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复兴之路 >

第165章

复兴之路-第165章

小说: 复兴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对的老大,如果问徐成彦害怕谁,无疑那个人排第一,问他佩服谁,那个人依旧是第一。

    好在那次魏舍刚像是只发发牢骚,并未让他表态。

    徐成彦心里明镜儿似的。魏舍刚说的不尽是事实。以徐成彦对唐一昆的了解。那个人绝非任性之人,怎么会把自己呕心沥血打造的东湖实业交给外室之子?不可能的!他可以给那个女人和孩子留一大笔钱,但不可能将东湖的控制权交给那个孩子。即使是给那个孩子一点股份(比如10%)也是不可能的,别说是把东湖的控制权交给那个孩子了。

    站在魏凤茹的立场上当然在意这件事情。这丝毫不值得奇怪。但站在魏舍刚的立场上就有些异常了,因为魏舍刚不值得因为其姐而与唐一昆翻脸。即使打败唐一昆(所谓打败是指达成重计股权的目的),魏舍刚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争回来的股权是魏凤茹的,魏凤茹绝不会把争回来的股权记在魏舍刚名下,只能是给他那个据说天资聪颖学习成绩极为优秀的儿子唐天。更不要设想东湖就此分裂了,魏舍刚绝不愿意看到东湖分裂。比如三个相对独立的板块从法律层面彻底拆分,这个结果唐一昆不答应,唐一为不答应,魏舍刚一样不答应。拆分收益的恰恰是外人。比如执掌东湖房地产的齐震。所以,最近甚嚣尘上的东湖实业将拆分为三个独立公司的传言毫无根据,或许是无聊之人的臆想,或许是有心人放出的试探气球。绝非东湖三大巨头的本意。

    唐一为不愿意脱离母体好理解,但总有人(主要是矿业公司的人)在忽悠魏舍刚闹独立。对此,徐成彦从来就没有赞成过。而且他知道。魏舍刚对此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彻底独立对于东湖矿业并非上策,在拿到几乎完整的经营管理权后,矿业公司留在集团内有百利而无一害,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更是如此。徐成彦是少数知晓内幕的人,他知道近三年来总部给矿业公司投入了多少资金,那些钱都是东湖房地产的赢利,这足以说明唐一昆依旧对矿业公司这个他起家摊摊抱有深厚的感情。唐一昆怎么会把矿业公司当做包袱甩出去?简直是开玩笑!

    关键是唐一昆正值盛年,远没有到考虑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魏舍刚或者魏凤茹担心什么?没必要嘛。

    徐成彦认为,挑起这场“战争”的原因表面上是唐一昆那个生了儿子的外室。实际情况恐怕并不那么简单。果然,与魏舍刚那次深谈后不久,唐一昆把他调至总部当了负责规划的副总裁。

    这是典型的明升暗降。东湖实业集团总部虽然成立好久了,但并无实际权力,人事和财务权都在房地产、矿业和机械公司手中。原先成立集团总部是为了管理业务上和房地产、矿业两大板块基本不搭的、唐一昆大力收购的林林总总的小企业,但自组建东湖机械后,这些个企业都有了自己的管理部门,东湖总部就成了空架子了,把负责矿业财务的徐成彦调至总部,显然是为了削弱魏舍刚的力量。

    在很多时候,上级在对付羽翼丰满桀骜不驯的下级时,“挖墙角”比“掺沙子”更有效,徐成彦显然被唐一昆视为了魏舍刚的左右手,搬走徐成彦,肯定有利于唐一昆控制日益与他离心离德的矿业公司。

    徐成彦当然记得唐一昆就自己工作调动的谈话。唐一昆说,你是东湖元老中少有的具有大局观的,现在东湖发展遇到了瓶颈,我需要有一个帮我考虑集团长远规划的助手。齐震显然兼着集团副总裁,但他的精力都被房地产那一坨拴住了,我呢,又必须处理和协调外部事务,特别是与政府的关系,总部的日常管理就交给你了,除了日常的行政事务外。你主要的任务是研究集团的发展规划问题。舍刚不愿意你离开矿业公司,我理解,使顺手了嘛,但规划必须加强了……最近我看了几本介绍那些“百年老店”的书,无一例外,那些盘踞世界五百强的大家伙们都极为重视长远规划,如果说东湖从前的发展是靠我的个人感觉,以后怕是不成了,东湖已经是一艘大船了,必须为它设定正确的航向了。这件事很重要。我就交给你了!

