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贝则铭征求他的意见:“我们进去看看吧?”
方劲松想了想,同意了,跟他一起爬下脚手架,走进了第四进院左首的第二间屋子。
贝则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看了半天,最后肯定地说:“没错,这里有个密室!”
方劲松有点不可思议地说:“什么密室?你小说看多了吧?”
他一边说,贝则铭一边在墙上敲敲打打,没过多久,他的手在某个地方按了一下,用力一推,竟然真的推出了一道墙!
这正是之前纪老太太带苏进进去的那间密室,苏进把东西移出去之后,只是把门关上了,没有把入口的机关照原样合上,所以这时候贝则铭一推,直接就推开了。
贝则铭竟然真的找到了一个密室,方劲松惊奇极了。他想先到外面跟苏进说一声,但贝则铭已经先一步进去了。
现在密室里已经是空空荡荡的了,什么都没有。贝则铭又在里面看了半天,敲敲打打,最后在角落某个地方翻开了一块石板,露出了一条向下的通道来!
贝则铭俯身往里探了一下,很肯定地说:“应该是应急的密道,可以走人的。”
方劲松惊呆了,问道:“你怎么知道这里有的?”
贝则铭挠了挠头,道:“感觉吧……总觉得这里的空间结构不太对劲……”
他还很想钻进密道里去看看,但这会儿方劲松终于不干了,他硬拉着贝则铭出了密室,坚持要先跟苏进打声招呼。
密室的事,苏进早就知道了,但他也没发现那条密道。
他有些惊讶地跟着两人一起走了进去,一边打量四周,一边听贝则铭讲他发现的经过。最后,他看向贝则铭,问道:“你对空间的感觉很敏锐啊。”
贝则铭挠挠头,点头道:“不知道……可能吧。”
苏进指了指房顶的两个角落,问道:“这两个地方有什么不同?”
贝则铭立刻道:“左边比右边的要高一点,高了大概……一寸,三厘米多吧?”
方劲松不可置信地盯着那地方看了半天,又看向苏进。
这样一座房子,三厘米的差别,真能靠肉眼看出来?
苏进笑了笑,拍拍贝则铭的肩膀,道:“很不错,这样的天赋,在大型修复的现场,非常有用。”
苏进这是肯定了贝则铭的判断了……一瞬间,方劲松的心情非常复杂,贝则铭则咧着嘴笑了。
贝则铭看了一眼四周——骆恒正跟在他们不远处,也在好奇地打量着这座密室。他凑近苏进,小声问道:“我刚才是不是不该大声说?也许这密道里还有其它东西呢……”刚才他一时兴奋,本着现宝的心情说了出来,现在有点后悔了。
苏进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没事的,这里是纪奶奶的产业,密室和密道都是她的。而且……”他往那边看了一眼,道,“据我判断,这只是一条密道而已,应该没什么特别的东西。”
贝则铭更好奇了,连声问道:“你怎么知道?这密道是通向哪里的?有多长?建来是干什么的?除了这里以外,别的地方还有吗?”
苏进说:“这些问题我也不清楚,就要靠你来判断了。”
贝则铭眼睛一亮,跃跃欲试地问道:“我可以进去看看?”
苏进摇头:“不行。密道时日已久,不清楚里面状况的情况下,贸然进去太危险了。我希望你能发挥你的天赋,从外面观察这一整座承恩公府,看看还有没有其它的密室或者密道。怎么样,能做到吗?”
贝则铭的眼睛闪闪发亮,大声道:“可以,我能做到!”
苏进一拍他的背:“那就交给你了。”
贝则铭抓着纸笔,兴致冲冲地去了。
这时,天工社团的成员们已经指定了一共100件文物,于是暂停登记,回去工作室整理材料和工具,准备撰写计划书,开始正式修复。
虽然是第一次进行现场修复,又听说贝则铭发现了密道和密室,但社团的学生们心情还是非常稳定,维持着跟前两个星期一样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进度。
苏进检查了一下他们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这时骆恒又过来了,问道:“现在没事了吧?刚才你说的那个……”
苏进对着他一笑,道:“跟我来吧,这件事,我也正好想跟你说一说。”
骆恒有些疑惑,这时他们也回到了南锣鼓巷6号,苏进带着他走出工作室,在院子里的大树下转了个弯,走进了另一道门。
骆恒知道这是哪里,这正是承恩公府的原主——纪老太太家!
