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万相天下 >

第505章

万相天下-第505章

小说: 万相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赵铮自己都笑了,心态放松,他便再次研究起眼前的画卷。

    “对方使用搬山法,取一地之气场,携长河奔流的气势,直冲东方。这其中是否有制作这件法器的原因?另外,这八座山的分布,与八卦方位明显不符。将画卷补齐,如我猜测的那样,还有另外一座青山,这又是什么布局?九座青山,分布并无特殊的规律。从每座山周边的环境来看,气场也不尽相同,就好像将九个不同纬度的青山,绘制在一张画卷上。如果是这样,完全不同的九种气场,怎么可能相互融合?”

    他刚想到这里,脑海中忽然灵光乍现。

    “九?九种完全不同的气场,而且以其山上的植被来看,明显产自不同的地域,气场又能够契合在一起。能够让相互矛盾的事情顺其自然,我能想到的就只有一种。”

    赵铮望着眼前的画卷,强压下心中的震惊,一字一顿道:“九鼎!”

    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治水后,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史记封禅书》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在华国历史上,九鼎确有其事,但这并非单单的整个国家的象征。

    其实,九鼎者,便是华国历史以来最强大的组合型法器。单单一鼎,便已经是高级法器。九鼎合一,便是那维护泱泱华夏国运的镇国之器,也就是超于高级法器的国器。

    夏王大禹治水后,便有巫者进言,铸国之利器,风水之神器,用意维护国运。所以,便有了后来,按照当时巫者所言,历时九载铸造而成的九鼎。

    九鼎铸成之后,它也成为了华国的代名词,以及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权利象征与意义,亦曾屡次重铸九鼎,武则天、宋徽宗也曾铸九鼎。

    他们之所以重铸九鼎,不仅仅因为九鼎乃皇家的象征,而是因为九鼎代表着华国。九鼎缺失,就会造成国运不稳。试问当时的皇帝,谁不想国泰民安,谁不想属于自己家族的皇权,自己的朝代能够千秋万代。

    越是回忆这段历史,赵铮的心跳就越快。

    虽然赵铮的心态很好,不至于为了多少钱或者什么宝贝,丧失理智。但九鼎不同,这可是华夏的镇国之宝,国之圣器,同样也是华国玄学界一直认为的传说中的存在。毕竟随着朝代的更迭战乱,还是时间的流逝,九鼎早就不知所踪。后世所见九鼎,大都是后世帝王重铸,与夏王大禹所铸不可同日而语。只能维持国运,对国运增益却不大。

    据说,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潜水打捞,结果徒劳无功。

    这便是历史著名的周显王没九鼎于泗水下。

    正因为九鼎者关乎国运,干系重大,赵铮在平复了自己的心绪之后,却苦笑着摇摇头。他知道,既然他猜测这张山河图有可能跟九鼎有关,那就没有绕开国运因果。这就好像一个漩涡,在没有接触国运之前,只有古长歌主动找他交流过,立刻被他拒绝。毕竟国运之事,非他可为。

    然而,天意弄人!

    赵铮尽全力想躲开的东西,却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又转回到自己手中。

    “希望我的猜测是错误的,这张山河图中的山河,只不过是当年风水师为了制作这件比较强大的法器,才取得名字,与华国山河无关。如果这画卷真的与九鼎有关,事情可就麻烦了。”赵铮心中有些担忧。

    九鼎者,玄学史上最强大的法器。

    虽然得到的风水师,可以通过上面雕刻的山川,领悟自然之道,感受国运,提高自己的境界。可即便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无论是风水师还是一些世家中人,也需要有那个实力还有那份机缘与命,去接触和感悟九鼎。

    一般的法器,哪怕是高级法器,到了普通人手中,最多也就是无法使用。然而,九鼎不同,它象征的可是整个华国,它的气场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据史书记载,秦武王四年,公元前三百零七年。

    秦国攻占韩国重镇宜阳,秦武王大喜,引任鄙、孟贲一班勇士到宜阳巡视,然后直入洛阳,以窥周室。

    周赧王遣使郊迎,秦武王直接入太庙明堂中欲窥九鼎。观览一番后,赞叹不已。他指雍字一鼎叹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

    守鼎的官吏说:“此武王定鼎于此,未曾移动,每鼎有千钧之重,无人能举。”

    秦武王尽平生之力,将鼎抬离地半尺。正要迈步,不觉力尽失手,鼎坠于地,正压在武王右足上,喀嚓一声,将胫骨压断。众人急忙把他扶归公馆,秦武王疼痛难忍,血流不止,挨至半夜,气绝而亡。

    秦武王即位时曾言:“得游巩、洛,生死无恨。”今日果然死于洛阳,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史书记载这只是一个意外,但许多风水师都知晓,秦武王四年,周朝气运并未结束,秦武王急于带九鼎之一的雍字鼎回归咸阳,触动了九州气运,这才被气运反噬而死。

    由此可见,九鼎绝非普通人能够玩儿转的。

 第六百八十五章 行五台,观五台

    当赵铮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他的背后已经被汗水浸透。

    他当然知晓九鼎对华国的意义,更加知晓九鼎对一个风水师来说,有多么重要。

    在这一瞬间,他心中如长草一般焦灼。恨不得立刻悟透画卷中的含义与风水学手法,确定这是否与九鼎有关。如果有,他想立刻插上一双翅膀,寻找九鼎。

    不过,他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还是将心中的欲望压下。

    虽然古时有云:“朝闻道,夕死足矣。”不过,他才二十多岁,可不想因为九鼎就这样英年早逝。

    身为一名风水师,赵铮知晓如何能够接触九鼎,这需要境界最起码达到入圣级别,也就是七品境界的风水师。亦或者身有国运护体,也就是古时的帝王,还有哪些被帝王庇护的人,才能够接触九鼎。