    徐成彦慑于唐一昆多年形成的不容置疑的积威,不敢完全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只能接下这副注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担子。加强集团的规划研究肯定是必要的,但当前集团遇到的问题却不是缺乏科学而符合实际的中长远规划,也不是浮出水面的资金问题,而是日益严重的内斗。内斗不仅存在于唐魏家族内部,而且存在于元老之间,最突出的矛盾就是股份问题,跟随唐一昆创业的元老们已经不满足于巨额的薪酬,而是期望得到公司的股份。这方面。魏舍刚显然比唐一昆开明,魏舍刚曾建议拿出15~20%的股权奖励给创业元老们,但遭到了唐一昆和唐一为兄弟的反对。这个提议甚至没有上到董事会就夭折了。

    但魏舍刚的提议却不胫而走,引起了包括齐震在内的众多元老们的剧烈的思想波动。这或许正是魏舍刚的目的吧。徐成彦承认。当自己面对公司资产负债表上那一行行代表着财富的巨额数字时,根本无法抑制内心的**。每年百余万的年薪根本比起哪怕是千分之一的股份来都有些不值一提了。所以,当魏舍刚与唐一昆的斗争公开化之后,徐成彦毫不犹豫地站在了魏舍刚一边。现在魏凤茹和魏舍刚提出了重新计算股份的要求。连唐一为也站在了魏家兄妹一边。好吧,那就争吧,徐成彦想。虽然看上去是唐魏两大家族间的争斗,但不可避免地会将元老们引入这场战争中。一旦陷入内斗的家族巨头意识到取胜需要元老们的支持,那么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徐成彦在张红芹走后一直思考着这场“战争”的胜负。他并不看好魏氏兄妹,就算加上唐一为那个莽汉,战胜唐一昆的希望仍渺茫难求。唐一昆太强大了,那个人的强大不止在于其手握的巨额财富,更在于其神鬼莫测的用人手段。说实话,徐成彦内心是极为惧怕唐一昆的。想一想那些中途退出的伙伴吧,能“活到”现在的元老其实已经不多了,更多的人因各种原因被唐一昆“斩杀”了,或者主动离开了东湖,或者被贬斥,被开除……就说刚刚离去的小姨子吧,她是因为自己而加入东湖的,也算是最早加盟东湖的一批人了,而且还是唐一昆的中学同班,前几年就因为一次微不足道的发票失误被唐一昆免去东湖房地产财务部副主任调至外联部坐了冷板凳。徐成彦一直认为张红芹的被贬斥是唐一昆对自己的警告,现在看起来更是确凿无疑了。从这件事推开了看,唐一昆早就对魏舍刚心生警惕了,以他的手段,肯定做好了迎战魏氏兄妹的准备了,这场由魏凤茹挑起了战争能取胜?徐成彦不抱幻想。

    战争的起因竟然是因为女人。徐成彦想起来就好笑。东湖的高层有几个没有情妇的?魏舍刚没有吗?就徐成彦所知,魏舍刚在外面至少养了三个女人,其中一个就在身边,从秘书而综合部副主任。魏舍刚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唐一昆?便是自己,不也一样有外室?不过没有像唐一昆那样张扬罢了。在动物世界里,最强壮的雄性动物总是占有更多的雌性,这是一种大自然设定的淘汰法则,只有强壮的雄性才能获得繁衍后代的权力,以保证种族的延续。那些弱小的雄性只能断子绝孙了。没办法,大自然就是这么残酷。人类自诩为进化最高级的种群,却用法律来保护弱小,这不能不说是违背自然法则的蠢事。

    魏凤茹不是傻瓜。就徐成彦看来,魏凤茹这位在东湖创业中立下大功如今却隐身幕后多年的女性是极为优秀的,如今却因为丈夫的私德挑起了足以影响东湖发展的战争,简直是愚蠢透顶。

 第180章唐一昆的烦恼一

    东湖高层被日益严峻的经营形势和内部争斗折磨的时候,唐一昆当然也被无尽的烦恼折磨着。最大的烦恼还不是日益困难的经营形势,而是彰显了的内部矛盾。

    表面上看,矛盾是由戴天香母子而起的。

    自从那个雷雨之夜因魏凤茹跟踪戴天香而谈崩后,唐一昆再没有回过锦绣园那个越来越冷冰冰的家,或者住被最大化加强了保安措施的樾河小区,或者住在东湖总部。

    在唐一昆看来,战争是魏凤茹挑起的。那次本来谈的还不错,唐一昆记得话题是从东湖机械谈起的,魏凤茹有资格跟他谈公司的顶层设计。但话题由东湖机械谈到了东湖股权,由股份谈到了戴天香,话题便变了味。

