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复兴之路 >

第106章

复兴之路-第106章

小说: 复兴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本以前燕京市委书记**案为原型的长篇小说,把那位权势赫赫市委书记的公子描绘的令人羡慕又厌恶。等他知晓了陆耀祖的身世,那个观念就部分被推翻了,陆耀祖的家教极严,比一般的平民家庭严的多,在大学四年期间,无论是吃穿用度还是其他,完全看不出其有着深厚的背景。

    他看见陆耀祖案头那本厚厚的《平泉县志》,应该是满清时修的地方志,还是竖版。陆耀祖研读平泉志肯定不是研究历史,而是鉴古而知今,现在的地方领导都在学习着经营城市了,逐渐明白了挖掘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找出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比一味盖高楼大厦更重要。因此阅读地方志就成为了必然。只是陆耀祖这么快就开始考虑城市建设(他固执地认为陆耀祖研读地方志就是准备干这个),还是让他有些想不到,难道他不考虑如何真正掌控权力吗?

    他预感到,平泉的新城规划是横在他与他之间不容回避的一个结,他完全站在了红星的立场,但对方当然是站在了整座城市的高度。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很多来自于立场的不同,立场的背后是现实的利益。立场不同决定了思维方式的不同,就像他对廖俊伟的处理一样,没有几个人真正理解他的用意。

    在聊天的最后,陆耀祖说到了昨天唯一的“正事”,那就是吕纬。陆耀祖说,“你介绍的那个人我了解了一下,还不错,准备用起来……”

    陆耀祖既然这样说,那就是定了。他没有对此说任何一个字,从陆耀祖决定使用吕纬,他和吕纬的所有交集就应该中断了。这个规矩,他懂。

    他谢绝了陆耀祖共进晚餐的邀请,去了书市,又买了几本书,然后就捎上了徐德玉,然后回厂就看见了吕绮,下车跟她说了吕纬的事。之前他只字未吐,但现在可以了,他希望促成此事,因此提前告诉了吕绮,目的是让未曾见面的吕纬有个思想准备,第一次面见很重要,有备无备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

    为什么要推荐吕纬?当时完全是下意识的。既然陆耀祖要换秘书,那就给吕纬一个机会吧。可他基本不认识吕纬。如果不是回到红星,如果吕绮没有在他办公室谈及其弟弟,他完全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人。所以,他做的这件事完全是因为吕绮。

    思绪不可避免地转到了吕绮身上。今天他不会有意识地躲开这个一直深埋心底的女人了。自回到红星和吕绮成为同事后,几十个独自度过的漫漫长夜里,每当吕绮从心底冒出来,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将其赶走。反正他要琢磨的事情很多,想都想不完。

    吕绮肯定是他喜欢过的第一个女人。喜欢上她的时候,她还是个十六七岁的女孩,总是梳着马尾巴。穿一件浅灰色的绣着花边的上装,文静,美丽,就坐在自己身边,可以闻到她身上那种好闻的气味。他们其实没有什么交流,连学习上的都很少。他就是喜欢她,喜欢她的美丽和恬静,喜欢她托腮思考问题的模样。

    文理分班后,他经常装着找人徘徊于她班的门口,希望看到她。只是看一看就够了,还能怎么样?

    之所以说喜欢而不是爱,因为他现在总算明白喜欢和爱之间的区别了。

    他不是没想过打听到她的学校,给她写信。但那个念头很快就打消了。那时他已经明白,他跟她不会有交集了。他在陆耀祖的影响下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至少他不会回平泉了,但她显然不太可能去燕京或沪上。陆耀祖说的是对的,所谓成功,就是脚踏实地地去幻想未来。第一要脚踏实地,第二要有幻想,二者缺一不可。

    在以后漫长的生活中,吕绮从未真正被赶出他的记忆。总是顽强地从某个角落里冒出来。尤其是在梦里,和他欢笑,回忆,畅谈甚至哭泣。他很奇怪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不过有过一年同桌的经历而已。没有单独交往过,任何超越同学间的交往都没有,偏偏记忆就是这样顽固。那时他已经和留在平泉的部分同学建立了联系。他从他们那里得知了她毕业后回红星了,回到父母的身边了。但他就是忍住不去打听她的消息,因为那时他已经和方兰确立了恋爱关系。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无数次回到红星,因为那是他的家,是他父母兄妹居住工作生活的地方,他不可能不回去。当他在辉煌集团的地位已经可以让红星的上层出面接待后,他选择了低调,每次回家都像做贼,悄悄进去,悄悄出来。