这位老太太的气质实在太特别,骆恒对她的印象本来就非常深刻,吃了她跟盛老爷子那顿饭之后,印象又再一次加深了。
那顿饭实在太好吃了,不仅好吃,还有格调有品味。在骆恒看来,再在上菜方面注重一点的话,当国宴说不定都有资格。
苏进敲门进去,纪老太太正站在窗边,摆弄着一个淡粉彩的梅瓶,看见两人进来,笑着说:“你们来了呀,快请坐。”并不惊奇的样子。
到了这里,骆恒倒不急了,在椅子上坐下,开口赞道:“这个花瓶很好看啊。”
这是一个粉彩的瓷瓶,器型秀丽,线条优雅,表面是一幅花鸟图。画上桃花纷纷而落,花间两只黄鹂,一只抬头啼鸣,一只转头凝睇,看着它的时候,仿佛可以听见婉转的鸟鸣声。画面繁复却又清雅,疏密有致,的确非常美丽。
苏进看了一眼,道:“是清雍正时期的瓶子吧?”
纪老太太笑着看他:“你眼光还是这么好。”
骆恒挑了挑眉毛。这老太太,随手拿出一个花瓶就是文物,果然非同一般……
纪老太太插好花,连花带瓶一起放到窗边的柜子上。花影疏落地投于白墙表面,清雅得如同画卷。
三人坐好,手边各一盏清茶。苏进端起白瓷杯喝了一口,回味了下唇齿间的余香,首先道:“纪奶奶,今天我找您,是想跟您商量一下承恩公府改建的事。”
纪老太太嗔怪地看他:“我说过了,那宅子你随意处置,不用经过我。”
一座国公府,交给苏进这样一个年轻人随意处置?这老太太,真的很有气魄啊……
当然,苏进能获得她这么深的信任,也足可见其能力和品性了。
苏进笑了笑,说:“是,您的确说过。但有些事情,我觉得还是要征求一下您的意见,到时候可能还要请您帮忙。”
“哦?帮什么忙?”纪老太太来了兴趣。
“不光是您,还有盛爷爷……盛爷爷家的手艺传了这么多年,要是失传太可惜了。我想,能不能请他出山,带几个徒弟,开一间高端餐厅?”
苏进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骆恒一听就来了兴趣。接着苏进越说,他越吃惊。渐渐的,他终于明白,苏进今天为什么要把他带到这里来,为什么要他在旁边跟着一起听了!
他的确想要重建承恩公府,但没打算把它彻底恢复成原先的样子,而是打算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成一家主打传统特色的高档会所。
这家会所将由几部分组成。盛老爷子主导的皇家御宴,纪老太太主导的文化茶室,以晚清贵族府邸和婉容这个末代皇后的生活为主题的私人博物馆……他甚至还考虑了贝则铭今天发现的古代密道,完全可以把它打造成情境式的探险密室,结合光影技术,供人体会当年战乱之时的惊险感受。
总之,在苏进的计划里,承恩公府是要修的,后期维护也是要做的。但他绝不打算让它变成骆恒担心的那种,不断依靠国家投入才能维持的样子。
他首先考虑的就是让它商业化,要用它来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最终让它尽可能地达到自给自足的地步。
甚至,苏进认为,只有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才能给这样一座古老的宅邸注入新的生命力,才能让保护的路子,走得更长久!
这是苏进跟那些传统文物修复师最大的不同。
他从来自命清高,从来不讳言经济,避谈金钱。
他深知,金钱对这个世界的重要性。
骆恒说得没错。文物修复、文物保护的确需要大量的投入,但如果能用文物、文化来赚钱,用赚来的钱进行维护,何乐而不为?
