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复兴之路 >

第193章

复兴之路-第193章

小说: 复兴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止塾写岣摺D忝堑墓ぷ鞔笸芬淹炅耍魈煳颐欠滞犯嘧映稍奔雒妫挛缈龌幔崾桑依锏氖虑榛挂淮筇幽兀颐侨霾荒芎脑谡舛恕!�

    第二天。也就是考察组进厂的第四天,三位集团领导再次分头工作,李耀东走访几位退下来的红星原班子成员,戚建民和秦海涛分头约谈红星班子成员,与陶唐谈话的当然是戚建民了,但放在了最后,等通知陶唐道小招时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半了。

    戚建民开门见山,“陶唐同志,三天里我们已经沟通的不少了,但我还是要和你聊一聊。既是规定动作。也为了红星下一步的工作。昨天晚上我和两位老总沟通过了,总体上,红星的干部员工对你来厂七个来月的工作是认可的,特别是李耀东同志。表扬你在廉政方面过的硬,律己甚严,这点做的很好。我听了很高兴。但秦总也指出了你工作作风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中层的,怎么说呢,大家有点怕。也有点怨气。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的确,最近三四个月我拧中层比较紧。”陶唐稍微考虑了一下,“中层是很关键的一层,一些决策得不到贯彻执行,问题往往出在中层。红星的中层队伍总体上比较散漫,特别是工作节奏,缺少一种雷厉风行的干劲,而红星又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必须大干苦干实干才行,所以我批评了一些干部。但我是出于公心的,没有别的意思。”

    “我理解你,也相信你是出于公心。但是,什么时候也要讲工作方法,否则就可能欲速则不达。你是红星的一把手,是班子的核心,而红星是一个大厂,两万多员工,加上大集体和家属,近十万人的一支队伍,不好带呢。所以要给自己定好位,当好这个班长,要发挥团队的作用,不能单打一。我刚才谈了几个班子成员,他们中有人谈到类似的问题,希望你注意。”

    “我接受批评。”

    “那就好。集团党组对你来红星的工作是满意的。既要保持干劲,也要注意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管理决策的水平。下面谈两件具体的事,你说说你的意见吧。第一,红星班子缺员三人,如果从内部产生,有没有人选?”

    “戚总,这个问题,我和赵庆民同志交换过意见。目前情况下,不需要一下子补齐,内部可以考虑一个,就是蒋延生同志,他是总经理助理兼生产管理部主任,也是后备干部。他可以接替马光明同志的工作,马光明呢,可以接替骆冲那一摊,协助我做好搬迁事务。另外两个缺员,我认为暂时不须补齐。”

    “你的意思是让这个蒋延生来管生产,腾出马光明来抓搬迁?”

    “是的。”

    “集团认为目前情况下,红星内部成立一个临时性的,但专业性一定要强的班子来抓这件事是完全必要的。当然你要挂这个帅,但精力不能全部被搬迁拴住。这样吧,你呢,尽快和大家商议成立一个机构,报集团。我回去向党组汇报后定。但要快。最后谈一个事吧,你对红星下一步的工作是怎么考虑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方面有什么打算?”

    “戚总,我知道您对我在搬迁问题上与市里产生的矛盾有看法。我是站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平泉市的问题我管不了,也不该我想。组织上把我放在这个位子上,我只考虑红星。结构调整绝非易事,矿机、汽车配件以及农机做了几十年都没有做好,凭什么认为改弦更张就行?我根本就不信。但我相信只要狠抓内部管理,把质量和成本两个环节落实,凭着前辈奠定的技术、装备和市场基础,踏踏实实地干上几年,红星的复兴是有希望的,把收入规模提上150亿,纯利润突破5个亿,职工收入达到和超过当地平均,我有信心。我没有别的本事,但在抓内部管理上有些心得。红星在集团内部算是大坨了,搁在平泉市也算巨无霸,但放在全国就不值一提。所以我不愿意喊什么战略引领,我们还没到那么高的层次。这次搬迁对红星的负面影响是很严重的,最关键的是市场问题。等生产恢复了,市场也丢了,这可不是给几个钱就能解决的。红星一年的工资十几个亿,8个亿的补偿真不算什么。所以我的打算还是踏踏实实地把现有的产品市场经营好……”

