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万相天下 >

第559章

万相天下-第559章

小说: 万相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好像一个被诊断为癌症晚期的病人,赵铮的话就像一个偏方,使得他变成的中期,还有救治的可能,当然是天大的好处。

    “不止如此,就连叶师傅,也有一个小层次的突破。”杨过再次说道。

    可这一次,他虽然说是真心恭喜二人,可这心中,却不是个滋味。

    同样的事情,自己观看赵铮布阵,可能收获的比二人更多。然而,他却依然无法寸进。

    怀柔似是感受到了爱人的情绪,牵着他的手,给他送去温暖。

    “嗯?”

    听到杨过与怀柔的对话,赵铮忽然一皱眉头。

    “赵师傅,怎么了?”怀谷问道。

    既然赵铮已经给他布置了更加强大的敛财阵法,还让虞仁厚倒了霉,怀谷心情那叫一个舒畅。看到赵铮的表情,便有此问。

    “没什么怀老板,只是有些发现,比较好奇。”赵铮说道。

    “赵师傅,不知对何事好奇?”崔仁风问道。

    “杨师傅,不知在下是否看错,杨师傅如今应该只有二品中级的境界吧?”赵铮没有回答崔仁风的问题,反而对杨过发问。

    “是啊。”杨过理所当然的说道,心中诧异赵铮怎么提起自己了。

    “既然如此,几位师傅应该知晓,玄学界中,除非修炼特殊的功法,或者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否则一般情况下,境界低的人,很难看穿境界高者的实际境界。崔师傅的境界要高于你,而且刚刚我们又没有说过,崔师傅境界提升了多少。所以在下比较好奇,是杨师傅身上有特殊的法器,还是修炼功法比较特殊?”

    赵铮本身就是一个能够越级挑战,除了境界之外,各方面都能够跟乔飞飞比肩的人。所以,看到杨过的神奇之处,不免生出好奇之心。

    知晓赵铮乃是无心之举,但听到这个问题,杨过双眸中还是闪过一丝黯然。

    重新回到顶层雅间,众人边吃边聆听杨过的故事。

    故事跟崔仁风在泗水河岸边说与赵铮听的差不多。

    杨过的父亲举家搬迁到这里,时间一久也成为了当地人。

    杨过小时候就展露出了过人的风水学天赋,一直压着虞澈。结果在杨过成为泗水城最年轻的二品风水师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无论怎样努力,他的境界都不能寸进。为此,杨家不知做了多少努力,全都无济于事。

    至于杨过能够以低人一等的境界,看穿高境界者,属于他自身的天赋。至于他的家学功法,并没有什么太过特别之处。

    听完杨过的讲解,赵铮也很诧异,因为听完崔仁风的解释,赵铮亲自给杨过看相,得出令他非常诧异的结论。以杨过的天赋和努力,不说惊才绝艳,但达到三品境界,轻松超越虞澈还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杨过的身体并没有任何问题,更没有发现什么东西影响压制他的境界,这让赵铮百思不得其解。

    “杨师傅,你是突破到二品境界之后,境界不能寸进。你还记不记得,那段时间发生过什么事情,或者跟平时有什么变动?”赵铮问道。

    杨过想了想,说道:“并没有发生意外,也没有觉得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身边也没有被异类盯上的感觉。至于生活上,跟往常一样,正常上学,回家之后学习风水学技法。要说改变……”

    说道这里,他从脖颈处掏出一根红绳,红绳下面拴着一块大约小指长弯弯的黑色物体。

    “这是什么?”纳兰雪华好奇道。

    “这是我爷爷传给我的,说是对我们家族,乃至对九州,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至今为止,我也没有发现它有什么作用。没有一丝气场波动,也不知道是什么物质,似金非金,似铜非铜。”

    他说着,将物品递给纳兰雪华,被众人看了一圈,最后才落到赵铮手中。

    赵铮凝神观察着这块物体,冰冰的,不知道是那种金属。但有一点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就是这种金属上面,有着一个类似于“串”字的弯弯的符纹,就好像市场上的串店牌匾用艺术字写出来一样。

