。我走近罗教授,向他请教。罗教授说,木化石是最少上亿年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木质部分被交换而成的树木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颜色为土黄、淡黄、黄褐、红褐、灰白、灰黑等。古代树木因火山喷发或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而被埋入地下,由于处于缺水的干旱环境或与空气隔绝,木质不易腐烂,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被别的物质交换替代,替换的过程保留了木质的纤维结构和树干的外形,使树木变成化石。树木保存为化石的条件极为苛刻,树干要想成化石,先决条件是其树干必须得到迅速掩埋,环境的特殊,与空气隔绝这种迅速掩埋的情况毕竟是极少见的,因此,树木成为化石的几率非常小。树木被泥沙埋藏后,发生物质交换替代现象。如果溶解和交替速度相等,且以分子相交换,则可保存树木的微细结构,如年轮及细胞轮廓等。如交替速度小于溶解速度,则主要保存了树木的形态,年轮一般不清楚。之后,经过压实、固结、成岩,原来的树木才能完全变成了坚硬的木化石。初步看来,这里的木化石数量惊人,虽然他不是搞这类研究的,但也深知其价值。

    我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大家,正当我们惊异于木化石的奇异时,小余和小肖几个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块长木板,他们抬着木板在乱石上舞蹈一样地走了过来。

    过了河后,我们小心翼翼地沿着河谷而去。弯弯曲曲的河流让我们伤透了脑筋,向前走了不到一公里,我们就过了三四次河流。快近谷顶尽头时,已过中午,我们便坐在一块巨石上啃起了干粮。

    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有了欣赏东久沟风光的心情。午后的阳光挂在碧蓝如洗,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上。蓝天下是洁白的页布拉赞雪山,雪山下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一道闪闪发亮的河流从原始森林中穿出,穿过这一片银色的石滩。暖融融的阳光下,山里的风丝丝缕缕,让人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石滩上的石头每一块都造型奇特、个性彰显。让我们忍不住找起石头来。这时的石滩,如同苏格拉底的麦田,让我们不知如何选择。我在石滩上找着一块块木化石,看着它们有的纹路线条清秀,有的依然顽强地保持着木头的形象,有的虽然形状圆滑但泛出清晰的年轮线。看着这些木化石上水的波纹,风的划痕,我想象着亿万年前,大地的耸动,风起云涌。我的思绪在亿万年前穿行。我想象着一棵种子飘落,小芽冒出地面,长成小树。小树蓬蓬勃勃,终于参天。然后,在一个瞬间天塌地陷,一切土崩瓦解,大树其中的一片树木在地底沉默亿万年之后,冒出了地面,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块木化石。


第三章:山里有山:十三、奇异的鱼

    黄昏之前,我们便到达了传说中的那两个湖边。

    湖就在工布拉赞雪山的脚下,我们看看时间,当天无论如何是翻不过雪山,便决定在湖边露宿一晚,明天一早再翻雪山。

    大家各找合适的地方,围着湖搭起了帐篷。这两个湖没有名字,面积也不大。但确实奇异。前面的那个湖,是个冰湖。夏天的天空下,湖面上依然结着一片晶莹的冰,在阳光的映射下,耀人双目。而相连的这个湖,湖水是一片莹莹的蓝,湖面平滑如镜,在阳光下显得蓝得有些诡异。在这个湖里,可以看到一种鱼,乍看之下,似乎和平常的鱼没什么不同,但细看之下,这种长相平常的鱼是没有鱼鳞的。这些鱼在水里游得异常缓慢,如同一个老人在悠闲地漫步。它们发现人的到来,却一点也不惧怕,甚至若无其事地依然如故。

    阿妹最先发现了这些鱼,她觉得奇怪,便招呼大家一起来看。其他人正在忙着对付帐篷,我和老炮是老驴友,动作比较快,三下五除二就搭好了。听到阿妹的招呼,我们便跑了过去。

    阿妹蹲在湖边,正出神地看着几条鱼在脚下慢慢吞吞地游弋,见我和老炮过去,兴奋地说,“快看,这些鱼好可爱啊!”

    老炮一看见这些鱼,笑嘻嘻地说,“看来,晚上有口福了。可惜没带鱼杆,得想个辙弄几条上来烤烤。”

    我说,“在这样的环境里生长的鱼,肯定鲜美无比。”

    阿妹不满地横了我和老炮一眼,说,“你们这是焚琴煮鹤!”

    老炮并不理会阿妹的态度,他见脚下的鱼儿游得很慢,便试探着慢慢伸出手去。水里的鱼儿似乎并没有感觉到危险临近,还是那样悠然自得地游着。老炮的手越伸越近水面,他突然一使劲,手掌飞快地向其中的一条鱼抓去。眼见老炮的手指已然抓住了鱼的身体,却见他突然咕咚一下,一头栽进了水里。幸亏湖边的水很浅,老炮马上就从水里站了起来。老炮全身湿透,他伸手一抹脸上的水,说,“靠,这些鬼鱼,身上竟然有电,电死我了。”

    看到老炮这付狼狈的模样,阿妹拍手大笑起来。

    我说,“宝贝,有点同情心好不好?!”

    阿妹笑着说,“算人者反被算,这人活该。”

    老炮湿漉漉地从湖水里走出来,说,“现在,我总算是明白了,什么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听说湖里有怪鱼,鱼的身上带电,考察组的人就一下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在湖里不紧不慢地游着的鱼。老灰捡起一块石头,朝近处的一条鱼扔了过去。石头没有砸中鱼,却发出一声响亮,激起一股小小的水柱。湖边的鱼儿终于受惊,嗖地一下,箭一样地向湖心射去。很快,湖面就恢复了明镜般的光滑,但那些鱼儿却再也没有出现。

    天很快就黑了起来,气温突然降低,考察组的人大多对这种情况没什么准备,只有一件长袖的冲锋衣。一个个冻得龟缩进了帐篷。虽然之前对他们有所提示,但大多都仗着自己年轻力壮,并不当一回事。只有若雨带上了羽绒服,阿妹和罗教授带了件厚的毛衣,厚的夹克。

    山里的夜晚出奇地冷,大家无所事事,便一个个早早地钻进了睡袋。我和老炮、李礼理三人挤在一个三人帐篷里,由于徒步了一天,都觉得很疲乏,很快便都沉沉睡去。

    朦朦胧胧中,我感觉自己看到了一片湖水,一片清亮清亮的湖水。在湖水的倒影中,我看到自己穿着一身奇怪的装束,肩上还坐着一个一团模糊的东西。我睁大眼睛,努力想看清楚坐在自己肩上的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但湖水突然泛起涟漪,一切扭曲、抽象起来。

    我看见身边站着一群人,他们虽然也穿着一身和我一样奇奇怪怪的衣服,但我却清晰的认得出他们是我的驴友们,我们曾经一起穿越死亡之地罗布泊。

    驴友们正对着我微笑。站在第一个的是闻一鸣,闻一鸣是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他善于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