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舞蹈_林丹环-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这个目的,他们非常精心地作了一些不起眼的工作。意大利艺术家阿尔贝蒂于1434年出版了一本书,给艺术家们指出了如何产生透视效果的方法。不过,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必须运用数学。结果,在研究一个纯艺术问题的过程中,阿尔贝蒂开辟了数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投影几何学。
在中世纪时期,由于禁止对尸体进行解剖,人体解剖学的知识十分贫乏。这导致了医学的数百年停滞,因为医学的进步非常需要这门学问。
在艺术中,专门的解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希望画出惟妙惟肖的人像,这要求他了解人体内部骨骼和肌肉的结构。大约在1500年,他解剖了30具左右的尸体,研究他们的肌肉和骨骼,并且绘成图,他还研究了心脏的构造,并且从中得出血液循环的概念。
也有人从相反的方向开展工作,半个世纪之后,比利时医生维萨利马斯通过解剖人体,于1543年出版了重要著作《人体的构造》。这是现代解剖学的基础,在某些方面也是现代医学的基础。除了维萨利马斯之外,其他一些医生也从事人体解剖,出版解剖学书籍。是什么因素使得维萨利马斯成为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呢?
艺术!
维萨利马斯委托荷兰画家凯尔卡尔(杰出的威尼斯派画家泰蒂安的门徒)给他的书画插图。对于人体的构造,文字描述无法与精美的图画媲美,使维萨利马斯成为“解剖学之父”,插图的作用甚于文字。
在随后的年代中,艺术和科学之间的联系绵延不断。1801年,德国科学家约翰·威廉·里特发现,白色的氯化银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分解生成黑色的金属银小颗粒。
阳光既然会把白色变成黑色,它能否用于绘画呢?科学家没有研究这个问题,可是,有一个艺术家却有志于此。他是一个法国人,名叫路易斯·达古埃里,替剧院绘制舞台布景。他想知道,如果用阳光刻板地产生一明一暗的图案,该图案完全像某些实物,这样的布景是不是更逼真呢?在18世纪30年代,他开始制作第一批早期的照片。
时至今日,科学怎能不用摄影术呢?如果不能拍摄天空的照片,天文学早已停滞不前。没有x光照相,医学又会处于什么地步呢?
就这一点来说,摄影本身成为一种绝妙的艺术,而各方面的科学成就又使得摄影术更臻完善。对光线反应更快的化学制品使得曝光时间短的照片成为可能,特殊染料带来了彩色摄影,而新的机械装置导致电影的出现。
一而再,再而三,现代的科学家们用艺术家观察万物的眼光,在知识的新天地中取得飞跃。没有别的办法,科学家只有假设天地万物的行为是对称的,它们的结构是有序的、美好的、简单的。科学家们有这样的信念:一种具有美的解说,比起没有艺术美的解说,更可能是对于宇宙万物的正确描述。具有艺术美的答案,被人们奉为“上品”,所有科学家都追求这种境地。
苏格兰科学家马克斯韦尔,于1879年提出了四个方程式,这些方程式把已经观察到的有关电、磁和光的种种现象全都囊括在内。给予简单、巧妙的表述,而且四者相互配合具有十足的对称美。这是第一流的工作。这使得科学家们隽四个方程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这里,方程式的优美雅致也有助于人们乐于接受。
在这之后,其他卓越的科学理论,也正是由于它们能够以少量简单的符号表述重要的概念,从而引起世人的想象力。量子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表述成e=hv,而狭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则可以表述为e=mc2。
爱因斯坦于1913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至今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接受。科学家们进一步提出了其他新的理论。为了使科学家能够从中作出抉择所必需的观察,难度极大。但是,在各种理论之中,爱因斯坦的理论最简单也最巧妙,换句话说,最优美雅致。许多物理学家确信它的正确性,是由于它最富于艺术性。
1874年,就困扰化学家们的活组织的复杂分子的许多问题,荷兰化学家范特霍夫提出了可以彻底加以解释的理论。每个碳原子能够以它的四个“键”同其他四个原子连接,范特霍夫提出了“四面体的碳原子”模型。他指明,四个键是处于想象中的包围碳原子的四面体的各个顶点方向上。
这是解释许多问题的非常高明的方法,这样以来,分子可以描绘成立体状态,它们不仅是科学实际而且成了艺术形态。后来,到了1953年,根据对生命的关键分子——脱氧核酸所观察到的某些对称性,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斯提出脱氧核酸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每一年《麦克格曼——希尔科学年鉴》都选登当年最精彩的照片。这些为了科学目的而拍摄的照片,同样也具有美学和艺术的价值。
如果你看一看针尖或者双原子的电子显微镜图像你会迷惑:
到底是作为科学成就还是作为艺术美的作品给予赞赏?