    “杨师傅,这个符纹是什么?你们家族有记载吗?”赵铮问道。

    杨过摇摇头,说道:“对于这个符纹,我们家每一代都找寻过,并没有关于它的任何线索。我只知道,我的祖师是一位很强大的风水师,且有着预言的能力。祖上身死道消之后,专门为后人留下了一本书,并且规定,想要家族源远流长,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打开。”

    “我只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十页,前一页都记载这下一页可以被打开的时间。书一共被打开过九次。第九次就是我父亲从山西搬迁到泗水,躲过了一次山中的地震。而前八次,也都恰好躲开了当地的战争或者其他混乱之事,让我们家族得意保存下来。至于这最后一次,父亲只对我说过一句话,叫朱雀炎,红菱现。当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所谓的红菱,就是我们杨家人,观看这最后一页先祖留下的预言之时。”

    对于杨父说出了的这句词,赵铮不明所以。但他却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家从山西搬过来。举家搬迁之后,躲过了一次山中的地震。

    然而,在山西这些天,为了房家村的事情,赵铮特意查阅了一些资料,太行山唯一称得上地震的,只有当年那两名神秘的风水师对战,使得房家村金龙局阵法被破。

    如果说这只是巧合的话,未免太过夸张了。

    “难道……二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赵铮百思不得其解,一旁,叶好龙开口问道:“杨师傅,贵先祖竟然留下预言,庇佑子孙后人躲过后世百年的十次必死之局,想来贵先祖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吧?”

    这话一出,杨过脸上忽然闪过一丝尴尬,讪讪道:“这个……确实有些名,但不是什么好名声。”

    “此话怎讲?”纳兰雪华很是好奇。

    “咳咳!”赵铮忽然轻咳了一声。

    纳兰雪华这才反应过来,杨过既然已经说了,是不好的名声。自己询问,这不是让他为难吗?

    “抱歉,我只是……”

    “纳兰小姐无需如此,事无不可对人言,又是几百年前的事情,并没有什么。至于我的先祖,乃大明左丞相,杨宪!”

 第七百五十七章 师兄后人

    “杨宪?”

    纳兰雪华等人微微一愣,对于大明朝这位,并非广为流传的人物,有些陌生。

    倒是赵铮,心神一颤。

    在那一瞬间,他好像抓住了什么,却又失之交臂。

    其他人并不熟悉杨宪,可赵铮怎么可能不熟悉。

    杨宪这个人,史学家对其褒贬不一。

    但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就是他本身确实有才,而且辅佐在朱元璋身边,为他解决了许多事情,且为人忠心耿耿。然而,他最大的弊端便是不会做人,为人太过耿直,察言观色较官场油条差的太远。

    据历史记载,明洪武三年,公元一七三零年七月,朱元璋提拔杨宪担任中书左丞,成了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在位期间,杨宪整日与李善长,胡惟庸明争暗斗,并多次向朱元璋进言说:“李善长无大才,不堪为相。”

    他最终因为这样的冒进,惹得朱元璋大怒,寻了他一个案子,当即问斩。

    历史上,杨宪到底犯了什么案子才被诛杀,没有任何记录。但如今比较主流的说法便是,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将杨宪这个搞情报工作有声有色且能信得过的心腹,打入中书省,算是在大臣中埋下一颗钉子。

    结果,进入中书省之后,杨宪非但没有发挥作用,有效的监视李善长等人,反而被他们构陷。让朱元璋大失所望,这才杀他灭口。

    真是的历史到底如何,后人不得而知,但最为关键的是,赵铮与眼前的杨过,或者说与他们杨家的先祖杨宪,有很深的渊源。

    很少有人知晓,杨宪,其实是刘伯温收的弟子,也是赵铮之前,唯一的一名弟子,赵铮真真正正的大师兄。

    这件事情别说当代的历史学家,就连赵铮这个华文系的才子,也是继承了万相经之后,才从刘伯温的随笔中知道这件事情。

    当今的历史记载,刘伯温被迫离开大明朝堂,这里面还有杨宪的推波助澜,为的便是刘伯温走后留下的权力。

    然而,其真实事情是,刘伯温算的了天下,更算的了朱元璋的心。便暗中命令杨宪向朱元璋进谗言。杨宪当时是朱元璋的心腹,更是大明情报头子。历史上,锦衣卫的前身“拱卫司”的创立发展,据传说便有杨宪的功劳。

