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投影_林丹环-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陆蠡是个口齿钝拙,情感深敛,甚至有几分羞怯的老实人。他天真而朴实,但在事关大节面前,他竟是如此镇静从容,义无反顾,毫不含糊。一个年轻而才华横溢的散文家,就这样惨死于日军屠刀之下,但从他身上迸射闪耀的,正是大勇者不灭的光辉。
近日见报载,欧美正在纪念二次大战盟军诺曼底登陆五十周年。这次为开辟第二战场的登陆之举,是给德国法西斯以致命打击的战略决策,当时指挥此役的最高统帅是艾森豪威尔将军。据现在发表的回忆文章说,当时在决定登陆的时机上,是颇费踌躇的,天气又极端不好,暴雨如泻。据预报只有六月六日可能晴朗一天,统帅部内众说纷纭。但是拖延时日,这次事关二次大战前途的重大战役秘密,就有可能被德军识破,而登陆如失败,其影响与后果则更不堪设想。在这重重严峻沉重的压力下,艾森豪威尔思索再三,断然决定于六月七日按照计划,大举出击登陆。慨然表现出他作为统帅的无畏胆识与雄大气魄。登陆终于一举成功,为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又一块重要基石。但最令人感动的是,当决定下达后,艾森豪威尔并没有因此平静下来,因为此举成败,关系实在太大了,因此后来他在一张便笺上草拟了一篇新闻稿,以供必要时使用。他写道:
“我们的登陆……已经失败,我已将部队撤回。我在此时此地发动进攻的决定是根据能够得到的最可靠情报作出的。我们的军队都非常勇敢和尽职,要说有什么责任和缺点的话,全都是我一个人的。”(见1994年6月5日《参考消息》6版)显然,这封信是准备万一登陆失败而写的,从信中可以窥出这位率领百万大军的统帅内心的焦灼与不安,但可敬佩的是,万一登陆失败,他就要毅然将这重大的历史责任全部由自己肩负起来,不怨天,不怨地,更不诿过于他人,即使是十字架,他也要一人承担起来。这不愧是统帅的胸襟,更不愧为大勇者的风度。
苏轼在《留侯论》中分析:张良青年时,面对秦王暴政,曾求力士以铁椎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这是“不忍忿之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而后来受兵书于黄石老人,并数经老人“倨傲鲜腆而深折之”,使张良“忍小忿而就大谋”,终于思想上成熟起来,完成了击败项羽的大业,这方可谓之“大勇者”。由此可见,大勇者的风度虽各有不同,但他们正是由于志向高远,以社稷国家兴亡大事为己任,以忧济天下为大志,方能临事不惊,虽于生死之间,仍能慷慨从容,举重若轻,镇静自若。中外史籍所载大勇者的事迹灿若星辰,正是他们构成了人类不断进取的脊梁。
作者简介
唐达成(1928—1999),湖南长沙人,作家、文学评论家。历任新华社新闻训练班学员,《文艺报》编辑、副主编,中国作协第四届党组委书记等。著有评论集《艺文探微录》,散文杂文集《谈痕集》、《世象杂拾》,传记文学《贝多芬》
等。
心香一瓣
大勇,是智慧与正义的融合,是勇气与气节的交织,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境界。
一个大勇者,必定有荣辱之心,有宽容之怀,有坚强意志,有铮铮傲骨。
历史上有舍生取义者,有宁死不屈者,有凛然正气者……正是那些高风亮节的大勇之士,点亮了我们民族五千年的历史。
今天,虽然时代已经斗转星移,但一个国家仍然需要这样一批大勇之士。他们奋战在各条战线,以大局为重,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自己朴实无华的人生。我们应当向这些时代楷模学习。
。txt=小_说'_天。堂
第9章 看不懂的中国人
易中天
显然,不是中国人说一套做一套,也不是中国人当前一套背后一套,而是为人处世的原则或法则太多,又往往互相矛盾。
中国人的事最不好讲。
比如腐败。中国人喜欢腐败吗?当然不喜欢。提起腐败,中国人没有不咬牙切齿、痛心疾首、恨之入骨的。就连那些行贿受贿者,也未必当真喜欢腐败。如果不受贿即可财源滚滚,他为什么要冒丢官下狱的风险?如果不行贿就能通行无阻,他又为什么要拿自己的钱送人?