    戚建民没有吭气,陶唐也就不说了。

    “哦,我听着呢,你继续说。”

    “有个事情想汇报一下,还没有跟赵书记郭主席他们商议,我想利用这次搬迁,把红星内部的组织管理机构整顿压缩一下,目前的机构太臃肿了,管辅人员比例过高,包括中层队伍。”

    “原则上我同意。但我要提醒你,决不能带来稳定方面的问题,更不能冲击搬迁这个大局。你说的不错,要把这个时间压缩到最短,把对市场的影响压缩到最小。集团也有人事改革的设想,你们可以做试点,但要先报方案。”

    “明白。”

    谈话结束了。戚建民的感觉是陶唐的格局有些小了。这个人或许是个好的子公司领导,但再往上走就不够了。

 第213章分工一

    马光明推开韩志勇办公室的门,反手把门锁上了。

    “什么事搞得这么神秘?”韩志勇的眼睛花了,把手里的报表放下,摘下了眼镜。

    都说韩马一体,但实际俩人面对面的交流并不多。更多的是打电话联系。

    “刚和我谈了……他要我协助他抓搬迁,他挂个名,具体事务都交给我……”马光明在韩志勇对面坐了,抓起摆在桌上的硬盒中华抽出一支点上了,“你觉得好不好?”

    “看来他选中蒋延生接你现在这一摊子了……老马,他说没说下一步对你的安排?”

    “没有。我和你想的差不多,其实我想换个岗位了,如果让我接总经济师,我愿意。”

    “你不愿意也不行了……你没琢磨昨天秦总的结案呈词?人家根子太硬。管经营当然不错,但我怀疑他另有人选。”

    昨天秦海涛在班子会上讲了这次考察的基本情况,对红星公司做了充分的肯定,当然也指出了在作风建设,干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与会的都是人精,自然听出了上面的结论。而集团纪检组长李耀东则表扬了红星公司在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权、管人方面做出的成绩,点名表扬了陶唐的榜样作用。

    戚建民在最后的讲话中除了对红星公司截止目前指标完成情况表示肯定外,对下一步的工作,特别是抓好搬迁和利用搬迁实现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要求,表扬了红星公司在平泉新城建设机遇来临时的积极主动态度。大家都明白拿到8。45亿财政补助的功劳是要归于陶唐的。集团三位领导的讲话算是定了调子,至少表明了集团对陶唐的工作是满意的。

    “谁?刘书林吗?”马光明宁肯让自己的老部下蒋延生上位,也不愿意让对手阵营的大将冒出来。

    “盛广运。那家伙在安红干的很不赖。”韩志勇说出一个令马光明意想不到的人选。

    “不太可能吧……”马光明表示怀疑,“直接让盛广运去接总经济师?不太可能。”

    “按常理是不可能。但他确实挺器重盛广运,这个你不如我清楚。这方面你还是读书少了,从古到今,从大到小,合格的一把手最擅长的就是平衡。他不太会打破红星目前的格局。”

    韩志勇的话马光明听明白了。红星的权力格局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李珞和韩马两派长期不和,提升蒋延生进班子,无疑会打破这个格局。

    “盛广运就是个笔杆子,他懂什么经营?”马光明质疑道。

    “不能小看人啊。谁都不是生而知之。不过。我觉得他不会凉了你,如果让蒋延生上来接你,总要给你个相当的位子。”韩志勇看着对方,“我觉着他对你还是器重的。”

    “我也是这么想。老韩,其实我挺服气他的。不为别的,就冲他为人正派,心里装着厂子。就像这次搬迁,要不是他,不会从市里拿回8。5亿。至少他是一心为了厂子……我知道你心里有疙瘩,仔细想想真没什么。仔细想想,你比伺候宋悦时说了算吧?每个月的预算基本不是你拿总?你刚才也说了,他在上面有根子,那他就不会待到底!比较班子的几个成员,你是最有优势的。我看李珞不成了。就算三年吧,三年后他就过线了,而你还能干一届。”

    “算了吧。从来没有总会接任总经理的。如果不是我殚精竭虑,资金链早就断了!因为开户问题得罪了工行,顾眉君可不是省油的灯。算了,这些你也不清楚。老马,你说的我基本承认,这一次是为厂里捞了不少,至少今年过年不愁资金了。”

    “他一半天要开会,研究确定上报的工作组名单。你说,我干不干?”