    这样一个朱元璋的心腹,又是特务头子,在朱元璋耳畔吹耳旁风。而且朱元璋本身确实忌惮刘伯温,除基之心便越发坚定。

    就这样,刘伯温借着杨宪的推波助澜,离开了云谲波诡的大明朝堂,于红尘俗世逍遥自在。

    而杨宪也因为在刘伯温事件上的表现,被刘基一系的官员视作叛徒,为他们所不容,成为了朱元璋最喜欢的孤臣。

    可以说,从这一系列事件当中,杨宪为刘伯温付出了背负了许多。

    原本刘伯温的打算很好,自己无法逆天改朝换代,除去朱元璋这个真命天子。为了保护自己,远离朝堂就好。而杨宪因为这件事情,被朱元璋重用,荣华富贵一生总不会少。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刘伯温没想到,因为这件事情,朱元璋认为杨宪有入中书省的大才,从而将之再次提拔,掌管中书省,最终害死了他。

    杨宪出事之前,洪武二十五年,宪公奉旨命三个儿子乔迁山东。长子杨德清,住茌平县东南十里许吴官屯。次子杨德白,住茌平县东南三十里许庙杨家庄,今郝家集、五里庄、杨家庄一带,皆德白后裔也。三子杨德弘,住肥城县城西十八里许东大封庄。

    杨宪出事之后,刘伯温不顾朱元璋对他的杀心,毅然决然的来到了吴官屯。

    当时,杨宪与刘伯温的身份,杨家三子中只有长子知晓。

    刘伯温来到吴官屯之后,问杨德清,要官还是要人。

    要官者,三代之后,杨家再次飞黄腾达,封侯拜相。

    不过,杨德清自知父亲死后,杨家无以为继,也看透了朝堂的风险,选择了要人。

    故刘伯温于吴官屯布遮天风水大阵,自此之后,杨家后人仕途不济,但人丁兴旺,百世传承而未断绝这一脉香火。

    哪怕华国建国后,因为卫国战争的原因,碑文损毁严重,在吴官屯杨家冢剩下的一些碑文当中依然可以判定,这一支确实乃当年杨宪长子杨德清后人。

    当年杨宪对朱元璋进谗言,逼走刘伯温,结果杨宪出事,刘伯温却主动找到了他家的后人,并予以帮助。在当时,别说朝中大臣,就连刘伯温都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只觉得刘伯温与杨宪有仇,但祸不及家人,体现了刘伯温的大度还有念旧。

    可直到如今,知晓事情根本原因的,也只有赵铮等少数人。连他自己都不确定,刘伯温有没有告知青田刘家的后人。

    “原来,你竟然是……”赵铮感慨道。

    可话说道一半,他却无法继续说下去,只好偃旗息鼓。

    毕竟当年的秘密,并没有人知晓。哪怕说出来对他没有影响,可秘密就是秘密,也许一直埋藏在历史的尘埃中,才是它最好的归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杨宪这一系竟然流传下来传承。对于这一点,赵铮却有不同的见解。

    杨宪是自己师兄没错,从恩师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也没错,但杨宪绝对不是惊才绝艳的类型,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预言的能力。

    换句话说,如果真的是杨宪留给后人的,那也只能是老师刘伯温在他出事之后,传给他后人,保他们百代平安之用。

    “如果是老师留给杨家的,而今天我又碰到了杨过,这其中是否有什么联系,还是说只是巧合呢?”赵铮心中诧异。

    他刚刚想到这里,忽然抓住了方才的灵光一闪。

    “如果自己遇到杨过这件事情不是巧合,那么杨宪所说的那句,朱雀炎,红菱现,会不会与自己有关?”

    见赵铮欲言又止,杨过以为赵铮跟其他人一样,想到了历史上对杨宪出卖同僚求荣的例子,心中有些不喜,眼中闪过一抹黯淡之色,说道:“赵师傅何必拘泥于历史,也许我们知道的,并非真相。”

    杨宪毕竟是自己先祖,所以杨过有心为先祖正名,哪怕他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赵铮一愣,旋即明白杨过这是误会自己了,当即笑着摇摇头,说道:“杨师傅误会了,我欲言又止并非因为历史对先祖的评价,反而因为另外的原因。至于这件事情,不好在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