多数人是不喜欢腐败的,但他们又离不开腐败。事实上许多中国人一旦自己有事,首先想到的便是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如果所有的官员都当真既不吃请也不收礼,恐怕不少人就会怅然若失,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自己的事到底办不办得成。所以,不反腐败是不行的,反得太厉害怕也不行。最好是留一条尾巴,限制在吃一两顿饭和收一两条烟的范围内,则皆大欢喜。
你说这都是逼出来的?也未必。比如公款吃喝,是大家都反对,都憎恶的。但如果你请那从未参加过的人一起来吃,则多半会欣然前往,且面有得色。可见他反对的并不是公款吃喝,而是别人有份自己却没有。因为自己没有份,便只好连公款吃喝一起反对。
显然,不是中国人说一套做一套,也不是中国人当前一套背后一套,而是为人处世的原则或法则太多,又往往互相矛盾。老祖宗留下了不少遗训,这些遗训常常都是要打架的。比方说,老祖宗谆谆教导我们,一个人,应该“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同时又会告诫我们“少管闲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那么,我们是管还是不管?哈!这你就不懂了。
管不管,要看那事是不是“闲事”。如果是闲事,就不该管;不是闲事,就该管。所以,见义勇为是对的,袖手旁观也是对的。中国有句老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就是说,有理没理,不光看讲不讲得出道理来,还要看你是“公”是“婆”。
这样一来,研究中国人“国民性”或“民族性”的人就麻烦了。他实在想不出该用哪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来概括中国人。比方说,中国人耿直却又圆滑,坦诚却又世故,多疑却又轻信,古板却又灵活,讲实惠却又重义气,尚礼仪却又少公德,主中庸却又走极端,美节俭却又喜排场,守古法却又赶时髦,知足常乐却又梦想暴发,烧香算命却又无宗教感,爱抱团儿却又好窝里斗,爱挑刺儿却又会打圆场,不爱管闲事却又爱说闲话,懂得“只争朝夕”的道理却又主张“慢慢来”,等等,等等。结果,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在世界历史上最早“先富起来”,却又最终弄得“一穷二白”,因为“落后”而“挨打”。总之,中国人是不大容易看懂的。岂止外国人“看不懂”,便是中国人自己,也不一定“说得清”。
其实,就连“说不清”也是不对的。如果你用“说不清”三个字来概括中国人,保准有人立马表示反对:说不清?怎么说不清?
我就说得清。然后,他会一五一十地说将起来,而且说得头头是道,说得旁边的人直点头。可是,点头又怎么样呢?他听张三讲的时候会点头,听李四讲的时候也会点头,因为张三李四讲的都对。
但你要以为张三李四观点一致,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的说法很可能正好相反——张三讲的是“公理”,而李四讲的是“婆理”。何况在中国,点头并不一定表示赞同(当然也不一定表示不赞同)。
它可能是表示在倾听,或者表示礼貌,甚至只不过习惯动作而已。
中国人的事儿,实在是麻烦。
就说吃饭。中国人是最爱请客吃饭的。南方北方,都一样。但如何吃,吃什么,却不大相同。北方人请客吃饭,总是整一桌子菜,盘子叠盘子碗摞碗。那些菜,往往也都很实在,整个的鸡整个的鸭,整个的猪腿或羊腿,总之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南方的盘子就要小得多,菜的分量也少很多,几乎一筷子就可以夹完,但花色品种则比较丰富,一只鸡可以做好几种菜,一条鱼也可以两吃或者三吃。于是北方人就瞧不起南方人了,认为他们小气。南方人也看不上北方人,认为他们傻气。最好玩的是,他们都认为对方虚伪。
北方人说,弄那么一点点菜,让人不敢下筷子,这是请的哪门子客?虚情假意吧?南方人则说,明明吃不完,还要不停地上菜,这是让人吃还是让人看?虚张声势嘛!那么到底谁虚伪?其实谁也不虚伪。北方人认为,既然诚心诚意请人家吃饭,就得让人能够放开肚皮吃,这样才实在。南方人则认为,实实在在地待人,就用不着铺张浪费。菜嘛,够吃就行,弄那么多干什么?如果是自己家里人吃饭,有这么摆谱的吗?没有吧?再说,弄那么多菜,岂不把人家当成了饭桶?还是能吃多少弄多少的好。这可真是“南辕北辙”,猴吃麻花儿—满拧。结果,他们虽然都很实在,却又都被认为是虚伪。
你看,同样是中国人,南方北方就大不一样。中国人,是不是很难说得清?