    狂怒之下的唐一昆不顾儿子唐天的劝阻,推开碗碟便跑去了樾河小区。既然她什么都知道了,他也就无所顾忌了。

    他当然要顾及戴天香母子的生活,特别在戴天香带了宝儿回老家之后,算是从另一个方面“巩固”了他们见不得光的事实婚姻关系。

    戴天香详细向他禀告了回杭州的情形,包括其父母的态度。那对理论上的岳父母的默认增加了唐一昆的负罪感,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在唐一昆四十余年的人生历程中,特别是他“功成名就”的这十余年里,唐一昆极少对谁产生负罪感,被他用各种手段包括摆不上台面的手段挤垮的那些私营企业主,被他抛弃甚至开除掉的部下,甚至包含被他搞下台的平泉市官员,他基本没有怜悯心,当然也就没有负罪感。读者早就知道了,唐一昆很喜欢看东非大草原上的动物故事,从中悟出了许多真理。人世和动物世界并无根本的不同,说穿了就四个字:弱肉强食。失败就意味着死亡。谁会怜悯失败者?假如东湖帝国坍塌了,唐一昆一样会成为胜利者的盘中餐和茶余饭后的笑料。

    但戴天香“如实”地向他汇报其父母对他们事实婚姻的态度后,唐一昆竟然产生了负罪感。他审读了自己,发现负罪感是确实存在的。没错,戴天香是个美女,颜值很高,不仅长的漂亮,文化素养和性格都很好,这很难得。凭着她的条件,完全可以有相当不错的选择。负罪感大概就生于此吧。因为戴天香现在只能躲在自己刻意制造的阴影里,连禀报父母都花了极大的勇气。他继而发现,使他对戴天香产生负罪感的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原因,第一是她为自己生了个极其可爱的儿子,第二是戴家父母出乎他意料的宽容态度。本来,他是做好了应对戴家父母怒火的准备的,但戴天香的叙述里根本就没有。不仅没有,连一丝的条件也不提。于是,让心如铁石的他产生了负罪感。于是。他必须考虑给戴天香母子以足够的补偿。戴家(主要是戴天香)的态度让他想起了李耳的一个观点,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在戴天香之前,唐一昆有过很多情妇。数字甚至记不准了,除了那个越来越红的歌星外,那些个被他以各种手段带上床的女人的神态五官已然模糊,他和她们已经终结了关系。他付出了金钱或房产,得到了她们的美丽和温柔,她们得到了财富。失去了贞洁和尊严,如此而已。在唐一昆看来,这个过程就是交换。他一直给自己定位为商人,交换本来就是自己的职业,所以唐一昆觉得很公平。有一次他陪戴天香去樾河小区旁边的家乐福,竟然遇到了一个他曾经的情妇,那个娇小玲珑的女人挽着一个英俊高大的青年正在选购咖啡,完全没有注意到他。唐一昆忘记了那个女人的职业,却记得她的名字以及特有的风情。那一幕刺激了唐一昆,谁知道在他人看来极为般配的一对青年背后曾有过难堪的故事?唐一昆不去想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却坚定了他业已形成的世界观。

    没有什么不可交换!无论是聚光灯下的政客还是背朝黄土的农夫,大家所做的其实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拿自己多余的东西来换取缺少的。农夫拿出的是汗水换来的粮食或蔬菜,政客拿出的是权力甚至良心。本质上并无不同。如果延伸开来想,欢乐不长久,**不长久,生命其实极为短暂。齐震主持的东湖读书会上总有人讲诉历史,个把小时就可以叙述几十年乃至几百年,足以反证人生之短暂。所以,人生在世,及时行乐才是正理。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把已经到手的东西紧紧攥住。

    嘉平公司的蔡元浩在唐一昆看来过于虚伪了,那个人总是在意虚无缥缈的名声。要名声干什么?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换取入土之后的虚名呢?所以他对蔡总提议的成立平泉第一个企业家慈善机构毫不热心。“永远被人敬重和怀念”听起来很美妙,但毫无意义。

    唐一昆尚未想出如何补偿戴天香母子,魏凤茹就抢先发动了。她竟然雇人盯梢戴天香,像个特务。别说,这一招击中了他的软肋,他有些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