当然,这无关紧要,因为,两者本是一体!
作者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也是位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
心香一瓣
科学是理性的分析,艺术是感性的表达。理智与感情,是人类灵魂的双翼,缺一不可。科学与艺术,相互启发、互相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因此,科学与艺术,是一体两翼的关系。
但是,科学与艺术毕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科学以阐释现象为主旨,艺术以审美为主旨,两者有着各自的分工,不能混淆二者的角色。
科学与艺术只有珠联璧合,才能相得益彰。重视一方而轻视另一方发展,都只会有害无利。
WWw。xiAosHuotxt。COM[t。xt小,说[天堂}
第26章 关于美
[日]川端康成佚名译
这么说来,它们的美,在我的书桌上已经存在一两千年以上了,今后还会继续存在一两千年以上吗?像相扑和舞伎这种被扭曲了的美,也很执著,难以舍弃,这似乎就是我们的悲哀。
我看罢大相扑夏季赛场最后一天的比赛归来,一踏进工作间,就看见桌面上摆着的希腊小陶俑和六朝陶俑。前些时候,我从京都带回一件陶器,把它同陶俑摆放在一起。这两件陶俑,一件是1500多年以前的,一件是200多年以前的。这两件衣物,都是从硎出土,也都是不上彩的陶偶。希腊的是左小持环的女俑,高约20公分;六朝的是文官,男性,高约25公分,两件都是小巧玲珑的立像。
夜半,面对着这两尊典雅的古代陶俑,联想到白天的现实中所看到的相看力士的魁梧身躯,我忽然泛起一种异样的感觉。希腊的陶俑是从京都带回来了,我又浮起了京都舞女的姿影。不论是京都的“祗园”舞伎,还是东京的相扑力士,他们都是存在于今天的我们当中。甚至被尊为国技或国色。舞伎和相扑力士,从体格来说,是两个极端;从职业上需要的裸体和服饰来说,也是两个极端。相扑力士和舞伎,从生理常识和伦理角度来看,应该是病态的丑陋的,可我们许多人却感到美,甚或狂热,要求保留男性遗物的发和女性的垂带,假使没有这种传统的发髻和垂带,就显得古怪和丑陋。细想起来,这也是咄咄怪事。这虽是体格、姿态的事,可在我们的心灵上、思想上,恐怕也有不少这类东西吧。
体重170多公斤的横纲东富士和体重40多公斤的作家我,是在同一个时期的日本,在各自不同的道路上奋进的。想起这些,倒也饶有兴味。体会也好,哀伤也好,都是无上镜的。这样一个我,为了写这篇文章,要消除睡意,便用田能村衢田的手工制茶碗喝了一碗玉露茶。茶托是中国锡制品,那是煎茶师家华月庵祖传的家具。我喝了玉露,同时也喝了美国咖啡。小茶壶上有田雕刻的“窗满月点苦茶”的字样。茶碗上也写了什么。这是文政八年田49岁之作。然而,我只顾品茶,没有把茶作者和日本式的玉露炮制法放在心上。战败后,我喝美国咖啡也是如此,想它就觉得不得了,不想它也就渴了。我还凝视着放在桌面上的一两千年以前的东方和本文的陶俑。
有时我从罗丹的青铜像的手,想起了友横光利一的用;有时从能的侍单面具,想起了横光利一脸。我觉得彼此确很相似。我这种心理活动又算是什么呢?