    “干,为什么不干?我倒觉得这次对你是个机会。应该抓住。”

    韩志勇先接到开总经理办公会的通知,随后马光明的手机也响了。韩志勇对马光明说。“先开会吧,我可以替你说几句。”

    马光明回到自己办公室,凝神想了几分钟,打电话把蒋延生叫了来。

    “延生,你坐。刚才陶总跟我谈了件事,他希望我协助他抓好搬迁工作……这是个长活儿。20个月,或者更长……日常的生产管理我可能顾不上了,我推荐了你,你明白吗?”

    蒋延生当然明白马光明在说什么。混到蒋延生这个位子的人,不会没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而且,只杨文欢垮台,蒋延生就做着准备。红星的生产经营在半年内“突飞猛进”,既有李珞刘书林的贡献,也有蒋延生的努力在内。

    “马总,我跟您多年了,感谢的话不说了。您不是还管着生产吗?您放心,过去什么样子,以后也一样。我不会丢您的脸的。”

    “不,不一样的。搬迁不止是搬几个分厂过去,必定会改变目前的管理体制,虽然之前有过研究,但我认为,应当把车辆配件搬过去!从市场、成本以及管理都应该这样办……如果定下来,日常的生产管理我可能就顾不上了。很快要开会,估计会让你参加,你要好好准备发个言!”

    “这个……”蒋延生沉吟道,“我是不是有些僭越了?”

    “僭越什么?!生产问题你最有发言权!此时不讲等到何时?要站的高一些!延生,你已经快四十五了吧?此时不争,更待何时?!”

    这不是争不争的问题。跨越中层,其实是综合因素决定的,学历,资历,能力,缺一不可,最关键的是有人提携。在红星中层岗位上干了十六年的蒋延生当然清楚,即使具备“三力(历)”,没有一把手的举荐也是枉然。反过来,“三力(历)”即使差一些,比如刘秀云,照样能上去。自认读通了此经的蒋延生内心非常渴望红星的改朝换代,他的“三力(历)”自认没有任何问题,从学历上看,他是正儿八经的大学本科,比吕绮早一年进厂。后来还自修拿到了党校的硕士学位,二十八岁提中干,够早的,足见其优秀了。从质量部科长、副主任、分厂副厂长、厂长、生产管理部主任到总经理助理。资历上完全没问题。最后就是能力了,但对干部能力的最有力评价不是群众(蒋延生自己认为群众是认可他的),而是领导,尤其是公司一把手。但他和宋悦有点搞不来,准确地说是宋悦不太喜欢他。尽管他的总经理助理是宋悦给的,但他认为那是沾了刘书林的光。宋悦当初与李珞斗法,本想拉拢刘书林以彻底压服李珞,但为了平衡,不好只提刘书林一人,于是他就沾了光。生产部是和营销部“平级”的大部,把生产部主任提升为总经理助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宋悦的“投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刘书林依然“忠于”李珞,而蒋延生也不大感恩。因为他更多地认为自己是主要领导权力角逐的陪衬。这个例子很典型,是一把手用人失败的典型案例。蒋延生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自身不牢靠,也就很难树立党羽。李珞是爱耍权,但李珞有一个宋悦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廉洁。所以刘书林能无视一把手的示意而不“背叛”李珞。

    ……

    下午一上班,红星公司召开了扩大的总经理办公会。除了公司领导、职工董事、总经理助理、副总师及发规、财务、生产、人力资源、政研室、监督工作部(纪委)、动力公司,基建部、机动部、宣传部、工会的行政正职列席了会议。

    会议由赵庆民主持,“同志们,今天这个会议通报两件事。研究一件事。总经办做好纪要。第一件事是集团对我们公司例行的考察已经结束了,这次考察组的规格比较高,来了三位集团领导,足以证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