    他内心很想知道她的现在,她的家庭,特别是她的丈夫。很想看一看是哪个男人娶走了吕绮。隐隐地,他有些羡慕那个男人。他坚信她会过得很好,那些梦境中她悲伤哭泣的景象无一是不切实际的梦幻。她过去是个优秀的女孩子,现在一定是个优秀的女人。只要她过的好,足矣。

    但人生就是这么奇妙,他在失去妻子的第六年,以红星一把手的身份再次回到了红星。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当戚建民正式通知他新的工作岗位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于是,他和她见面了,和梦境里完全一样,她风姿绰约,神采奕奕,从外到里洋溢着幸福。

    这就好啊。

    可是唐一昆为他的接风把他毁了。他万万没想到,吕绮竟然跟自己一样,也在默默地念着对方。

    真他妈的!没有比这更令人苦恼的事情了。

    他多年历练出来的坚忍和克制发挥了作用。他成功地将一列即将滑行出轨道的列车拉了回来。他知道,如果放纵自己,得到吕绮的那一天就会彻底失去她,失去的不止是吕绮,还有很多很多。他没有勇气,也没有权力那样做,那不是爱她,而是毁掉她所有的幸福。

    就让一切都过去吧。不过,他会用他的方式去关心她,帮助他,包括吕纬的事。

    思绪终于转回到红星的亲戚们,也不省心。除了哥哥的一些传言,但那跟自己毫无关系,哥哥是什么人他很清楚,好在他快退休了,没什么乱子可添了。但嫂子却提出了有道的前程,没错,有道是他唯一的侄儿,从传统上讲,是陶家的一根独苗。他当然会关心有道的前程,但不会拔苗助长。另外,嫂子不赞成有道的婚事,跟他啰嗦过两回,他认为嫂子反对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那个姓汪的女孩见过一次,不算很漂亮,但绝不丑。至于性格,他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有道喜欢就是最大的理由,包括哥嫂,都无权干涉有道的幸福。应侄儿的要求,他正式和嫂子谈了这个问题,显然,白淑娴是很在意他的劝解的,现在好了,总算上了正轨,今年肯定吃到侄儿的喜糖了。

    妹夫吴世安是他一直比较欣赏的,稳重大气,和妹妹的感情也好,妹夫一家过的不算富,但肯定不穷。本来是不需要他操心的,但几天前美玲找他,说可不可以让世安做点生意?他问是什么生意,美玲说就是为厂里代购一些材料,他当即就拒绝了。美玲吞吞吐吐地说,领导们的亲属多有操此营生者,也不大,就是代理点分厂低值易耗品的采购,每年做个百八十万,挣点零花而已。他们能做,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他问这个主意是吴世安提出的吗?美玲说不是,是她的朋友提醒她的,朋友说你哥是一把手,你要做那还不是一路顺风,谁敢挡你的路?她说跟世安商量了,世安不太同意,所以才找哥哥商量。他说不是世安就好,我就说世安不会这么糊涂嘛。你的朋友在害你,也在害我,你就没听说厂里最近发生的事?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上面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不能搞权力寻租,我一手反**,一手纵容自己的妹妹搞**?

    美玲很不高兴。不高兴也没办法,他绝不会犯此等错误的,这个决心在上任之初就下定了……

    只有方兰从未给他添过乱。

    结婚前有一段日子他特别容易感冒,方兰开玩笑说,这下完了,嫁了个病号。因为他更喜欢用打针而不是吃药治病,为此她学会了打针。但结婚后他就很少生病了……方兰离去后,一点小事就会勾起他对亡妻的怀念,她是他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不想触及却总是触及。

    我是不是背叛了方兰?他在窗外淅沥的雨声中努力回忆着亡妻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间,牙疼消失了,睡意也彻底消失了。(未完待续。。)

 第112章序幕

    陶唐对2分厂工伤事故的处理的确带给红星中层队伍以巨大的震撼。在此威慑下,人力资源部统计的脱岗人员两天内又“冒出”43人,因各种原因准备隐瞒不报的,在一天半之内全部报了出来。法不责众是公认的潜规则,可谁也不敢赌上自己的前程。

