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近有什么新闻?”
“没有……”贾建新从舅父眼神里看到了不满,“确实没有……”
“都有谁到他那里啊?”
“那个小**!”贾建新忿忿地,“竟然敢违抗我!”
“那就辞掉她!不就是一个临时工吗?”李珞目光阴冷,“这件事你做的极臭!要么早点解决她的工作,要么早些辞退!这些还要我教你吗?”
“是,我这就办。”
“要找个理由!对了,刚才王广林找他,现在应该在他办公室,你去了解下是什么情况?”
“王广林?”
“6分厂3车间主任。他不该直接去那儿的!明白了?”他看着外甥迷茫的眼神,心里不免失望,
“哦……”
“你去吧,现在就去。”
6分厂厂长朱玉是他的人,李珞担心王广林是来告朱玉的状。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李珞在预感到陶唐盯上了自己后,变得有些神经质了。
贾建新走后,李珞打电话给刘书林,要他九点钟召集一个会议,专题研究本月的回款问题。
贾建新很快回来了,“舅舅,王广林好像是来找陶唐道歉……李志斌问我有什么事,我不好讲……那小子,不大听话呢……”
“道歉?他有什么资格得罪人家?”李珞更觉迷惑,“你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给我搞清楚。另外,我教你多少回了?工作要做在前头!等你想用人的时候再找人,晚了!”
贾建新挨了舅父的训,怏怏不乐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把自己办公室的门开到最大,这样王广林从陶唐办公室出来后自己就可以看见了。
现在他的日子比较难过,陶唐上任后,张兴武彻底“复活”了,张兴武的“复活”则意味着自己的“死亡”。根子还在于舅父,但舅父似乎也遇到了麻烦……刚才他让自己辞掉小叶,肯定是在担心小叶会将自己给她的特殊任务交代给陶唐。想到这儿,贾建新如坐针毡。可怎么说呢?她会不会哭闹?万一那个小**搭上陶唐,自己怕是要倒大霉了……而且,还有潘成贵那边也要打个招呼,潘成贵不是舅父的人,辞退小招的服务员,也需要找个站得住脚的理由。
等了足有半个小时,不见王广林的影子。这不对呀,贾建新于是再次来到李志斌办公室,“王广林还在里面?”他低声问起身相迎的李志斌。
“他早走了呀……”
“哦,没事,我找王广林有点事……”他不敢问李志斌王广林来的缘由,匆匆走了。
第七十六章探索
孙敦全在“五一”后正式开始新书启动的准备工作。在东湖会所受到了启发,回来后他一直在构思新书,最终决定以东湖实业为原型,主人公锁定了唐一昆。
印玉桃曾建议他以陶唐为原型搞,而且认为他对国企比较熟悉,毕竟在国企工作了十几年,对国企的体制、机制有着一般写手不具备的条件。而且,还有陶唐呢,你尽可以从陶唐那里获得必要的素材。
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这样的故事没有什么吸引力。如果以宋悦为原型,倒还可以展开故事,但主题就比较灰暗了。他在qq上和他的编辑聊了几回,对编辑讲了他新书的构想,编辑认为用一个**分子做主人公原型不合适,最近上面对网络文学有新的要求,无论是历史类还是现实类,还是要以宣传正能量为主。
正能量?我们有正能量吗?孙敦全腹诽不已。印玉桃不过是个建议而已,写什么,如何写完全是他的事,没人干涉他。这就是自由职业者的妙处了,孙敦全骨子里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所以从未后悔过离开红星那个他深恶痛绝的体制。
他一面继续他那部民国爱情故事,一面构思着新书的框架。新书大体的思路确定后,他要做的就是资料的收集了。网上有东湖实业的简介,属于宣传性质,根本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他要的是东湖的发展史,或者说是唐一昆的发家史。
这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孙敦全甚至不认识东湖的任何一个中高级职员。
但“五一”假期期间孙敦全意外获得了机会。那天他去了文化宫闲逛,遇到了一个人。
