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第5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他内心深处知道石梅铁出事的可能性不大,但还是很想确认他的确安好。
苏进笑了笑,他从来就不是一个畏惧挑战的人,更何况修复师这个名头,也许别人看得很重,但他自己其实从来都不放在心上。
他又拍拍石青乔的肩膀,转向玉千喜,露出了好奇的表情:“这个正古贴究竟是什么?”
玉千喜得意地挑起眉毛,向金悲示意了一下。
金悲也露出同样的表情,小心翼翼从怀里掏出一个扁平的黑色木盒,将它打开。
石青乔别过头,在旁边非常快速地说道:“正古贴,是正古十族传下来的最古老的秘贴,里面记载着一千多年前古代工匠以及修复师的秘诀。里面有很多关键性的词句,它的含义早已失传,到现在也还没有完全被破解。”
他深吸一口气,看着那个黑色木盒,道,“破译正古贴,是正古十族一直持续在做的工作,只有梅级和兰级修复师可以加入。”
他的眼中终于露出了愤懑之色,道,“现在他们竟然把正古贴拿出来考你,这明摆着就是阴你,太不要脸了!”
“哦?”苏进更好奇了,“听上去是很珍贵的东西啊。”
“的确珍贵,正古贴有专人保管,收藏的地方通常我们都是不知道的。”石青乔回答。
“这样说起来,现在把它拿出来考我,也算是很瞧得起我了。”苏进微微一笑。
石青乔不吭声。
刚才玉千喜暗示的时候,他就已经明白了过来。
没有长老的允许,就算是玉千喜和金悲也不可能拿到正古贴,更别提把它拿到苏进这个外人的面前来。
也就是说,今天这场逾矩的战斗,不是玉千喜出于对石梅铁的敌意擅自决定的,而是长老们的意思!
长老们为什么要扣住伯父,还要这样刁难苏进?
他真的想不通!
苏进倒没想那么多,他问道:“第一道测试贴,就跟这正古贴有关吗?”
说着,他上前一步,伸手想接过木盒。
结果金悲手一晃,闪躲了开来,然后把木盒交给玉千喜。
他嘲讽地道:“正古贴是我们正古十族的传族至宝,给你看一眼已经很不错了,还想拿在手里看?想得也太美了!”
“不得对客人如此无礼!”玉千喜看似斥责,其实就把这句话轻轻揭过了。
他打开木盒,里面平摊着一张薄纸,黄色微褐,明显已经非常陈旧。苏进一眼就能判断出,这张薄纸距今约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也就是说,约摸出自宋朝。
玉千喜手掌一翻,直接把木盒平摊在苏进面前。
这张纸只是一个残片,经过修复,修复水平不错,上面的字迹苏进看得非常清楚。
残片不大,上面只有两个字——“举折”。
一看见这两个字,苏进立刻露出了古怪的表情。
玉千喜冷然道:“第一道测试题,就是解释这两个字的含义。解释得出来,这扇正门就会为你敞开。解释不出来……”他一甩手,“只好请你打道回府,从此不许再对外称自己为……”
他话音未落,就被苏进打断。
“举折,又称举势,出自宋朝的营选法式。举,是指屋架的高度,按建筑进深和屋面材料而定。折,是指屋面横断面的坡度,因为屋架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这坡度由若干折线组成,因此得名。”
玉千喜和金悲的眼睛一下子都睁大了,完全说不出话来。
苏进的解释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举折其实指的就是关于屋顶高度和屋顶曲度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是这样的——”
他蹲下身,从旁边拣了一块石头,在忠王府前面的青石板路上画了起来。
“建筑物的总跨度决定之后,根据建筑的重要程度,先确定脊抟的高度,也就是‘举高’。然后,按步架的水平距离从脊抟起,以各抟缝逐缝减其坡度,即‘折’,以求得屋顶曲面。”
他一边说,一边在地上画了一个图,把举折法各个步骤的过程全部都讲了出来。他是讲惯了课的,上个世界的时候也跟学生们讲过举折法。那时候他没现在懂得这么多,远没有现在这么游刃有余。
所以,他事前非常认真地备了课,要怎么讲得更清楚明晰一点,让学生们每个人都能明白。
现在,他不知不觉地把当时备课教学的内容对着面前这三个人讲了出来,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稍微有点建筑方面的基础,就能听懂。
最关键的是,他不仅讲了“举折”是什么,还把举折的原理做法全部都讲出来了,远远超出了玉千喜提出的要求!