——————————————————————————————
哦……贝则铭被改了名是吧……我是说怎么打得这么不顺手呢……
算了,以后都叫贝则铭,就这样定了!
小贝在空间方面的天赋能力,之前也打过伏笔的,有人发现了吗?
0227 国家级遗迹保护资金
苏进说的只是承恩公府一宅之地,骆恒想到的却有很多很多。
他直直地盯着苏进,无数思绪从他脑海中掠过,关于这座宅邸的,关于整个南锣鼓巷的,关于整个华夏的文物保护事业的……
过了很久,他才舒了口气,回到面前的现实问题上。
“你说的这些,我们也不是没有想过。”他开口道,“这样做有个大问题——文物协会不会同意的。”
他苦笑了一下,道,“在文物协会看来,文物承载传统文化,生而高贵,不可被改变。它们天生就应该被私藏在他们或者收藏家手里,绝对不该被世俗化,更何况用来赚钱。所以,从一开始起,这样的念头就被否决了。”
苏进嘲讽地挑起嘴角:“生而高贵?天生就该被私藏?不该被世俗化?看来他们是忘了,所谓文物,最早是因为什么而存在的了。”
他直视骆恒,问道,“如此狭隘的思想,改建组——国家为什么又一定非要听他们的呢?”
骆恒无奈地道:“当然不是非听不可,但现在的情况是,文物修复和保护的技术大部分都在他们手上,要修复损坏文物,非他们不可,所以在这些方面只能迁就一下了。”
苏进眯起了眼睛,纪老太太在一边微笑着听着,突然道:“可是这宅子是私人所有,要改建成什么样,别人也没办法管吧?”
骆恒有些迷茫地道:“对,那宅子是老太太私人的,只要你决定好了,别人的确管不着。但是……”
他看了看纪老太太,又看了看苏进,有些不可思议地问道,“但是那么大座宅子,处处都是清朝传下来的,又有历史纪念意义……你们真的不需要文物协会的技术支持?”
苏进笑了笑,道:“技术支持?我想还是不用了。一座晚清的宅子而已,技术含量其实不算太高。”
骆恒瞪着眼睛看他,说不出话来了。
平心而论,这话说得也太狂妄了一点。但不知道为什么,苏进这样说了,骆恒竟然真的觉得,他的确是可以办到的!
可是,苏进明明只是一个没入段的大学新生而已, 到现在为止,骆恒看见他们修复的,也不过只是些一级文物……
也许,是因为骆恒旁观了苏进领导天工社团工作,看见了那种强大的自信与笃定,以及层层布局、处处特殊的修复方法,让他不知不觉间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对苏进的印象。
骆恒一早就知道这个年轻人非同一般,但万万没想到,竟然已经特殊到,说出这种话他都觉得理所当然的地步了……
骆恒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抬起眼睛问道:“不需要技术支持,那资金支持呢?”
这句话算是问到了点子上。这座承恩公府、婉容故居,不管它修复成功之后,能怎么赚钱。前期修复的时候,它必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就像骆恒之前说的那样,工具要不要钱?材料要不要钱?人工要不要钱?
装修一个家庭都那么费事了,何况是这么大一座宅子!
苏进和纪老太太对视一眼,问道:“你有办法?”
骆恒的目光从他们两人身上扫过,问道:“二位听说过国家级遗迹保护专项资金吗?”
…………
国家一开始把婉容故居这样有文化价值的古宅还给个人,其实是有自己的用意的。
现阶段,在文物修复与保护方面,可以说是百废俱兴。需要保护与修复的文物以及遗迹太多了,单靠国家的力量很难完成。
所以,在这方面,国家也想尝试着发挥一下个人的力量。还宅于民,就是发挥的一种方式。
老宅子的物主,经常会有一些自己的门路,可以通过亲朋故友联系到一些出色的老修复师或者修复家族,让他们帮忙修复。
但是,就像骆恒之前说的那样,即使技术上没有难度,要进行大型修复,需要投入资金也是不少的,单靠个人很难完成。
所以,国家专门为此设立了专项资金,凡是遗迹或者文物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