    赵铮自问自己绝没有当皇帝的命,又只是一名四品高级境界的风水师,怎么可能玩转九鼎。如果将来有机会,倒是可以尝试,现在嘛……

    他苦笑着摇摇头,脑海中浮现出古长歌那张令自己很想痛扁的脸,喃喃道:“明早提醒祖懿他们一下,一定不能将这件事情传出去,至于这幅画卷……”

    他轻轻抚摸着画卷,脑海中闪过穆雪与秦舞天的俏颜,又想到了自己的“情敌”侯军,还有想致自己于死地的刘千象、楚流云等人,胸中涌出无限豪情。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既然躲不掉,便直面九鼎。国运又如何,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倒想看看,事情水落石出,我会被国运反噬而死,还是在境界上更上一层楼?”

    ……

    同时,五台山脚下的一个村落,一户纯朴的农民正热情的招待一位来自外国的友人,因为这位外国友人,付给他们每天五百美金的住宿费,每天三千多华币的收入,可是让这个普通的六口之家开心不已。

    这户人家除了老人和中年夫妇外,还有一双儿女。女孩十五六岁,正值青春期。刚刚红着脸将一盘纯绿色的山中野果,放在英俊男子桌旁,然后带着一丝兴奋和失落回到屋中。

    如果赵铮在这里,他一定会认出,眼前高大帅气的外国友人,正是他在震颤酒吧碰到的子爵保罗。

    望着皎洁的月光,保罗一边品味着稍有些酸的野果,一边喃喃自语。

    “尽情的笑吧!虽然你们高兴这一周的收入,但你们怎么可能有命花。不过……在通往地狱的道路上,你们一家六口并不孤单,因为我会再送几个人,跟你们去地狱作伴……”

    时间是一朵经不起狂风的小花,三天转眼即逝。

    这三天中,赵铮除了研究山河图跟九鼎是否有关,还有它布阵的手法之外,就是研究佛眼舍利。

    山河图没有什么进展,倒是佛眼舍利对于自己的帮助,他倒是研究的差不多。

    “修习万相经练出的气,已经充斥着永不消磨的一丝佛意。佛意虽然不多,但佛性强大,可以说我自己本人就是一个移动的驱邪避煞的法器。除此之外,体内的气也变得更加精纯,这才能够在短时间之内,结合山河图的布局手法,将四品高级境界稳固下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只可惜……”

    赵铮看着手中的佛眼舍利,眼神中有些不舍。

    他知晓佛眼舍利对自身的作用已经变小,但这毕竟是佛眼舍利,佛学协会的瑰宝,天地间的宝物之一。将之送人,心中多少有些不舍。

    “赵铮,走了。”孙林在门外喊道。

    这几天,赵铮已经将受到龙气反噬的身体休养的差不多,明日便是水陆道场召开的日子,所以他们这些受到邀请的嘉宾,需要提前一天赶往五台山仰光寺。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位列华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忻州市五台县,西南距省会太原市二百三十公里,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华国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山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仰光寺则位于北台叶斗峰。

    北台叶斗峰,海拔三千零六十一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

    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赵铮与戒嗔聊天的时候,曾经说过仰光寺选择北台的原因。

    北者,玄武也。玄武者,四灵之守土,真水之将军。

    传言当年智真法师在五台山北台叶斗峰创建仰光寺,看中的便是北玄武以及一个高字。

    北,背靠背,有相互扶持之意。远远望去,高空俯视之下,就好像两尊背靠背诵经的和尚,去团结之意。

    高,会当凌绝顶。处高处之寒,体身体之痛,悟佛法无边,弘普度众生之愿。

    智真法师选中北台,除了这是一处比较不错的风水宝地佛地之外,还有以上的想法。

    当时,许多佛界高僧,都不看好仰光寺能够有长足的发展。因为五台山本身就称为清凉山,再辅之以寒,可意味寒门,永寒,一辈子无法出头之意。

    但智真法师力排众议,最终于北台建立仰光寺。

    百年之后,谁都不会想到,仰光寺宛若傲雪的寒梅,越是寒冷,越能够绽放出自己最美的一面。仰光寺也在群寺环视之下,不断的发展壮大,以自己的气度和处事方式,渐渐的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从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盟友,将五台山各大寺庙以及其理念发扬光大。

    “迎寒而上,坚持自己的本心。异地相处,不知道我是否会有智真大师的那种魄力和眼光。”赵铮心中想到。

    “赵铮,从这个角度看,那里金光闪闪的像不像西方极乐世界?”

    这时,陈青萱忽然问道,打断了他的思路。

    赵铮向车窗外看去,目光只见越过五台山,看向黄土高原,地旱树稀,视野里整整一个是土黄色的世界,可以称为金色世界。

    极乐世界即指阿弥陀佛之净土,又有极乐净土、安养净土等称呼。

    佛家云:自此世间向西而去,经过十万亿佛土之彼方即为极乐净土。

    华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西方极乐世界的大雷音寺,就被打造成金碧辉煌的样子,宛若一个金色的世界。

    从这个角度看,五台山北台,就好像一尊诵经大佛,远方的黄土高原,则是金色的极乐净土。

    “别说,还真的很像。”赵铮说道,随后恍然,又从另外的一个角度,透过中台、西台等地,看向黄土高原。

    “我说智真大师为何要选择北台,原来从宏观的角度,北台可不仅仅是一处佛地,更是极乐佛地。虽然这种宏观的角度气场不显,而且很难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