玉千喜专精的是玉器修复,跟建筑门类隔得非常远,对后者并不算太了解。
但现在,苏进的话如同一阵狂风,瞬间吹散了他心中的迷雾。他情不自禁地跟着苏进一起计算了起来。
最后苏进总结道:“唐代建筑的举高与进深之比约为六分之一,宋代殿阁的举高为跨度的三分之一,清代有些建筑近于二分之一。可见屋面的历史演变是越来越陡的趋势。”
玉千喜回想自己四处游历时见过的各种朝代的古建筑,与苏进所说的映证,忍不住点头道:“的确是如此。”
话音刚落,他的表情就僵住了。
苏进直起身来,扔掉手中的碎石,拍拍手问道:“以为就为举折一词的定义。玉大师,我这个问题回答得怎么样,通过测试了吗?”
玉千喜表情僵硬地与他对视,片刻后,他一挥手道:“开门!”
门后显然有人正在等着玉千喜的吩咐,他一声招呼,黑漆大门立刻缓缓打开,被阻隔的光线向前两边奔涌而来,露出了后面的照壁。
玉千喜看着苏进,冷然道:“请,你通过了第一道测试,第一道大门为你开!”
苏进洒然一笑,当先迈步走进大门。
玉千喜看看手中的木盒,金悲瞥了一眼苏进的背景,凑到他身边小声道:“正古贴本来就在破解的过程中,谁知道上面的释义是对的还是错的。就算他解出来了,也不用……”
他话没说完,一抬头,触到了玉千喜极为冰冷的眼神。
金悲一个瑟缩,顿时闭了嘴。
“你父亲就是这样教你的?”玉千喜冷冷地问他。
金悲不敢说话。
“人无信而不立,更何况正古贴释义,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指鹿为马,混淆对错,不是修复师的正道!”玉千喜声音不大,但落语却很重。
石青乔正同样看着苏进的背影,听见他这番话,忍不住转头多看了他一眼。
玉千喜同样冰冷不悦地看着他,斥道:“看什么看,还不赶紧进去!”
苏进走进正门,转过照壁,对面是一道仪门。
正门与仪门之间,有一个很小的广场,现在上面摆着一个木台,上面已经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
木台旁边垂首站立着一个人,一身棕褐色的麻布短打,质料很不怎么样,苏进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传统学徒特有的服装。
苏进在木台旁边站定,目光从那些工具上掠过。
“这就是第二道测试了。”玉千喜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
“拉丝?”苏进笃定地问道。
“你懂得倒真不少。”玉千喜同样走到工作台边不远处,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只是常识而已。不过,贵家族真的很有钱……”苏进有些感慨,看着桌上一个小碗里盛放着的透明石头。
那些石头很小,大的不过绿豆,小的还不如米粒最尖端的部分。它们并没有经历过严格的打磨,看上去有点黯淡无光,像是一小堆玻璃碴。
但苏进怎么会看不出来,这样一碗“玻璃碴”,价值其实非常高昂。
它们全部都是钻石,未经抛光打磨,货真价实的天然钻石!