    刘秀云现在是焦头烂额。自她分管人事以来,经她亲手批示和默许的脱岗者至少30个。人力资源部迫于压力下发措辞强硬的通知后,那些曾对她“感恩戴德”的脱岗人员纷纷找上门来,他们大都在外面有了新的工作,当然不愿回来,办理辞职手续又舍不得红星的“铁饭碗”,纷纷要她继续给予照顾,这带给她巨大的压力。曾经带来巨大享受的权力快感成为了难言的痛苦。

    特别是人力资源部因2分厂工伤被免职的调配科长杨涛,不敢去找陶唐理论,却缠上了刘秀云,非要刘秀云给他个说法。本来杨涛是刘秀云很得力的手下,跟刘秀云跟的很紧,刘秀云很多摆不到桌面上的事都是命杨涛办的,包括私下和分厂打招呼放走人。刘秀云也曾暗示过,她会帮杨涛进步。现在倒好,因为2分厂的工伤事故竟然殃及池鱼,连杨涛的科长也免掉了。这口气杨涛无论如何咽不下去,特别是杨涛得知党政联席会上刘秀云竟然不为他说话,更是生气,跑到刘秀云家“说理”,闹将起来,当时动静很大,据说还是住刘秀云对门的邱林出面解劝的。消息很快传开,说杨涛捏着刘秀云的把柄,准备来一次鱼死网破。

    偏偏这时候刘秀云病了,没有住厂医院,而是住进了市一院。于是流言更加凶猛。

    赵庆民了解刘秀云的“病情”后。暗骂刘秀云烂泥扶不上墙。怎么能这个时候装病呢?这不是授人于柄吗?身为公司领导,即使真有点小不舒服,在这种情况下也得挺住,这也是一种政治素质。

    但她毕竟是班子成员,而且是唯一的女同志,赵庆民还得有所表示,他和陶唐打了个招呼,吩咐秘书准备了礼品,带了朱宁去市一院探望刘秀云。

    刘秀云见赵庆民来,立即把陪侍她的老公高平和秘书陈嫣撵出了单人病室。她要借机和书记谈谈心。

    依陈嫣的本意,她是不愿意来陪侍刘秀云的。但没办法,总经办必须派出陪侍人员,最合适的就是她了,她不来谁来呢?谁让她是唯一的女秘书而且还跟着刘秀云的呢?

    来医院的两天里,陈嫣认识了刘秀云生活的另一面,这是个很难伺候的主,联想到她早已听过的那些带色的传言,真不知道她老公是怎么忍耐的。

    刘秀云的丈夫叫高平。是理化计量中心的支部书记,公司出了名的老好人,大概也只有他能配得上刘秀云。想到最近李志斌与她谈的所谓的人生经验,媚上者必凌下。刘秀云正是这种人,在比她官大的面前顺从乖巧的像只猫,但对下级则完全是母老虎。

    “老高,刘总的病不要紧吧?”朱宁没资格进去。在走廊里询问起高平来。

    “血压高,总喊头晕……”

    一旁的陈嫣暗笑,高压130算不上血压高吧?

    “小陈。要尽心照顾好刘总。”看到陈嫣不该有的表情,朱宁板着脸说。

    “书记,我手里一大堆事情呢,能不能换个人来?咱们单位最不缺的就是女同志,照顾病人,她们都比我有经验……”陈嫣乘机提出了要求。

    “你有什么急事要办?”朱宁皱着眉头。

    “真是贵人多忘事。您亲自布置的工作,转脸就忘了……”

    “你是说宣传稿件啊……在这儿也可以写嘛。这个对你就是小儿科了,不仅要写,还要认真写,厂办是公司的司令部,这方面可不能落后了。”

    厂报改版后,常副书记和宣传部对新开设的专栏抓得很紧,专门开了支部书记会安排组稿。常文海不仅要求一线分厂写,机关处室更要写。朱宁最近很积极,要求总经办各组每月至少两篇稿件,为了上报,他亲自布置陈嫣,要她以秘书的眼光写一篇陶总深入车间现场解决问题的有“份量”的报道,材料找李志斌要,但稿子必须陈嫣搞。

    陈嫣对朱宁说,陶总在单身楼亲口对我讲,少宣传领导,多宣传普通职工,这样做是不是不太合适?朱宁说,这里面有辩证法,少宣传不等于不宣传,陶总坚持深入基层为干部作风转变树立了最好的榜样,这种宣传,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