今天看罢大相扑归来,又看了古代陶俑,我的脑海里又浮现了相扑力士和舞伎的姿影。前些日子,我也看了京都的“祗园”会。相扑力士和舞伎的体格和风俗,是否反人之常态,则另当别论,那时的我只是学习罢了。然而,我深邃到这两个极端的现实存在的,我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古代希腊的陶偶和古代中国的陶偶并排摆放在日本的我的书桌上,此悉情景也是一种异常吧。
它既成了生的喜悦,也成了生的恐惧。
我毕竟无法认为古代希腊陶偶就是2000多年以前的希腊姑娘的形象。这是写实的作品。六朝陶俑则是象征性的作品。从这两尊小小的陶俑,我感到了西方和东方的遥远的源流。可是,现在的我,把这两件陶俑都作为现代的东西来凝视,作为现代的东西而感到它们很美。这么说来,它们的美,在我的书桌上已经存在一两千年以上了,今后还会继续存在一两千年以上吗?像相扑和舞伎这种被扭曲了的美,也很执著,难以舍弃,这似乎就是我们的悲哀。
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
1899年生于大阪,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
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心香一瓣
扭曲的美,因为迎合了部分人对低俗趣味的追求,总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既然难以除掉它们,何不让高雅艺术的力量将它们征服呢?毕竟,真、善、美,永远是多数人心中向往和追求的东西。只要高雅艺术占主流地位,就不必惧怕那些扭曲的艺术。
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观虽然会发生变化,但能够流传不朽的美,永远只是品味高尚、展现人类智慧和力量的美。
w w wxiao shu otx ttxt。小_说_天堂
第27章 谈美
[英]毛姆俞亢咏译
我觉得美好高山的顶峰,你攀上了那里,就只有重新回下来。完美无缺是有点乏味的。
说来也是人生不小的讽刺,完美无缺是我们大家都追求的,却又最好不要真正达到这境界。
美比较好。多少年来我总认为只有美使人生富有意义,认为人类在地球上世代相传,唯一可以指定给他们的目的就是不时产生个艺术家出来。我断定,艺术品是人类活动的登峰造极的成果,使人类一切的苦难和无限的辛劳和挫败得以最终证明是值得的。为了能有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教堂天顶上画出那些图像,为了能有莎士比亚写出某些雄辩的片段,为能有济慈写出他的一些颂歌,我觉得数不清的亿万人的生存、受苦和死都是值得的。虽然后来我把这夸张的口气修改了一下,原先说使人生的意义的只有艺术品,后来改为包括在艺术品中间的美的人生,然而那样想法,我认为有价值的还是美。所有这些观念,我在好久之前都已抛弃。
首先,我发现美是个终点。我考虑美的东西,觉得我所能做的唯凝视和赞赏。它们对我引起的情绪是高雅优美,可是我既不能保持这情绪,又不能尽管重复感受它;世上最美的东西最终也使我厌腻。我注意到,从比较未至完美的作品中,我倒能获得更持久的满足。正因为它们没有达到十全十美,所以它们使我的想象力得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伟大的艺术品已经是尽善尽美,我无以复加,我不安宁的心灵只能疲于消极的沉思默想。我觉得美好高山的顶峰,你攀上了那里,就只有重新回下来。完美无缺是有点乏味的。说来也是人生不小的讽刺,完美无缺是我们大家都追求的,却又最好不要真正达到这境界。
我想,我们说美,指的是满足我审美感的事物,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尤其常指物质的。然而这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