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复兴之路 >

第205章

复兴之路-第205章

小说: 复兴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有空,过来看看你们……怎么样?在这边还习惯?”陶唐坐在母亲身边,“这边暖气确实不错,比厂里强多了……”

    “习惯,习惯!”老太太笑眯眯地说,“小娟待我们好着呢,每天晚上换着花样给我们炒菜,哪里吃得下呀?你得跟他们说说……”

    小夫妻俩婚礼后中午不回金橄榄,或者在陶晋那边,或者回汪家,但晚上都是在新居用餐的。

    “那就好,晓娟不错……素淡的还是可以吃一点,油腻大的就算了。爸,我给你带了两瓶好酒,您放心,是我自己买的,搁在外面了……”陶唐注意观察了父亲,觉着老头儿似乎胖了一点。

    陶美玲用母亲的杯子给二哥倒了杯水,心说,她敢对老人不好吗?有资格对老人不好吗?但她没敢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我从而没有对你不放心……嗯,既然你来了,我就跟你说道说道……前些日子,你让人拆了有道的车库,嗯,我知道你为难,可那件事不怪有道,是你哥弄的,你就不要说他了。这几天小俩口不止一次提起这事儿,他们有些怕你。”

    “怕我什么?这事儿已经过去了……爸,还是您老人家深明大义。”陶唐微笑着说。

    “什么深明大义,狗屁!如果不是怕影响你,我还要说你呢……咱家就出了个你,算是出息了,但该关心的,你还是要关心下家里人,特别是有道!反正目前我就这么一个孙子!”

    陶美玲立即接话,“爸,你就是重男轻女!小薇和小荷不是你孙子?”

    “小荷是,但她是女孩儿,将来是要出门的!小薇是外孙,不是孙子。你甭给我讲那些大道理,我都快八十了,就认老理儿了,改不了啦。你也别翻白眼儿,小薇上大学,我争取活到小薇上大学,我们会出学费,但撑起老陶家门户的,只能是有道!”老头子马上反击。

    “你就是偏心!你让二哥关心有道,我没意见,你怎么不让二哥关心下世安?爸你说句公道话,世安比起大哥来,哪个更孝敬你?”

    陶唐看了眼妹妹,没有吭气。

    “世安是不错。我没说女婿不好。你大哥就那样了,他马上就退休了,很快就要当爷爷了,我也懒得计较了。世安和有道能比吗?你有啥话,直接跟你二哥说!”

    “那我就说了啊,二哥,厂里都在嚷嚷要动班子,世安一直是三分厂上报的后备,最近你让组织部重报中干后备,陈厂长还是报了世安,还和世安谈了一次,他说给马总也说过了,马总一口答应。世安过四十了,机会不多了,二哥你一定得帮这个忙!”

    陶唐咳嗽一声,拿起杯子喝水。

    “二哥,世安和我都知道你的为人,这些话世安是不让我说的,但我觉得还是该说。过去的厂长,除了从外面调来的,哪个没提拔过自家人?你可以打听下,世安是不是够资格?二哥,你不让我做采购生意,我听你的,但世安的事,你一定得管。我知道,只要你不反对,世安的事就成了……”

    老太太看陶唐不吭气,打圆场道,“美玲,你也不要急,你二哥怎么会不管世安的事?你也不止一次跟我说过你二哥的为难,话说到就行了,你二哥心里有数。”

    “妈,你不知道。厂里都在传二哥回去市里工作,因为是小道消息,我没跟任何人说。如果是真的,二哥一走,谁还会照顾世安?二哥,你也别生气,谁都要过日子,是不是?”

    陶唐笑了,“我生什么气?在家里,你说啥都可以。不传谣就很好……”

    老俩口吃了一惊,“什么?老二你要到市里工作?这是真的?”

    “是假的!”陶唐笑着说,“我都不清楚的事,亏得他们编得出来。你们别信,我是国企的干部,怎么会到政府工作?千万别信。”

    “无风不起浪……”老头儿盯着儿子,“你小子从小就是心里藏得住事的主儿……嗯,那个陆书记又是你的朋友,去过滨江看你还给我带着茅台的,是他吧?要是真的,你可不能瞒着家里!”