作者简介
易中天(1947—),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并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
和《品人录》。著作有《易中天品三国》、《帝国的惆怅》、《易中天品汉代风云人物》等。
心香一瓣
岂止是中国人难以说得清?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和国家,不也是难以说得清吗?人性本来就是一部复杂而有趣的书,一生一世也读不完、读不透。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发展之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矛盾又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每个时代的人都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都要受到社会大环境和所处的具体环境对其性格的影响和塑造。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地域广袤而复杂,中国人的性格也不能以一概之。要读懂中国人,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ww w。xIaoshuotxt。。t。xt。小。。说。。。天。堂
第10章 画虎
朱湘
成功又分两种:一种是画匠的成功,一种是画家的成功。画匠只能模拟虎与鹄的形色,求到一个像罢了。
“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鹄不成终类鹜。”自从这两句话一说出口,中国人便一天没有出息似一天了。
谁想得到这两句话是南征交趾的马援说的。听他说这话的侄儿,如若明白道理,一定会反问:“伯伯,你老人家当初征交趾的时候,可曾这样想过:征交趾如若不成功,那就要送命,不如作一篇《南征赋》罢。因为《南征赋》作不成,终究留得有一条性命。”
这两句话为后人奉作至宝:单就文学方面来讲,一班胆小如鼠的老前辈便是这样警劝后生:学老杜罢,学老杜罢,千万不要学李太白,因为老杜学不成,你至少还有个架子;学不成李的时候,你简直一无所有了。这学的风气一盛,李杜便从此不再出现于中国诗坛之上了。所有的只是一些杜的架子,或一些李的架子。试问这些行尸走肉的架子,这些骷髅,它们有什么用?光天化日之下,与其让这些怪物来显形,倒不如一无所有反而好些。因为人真知道了无,才能创造有;拥着伪有的时候,绝无创造真有之望。
狗,鹜。鹜真强似狗吗?试问它们两个当中,是谁怕谁?是狗怕鹜呢?还是鹜怕狗?是谁最聪明,能够永远警醒?无论小偷的脚步多么轻,它都能立刻扬起愤怒之呼声,将鄙贱惊退?
画不成的老虎真像狗,刻不成的鸿鹄真像鹜吗?不然,不然。
成功了便是虎同鹄,不成功时便都是怪物。
成功又分两种:一种是画匠的成功,一种是画家的成功。画匠只能模拟虎与鹄的形色,求到一个像罢了。画家他深入创形的秘密,发现这形后面有一个什么神,发号施令,在陆地则赋形为劲悍的肢体、巨丽的皮革;在天空则赋形为剽疾的翮翼、润泽的羽毛,他然后以形与色为血肉毛骨,纳入那神,抟成他自己的虎、鹄。
拿物质文明来比方:研究人类科学的人如若只能亦步亦趋,最多也不过贩进一些西洋的政治学、经济学,既不合时宜,又常多短缺。实用物质科学的人如若只知萧规曹随,最多也不过摹成一些欧式的工厂商店,重演出惨剧,肥寡不肥众。日本便是这样:它古代摹拟到一点中国的文化,有了它的文字、美术;近代摹拟到一点西方的文化,有了它的社