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复兴之路 >

第201章

复兴之路-第201章

小说: 复兴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可能是性格的缘故,我不太喜欢户外活动……”徐德玉想,原来男人也会因为女人而失眠的。

    “我看出来了。所以自作主张给你带来了《徐霞客游记》。这是我很喜欢的书,搁在床头,随时看上一两段,都是极好的享受。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谢谢,我真的没看过。不过,我的古文水平不行,怕是读不懂。”

    “游记嘛,领略大概就可以了,又不是经书,要每字寻求正解。跟着别人的步伐,放飞自己的心灵,不亦乐乎?”陶唐难得掉了次书袋。

    “那我一定好好看看……”

    “读这类书千万别用应考的态度。以我的经验,一些书就是要粗读,精读就失去了乐趣。哦,还有一本书,估计你会喜欢,是美国人写的,《瓦尔登湖》,看过吗?”

    徐德玉有些不好意思,“对不起,我看的书不多……”

    “是一个毕业于哈佛的美国人隐居乡村的心灵之旅……我也是突然想起来的。那是我喜欢的一本书,篇幅不长,但耐读。如果喜欢,你可以读一读,这一次家里给我寄来不少我常读的书,这本书我有。”

    “我一定看看……您看的书真多。”

    “也不算多。这几年很少读新书了,总是捡起旧书重读,这大概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书会越读越窄……”

    “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读小说……”

    “尝试着改变一下!现在好的小说越来越少了,大概是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读者不愿意沉下心读那些耐读的作品。其次作者也要吃饭,也不会像柳青、路遥等老一辈作家用几年十几年的时光去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了……”

    “对了,孙哥,孙敦全的事结束了?凶手找到了?我没有去看他,应该去的,但我没有去……听吕姐说多亏了您照应……”徐德玉突然想起了孙敦全。

    “你看过老孙写的那本书?”

    “没有……我是刚听说的……”

    “人没有抓到。估计很难抓到了。并不是每个案子都能告破的,这件事很复杂,但老孙那本书是用心了,你可以看看。家里可以上网吧?”

    “可以……”但徐德玉不会告诉陶唐,她从来不会花钱去看书。

    “刚才你谈到了性格。其实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改变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不违反公认的道德前提下尽可能地享受每一天。其实,屈指算来,人能活上三万天就很不容易了,我们不仅要面对承受工作的压力,还要经受疾病和各种意外带来的痛苦,是不是?说点正事吧,我是指工作上的事。”陶唐看出了徐德玉的冷漠,这个外表柔弱的女人给自己穿戴了一件厚厚的避弹衣,于是换了话题。

    “有什么安排,您说。”

    “不是什么安排,就是随便问问,那本小册子全部发下去了?一共印了多少?”陶唐已经看到了那本经过他修改的关于红星搬迁的宣传小册子。

    “一共印了1万册,是在劳动公司的印刷厂印的。按照人力资源部给的数字,已经全部发下去了……”

    “下面有没有什么反映?嗯,我是问有没有人打电话给你们?”

    “有,但不多。可能电话都打给了部长们了吧?我接了几个,但问的不是搬迁,是退休职工问接下来是不是要搞棚户区改造了……”

    “你怎么说的?”

    “我说不知道。”

    “你说的对,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很想做这件事,但困难很大,不止是资金问题……”

    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徐德玉楞了下,因为极少有人来她这里。

    “去开门呀……”陶唐轻声说。

    徐德玉去开门,是住在对面的邻居,一个在劳动公司泡沫厂上班的女工。

    “呀,德玉你有客人呀……”女人看到了坐在沙发上喝水的陶唐,眼睛顿时一亮,“你是陶总?真的是陶总?”女人认出了陶唐,她并未与陶唐说过话,但厂台常有陶唐的影像,还是一眼认出来了。

    “是,我是陶唐。”陶唐站起身,“德玉,你招呼客人吧,我走了……”

    “别,您坐,我不打搅你们了……”女人急忙说道。

    “我是给德玉送几本书。没别的事了……”陶唐朝房门走去。

    徐德玉没有挽留,“那您慢些,路上滑……”