    “我干嘛要瞒着家里?组织上动干部,哪有四处漏风嚷成一片的?当初我从滨江来红星,不是很突然?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说动就动了……这件事根本就是胡说八道,大概厂里有人盼我离开呢。”

    “这倒是。”陶父点点头,当初陶唐调平泉工作,确实很突然,老头儿记得很清楚,但他又说,“厂里的人说什么,你管不了,我更管不了。可是确实有很多人说你干的不赖。当厂长嘛,哪有不得罪人的?照你自己的路子走就是了。至于世安和有道的事,你还真得帮忙,没法子,你有几个亲人?”

    陶唐有些头疼。很想安静地和家人待一会儿,但总是因为各种原因破坏气氛,道理分很多种,有大小之分,也有远近亲疏之分,真正的、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真还找不出几条,就陶唐而言,他奉行的真理是孔夫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奉行起来也很难。想了想,他对妹妹说,“你把有道俩口子叫进来。”

    陶有道和汪晓娟进来了,站在门口,像待审的嫌犯。

    “坐吧,这是在家里,又不是在厂里。”陶唐温和地对小俩口说,“跟你俩谈两件事吧,这个机会也难得。第一呢,是照顾爷爷奶奶的事,听他们说,你们做的不错,替我,替我们仨尽了孝道,这很好。特别是晓娟,更应该得到夸奖。第二,主要是说说你,”陶唐看着侄儿,“跟晓娟也有关系,所以一起跟你们谈谈。关于车库的事,不管是不是你的主意,我都要批评你。为什么批评你?因为你没脑子。道理我不跟你讲了,想得通好,想不通我也不给你做工作。你给我记住,这句话我最后再给你说一遍,只要我在厂里工作,你说话办事对不对,只能按工厂的规章制度做衡量,不能跟其他人比。道理很简单,你是我的侄儿。你不要委屈,你占便宜的地方更多,你有什么可委屈的?就像组织部按程序要基层推荐中层后备,六分厂报上来的名单有你,你想想,凭你的工龄,凭你的岗位,凭你的贡献,如果没有我,可能吗?”

    陶有道不吭气。

    “嘿,我问你话呢,你怎么不吭气?”

    汪晓娟捅了陶有道一下,陶有道低声说,“可能不够资格……”

    “什么叫可能?肯定不够资格!”陶唐微笑着说,“有道,人贵有自知之明,真正能够读懂自己的,不发达也难。所以,这一次你根本就不要想了,差得远。想进步没错,但要踏踏实实地一步步走出来,我会给你换个岗位,但不会现在就提拔你,而且,这件事我一个人说了也不算。如果刚才你爷爷不谈此事,我本来是不准备给你讲这些的,还是刚才的话,想得通好,想不通我也没办法。”

    “二叔,我能想通。”陶有道闷闷地答道。

    “要真正想通。我教你一个办法吧,等谜底揭晓,你可以和新提拔的那些同志逐个地比一比,心平气和地、抛开背后的亲朋关系去比一比,这样你心里就舒坦了……”听见防盗门响,“啊,世安回来了,就这样吧,我去烧菜,今天中午我来主厨。”说罢起身出去了。

 第228章机构与人事一

    在2014年元旦来临前的最后几天,红星厂的员工最为关注的就是中干调整了。

    习惯上,红星厂每年元旦前后都要调整一批干部,因为换了大老板,以及公司最近的一系列动作,把这件习惯性的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

    焦点当然在陶唐这儿。接替李志斌临时充当陶唐秘书的陈嫣发现,陶唐并不如李志斌所说的每天上午必下车间,而是基本待在办公室,一拨拨地找人谈话,也约见部分公司领导,召见中干自然是陈嫣通知,但公司领导却是他亲自打电话,因为如邱林、马光明、韩志勇等领导进来,都会用不同的口气和方式向陈嫣传递同一个消息——陶总叫我来。

    陈嫣意识到,陶唐的举动正是调整干部队伍的前兆。于是,陈嫣学着李志斌给她推荐的一本官场小说中秘书的做法,开始“秘密”登记被召见的人员和进入陶唐办公室的时间。每天晚上,她都会把当天的发现“报告”给李志斌,听李志斌揣摩分析一番。

    这天晚上,陈嫣劈头就说,“下午陶总就召见了一个人,足足谈了三个小时。好几拨请示工作的中干都被我挡回去了,因为陶总说如果没有出现着火烧房,不要打扰他……”

    “是吕主任,对吧?”