平泉市文化宫在每周六、日都有古玩旧货市场,孙敦全主要是淘旧书报,他曾为了写手里这本书在文化宫旧书报市场买了不少残破的杂志和报纸,一来二去,他还有些迷恋上“淘旧”了。不过因为手头拮据,好一些的东西他是买不起的。在逛文化宫旧货市场时,孙敦全就会想,如果自己是唐一昆就美了,这些东西,看上哪个就是哪个,甚至不要去询问价格。便是陶唐,一年的薪水好几十万,维系这样的爱好一点问题没有。但自己就不行了……随即他意识到,唐一昆陶唐那类人是不会有闲暇时间来逛旧货市场的,他们有钱,但没有自己的闲暇,世界上的事总是这样玄妙,拥有此便不能拥有彼,所以自己也不应抱怨什么。
那天孙敦全正在旧货市场翻看一本小人书,封面已经没有了,但画工极美,他肯定儿时看过,于是蹲在那里翻阅起来。连环画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创作,内容是批水浒,大概是奉旨作文,连环画讲述了水泊梁山“两条路线”的斗争,让孙敦全时隔三十余年重读的津津有味。连环画极大地歌颂了李逵,称赞其是彻底的革命派,让孙敦全感到很好笑。他是认真读过《水浒传》的,虽然李逵有其憨直可爱的一面,但孙敦全却不喜欢这个绰号“黑旋风”的莽汉,严重怀疑其有心理疾病。因为书中的李逵不爱钱财,不喜女色,除了好酒,就是嗜杀,抡起板斧不问究竟地砍杀将去,甚至疯狂剁尸……又不像伍子胥鞭尸是有着深仇大恨,李逵的嗜杀已经近乎病态了……在那个年代,一切服从政治需求,这个在孙敦全眼里典型的杀人狂魔便成了高大全似的英雄人物了。
或者是连环画勾起了儿时的回忆,孙敦全在那儿看的津津有味,直到一个女声笑他,“够认真嘛。跑这儿免费看起小人书了?”
他抬头一看,见一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女人正笑眯眯地看着自己,一时间却想不起对方是谁了。
“怎么,不认识了?”
“看着是面熟,对不起,我真的想不起来了……”
“张红芹。你叫孙敦全,没错吧?”
“张红芹?哦,哦,瞧我这记性。你是吕绮的好朋友,对吧?那时候你们几乎形影不离的。”孙敦全站起身,向对方伸出手去。
“总算想起来了。怎么,在收藏小人书?”张红芹笑着握住了孙敦全伸出的手,“好久没见了,吕绮还在厂里?她好吗?”
“我是瞎溜达,谈不上收藏,而且也没那个财力。吕绮在厂里,怎么?你们失去联系了?”
“唉,她结婚时我还去了,后来就失去联系了……你可以给我她的电话吗?”
“当然。喔,干脆你跟我回趟厂呗,她挺好的,前不久我们还在一起吃饭呢。对了,你记得陶唐吧?”
“记得。当然记得。他不是在燕京吗?哎,今天算了,改日吧,改日一定回厂见见吕绮。”
“陶唐回红星当一把手了,唐一昆为陶唐接风,几个同学在一起吃了顿饭。有周鸿友,韩瑞林,哦,还有顾眉君。”
“啊,陶唐当了红星的一把手了?真是厉害……那吕绮呢,她现在干什么呢?你呢,也在红星?当领导了吧?”
“吕绮在计划部当副主任,小日子过的挺美的。我啊,早辞职了,现在是无业游民,要不来这儿闲逛呢。对了,你现在在哪儿高就?”
“我啊,在东湖实业混碗饭吃……”
“你在东湖啊,那可不错……”孙敦全心念一动,“这是你儿子?”他看着牵着张红芹手的**岁样子的男孩。
“是。我家老二,他上面还有个女儿……小志喜欢看小人书,休息了,闲着没事,就过来转转,没想到遇见了你,你没怎么变,稍微胖了点。”
“儿女双全啊。不错不错。时间不早了,遇见就是缘分,咱找个地方聊聊?不,你一定听我的。”孙敦全摸出30元买下那本小人书,也不讨价还价了,不由分说拉了张红芹的儿子,“喜欢哪套书,跟叔叔说,叔叔送你做礼物。”
“你呀,还是那个样子,没变。”张红芹依旧笑眯眯的。
半小时后,孙敦全和张红芹母子进了文化宫内的一家快餐厅,他硬是花280元给小志买了一套旧版的《东周列国志》,现在小志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有些残破的小人书。
“随便吃点就可以了,别要酒了,我开车来的。”张红芹制止了孙敦全。
“那咱就不喝酒了。见到你真是高兴。你怎么去了东湖?”孙敦全点了几个小菜,要了果啤,“这玩意没问题,权当是酒了。为了咱们意外重逢。”
“我可不像你们,我没考上大学,考了纺织厂技校,毕业后在纺织厂当挡车工,累死个人。后来东湖招工,我去考试,就进了东湖。”
“那你算是东湖的元老了嘛。有唐一昆罩着,日子不错吧?”