    “没事……”陶唐已经出了门。

    “林嫂,有事?”关上门,徐德玉问邻居。

    “啊呀,真是不巧,没想到陶总在……”女人眼里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烧。

    “我跟陶总借几本书,没想到他亲自送来了。他是我哥哥的同学……”

    “我听说过……哎呀,你看我,多好的机会,我就是来托你向陶总求情的,你看我,竟然不晓得当面说……”

    “那你还是去他办公室说吧……”

    “哎呀,我哪敢呀,何况,我也进不了人家的门呀……德玉,我家小飞不是在燕京打工吗?不行,挣的钱还不够他租房呢,更别说在燕京买房结婚了。我和你林哥的那点收入你是知道的……总算说通了同意回厂,但人劳说只收本科应届,而他是专科……我听说陶总很照顾你,你就帮嫂子这个忙吧,陶总放句话,事情就成了……”

    徐德玉很为难,但她又没法子拒绝。她不喜欢这个女人,嫌她的嘴不好。但住在对面的林水生,即女人的丈夫却是个难得的好人,多次帮她的忙,像修个开关水龙头一类的活计,都是麻烦人家……

    “好吧,我找机会跟陶总说说,但不一定行。我知道陶总的原则性很强,不符合规定的他也不好办……”徐德玉想起了最近嚷嚷的一件事,陶唐的侄儿陶有道盖了间车库,硬是让陶唐逼着给拆掉了……

    “你说一定行!什么叫原则性呀?还不是陶总一句话的事?小飞也不要什么好工作,随便安排个管理岗位就可以了,哪怕去开发区的车间也行……”女人心想,陶唐是谁?会登谁的门?

    “先说进厂的事吧……林嫂,我真的不敢保证能成。”

 第223章风起一

    “魏舍刚,你给我说实话,是不是你派人做的?”魏凤茹气势汹汹地闯进魏舍刚办公室,冲其弟锐声叫道。

    “什么事啊?生这么大气?”魏舍刚站起身。看到老姐的神态,他知道她真的动气了。

    “你别给我装糊涂!我问你,昨天躲哪去了?”

    房门已被秘书轻轻关上了。

    “别提了!矿上冒顶两死两伤!我亲自带队下井救人去了!”

    “什么?哪个矿?”

    “柳湾。马上就元旦了,出了这档子事儿,省安监局,市里去了一大帮……你没有看新闻?”

    “我现在很少看新闻。”

    看来她真的不管事了。尽管新闻里充斥着无数的胡编乱造,作为一个企业家,怎么能不看新闻呢?

    “这下要出血了。上官市长很生气,把市里也连累了……”

    “怎么搞的嘛……”魏凤茹的气消了些,“柳湾不是一直搞得挺好嘛……”现在不必以前了,最怕的就是死人,不用问,矿业公司的所有煤矿全部停产了。

    “你刚才冲我吼什么?出了什么事?”魏舍刚的眼睛带着血丝,看上去很疲倦的样子。魏凤茹注意到弟弟的头发有些乱,看来他昨天确实忙的够呛。魏舍刚很注重仪容,尤其重视发型,最多一星期就要在固定的地方修一次发。

    “真不是你干的?”魏凤茹狐疑地问。

    “什么事啊?你究竟怎么了?小王,”魏舍刚喊进秘书,“给我姐泡杯茶,金骏眉。”

    “真不是你?”

    “什么乱七八糟的!什么事值得你御驾亲征?天塌了?”

    “前天早上有人打了那个姓孙的……市里特别重视,我以为是你干的……”

    “哪个姓孙的?”

    “算了,不是你就行了。哎,矿上出了事,他去了吗?”

    他当然是指唐一昆。不知道从何时起,魏凤茹和魏舍刚谈及唐一昆时便以“他”指代了。

    “没有。他只给我打了电话,他去省里跑贷款了。我还是没弄明白,这个姓孙的是什么来头?跟你有啥关系?”

    “跟我没关系……但跟他有关系。算了,我看你正马踩着车呢……你忙吧。”魏凤茹看了弟弟一眼,转身欲走。

    “别呀,我还准备找你呢……喝点茶,坐会儿吧,喂,我谁也不见!”看到秘书进来,魏舍刚烦躁地摆摆手。

    “市安监局吴局长来了……”

    “该谁接待,让谁去。”挥手赶走了秘书,魏舍刚对老姐说,“不是大事不会劳动你这尊神。说说吧,那个姓孙的是怎么回事?被人打死了?没听说啊。”

    魏凤茹的气消的差不多了,于是简要讲了孙敦全的事。

    “等等,”魏舍刚神情严肃起来,“你说那本书叫什么名字?”