0753 拉丝
拉丝是花丝镶嵌技艺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它要做的,就是把黄金或者白银等稀有金属拉成一根根极细的丝线。之后这些金银丝线将被绞成螺旋状,盘成各种各样珍奇夺目的饰物。
苏进之前修复瓷碗时,曾经制作过这样的金丝。当时他是直接用锤子和铁砧敲打出来的,这并不是正规的拉丝做法。
只是当时他要得比较急,而且对金丝的要求不如正规拉丝这么纤细匀称,所以可以因陋就简一下。
真正制作花丝镶嵌工艺的金丝,不仅要求一定的长度——通常在一米左右,纤细程度也很匪夷所思。
历史上出现的最细的金丝,直径只有0。2毫米,比头发丝还细。
这种粗细的金丝,是无论什么锤子也敲不出来的。不管你力度控制得多么到位,锤子和铁钻之间始终都会有空隙,不可能用力得那么均匀充分。
制作这种金丝, 只有用“拉”的。
现代拉丝工艺,使用的一般都是合金板或者钻石。
合金板是特制的,板上被依次钻出了各种大小直径不同的孔洞。
制作者先把黄金白银打成细条,再让这细条从大到小地拉过每一个孔洞,在这个过程里,金银条会被越拉越细,最后变成一根极为纤长的细丝。
古代工匠通常使用黄金制作这样的工艺品首饰,一方面是因为黄金本身价值高昂,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黄金柔软,延展性高,更容易被拉成细丝。
当然,拉丝作为花丝镶嵌工艺最初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也是需要手艺的。
金丝从孔洞中拉出来,手要快要稳。
太慢没法拉动,太快则容易不稳。
金丝细到那种程度,一个不稳就会拉断,长度不够,这根丝就废了。
明代万历皇帝那顶金丝蟠龙翼善冠,一顶成人适用的帽子,全部由金丝盘绞而成,通体不见一处断裂,没有一丝接口。除了古人工艺巧妙擅长隐藏以外,也需要金丝有足够的长度。
这绝不是普通的工匠能够做到的。
苏进看着面前摆放的这些工具,大概猜到这一局里,玉千喜他们要考他什么了。
不过他还是有点感叹。
拉丝用的细孔通常是用合金板或者钻石没错,因为钻石的稳定性,用它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钻石这东西,早就已经实现了工业制作。
天然钻石的确是价值不菲,但是人造钻石却是非常便宜的。
人造钻石通常都是用在工业上,取的是其硬度和稳定性,对外观要求不高。
合成钻石不是不可以提纯到宝石级钻石的纯净度,但是那对工业流程标准的要求非常高,不把生产标准提高到某个极限,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人造钻石和天然钻石是很好区分,苏进以前见过的用来拉丝的钻石,基本上全部都由人工合成而来。
但是现在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一小碗钻石,虽然未经打磨,但全部纯净无瑕,是真正的天然钻石。
而这,只是用来给苏进进行入门测试的基本工具而已……
正古十族的土豪之气,在这一刻可以说是喷薄而出。
“没错,入门的第二考,考的就是拉丝这项基本功。”玉千喜淡淡地道。
他一指旁边垂手而立的那名学徒,道,“这是我正古十族的一名学徒,比你略年长一点,但是也大不了多少。他就是你这一项考试的对手。”
“对手?”苏进问道。
“对。金块和工具都放在那里了,前期处理工作和正经的拉丝工序你俩分别完成。这一项,比的是成丝时间和素丝的长度。”玉千喜说出评分规则。
“那边有个玉磬,从磬响开始,两人同时工作。起始分数为一百分。第一人完成之后,第二人每多做一分钟,便扣去十分。素丝以一米为起点,每多一厘米,便多加五分。对此规则,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苏进思索片刻,点头道:“没有,很清晰明了,也很公正。”
素丝越长,修复师对它的控制力就越弱。一米之后,每一厘米都是难度。所以五分这个判断还是很合适的。
反倒是前面那个时间的限制,其实有点暗藏心机。
一方面,这是个学徒。传统修复家族的每一个学徒,都要反复磨练基本功,不扎实绝对不能出师。
这个学徒的年纪比苏进还要大,也就是说,他在这一项上练习的时间远比苏进久得多。
而且,这是在正古十族的地盘,桌上的工具全部都是对方很熟悉而苏进很陌生的。
拉丝需要从粗孔到细孔依序进行,那些钻石放成一堆,要把它们分辨出粗孔和细孔来,也是相当耗时的工作。
这些细节,让那个学徒以及正古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