    “咦?你怎么知道?”

    “一定是机构问题。发规部管机构和职责,前几天我收拾陶总的办公桌时就见过两份机构图,那一定是吕主任报的……”

    “机构?”

    “对,机构。陶总的手术不小,他可能从机构入手。因为他在一周前曾召集班子开过会,向领导们征求机构调整的意见和建议,要求他们结合搬迁一并考虑……”

    “你怎么知道?”

    “多新鲜呀。我负责做记录。”

    “那,按照你说的,今天吕主任是汇报最后的方案?”

    “有可能。总要先修庙再定方丈吧?嗯,除了吕主任,今天陶总没召见别人?”

    “找了。上午是颜晓东、张宇、高小波,其中颜副总谈的时间长一些,大约有二十分钟,其他两个都是十分钟左右。下午临下班时找了6分厂朱玉,谈了差不多十分钟吧……哦,忘了一个人,组织部彭部长,他上午下午各去一次,送材料,因为他带的材料留下了,空手走的……”

    “凡是被约谈的,这一次调整都有份……”李志斌喃喃道,“你要特别尊重吕主任,她是陶总真正信任的……”

    “你也相信那些流言?陶总骨子里就透着正派,他绝不是宋悦那种人!”陈嫣说,“我还听说陶总去看望徐德玉呢,你相信他会看上徐德玉?咱厂这个臭毛病真是讨厌死了!”

    “我不相信。但吕主任和陶总的关系绝对不一般,这个不会有错。我估计这次吕主任会升一升……”

    李志斌和陈嫣谈论红星官场的时候,吕绮和范永诚也在谈论着类似的话题。但夫妇俩讨论的是机构,不是人事。的确,吕绮下午在陶唐办公室待了很久,俩人似乎都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话题打开了,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最后还是陶唐发现竟然都快五点钟了,才收住了话题,把吕绮赶了出去。

    但吕绮不会告诉范永诚,除了机构调整,她和陶总谈论的更多、更深入。

    吕绮对范永诚的嘴巴不放心。

    “你看,我猜对了吧?”听了妻子的“汇报”,范永诚得意洋洋,但随即又忧形于色,因为政研室注定要撤销了,会并入总经办,他可能要到总经办任职了,这个又是他不愿意的。

    “瞎猫碰上死耗子而已,有什么值得得意的?”吕绮刺了丈夫一句。但她心里还是对老范产生几分钦佩,因为他准确猜中了陶总对于机构调整的思路。

    三周前,也就是集团考察组离厂后不久,陶总就给吕绮布置了一项任务——拟定红星公司机构改革方案。

    这是一个绝大的题目,吕绮当即便请示陶总对于机构调整的具体思路,陶总却不说,“发规部是管机构设置和职能分配的,你们应该有自己的意见。你先考虑吧,但要绝对保密,走漏风声,我唯你是问。”

    吕绮当然不能独自搞这种方案。发规部有三个科,机构及职责的业务在企管科,吕绮将陶唐给的任务交给了科长史红娟,叮嘱她不需要对其他同志讲了,这件事就咱俩完成吧。

    小史问董事长的意图是什么,吕绮说他没讲,就是让咱们拿方案。小史便为难了,“这就不好办了,陶总怎么能不告你他的意图呢?咱们又不是他独立的蛔虫。”

    吕绮说,“我想,总的意图肯定是精简机构,总不会增加机构吧?我们先从职责入手吧,看各部门、各分厂的业务有没有交叉重叠的?先把这个找出来,然后再考虑裁并。另外,公司面临着搬迁,要把这个因素也考虑进去。”

    史红娟完全同意吕绮的意见。于是,俩人连续加了几个晚上的班(既然要绝对保密,就不好公开研究讨论了),搞出了第一稿(附带文字说明),吕绮报给了陶唐。但次日陶唐就把方案掷还给吕绮,上面批了两个字:保守!

    那就是说他的步子会很大。吕绮再次与史红娟研究,在初稿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机构,把目前的32个管理部门压缩到了26个,精简了6个,其中包括陶唐直管的、范永诚任职的政研室就是第二稿加上的。史红娟还开玩笑说,这下子你的后院要起火了。在压缩管理部门的同时,吕绮考虑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