    “《白昼》。我看了大概,确实是写的东湖……”

    “怪了啊……第一,这件事应该是他办的才对啊,怎么怀疑起我了?第二,这个姓孙的从哪儿搞到东湖的发家史的?”

    魏凤茹心底的疑惑再次升起来,“不,绝对不会是他!即使他要收拾这个姓孙的,也不会是现在!如果问谁最了解他,那就是我!在这个当口,别说是一本书,再大些他也能忍下去!你说的对,是有人在背后搞他,目的就是阻止他拿下新城工程!”

    魏舍刚冷冷地说,“我也了解他。这样的事他干的还少吗?罗少兴是做什么的?”

    “那是过去!打江山和守江山能一样吗?”魏凤茹盯着弟弟,“罗少兴被帅小平揪去亲自审问了一回,绝不是他!”

    “那会是谁?”魏舍刚也盯着姐姐。

    “很简单。谁在这件事里收益,就是谁干的。”

    “那就是陶唐。谁都知道陶唐不希望占他的地盘。”

    魏凤茹从魏舍刚身上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陌生,“大刚,你真的不知道那本书?”

    “我真的不知道。你看我是个有时间读书的人吗?别说上网读书了,前几年他给我推荐的书我都没看完呢。”

    “那算了……”魏凤茹站起身,“舍刚,我要提醒你,所谓‘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他再折腾,挣的钱大头还是在东湖这口大锅里。反过来,如果房地产这根柱子折了,唐老三的那一坨不必说了,你的矿业能撑下去?”

    “姐,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咱俩不是交心多次了吗?如果他一心跟你过,一心为家,就算把矿业这个起家底子丢掉又当如何?可是他是怎么做的?为了保证那个姓戴的女人的安全,他把东湖保安部都快抽空了!他在提防谁?提防谁!他把矿业的多少骨干调走闲置,又是防范谁?!姐,你省省吧,没错,我是不愿意把东湖的所有资源全部压在房地产上,除非他重划股份!”

    魏凤茹哑然。董事会开不了,唐一昆压根就不给大家上会讨论的机会,反而训斥她昏了头,拿武三思的故事教训他,好像她成了武则天,“简直是愚蠢!没错,齐震是外人,但从来都是家贼难防!齐震有股份吗?你们魏家人拿走股份会留给小天?做梦!”

    “实在不行,就分家吧……”魏凤茹真的为难了。

    “分家?这个时候分家?别说唐家人不会同意,政府也不会同意!其实说这些纯属瞎扯,真后悔当初太纵容他了……”

    为什么再不能像创业之初大家齐心协力?魏凤茹无数次地问过自己。就唐魏两家掌握的财富,放在全国不好说,在省里绝对是第一了,东湖是唐魏两家的,这是明面上的财富,东湖的资产负债率近年逐年升高,但也没有超过70%,如果计算净资产,别说小天这辈人,十辈子也花不完。当然,那些资产都是以矿山、机器、楼盘和工厂存在的,如果变现,可能拿不回那么多钱而且变现绝非易事。但唐一昆的财富并不局限于东湖,他这些年在沿海城市,在风景名胜地购置了多少房屋别墅,连魏凤茹也全说不清楚。这是实实在在的投资,那些不动产的价值至少翻了一倍了。为了更保险,唐一昆多年前就开始把财富“悄悄地”但合理合法地转移出去,他在港岛、英国、澳洲和新西兰等地大肆置业,这些她都是知道的,大部分都是以她或者一对儿女的名义办的,这是不动产部分。还有连她都说不清的大量的增长性极好的股份,这是动产,他没有瞒她,很多股份就掌握在她手里,那是长期投资,而且已经取得非常可观的收益。

    前几天蔡元浩(那是唐一昆内心真正尊敬的极少数人之一)专程到家里做她的工作,大概唐一昆将最近家务事告诉了菜总吧。魏凤茹对洁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