“什么不错。人家是大老板,我是打工仔。民企可不讲什么同学情分的。”
“上次在东湖会所吃饭,老唐没提起你……你在东湖干嘛呢?都说东湖创造了平泉的富豪阶层。”孙敦全打量着张红芹的穿着,“一看你就是那部分先富起来的。”
“你高看我了。对了,你怎么辞职了?”
“这个不能怪厂里。是我不适应国企的作派,我在宣传部来着,实在没意思,就辞了。嘿嘿,现在看起来咱们58班还真是龙虎班,出了好几个弄潮儿,不过,就成就而言,还要数你们唐老板了,我看周鸿友和陶唐也比不上唐一昆。”
“我不这样看。人生的成就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那用什么衡量?现在不就剩了这个指标了吗?”
“反正我不这样看。哎,这下吕绮的日子可好过了,”似乎想到了什么,张红芹咯咯笑起来,“现在说什么都无所谓了,当初陶唐可对吕绮有意思,但愿他没忘。他啥时候回来的?我真没听说。”
“上个月才调过来。陶唐啊,其实命也不那么好,夫人因车祸去世了,现在是光棍一条。他一直跟我保持着联系,我们全家还去打扰过人家,非常热情周到,那时他在滨海……陶唐不错,真的。”
“人啊,一旦地位发生变化,就会变的。当年唐一昆初创东湖,真像是《沙家浜》里胡传魁唱的‘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跟我们关系都不错,后来人家发达了,哪里还会记得我们?陶唐跟你不错是因为你辞职了,如果你是他的部下,怕是就不这样说了。”
“看样子你不得志啊,请原谅我用词不当。你在东湖做什么呢?”
“我干过的差事可多了……现在被赶到东湖机械了,总部在开发区,老板是唐一昆的弟弟唐一为。或许你认识?”
“我肯定不认识。说实话,那时候跟唐一昆也没说过几句话。要不是当年出了平泉饭店那档子事,这个人我或许已经忘了。对了,我一直很好奇,唐一昆怎么就搞起了东湖实业?二十年内聚集上百亿资产,是不折不扣的神话啊。”
“这个嘛……大的方面讲,是赶上了好时候。小的方面呢,唐一昆确实厉害,有眼光,东湖的起步是从煤矿开始的,现在把重心转到房地产了,人家总是能找到挣钱的机会。前几年煤矿多挣钱,到东山煤矿拉煤的车能排出几里地去!刚才你说东湖造就了平泉的富豪集团,说的本也没错。但东湖内部也分三六九等的,且不说唐一昆家族和那些手握实权的人,东湖的几大版块待遇差老远啦。最差的就是东湖机械,旗下有的厂子都快要倒闭啦。对了,你辞职后干嘛呢?倒卖古玩?不像啊。”
“我不瞒你。我现在是靠卖文糊口呢。”
“作家啊。看不出来。小志,你看孙叔叔是大作家呢。”
“你就别寒碜我了。作家?现在有几个真正的作家?咱们最高的奖项就是矛盾文学奖了,每四年一次,现在都搞了八届了,除了首届的几本书外,有那本书真正出名的?我看职业作家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一本书连1000册都卖不出去还挣啥钱?相反,倒是网络文学蛮红的,原点网至少有几万个‘作家’,收入最高的以千万计。”
张红芹吃了一惊,“有那么多?”
“绝对有。不过那种大神级别的寥寥无几。大部分‘作者’是兼职,像我这样的,既没有正当职业,书的订阅量又惨淡无比,应当是最惨的一类吧。对了红芹,我准备以东湖实业为原型写一本书呢,正好遇到了你,可以给我讲讲东湖吗?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